印度洋海嘯15周年:20多萬人罹難 倖存者難釋懷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27日電 綜合報導,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嘯災難發生滿15年之際,成千上萬人舉行紀念儀式,緬懷20多萬名罹難者。受災國家如今改進了海嘯預警系統,專家認為,「如今再發生像2004年那樣的海嘯不會再有那麼多人罹難」。

  奪命海嘯:浪高30米 20多萬人遇難

  亞洲多個國家26日均舉行儀式,悼念2004年喪生的南亞大海嘯死難者。

    資料圖:外媒公開了一批衛星拍攝的印尼地震海嘯發生前後對比圖。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受災地區經過地震海嘯後受損嚴重。

  15年前的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9級地震引發浪高逾30米海嘯,致20多萬人喪生,這是地震海嘯史上的慘痛教訓。

  當年,海嘯大浪最高達到30米,向印尼、泰國、印度和斯裡蘭卡的海岸和城市滾滾而來。

  印度尼西亞有17萬人在海嘯中喪生,單在亞齊省便有12萬人罹難。泰國在大海嘯中有5.3萬人罹難。

  該海嘯由一次9級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這是史上測得的強度第3的地震。整個村莊被席捲而去,船隻被衝上陸地。經濟損失無可估量。

  15年後,在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人們測試了一座海嘯警報塔的喇叭裝置。

  倖存者未釋懷:看到大海 就會打顫

  有經歷災劫的倖存者表示,雖然事隔15年,但當年情景仍歷歷在目,至今仍感到害怕。

  28歲的馬裡旺在海嘯中失去雙親和5名親戚,她表示無法忘記此事,不時會夢見巨浪湧至,「我曾想過離開,但不可能做到,因為我在此出生,父母也死在這裡」。

  65歲的努爾哈亞提(Nurhayati)也是紀念人群中的一員。海嘯災難中,她失去了17歲的女兒。努爾哈亞提含淚說道,「我在這裡,因為我這麼想她;她當時剛上大學,才17歲。過去15年了,但直到今天,只要看到海--即使是在電視裡,我依舊每回都會打顫」。

  災難中,姆南達爾(Arif Munandar)失去了24名親屬,其中有妻子和3個孩子。如今,他是海嘯警告設施的技術人員。他說,「我現在是鰥夫。對我來說,生活的唯一地方就是這裡。因此,我在這裡重新蓋建了房子。我要留在這裡--在我最親愛的人死去的地方,雖然別人常勸我遷往他處。」

  「再發生2004年那樣的海嘯,不會有那麼多人罹難」

  據報導,受災國家總共投資了4億美元,用於設置一個改進型海嘯預警系統。在高危地區,建起了警報塔和保護地堡。不

  亞齊救災機構負責人蘇達爾瓦迪(Sudarwardi)指出,相關技術設施不是最先進的。他表示,為能向人們提供更好的保護,尚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我們實在缺錢。我們的很大一部分裝置陳舊不堪」。

  不過,海嘯預警系統協調人圖馬拉(Srinivasa Tummala)確信,總體而言,自2004年以來,印度洋安全些了,「我們切實取得了進展,如今再發生像2004年那樣的海嘯不會再有那麼多人罹難。不過,各種挑戰依舊很大,正如去年導致4000人喪生的巴魯(Palu)海嘯顯示的那樣。」

  他認為,若有更好的預警系統,其中的很多人今天依然會健在。

相關焦點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約30萬人罹難 50萬人無家可歸
    萬人罹難,50多萬人無家可歸。憑藉自己在地理課上所學的有關海嘯將發生的知識,蒂莉迅速辨識出海嘯即將到來的跡象,讓父母提前發出警報疏散了海灘上的遊客,從而挽救了100多名遊客的生命,演繹了一段傳奇故事。印度洋海嘯15周年15年過去,你對地震海嘯的知識了解多少?海嘯來襲該如何應對?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 倖存者:仍然很害怕
    印度洋海嘯15周年,倖存者:我仍然很害怕) 周四,亞洲多國紀念15年前印度洋海嘯中的遇難者。這場災難導致23萬人喪生,是200多年來世界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
  • 印度洋海嘯十年祭(高清組圖)
    泰國舉行印度洋海嘯十周年紀念活動 12月26日,人們在泰國南部攀牙府參加印度洋海嘯十周年紀念活動。泰國26日在南部攀牙府舉行印度洋海嘯十周年紀念活動。活動旨在緬懷遇難者,支援倖存者,對曾向泰國提供援助的國家和組織表示感謝,並喚起公眾和國際社會對於海嘯預警機制的重視。新華社發
  • 亞洲多國紀念印度洋海嘯15周年 聯合國呼籲加強預警系統
    【解說】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嘯災難發生15周年之際,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和斯裡蘭卡都舉行了紀念活動。緬懷20多萬名罹難者。  【解說】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9.1級強震,並引發高達30米的海嘯。這場海嘯造成東南亞、南亞以及非洲14個國家共20多萬人喪生。災難過後,受災國家總共投資4億美元,建設海嘯預警系統。
  • 泰國公主發文悼念在15年前印度洋海嘯中逝世的兒子
    泰國頭條新聞社訊 據泰媒報導 12月26日,時值印度洋海嘯15周年紀念日,烏汶叻公主殿下前往拉查波比託寺為在此海嘯中不幸罹難的兒子普姆 詹森做功德,同行的還有女兒詩麗吉迪雅 詹森誥命夫人。
  • 印尼紀念17萬海嘯遇難者 倖存者十年後返回哀悼
    當地時間2014年12月25日,印尼班達亞齊,穆斯林婦女參加祈禱活動,悼念海嘯遇難者,紀念印度洋海嘯十周年。據悉,2004年12月26日,印尼亞齊地區發生芮氏7.9級地震並引發印度洋大海嘯,引發高達30米的海嘯,造成沿岸國家近30萬人死亡,50多萬人無家可歸。       當地時間12月25日,觀眾在印尼亞齊市中心的海嘯博物館內參觀海嘯遺骸、圖片展。據悉,該博物館內既有當年災難中留下的警察直升飛機殘骸、各種遺物實物,也有記錄災難與救援實況的圖片。
  • 印度洋海嘯15年後 我們應該學會什麼?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大海嘯,造成印度洋沿岸國家近30萬人罹難,50多萬人無家可歸。距離印度洋海嘯發生15周年之際,為牢記歷史教訓,推進災害風險防治,中國地震局邀請業內專家講述海嘯的防災知識。
  • 印度洋地震海嘯一周年 悼冤魂223000(組圖)
    今天,是印度洋地震海嘯發生一周年的日子今天,留在倖存者以及遇難者親屬心中的陰影仍然揮之不盡……  據聯合國最新的統計數字,去年席捲10多個國家的大災難共導致22.3萬人死亡,40多萬房屋被摧毀,200萬人無家可歸,大約150萬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生計。
  • 泰國紀念海嘯周年
    何柳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印度洋海嘯倖存者和遇難者親人24日來到泰國南部海灘,在這西方傳統稱為「平安夜」的日子,為在海嘯中遇難的親人和朋友獻上鮮花和默默祈禱。  一年前的12月26日,一場罕見的地震攪動了這平靜的海水。驚濤駭浪砸向印度洋沿岸12個國家,至少23萬毫無準備的人或喪失生命,或音信皆無。
  • 火山和海嘯之印度洋大海嘯
    十米高的巨浪摧枯拉朽般地席捲了印度洋沿岸,一些村莊被海浪整個捲走,人們心中的旅遊勝地轉眼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這場海嘯波及12個國家,地跨6個時區、兩大洲,25萬餘人罹難。 隨著經濟的發展,陽光明媚、風景秀麗的印度洋沿岸,成為許多人理想的度假天堂。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印尼、斯裡蘭卡等國的海岸度假,他們或是舉家出行,或是隨旅遊團而來。
  • 【新聞資料】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一場毀滅性災難(圖)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爆發地震和海嘯,導致周邊地區受損嚴重,近30萬人喪生。每當發生自然災害時,人們都想知道災害發生的原因、如何進行預測以及怎樣自救。←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的員工拿著裝有私人物品的紙箱,黯然離開辦公大廈的一幕,讓全世界都真切感受到了危機的無情。
  • 23萬人喪生、距今15周年……史上最嚴重海嘯泰國沒有遺忘
    整理丨Ai泰國邦來源丨泰國媒體12004年12月26日海嘯襲擊安達曼海岸,波及沿岸14個國家,23萬人在海嘯中遇難。其中泰國六個府受到海嘯襲擊,遇難人數5400人,8000餘人受傷,還有很多人在海嘯中失蹤。如今,距離海嘯發生已經整整15周年。
  • 印度洋海嘯十周年 印尼泰國等重災區民眾攜手紀念
    央廣網北京12月2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26日)是印度洋海嘯十周年。十年前的這一天,印尼蘇門答臘島海域附近發生芮氏9.3級強震並引發印度洋大海嘯,造成沿岸國家近30萬人死亡。作為當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印尼亞齊省從25日起開始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
  • 印度洋海嘯三周年 災民生活已被快樂填滿(組圖)
    印尼海嘯三周年 「透過孩子的鏡頭」  今年12月26日是印度洋海嘯3周年紀念日。印尼、斯裡蘭卡、泰國等海嘯受災國都舉行了儀式紀念死難者。2004年12月26日,印尼亞齊地區發生芮氏7.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印度洋大海嘯,造成沿岸國家23萬人死亡或失蹤,約50萬人無家可歸。
  • 印度洋海嘯1周年點亮燭光告別昨天的哀傷(圖)
    雖然國際社會和災區人民為重建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目前仍然還有很多災民無家可歸;還有許多孩子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學習,作為這些國家支柱產業的旅遊業至今尚未從海嘯的打擊中完全恢復,災區的重建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海嘯一周年之際,有傷痕猶在的沉重,也有重建家園的喜悅,更需要的是對未來的信心和對美好明天的期待。
  • 印尼女孩被印度洋海嘯捲走 失蹤7年後突然現身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22日消息,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中,一名印尼女孩被捲走,所有親友都以為她不幸罹難。7年之後,這名女孩忽然現身家鄉。  2004年12月26日節禮日(Boxing Day,聖誕節次日),印度洋海嘯突然發生,印尼蘇門答臘島亞齊省(Aceh)15歲女孩瓦蒂(Wati)被巨浪從媽媽的手中捲走,當時媽媽還努力抓住另外兩個女兒。瓦蒂從此沓無音信,所有親友都認為她已不幸遇難。  21日,一位朋友忽然將一個帶著頭巾的女孩帶到瓦蒂的爺爺易卜拉欣(Ibrahim)家中。
  • 中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昨日,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顒在中國地震局作海嘯科普講座。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12月26日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當天是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專家們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目前,我國正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境外設置了40多個臺站監測海上地震活動。
  • 我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15周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顒在中國地震局作海嘯科普講座。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已設40多個地震臺站提前預警;我國發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仍具有遭受海嘯災害的風險  12月26日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當天是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專家們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
  • 印度洋地震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逼近6萬(組圖)
    尚有幾萬失蹤者,隨著搜救工作展開,死亡人數還可能繼續上升  受災國死亡人數截至北京時間28日下午22時00分,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死亡人數已經達到57175人。印尼:死亡人數接近3萬  印度尼西亞是靠這次災難發源地最近的國家,截至12月28日,被確定死亡者已達27174人。印尼政府救災負責人西迪克透露,在一些孤島和偏遠地區,還有數千名災民無法統計;副總統尤素福·卡拉則推測,最終死亡人數可能達到20000人到25000人。離震源最近的亞齊省是印尼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據亞齊省政府提供的數據,該省死亡人數已達7072人。
  • 史之今日: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並引發南亞海嘯災難
    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範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的消亡邊界。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芮氏地震規模6.8,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測量到的強度則為芮氏規模8.5至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