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洋海嘯十年祭(高清組圖)
十年前的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側的印度洋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導致14個國家大約23萬人罹難,受海嘯影響國家的經濟損失總額約99億美元。泰國舉行印度洋海嘯十周年紀念活動 12月26日,人們在泰國南部攀牙府參加印度洋海嘯十周年紀念活動。泰國26日在南部攀牙府舉行印度洋海嘯十周年紀念活動。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約30萬人罹難 50萬人無家可歸
地震發生時,長期積累的彈性能量瞬間釋放了出來,其中一個板塊急劇地逆衝到另一個板塊之上,上千千米長、幾百千米寬、幾千米深的海水瞬間被抬高了幾米,然後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這就是印度洋海嘯產生的過程。印度洋海嘯15周年「印尼地震的震中為無人居住的海洋,地震本身造成的傷亡不大多。
-
印度洋海嘯三周年 災民生活已被快樂填滿(組圖)
印尼海嘯三周年 「透過孩子的鏡頭」 今年12月26日是印度洋海嘯3周年紀念日。印尼、斯裡蘭卡、泰國等海嘯受災國都舉行了儀式紀念死難者。2004年12月26日,印尼亞齊地區發生芮氏7.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印度洋大海嘯,造成沿岸國家23萬人死亡或失蹤,約50萬人無家可歸。
-
印度洋地震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逼近6萬(組圖)
印度洋地震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逼近6萬(組圖) 尚有幾萬失蹤者,隨著搜救工作展開,死亡人數還可能繼續上升 受災國死亡人數截至北京時間28日下午22時00分,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死亡人數已經達到57175人。
-
印度洋海嘯1周年點亮燭光告別昨天的哀傷(圖)
2004年12月26日,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的強烈地震引發海嘯,波及印度洋沿岸國家。瞬息之間,奪走了26萬人的生命。 雖然國際社會和災區人民為重建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目前仍然還有很多災民無家可歸;還有許多孩子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學習,作為這些國家支柱產業的旅遊業至今尚未從海嘯的打擊中完全恢復,災區的重建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海嘯一周年之際,有傷痕猶在的沉重,也有重建家園的喜悅,更需要的是對未來的信心和對美好明天的期待。
-
給世界的警告:印度洋海嘯與汶川地震
2004年南亞地震造成的印度洋海嘯,死難無數,其實是對未來沿海地區生活著的人的警告,海水上漲,地震引起的海嘯、颶風海嘯、地極移動海嘯,大隕石襲擊海洋引起的海嘯,這些都不是人類能對抗的災難,所以必須以理智來選擇行動,方才能在災難中生存下來。地中海周邊生存的人,還有其他地區沿海區域的人。必須警惕海侵災難與海嘯災難。美國西海岸,未來會有極移性海侵災難與海嘯災難,那肯定是無法生存的。
-
臺灣發生7.2級地震引發海嘯(組圖)
臺灣高鐵公司副總賈先德表示,由於檢測到四級震度,高鐵啟動煞車機制,一列車停在臺南與左營間,列車上有兩名乘客,高鐵公司隨即依照程序,安排車輛接駁列車上的旅客。高鐵彰化以北路段則維持正常運轉。不少人紛紛打電話向地震部門查詢情況。 約莫20分鐘左右,未再有震感後,民眾情緒漸感平靜,陸續回到家中。順德:煤氣管道被震裂 昨晚,地震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引起的反應最為強烈。很多學生都反映,在往樓下疏散時大家都聞到了一股濃烈的煤氣味道。當時有老師立即告訴了值班保安。保安立即關閉了學校煤氣管道總閥門。
-
歷史上的地震海嘯悲劇(組圖)
> 歷史上的地震海嘯悲劇(組圖) 2004年12月27日 18:31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 倖存者:仍然很害怕
印度洋海嘯15周年,倖存者:我仍然很害怕) 周四,亞洲多國紀念15年前印度洋海嘯中的遇難者。這場災難導致23萬人喪生,是200多年來世界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
-
印度洋區域地震海嘯數值預報系統的建立
摘要:建立了印度洋區域地震海嘯數值預報系統,主要包括海嘯源計算模塊、海嘯傳播計算模塊和預警分析模塊。藉助GPU並行加速技術和GMT繪圖軟體,系統能夠在1 min內產出海嘯傳播時間和最大波幅圖以及印度洋岸段危險警示圖,還可以針對重點城市和港口做定點預報。篩選了2004年以來發生在印度洋區域的4次震級Mw8.0以上地震海嘯事件對預報系統的性能進行測試。
-
泰國紀念海嘯周年
何柳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印度洋海嘯倖存者和遇難者親人24日來到泰國南部海灘,在這西方傳統稱為「平安夜」的日子,為在海嘯中遇難的親人和朋友獻上鮮花和默默祈禱。 一年前的12月26日,一場罕見的地震攪動了這平靜的海水。驚濤駭浪砸向印度洋沿岸12個國家,至少23萬毫無準備的人或喪失生命,或音信皆無。
-
歷史上的今天 印度洋大地震並引發南亞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並引發南亞海嘯這次地震發生的範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 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芮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芮氏規模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臺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後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
-
印度洋海嘯15年後 我們應該學會什麼?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大海嘯,造成印度洋沿岸國家近30萬人罹難,50多萬人無家可歸。距離印度洋海嘯發生15周年之際,為牢記歷史教訓,推進災害風險防治,中國地震局邀請業內專家講述海嘯的防災知識。
-
印尼海嘯前後衛星照片對比(組圖)
印尼海嘯前後衛星照片對比(組圖)點擊進入>>> 這兩張12月30日發布的衛星圖片顯示的是印度尼西亞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海濱地區受海嘯襲擊前後的情形
-
印度洋海嘯十周年 印尼泰國等重災區民眾攜手紀念
央廣網北京12月2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26日)是印度洋海嘯十周年。十年前的這一天,印尼蘇門答臘島海域附近發生芮氏9.3級強震並引發印度洋大海嘯,造成沿岸國家近30萬人死亡。作為當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印尼亞齊省從25日起開始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
-
印度洋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遇到地震或海嘯該怎麼辦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8月18日00時32分在西南印度洋海嶺(南緯34.9度,東經54.1度)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延伸閱讀:12·26印度洋地震12·26印度洋地震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8時58分55秒,地震規模為芮氏規模9.3級,震源位於3°19′N 95°51.24′E,蘇門答臘島西160千米,水下30公裡深處。這裡是」太平洋地震帶」的地震頻發區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嘯)傳遍到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和泰國。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20多萬人罹難 倖存者難釋懷
中新網12月27日電 綜合報導,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嘯災難發生滿15年之際,成千上萬人舉行紀念儀式,緬懷20多萬名罹難者。受災國家如今改進了海嘯預警系統,專家認為,「如今再發生像2004年那樣的海嘯不會再有那麼多人罹難」。
-
印尼強震引發海嘯 2004年印度洋海嘯讓人記憶深刻
印尼強震引發海嘯 2004年印度洋海嘯讓人記憶深刻原標題:印尼7.7級強震引發海嘯 兩米高海嘯捲走海邊一家五口央視網消息:印度尼西亞抗災署28號證實,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當天下午發生
-
英語網絡課例:印度洋海嘯
其中,《英語網絡課例:印度洋海嘯》就是他們不斷實踐、完善的案例之一。 導言(Introduction) 2004年12月26日,世界關注的自然災難印度洋海嘯襲擊了南亞和非洲東海岸的部分國家。人們總是會心有餘悸地提出疑問:類似的海嘯會捲土重來嗎?
-
史之今日: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並引發南亞海嘯災難
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範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的消亡邊界。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芮氏地震規模6.8,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測量到的強度則為芮氏規模8.5至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