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付清算》(季刊)是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主辦、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國家級出版物,以支付清算結算研究為對象,採用以書代刊的形式出版。《中國支付清算》將授予本刊確定的相關學術資源資料庫和網站、微信公眾號電子版權。凡向《中國支付清算》投稿的作者,視為同意上述授權,本刊支付給作者的稿酬已包含上述資料庫和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使用費。
《中國支付清算》設有特約評論、行業聚焦、經濟觀察、理論研究、政策解讀、統計分析、案例研究、國際觀察、金融帳戶、金融工具、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監管、金融創新、金融科技、金融標準、金融普惠、反洗錢、法律探討、風險管理、經驗推介、金融知識、金融譯林、金融史話、社會責任、基層聲音等欄目。每輯欄目根據所刊文章靈活設置。
《中國支付清算》緊緊圍繞「宣傳黨中央、國務院經濟金融工作部署,跟蹤支付清算發展,研究支付清算理論、探討支付清算實務、促進產業健康發展」辦刊宗旨,密切關注國內國際支付清算發展的理論成果和改革動態,涉及國內外支付服務組織、帳戶管理、支付工具、金融基礎設施、市場監管等主要內容,同時兼顧相關經濟金融領域的重要問題,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理論性、實務性和學術性。
《中國支付清算》服務支付產業發展,貼近監管和市場,平臺高、影響面廣。歡迎支付清算行業從業人員、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等社會各界人士投稿,思想性強、邏輯嚴密、寫作規範的稿件優先刊發。
為規範《中國支付清算》用稿,提高編輯質量和效率,請投稿者務必自覺遵守《<中國支付清算>寫作要求和體例》,本刊只接受電子版投稿,投稿郵箱為:huikanzhuanyong pcac.org.cn。投稿文檔請按如下格式標明,並同時標註於郵件主題上:「投稿日期_作者_文章名」。
投稿文章須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請勿一稿多投。投稿後三個月內未收到用稿反饋的,可自行處理。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如遇到他刊採用的,請作者及時告知,以免造成重複刊發。
投稿者還可關注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pcac.org.cn)和微信公眾號(「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獲取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和《中國支付清算》的出版資訊、學術活動、徵稿主題等相關信息。
投稿信箱:huikanzhuanyong pcac.org.cn
聯繫電話:010-88665193\88665176
附件:《中國支付清算》稿件要求和體例
附件:
《中國支付清算》稿件要求和體例
一、字數要求
一般不超過4000~6000字(包含注釋,以WORD的字數統計為準),特別優秀的文章可適當增加1000~2000字。
二、編排體例
1.文章標題:居中,三號加粗宋體字,標題一般不超過25個字,儘量不使用無實質意義的副標題;
2.作者:居中,小四號宋體字,用*標記腳註,註明學習/工作單位、電子信箱、聯繫電話、通訊地址(郵編)等;
3.中文摘要:小四號宋體字,不超過300字,寫明文章的主要觀點、研究方法等;
4.關鍵詞:小四號宋體字,2-5個關鍵詞,需體現文章核心內容;
5.正文:目次採用「一、(一)1.(1)1)」順序,儘量避免過多層次,標題加粗,全文小四號宋體字,1.5倍行距,段前段後不空行;
6.注釋:採用當頁腳註,每頁重新編號,①②③格式,五號宋體字,單倍行距,注釋間不空行。
三、內容規範
(一)文章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正確宣傳黨和國家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
(二)文章要正確表達和評述黨和國家的經濟金融理論、法律、方針、政策、形勢,對重要的經濟金融歷史、人物、事件要反覆核實,確保事實、時間、人物、機構、數據和引用資料準確無誤。
(三)文章中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法律法規,重要文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文章、指示、講話,黨政機關的文件,都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四)文章需符合基本學術規範和著作權規則。對違反法律法規、學術規範的文章,由作者本人承擔一切後果。
四、格式規範
(一)數字
1.文章中涉及的確切數據一般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例如:20世紀80年代,不採用「1950年代」的寫法。
2.約數用漢字表示。例如:大約十年,近二十年來。
3.法律條文,應該以中文大寫數字表示,包括所引用的法條中涉及的條款。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一條。引用法律或案例應準確無誤,作者應核對與文章內容時點對應的有效法律條文內容,注意條文序號是否已被調整。
4.農曆的年、月、日一般用中文漢字;古代皇帝的年號也用漢字。例如:「光緒二十九年」等。
(二)圖表
1.表格。
(1)表格應編序號、制表題。
(2)序號編號方法:如全文第一個表為「表1」,以此類推。
(3)表號和表題都應在表格的上方,表號左面留兩個字,表題居中。
(4)表格一定要標明表內數據的單位。
(5)表的注釋及資料來源應排在表下。表注的序號可用「①」、「②」,也可以用「*」,但全文要統一。
(6)表格一般應在文字表述之下,應「先見文、後見表」。應具體說明表的序號如「(見表1)」,不能使用「見下表」或「見上表」。即使正文中只有一張圖(表)時,也要標註「圖1」、「表1」。
(7)表格內的文字較少時,可以不加標點符號。如文字較多,應按漢語規範使用標點符號。
(8)換頁接續表時,應注意續表另頁排時需重排表頭,同時要加「續表」二字。
2.圖。
(1)插圖,特別是柱狀圖、餅圖不要再加邊框。
(2)圖題位於圖的正下方。
(3)表注或資料來源應位於圖之下、圖題之上。
(4)圖中的單位,一般不標在圖題上,而標在圖中相應位置,橫坐標和縱坐標應分別註明。
(三)法律規範或其他規範性文件
1.無論中西文法律或規範性文件,首次出現,寫明全稱,以後可以用簡稱,但需在首次出現的全稱之後用括號界定。
2.必要時,在法規之後註明其生效或實施時間。
(四)注釋
1.總體要求
(1)注釋以必要為限,對相關文獻、資料等來源進行說明,以便讀者查找。直接引徵不使用引導詞,間接引證應使用引導詞。支持性或背景性的引用可使用「參見」、「例如」、「例見」、「又見」、「參照」、「一般參見」、「一般參照」等;對立性引徵的引導詞為「相反」、「不同的見解,參見」、「但見」等。
(2)注釋的標識位置
一般緊跟著要說明的詞語或句子。一般地,注釋標識放在逗號和句號後面,也可在句號前,根據所需注釋的內容而定。涉及引號時,如果引號裡有句號,注釋標在引號後。如果引號裡無句號,注釋標在引號和句號之後。
(3)超過100字引文的處理
正文中出現100字以上的引文,不必加注引號,直接將引文部分左右縮排兩格,並使用楷體字予以區分。100字以下引文,加注引號,不予縮排。
(4)重複引用文獻、資料的處理
重複引用的,需標註全部注釋信息,不採用同前注、同上注等簡略方式。
(5)作者(包括編者、譯者、機構作者等)為三人以上,第一次出現時,最好都列明,如果有主編,撰寫者可以省略。第二次出現可僅列出第一人,使用「等」予以省略。
(6)引徵二手文獻、資料,需註明該原始文獻資料的作者、標題,在其後註明「轉引自」該援用的文獻、資料等。
(7)引徵信札、訪談、演講、電影、電視、廣播、錄音等文獻、資料等,在其後註明資料形成時間、地點或出品時間、出品機構等能顯示其獨立存在的特徵。
2.具體注釋範例
介紹引文出處的腳註。一般應包括作者、書名、版次、卷次、頁碼、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
(1)引自圖書
李曉,丁一兵.人民幣區域化問題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205-207.
(2)引自雜誌
劉仁伍.以金融創新加強區域經濟金融互動[J].中國金融,2007(14):15-16.
(3)引自報紙
徐曉偉.管理創新應處理好幾個關係[N].光明日報,2004-06-16(B3).
(4)引自網頁
王明亮.關於中國學術期刊的標準化資料庫系統工程的進展.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thml,2003-08-16.
(5)譯著應加原作者國籍,如,[美]蘭德斯、波斯納著,金海軍譯.
3.外文作品
(1)基本說明
1)重複引用文獻的,在再次引用時需標註出全部注釋信息,不採用Id.等簡略形式。
2)文章標題大小寫
除冠詞與介系詞之外,書名和文章名稱的第一個字母都要大寫。例如:A Theory ofJustice.
3)縮寫加上句點
例如:
e.g.;等等:et al.;主編:ed.;第×頁:p.*;第×-×頁:pp.*-*。
4)順序和中文著作基本相同。多個作者之間不用頓號,而用「&」或者逗號。作者與書名之間用逗號;書名和雜誌名用斜體,作者名、文章名用正體;文章名、書名無需書名號。
5)字體用Times News Roman
6)組織機構、法案名稱等,第一次使用全稱,後用括號註明英文全稱和簡稱,之後可使用簡稱。
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
(2)著作
例如:
William E Scheurman(ed.),TheRule of Law under Sieg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p.144.Bellow&Kettleson,The Politics of Society in Legal Society Work,36NLADA Briefcase 5(1979),pp.11-16.
(3)期刊文章
例如:
Robert J.Steinfeld,Propertyand Suffrage in the Early American Republic,41 Stanford Law Review 335(1989),p.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