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社科學術圈推送的第2393篇文章
《北京文化創意》是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主管主辦、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出版的學術類期刊,每逢雙月20日出版,系中國知網(CNKI)資料庫收錄期刊。郵發代號82-778,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10-1259/F,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5-8684。
本刊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倡導具有國際視野、根植中國實踐的學術研究,致力於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學術研究期刊品牌,熱誠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賜稿。
1. 欄目設置
本刊長期開設的主要欄目有本期專題、基礎理論、前沿研究、熱點關注、國際視窗、案例分析、數據挖掘、文創沙龍等。另可根據需要及建議不定期開設主題欄目。
2. 徵稿範圍
本刊長期徵稿,主要徵集有關遊戲動漫、創意設計、媒體融合、影視綜藝、出版發行、演藝娛樂、文旅產業、文博非遺、文創智庫、工藝設計、文創經濟、藝術品鑑賞與交易等與文化創意相關的學術論文稿件。
本刊對研究方法不作限制,尤其歡迎定量研究。所投稿件應對當前研究領域有一定的理論貢獻或應用價值。
3. 稿件審閱
本刊倡導原創,注重首發,拒絕一稿多投。凡賜稿本刊,請註明「專投《北京文化創意》」。如發現所賜稿件為一稿多投,本刊三年內將不再選用其作者的任何來稿。
所有來稿須經過論文相似度檢測,若發表的論文引起著作權糾紛,由作者自行負責,本刊不負任何連帶責任。
本刊在編輯過程中,有權在不改變文章主旨的前提下進行增刪、調整,如有異議,請在來稿時註明。
文章錄用情況將通過電子郵件回復作者。本刊嚴格實行三審制度,審稿周期為一個月。在此期間,如稿件擬作他用,請作者及時通知本刊,否則視同一稿多投。
4. 著作權授權聲明
凡經《北京文化創意》刊錄的論文,其數位化複製權、發行權、彙編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將轉讓予《北京文化創意》編輯部。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上述再使用的酬金。如不同意此項約定,請來稿時註明。
本刊保留依著作權法獲享的所有權利。未經本刊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刊進行翻印、網絡轉載或其他形式的傳播,違者將依法究責。
稿件刊發後,如被轉載或獲獎,請及時通知本刊責編,以備成果統計之用。
5. 刊物郵寄
稿件刊出後,編輯部將於當月月底或次月月初向作者郵寄樣刊兩本。
6. 版面費和稿費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費,稿件刊出後,本刊將按照最終成稿字數以每千字100元的標準發放稿費。
7. 格式規範
(1)文章篇幅一般為8000-15000字(重要論文篇幅可放寬)。
(2)稿件內容包括:文章標題、作者署名、單位信息(單位,省份城市郵編)、中文摘要(300字左右)、關鍵詞(3-5個)、正文、注釋、英文標題、英文摘要(300字左右)、作者簡介。
(3)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電子郵箱。多個作者之間用分號隔開,同一作者的介紹之中不出現句號。如有通訊作者,請標明。
(4)論文如系資助項目,請在文末註明項目基金的正式名稱和項目編號。多個資助來源的,只選一項。
(5)詳細來稿格式及引文注釋規範請見附錄。
(6)請確保所投稿件包含上述全部信息,且文章格式和引文注釋嚴格符合本刊規範。
8. 投稿方式
聯繫電話:010-82062366
《北京文化創意》編輯部
附錄:來稿格式及引文注釋規範
1.來稿格式規範
(1)Word文件格式。
(2)文中圖表原則上不跨頁,表格一律用三線表。
(3)文字如無特殊需要,不用繁體字。
(4)標點符號及數字的用法一律遵照國家標準。
(5)文中如出現外國人名,第一次出現時需譯成漢語,用括號標註外文原名,以後出現時直接用漢譯人名。
(6)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7)因匿名評審需要,正文部分不得出現與作者有關的任何信息。
2.引文注釋規範
(1)注釋體例及標註位置
本刊文獻引證方式採用注釋體例。注釋放置於頁下,即腳註。注釋序號用①②③……標識,每頁獨立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於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後的右上角。
(2)注釋的標註格式
期刊論文:
白紅義(2017)。在新聞室做田野:作為方法的新聞民族志研究。《現代傳播》,(4),61-67。
黃亞楠,蘇蘅(2019)。適應在他鄉:陸生在臺灣的社交媒體使用與文化溝通。《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50),59-97。
Carlson, M.(2018). Automating judgement? Algorithmic judgement, news knowledge, and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20(5), 1755-1772.
會議論文:
黃旦(2014年7月)。在「書」與「刊」之間:發明中國現代報刊。「全球化時代中西方媒體文化比較研究」會議論文。北京。
White, B. E.(2006, October). Fostering intra-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enterprisesystems engineering practices. Paper presented at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Association Annual Systems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an Diego CA.
書籍:
晏國祥(2009)。《企業聲譽測評指標體系》。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Bolter, J. D.,& Crusin, R. (1994). Remediation: Understanding new media. Cambridge, MA:MIT Press.
書籍章節:
張詠,李金銓(2008)。密蘇裡新聞教育模式在現代中國的移植——兼論帝國使命:美國實用主義與中國現代化。載李金銓(主編),《文人論政——知識分子與報刊》(第281-309頁)。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Galbraith, P.W.(2016). The labor of love: on the convergence of fan and corporate interests incontemporary idol culture in Japan. In Acland, C. R. & Buxton, W.Galbraith, P.W. and Karlin, J.G. (Eds.). Media convergence (pp. 232-264).Tokyo, Japan: Kinema Club.
編著:
俞虹(主編)(2019)。《中國電視:掌聲·噓聲——2011-2017年度經典案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Acland, C. R.& Buxton, W. J. (Eds.). Harold Innis in the new century: Reflections andrefractions. Montreal, CA: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譯著:
丹尼斯·麥奎爾,斯文·溫德爾(1982/2008)。《大眾傳播模式論》(祝建華譯)(第2版)。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Nora, P.(1893/1996). Realms of memory: Conflicts and divisions (vol.1). (Goldhammer,A. Trans.). New York, NY: 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學位論文:
黃山姍(2014)。《基於使用與滿足的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受眾研究——以廣西地區為例》。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南寧。
Peters, B. (2010).From Cybernetics to CyberNetworks: Norbert Wiener, the Soviet Internet, and theCold War Dawn of Information Universalism. PhD dissertation, ColumbiaUniversity, New York.
報紙:
周松清(2017年1月10日)。A股「王者榮耀」產業鏈。《21世紀經濟報導》,01版。
南方周末(2008年3月8日)。公民新聞與新聞專業主義。《南方周末》,B17。
Ronson, J. (2015).How one stupid tweet blew up Justine Sacco’s life. New York Times, A12.
雜誌:
呂新雨(2006)。《儀式、電視與意識形態》。《讀書》,(8),121-130。
The Economist(2017, Novermber). Traffcking women: Fear on the border. The Economist, (4),29-30.
網絡材料:
人民網(2018)。《王者榮耀》引讀詩潮,掀起年輕人對傳統文化興趣。檢索於http://opinion.people.com.cn/nl/2017/0706/c1003-29387722.
Roberts, M, E. (2014).Fear or friction? How censorship slows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in the digitalage. Retrieved from http://scholar.harvard.edu/files/mroberts/files/fearfriction_0.pdf .
其他格式範例請參照《美國心理學會寫作手冊(第六版)》
《北京文化創意》是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主管主辦、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出版的雙月刊,本刊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倡導具有國際視野、根植中國實踐的學術研究,致力於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學術研究期刊品牌。
本刊系學術研究期刊,長期開設的主要欄目有本期專題、基礎理論、前沿研究、熱點關注、國際視窗、案例分析、數據挖掘、文創沙龍等。另可根據需要及建議不定期開設主題欄目。本刊對研究方法不作限制,尤其歡迎定量研究。所投稿件應對當前研究領域有一定的理論貢獻或應用價值。
投稿郵箱
bjwhcy@beijingculture.cn
?本文 為 《北京文化創意》期刊社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