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典研究》稿約|文章|引文|文獻|注釋_網易訂閱

2021-01-10 網易

  

  《廣州大典研究》稿約

  主編:劉平清

  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創刊時間:2018

  所屬學科: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

  出版周期:一年兩輯

  主辦單位:廣州大典研究中心

  集刊簡介:《廣州大典》是廣州的「根與魂」,承載廣州千年文脈。《廣州大典研究》集刊,依託已出版的《廣州大典》一期文獻和正著手編纂的二期民國篇,主要刊載關於廣州乃至廣東的歷史文獻的蒐集與整理、嶺南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術文章,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哲學、文學、歷史、文獻等學術領域,兼收與此相關的學術著作讀書筆記、評論性文章及相關學術會議綜述等。我們希望藉助本集刊推進嶺南歷史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編纂出版,深入挖掘嶺南文化的內在價值,以有助於嶺南文化的傳承創新。

  文稿要求

  一、文章內容

  本刊收錄文章主要是關於廣州以至廣東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關於廣東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術文章,包括新文獻的發現和研究、現有文獻的研究利用、既有文獻的重新解讀等,涉及哲學、政治學、文學、歷史學、文獻學等社會科學及相關交叉、邊緣學科的學術論文。此外,可適當收錄學術著作讀書筆記、評論性文章及相關學術會議內容綜述等。其內容及撰寫方法需符合學術規範。

  二、文章要求

  (一)本刊為中文集刊,文章篇幅以3000~15000字為宜(含注釋、參考資料等)。

  (二)文章應未在其他出版物(不包括網絡媒體)中發表過,或是首次被翻譯成中文的文章,可包括做過修改並未發表的博士論文、碩士論文。每人每期投稿以一篇為限。

  (三)集刊創刊初期或為了更好地全面論述某一主題內容,可包括少部分已發表過的有助於詮釋相關討論主題的文章。

  (四)作者須恪守學術規範。杜絕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

  (五)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本刊有權對來稿進行必要的文字處理。

  三、截稿時間

  本刊單期出版時間一般在每年6月、12月,鑑於審稿、排版、印刷等工作需要,收稿截止時間在當期2月25日和9月25日。

  四、稿件內容

  (一)名家專論或學人視界

  名家專論:以廣州學研究大家之專題學術論文,引導、推動相關研究之深入發展。

  學人視界:通過名家訪談、學術爭鳴等形式,推介嶺南學者和嶺南學術。

  (二)史料發掘

  以新發現之《廣州大典》未收錄史料為對象,以影印和排印兩種方式同時刊登。

  (三)成果應用(常設欄目)

  通過對《廣州大典》所收集文獻的應用,加強對廣府乃至嶺南地方社會、經濟、文化、城市、鄉村等之研究。

  (四)理論探討

  堅持以創新為研究導向。通過新理論、新方法的介紹,加強交叉學科之研究。

  (五)廣府論壇

  主要收錄關於廣府文學、歷史學、語言學、民俗學、藝術學、宗教學及其他方面研究的文章。

  (六)異域文明

  廣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提供了依託。通過對海上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等的研究,突出廣州在過去的歷史與當今的現實中與東南亞、西亞、北非、歐美的貿易和經濟文化交流中承擔的極為重要的角色。

  (七)學術前沿

  主要包含申遺動態、調研報告、會議綜述、新書推介等。

  《廣州大典研究》集刊撰稿格式

  (全文採用1.5倍行距)

  文章內容應依次包括:標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作者詳細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或電子郵箱。

  一、標題:應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採用4號字,宋體),必要時可加副題(副題採用小4號字,幼圓體)。

  二、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工作單位包括單位名稱、所在省市及郵政編碼(採用小4號字,仿宋);多位作者名之間空一格(作者名採用小4號字,楷體),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應的工作單位間夾注不同的數字序號。

  具體排列為:題目名單列一行(字數較多者可分為二行,副題另行單列),姓名單列一行,單位單列一行,均居中排列。

  三、基金項目:文章請在首頁地腳處註明基金項目的正式名稱,並在圓括號內註明項目批准號(採用小5號宋體)。

  如基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59637050)

  四、作者簡介:(文章首頁地腳處標註,採用小5號宋體)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單位,職稱(職務),學位。

  五、摘要與關鍵詞:來稿均應有中文摘要,字數為100~300字,以第三人稱對全文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進行準確概括,禁用「本文」「筆者」「作者」等主語,不加詮釋,不用報導語式,不用評價性文字,不分段,不用序號。摘要要求內容客觀,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重點突出而新穎;文字簡潔而精煉。

  關鍵詞:選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3~5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摘要」「關鍵詞」字樣本身及其後的冒號採用5號黑體加粗,「摘要」「關鍵詞」後的內容文字採用5號楷體)

  六、正文:要求觀點明確、立論新穎、論據可靠、語言規範(採用5號宋體)。具體格式要求包括:

  1文內分層或小節的標題數字順序依次是:一、二、三……;(一)、(二)、(三)……;1、2、3……;(1)、(2)、(3)……。第一級標題漢字序數後不用標點符號,空一格後出標題題文;第二、四級標題後緊接題文;第三級標題阿拉伯數字後用「」。

  2為突出引文的重要或引文較長而另立段落者,引文採用5號楷體,第1行起首空4格,從第二行起每行開頭均空兩格。引文首尾不加引號。

  3數字用法

  文中阿拉伯數字均採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1)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行文中古代年代要加公元。如:19世紀60年代、1922年12月初、公元前463年、公元1628年

  (2)民國採用公元紀年。

  (3)表的順序號、數據及計量單位均用阿拉伯數字。

  (4)古籍文獻的卷數和引文使用漢字數字。

  (5)非公曆年、月、日使用漢字數字。中國朝代的年號及幹支紀年後加括號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公元年代,公元前在年份前加「前」字,公元以後只標年份。如:元封四年(前107)、乾道六年(1170)

  4表格

  文稿中的表格需註明標題,含一個以上表格的需註明表格的序號,表格中或表格後應註明資料來源。

  5文稿附加文字,如鳴謝等置於全文後,另段標出。

  七、注釋體例及標註位置:

  文獻引證方式採用注釋體例。注釋放置於當頁下(腳註)。注釋序號用①、②……標識,每頁單獨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於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後。

  引文注釋格式未盡之處,煩請參考《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兩刊有關規定。

  

  通知

  如果想獲取會議更詳細的內容或者有疑問,請根據正文裡的聯繫方式諮詢主辦方。愛知學者並非會議主辦方,對會議的了解程度不會超過本篇通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CSSCI | 三種法學C刊的最新目錄及稿約
    六、論文注釋採全篇連續的腳註形式,編號為:123……七、非直接整句引用原文的,注釋前加「參見」;非直接引用原始文獻出處的,注釋前加「轉引自」。八、具體注釋規範要求例示如下:(一)中文著作①梁慧星:《民法總論》(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7,第18頁。
  • 《北京文化創意》徵稿啟事|學術|文章|來稿|論文_網易訂閱
    格式規範  (1)文章篇幅一般為8000-15000字(重要論文篇幅可放寬)。  (2)稿件內容包括:文章標題、作者署名、單位信息(單位,省份城市郵編)、中文摘要(300字左右)、關鍵詞(3-5個)、正文、注釋、英文標題、英文摘要(300字左右)、作者簡介。
  • 數據告訴你,論文引文裡有多少性別偏見
    6萬多篇神經科學類論文,發現其引用的參考文獻的作者性別,比通過資料庫預測出來的引文作者性別比例包含更多的男性作者文章。研究者發現相對於總體作者比例,引文作者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引用男性為主導的文章遠遠多於女性為主導的文章。具體來說,研究者量化了神經科學文章中的引用行為,專門研究了2009-2018年間發表的31,418篇論文中的303,886條引文。
  • SciHub桌面版3.1:文獻下載的無二神器
    ,在研究的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  首先呢,需要對自己研究領域的文獻有個基本掌握,通常的方法包括:  用RSS工具訂閱關注的期刊或某關鍵詞的更新;利用學術工具(如Google Scholar或百度學術)進行跨庫檢索;利用HistCite等引文分析工具進行趨勢分析;當然還可以到各個資料庫中進行單獨檢索。
  • 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爾雅答案
    第1章 檢索也有大本領 大波「乾貨」等著你1【單選題】不論分類檢索語言中何種分類法,都具有三種構成要素,即類目、( )和注釋。答案:引文追溯法A、倒查法B、順查法C、引文追溯法D、抽查法8【單選題】書目資料庫主要提供的是( ) 。
  • 參考文獻必備神器:這個插件能快速知道收藏的論文是否靠譜
    尤其是會標註出有爭議的引文,並給出引用論文的爭議點供用戶參考:△列出有爭議的引用這一工具無論對於審稿人還是研究者都有很大的幫助,一起來看看使用教程吧~一鍵查明引用來源,註明爭議安裝scite-zotero-plugin很簡單,首先需要電腦上安裝文獻管理工具Zotero,客戶端或Chrome
  • 關於文獻綜述,這篇文章說透了!
    何為文獻綜述呢?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主要學術觀點、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爭論焦點、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和研究論文的文體。
  • 和柳葉刀、細胞說再見:加州大學宣布取消所有Elsevier期刊訂閱
    因此,加州大學系統的期刊訂閱已宣告中斷,同時來自 UC 作者發表的所有論文立即免費向全球讀者提供。加州大學與愛思唯爾的原有合同在 2018 年 12 月 31 日到期。此前,為了讓學生、教職工和研究者查看已出版的研究,學校與出版商籤訂的合同價值 5000 萬美元。在 2017 年,愛思唯爾在約 2500 種期刊中出版了超過 43 萬篇文章。
  • 如何讓引文的「灰色地帶」無處藏身?
    撰文 | XZ責編 | 雪月在學術界,研究論文的引用次數常常被視為學術影響力的一個可量化、客觀的衡量標準。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文獻引用中形成了一個「灰色地帶」,即通過某種方法來提高引用次數。Georgescu發現當研究人員在他人論文的參考文獻中過多的插入自己的論文時,無論是通過事先安排,還是通過在同行評議中要求加入額外的參考文獻,這都可能會在引文記錄中留下蛛絲馬跡。
  • 西南民族大學最新文章:基於RNA-Seq的轉錄組研究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來了新期刊:科學通報,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這兩份期刊均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我國學術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國內外各主要檢索系統收錄,如國內的《中國科學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等;美國的SCI、CA、EI,英國的SA,日本的《科技文獻速報》等。
  • 如何撰寫文獻綜述類科技論文?
    綜述類論文儘管不需要作者實測數據,只是引用它人的文章就可以完成,但其難度一點不比其他類型論文差。綜述類論文不僅只是同一類型文章的歸納總結,還要對相關文獻有一些合理分析與預測。此類文章通常對寫作功底要求較高,今天就來說一說,如何撰寫綜述類科技論文。
  • 引文指標知多少(一)影響因子怎麼算
    這些引文指標能較為客觀地從多角度反映期刊的影響力、載文量及期刊特徵等方面的定量信息。英文學術類核心期刊的評價工具首推美國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 JCR依據科學網(Web of Science)中的兩大引文資料庫——SCI和SSCI,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對SCI和SSCI收錄的200多個學科的學術期刊進行客觀、系統地評估。
  • 2020年十大學術不端事件|冰川凍土|教授|文章|論文_網易訂閱
    2020年8月10日,豆瓣博主心匠發現杭州師範大學郭彥努的一篇期刊文章《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大量抄襲他的舊文《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PCFC,在520°C時的離子電導率為0.30S cm-1,輸出功率為1W cm-2。通過半導體異質結構方法,該研究結果提供了對質子傳輸機制的深入了解,這也可能改善其他能源應用中的離子傳輸。  2020年8月10日,該文章被質疑存在學術不端: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
  • 下篇|考研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如何查閱文獻資料?
    考研專業課是考試科目中比較重要的科目,要學好專業課,提升專業水平,光是看參考書是不夠的,還需要多多瀏覽文獻資料,了解最新學術研究方向。欲閱覽上篇,請戳:上篇|考研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如何查閱文獻資料呢?
  •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19-2020年度來源期刊列表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兩部分,其中核心庫908種;擴展庫322種。與2017-2018年度來源期刊列表相比,新增來源期刊74種:中國出版的英文期刊32種,中文期刊42種;取消來源期刊73種。從擴展庫升為核心庫的期刊66種;從核心庫降為擴展庫的期刊71種。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每兩年遴選一次。
  • 碩/博不得不知道的文獻查詢工具-web of science
    當然了,如果有精力的話,讀完這445篇論文也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就是我們可能大部分的人不會有這麼大的精力去讀完這麼多文獻,所以就要從中篩選出最有價值的文獻出來,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文獻中,最有價值怎麼定義呢?
  •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庫和引文庫來源期刊目錄 2017年-2018年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簡介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Database),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創建,與美國的SCI接軌,用於分析國內科學技術活動的整體狀況,幫助科教決策部門科學地評價我國科學活動的宏觀水平和微觀績效,幫助科學家客觀地了解自身的學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