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獻綜述,這篇文章說透了!

2020-11-24 騰訊網

不僅僅是學術

微信公眾號:學術那些事兒

作者:韓映雄 馬扶風

來源:《文獻綜述及其撰寫》《出版與印刷》2017年第1期

編輯:吳偉

文獻綜述是一篇規範的研究論文所必須的要素。何為文獻綜述呢?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主要學術觀點、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爭論焦點、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和研究論文的文體。它要求作者既要對所查閱資料的主要觀點進行綜合整理、陳述,還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全面、深入、系統的論述和相應的評價,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文獻綜述的目的是幫助讀者確認該論文所研究的問題與以往同類或同領域論文相比較所具有的價值及在選題或研究內容與方法上是否具有創新性或新的進展。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後人總是踩在前人肩膀上的。因此,文獻綜述事實上就是在尋找和確認前人肩膀究竟在哪裡的過程。在科學研究中,如果缺少全面系統的文獻綜述工作的話,該項研究很有可能只是踩在別人的腰上,甚或是沒踩到前人任何部位即踩空了或者踩偏了。另一方面,文獻綜述也有助於編輯和審稿人迅速有效地對該項研究的價值予以判斷。由此說,文獻綜述其實對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是有一定幫助作用的。

01.文獻來源

文獻來源是指你想閱讀的文獻從哪裡來。對於專業研究者而言,毫無疑問,文獻來自於專業出版物,主要包括期刊、圖書以及部分報紙的理論版等。隨著數字出版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數字期刊也逐漸成為文獻的來源之一。但總體上,目前還是以紙質版的專業出版物的電子版為主要的文獻來源。大學和研究院所的科研工作者所在機構的圖書館一般都提供較為全面豐富的電子資源文獻。最為常見的資料庫包括中文和外文兩種。

如下是常見的中文資料庫: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知網)

萬方資源(含期刊、學位論文、會議、

成果等)

讀秀學術搜索

超星數字圖書館

萬方學術期刊

萬方學位論文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

龍源期刊網

人民日報

常見外文資料庫有:

ScienceDirect

Web of knowledge平臺(含SCIE,SSCI,AHCI,INSPEC,BCI等)

EBSCO總平臺(含ASP,BSP,PsycInfo,PsycArticle,ERIC,Ebooks等)

SpringerLink Journals

JSTOR

SpringerLink Books

Reaxys

ERIC

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庫

Oxford Journal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

Cambridge Journals

上述每一個資料庫都有專屬的特色,這些特色既有可能體現在學科或主題上,也有可能體現在文獻年代上。科研工作者可以在圖書館的資料庫介紹中了解和知曉不同資料庫的文獻特色,並在此基礎上選擇能夠有效服務你當前研究領域或主題的特定資料庫。

02. 關鍵詞和文獻檢索

有了這些資料庫,僅僅表明你找到了蘊含你想要的文獻的「礦山」,但具體的礦藏究竟在哪個具體位置,還需要進一步藉助搜索工具來確定。在電子資源資料庫中,一般都提供多種形式的檢索方式,如「主題」「篇名」「關鍵詞」「作者」「單位」,等等。任何一種檢索方式都可以幫助你找到想要的文獻或論文,究竟是用哪種檢索方式,取決於你的檢索需要或使用習慣。一般而言,「主題」和「關鍵詞」是人們最常使用的檢索方式,因為使用這兩種檢索方式可以搜索到儘可能多的與你研究領域或主題相關的論文。使用「關鍵詞」檢索方式的另一個優勢在於所檢索到的論文「精準度」相對較高,因為每篇論文在發表時都標有關鍵詞。像類似「作者」這樣的檢索方式的使用機會就很有限,除非我們事先就知道誰在該領域發表過論文,但往往很多時候我們是根本不知道的。為此,關鍵詞的選擇或確定就成為有效檢索時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工作。

何謂關鍵詞?論文中的關鍵概念或術語、關鍵變量等就是關鍵詞。在一篇論文中,一般會有3~5個關鍵詞。我們在投稿時,雜誌編輯一般會要求作者列出關鍵詞。之所以這樣做,其作用在於便於讀者將來檢索。由此看來,在投稿時,關鍵詞很重要。如果關鍵詞選擇不當的話,將很有可能影響該論文將來的檢索及引用率。那究竟該如何選擇和確定關鍵詞呢?

假如我們想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大學自主招生這個問題的話,哪些詞是關鍵詞呢?依據這個題目,關鍵詞應該是:新高考、大學、自主招生。如果沒有「新高考」這個關鍵詞,你查到的文獻可能就包含新高考政策出臺之前的討論大學自主招生的文獻;如果沒有「大學」這個關鍵詞的話,你有可能會查閱到高中自主招生的文獻;如果你沒有「自主招生」而只是「招生」這個關鍵詞的話,你有可能查閱到既包含自主招生也包含非自主招生的文獻。由此看來,關鍵詞的最大作用在於有效地給你所需要的文獻劃定了邊界,以幫助你少閱讀一些與主題關係不太密切的論文。

一個最簡單的確定關鍵詞的辦法就是從論文的題目中析出。如《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轉型》這篇論文的關鍵詞就是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當然,有時候也不能完全憑論文題目來確定,因為論文題目中可能只有一個重要概念或術語。以《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的幾個關係》這篇論文為例,該論文題目中的重要概念只有一個——供給側。儘管如此,「供給側」這個詞組還不能作為關鍵詞,因為這個概念最初來自經濟學領域而不是教育學領域。如果直接將其用作關鍵詞的話,我們將會搜索到很多經濟學領域的論文。於是,為了更加準確,我們應該將「教育供給側」作為關鍵詞。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關鍵詞呢?

從論文題目中能析出嗎?有些作者或讀者可能會將「改革」這個詞作為關鍵詞,這樣做合適嗎?不合適,因為這個詞不是專門術語且用途過於廣泛。你可以試一下,如果以「改革」為關鍵詞來檢索的話,會得到怎樣的檢索結果。針對這個題目,另外的關鍵詞就需要從論文中去挖掘和提煉。這時候的原則就是儘量去尋找那些與「教育供給側」這個關鍵詞有緊密聯繫的概念,如「有效供給」「結構性改革」等。

限於時間和精力,我們往往不可能閱讀所檢索到的上千篇論文。那如何精選我們最需要的論文呢?以中文文獻為例,為了節約時間並基於當前大部分院校的論文評價要求,建議讀者優先查閱、下載和閱讀那些被列入有一定影響力的引文索引庫中的期刊,如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即使如此,你也可能會遇到上百篇論文,時間還是很有限,怎麼辦?這時候建議你依據你所研究的主題縮小論文發表的時間,如近五年之內或三年之內。一般而言,後續的研究總是覆蓋並反映之前的研究成果的。

03. 文獻綜述的文本特點

顧名思義,文獻綜述既要有綜合地敘述,也要有評論。初學者往往注重或容易做到敘述,但不一定能夠綜合。與此同時,初學者往往很難評論。初學者或在讀研究生們看完若干文獻後經常覺得很苦惱,因為感覺文獻中的觀點都是正確的,似乎找不出已有文獻的問題或不足。於是,他們就撰寫不出恰當的或有說服力的評論。概括起來,文獻綜述的文本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綜合性。這是指要儘可能地把前人在某個研究領域的所有重要研究成果都要予以體現或呈現出來。切忌只是敘述或引用你認為正確、贊同或喜歡的觀點,也切忌只是敘述或引用該領域某幾個知名學者或某個學派的成果。當下有一種潛規則就是有些雜誌社要求作者儘可能多地引用你欲投稿的某刊物上的論文,也有一些作者被要求要儘可能多地引用同一個研究機構其他同事的論文。有些時候,作者也會儘可能多地引用自己曾經發表過的論文。凡此種種,都與當前刊物或論文的評價規則有緊密關係。但是,這些做法都有可能會對綜合性這一特點造成潛在的影響。

二是代表性。代表性事實上是在綜合性基礎上的篩選。綜合性儘管要求要儘可能囊括所有研究成果,但一篇綜述的容量有限,因此就涉及到如何選擇的問題。代表性就是要求去選擇那些能對後續研究產生持續影響或起推動作用的觀點或看法。最典型的就是有一定的學派傳承的那類成果。遺憾的是,在我國的教育學研究領域,可稱之為學派的研究成果並不多見。更多的時候,人們更喜歡對同一個教育現象冠以不同的名詞或概念重複討論並視為創新性研究。一個概念不斷得到學者們認識和理解的深化,其內涵最終得到不斷豐富;一個教育現象在不同時代或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得到不同學者的多種解釋或歸因,等等,這些研究就具有持續影響。

關於文獻評論,最重要的並不是要求你忠誠地說贊成。恰恰相反,你應該指出該領域研究或研究成果的下一步研究空間在哪裡一般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和尋找。

一是概念的界定。某個概念可能在某作者當時撰文時是正確的,但隨著時間推移以及人們理解的深入,概念本身的內涵或外延發生了變化。基於此,該作者文中建立在該概念基礎上的判斷和觀點也隨之有進一步研究或討論的空間或必要。

二是自變量的變化。某論文實證研究發現,某教育現象Y在T年代主要受X1、X2和X3三個因素的影響。但現在到了T+5年代,有可能隨著社會背景變化,其所受到的影響因素有增加或變化。這個假設就足以支持一項新的研究。與此同時,也就構成了文獻評論的一個主要切入點。

三是樣本局限。在教育類的實證研究中,即使再怎麼完善或大型的抽樣,總是存在著樣本局限的某些缺陷。也就是說,總是存在著被遺漏的樣本。而這恰恰就給了你進一步研究的空間和機會。

四是研究方法或工具局限。儘管學者們之前普遍認為,某類特定的教育問題總是存在著某種相對而言較為恰當的研究方法,要麼是質性研究,要麼是量化研究。但現在隨著教育現象複雜性的增加以及信息科技與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探索並傾向於使用混合研究,即既使用質性也使用量化的研究方法來推動研究。由此,這就為我們創造和引出了難以估量的新課題或新命題。另外,研究工具如問卷、量表或試題等也會不斷地得到改進或優化,這也會催生一批新的研究機會。

當然,能夠幫助我們尋找下一步研究空間的入口或線索還有很多,這裡並未窮盡。有時候,有些論文會在結尾時自己報告或指出該領域或該論文的不足或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或議題。例如,王祖林曾直接在其文章中指出了我國大學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居多,學理探究不足,有關發展戰略與規劃的具體操作技術、評估與監控方法、規劃效能評估、基礎理論與典型案例研究不足,尤其是發展規劃與組織結構變革相結合的研究有待開拓」。

04. 文獻綜述的結構

這裡所說的結構是指一篇文獻綜述的文本結構,即段落結構。一般而言,常見的有如下幾種樣式。

1.年代序列式結構

這種結構就是指將某領域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年代順序由遠及近依次敘述。這種結構與歷史教科書或著作中很類似。在每一個年代或時期,撰寫者還會儘可能地總結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徵並分析其與特定時代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會儘可能尋找和挖掘不同歷史時代的特定影響因素。諸如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的演變等議題,人們會經常使用這種結構來安排綜述。在教育史領域的研究論文中,這種結構樣式也被經常採用。以柳靖和柳楨的《論職業教育價值觀的嬗變》一文為例,文章按年度順序列舉了職業教育價值觀的六個發展階段的嬗變歷程。文章的時間線索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到中世紀,然後到18、19世紀,最後到達20世紀末、21世紀初這樣一種序列式發展。

2.學派發展式結構

這種結構就是指將某領域的研究成果以某些學派代表性學者的觀點為主要脈絡依次分別敘述。這其中,會有可能產生多種微樣式。既有並列式的,即學派A、B、C、D相對獨立的敘述;也有交叉式或分叉式的,即學派A中衍生出了學派B,或是學派A和學派B的結合中生成了學派C等。以王帥的《當代西方主流教育領導理論新進展》一文為例,其在文章中列舉了六類當代西方主流教育領導理論。[4]六類在時間上都同屬於當代,但都是教育領導理論的主流代表。相互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繼承和發展的關係,而是相對獨立而存在的。但是,作者經過總結髮現了教育領導理論發展所存在三個方面的特徵。

3.貨架問題式結構

這種結構就是指將某領域的研究成果歸為某幾個問題或議題並加以詳細敘述。在這種結構中,問題或議題之間並不是沒有一點邏輯關係,但有時候這種邏輯關係卻很微弱。換句話說,它們之間的關係如同同姓家族的後代們之間的關係。由此,這類結構的綜述在取材上就因人而異了。更多的時候,取材完全依賴於作者所關注的問題及其界限。以俞佳君的《以學習為中心的評價研究:理論與方法述評》一文為例,其把文章分為了概念內涵、邏輯基礎、標準研究和方法研究四個部分。文章的四個部分其實只是作者研究需要,四個部分相互之間關係並沒有任何顯性的邏輯關係。如果你對該問題的其他方面感興趣,你完全可以加入到你的研究之中。

上述不同結構並無優劣之分。究竟該採用哪種結構,事實上沒有固定的原則或要求,這完全取決於你所研究的問題和文獻的現狀。可是,沒有分類原則也沒有邏輯地將若干研究者的成果依次引用或敘述出來的這種文獻綜述樣式是最不可取的,但卻也是當前最常見的。這種做法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你為什麼選取這些人的成果而不是那些人的成果?二是這些研究成果之間究竟有什麼內在的關係呢?這種做法還有一個潛在風險就是會導致論文的查重率比較高。要知道,有些雜誌或是研究機構對查重率都有一定的明文規定的。比較妥當的做法是,對於同一個議題,要依次表達出人們在該議題上的認識和變化過程。以辛濤等人的《教育測量理論新進展及發展趨勢》一文為例,全文從理論和理論應用兩個模塊分別介紹了教育測量研究進展,在兩個模塊之下又分別介紹了多種理論的變化發展過程。

在語言上,最好的做法是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原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張,萬不得已時才原句引用,如那些原作者提出的專門術語或概念等。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把若干作者的共同或相近認識或主張概括在一起。一句話,最好的綜述在語言上是用自己的話講別人的觀點。

文獻綜述結構的背後其實還隱藏著語言的邏輯關係問題。邏輯關係是否清晰是評價一篇論文質量的最基本標準之一。邏輯關係既體現在段與段的關係中,也存在於同一段落內的句與句的關係中。當你讀完某篇論文後,你是不是覺得該文觀點很多,議題也不少,但你很難用幾句話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或是你甚至不知道作者的論文到底在說什麼(天哪!我怎麼看不懂這篇論文?)。之所以如此,就是該論文的邏輯有問題了。

上述四個方面是撰寫文獻綜述時必須要經歷的,它實質上回答了文獻「從哪裡來」「如何尋找」「規範的文獻應該是什麼樣子」等基本問題。當然,上述只是期望能夠幫助初學者能對文獻綜述是什麼以及怎麼做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和感知。事實上,要撰寫好一篇好的文獻綜述的話,還需要較長時間的練習和摸索。讀過好的文獻綜述和撰寫好的文獻綜述之間其實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儘管如此,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撰寫一篇規範的甚或是好的文獻綜述在任何時候都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和「功夫」。

相關焦點

  •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寫不好?這篇文章談技巧!
    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後,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概括出同類課題若干文章的基本事實、基本觀點和方法而組成的一種不同於研究論文的文體。文獻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範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間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撰寫文獻綜述可以為論文研究工作做準備,掌握本課題情況,明確研究方向,還可以培養畢業生收集整理資料及分析、綜合、評價的能力。
  • 關於論文文獻綜述你知多少?
    但不管是單純的一篇文章或是論文中的一個章節,文獻綜述的基本要件都一樣,今天要談的文獻綜述是單獨成文的一種文章類型。綜述文章是信息金礦,讀者可以從綜述文章中知道目前領域中對該主題的理解有多少,決定是否要閱讀這些文獻,這類文章對青年研究人員和忙碌的科學家來說都是很有用的信息來源,讓自己隨時知道領域內的新發展,發現研究中的落差,然後找出新的可研究領域。
  • 我整理了三百多篇論文,得出了寫文獻綜述的這些經驗
    文獻綜述的目的最終的碩士畢業論文裡,文獻綜述的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而讓我們這些「研究者」寫文獻綜述的目的在於總結和整理前人的關於某一個問題的研究成果,然後說明自己的這篇論文的研究在這個基礎上有什麼創新或者意義,又或者說是另外的一種研究方法的更新。
  • 論文寫作之如何搞定文獻綜述
    二、文獻綜述的目的文獻綜述是畢業論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寫文獻綜述的目的在於總結和整理前人關於某一個問題的研究成果,然後說明自己的這篇論文有什麼創新或者意義,或者研究方法的更新。總之,我們的論文是為了研究某個小方向,文獻綜述就是要告訴老師們我們的研究別人不一樣。
  • 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通讀文章前你需要準備這些
    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可以說是每一個學寫論文的研究生必不可少的技能,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讀文獻呢?看看下面的技巧能不能幫到你~一、選擇高質量的文獻現在,很多資料庫都對我們開放,檢索文獻變得十分方便。但是文獻的質量良莠不齊,那怎麼選擇查找質量相對較高的文獻呢?在檢索時,縮小範圍。
  • 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他的這個五步文獻綜述法倒還真的值得學習和借鑑。克雷斯威爾認為,文獻綜述應由五部分組成:即序言、主題1(關於自變量的)、主題2(關於因變量的)、主題3(關於自變量和因變量兩方面闡述的研究)、總結。(1)序言 告訴讀者文獻綜述所涉及的幾個部分,這一段是關於章節構成的陳述。(2)綜述主題1 提出關於「自變量或多個自變量」的學術文獻。
  • 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獻綜述,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獻綜述?
    什麼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在對文獻進行閱讀、選擇、比較、分類、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語言對某一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敘述的情報研究成果。文獻的搜集、整理、分析都為文獻綜述的撰寫奠定了基礎。一、文獻綜述不應是對已有文獻的重複、羅列和一般性介紹,而應是對以往研究的優點、不足和貢獻的批判性分析與評論。因此,文獻綜述應包括綜合提煉和分析評論雙重含義。文獻綜述範文1:「問題——探索——交流」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我們在網上瀏覽了數百種教學模式,下載了二百餘篇有關教學模式的文章,研讀了五十餘篇。
  • 文獻綜述類論文寫作秘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獻綜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某個方面進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因此,文獻綜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於了解前人說過些什麼,而這實際上也決定了我們能夠說些什麼。
  • 如何寫文獻綜述?
    不管是本科畢業論文還是碩士畢業論文,都要寫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所引用文獻的綜合評述,通過參考文獻確定選題方向,確定選題後廣泛閱讀與選題相關的參考文獻,通過自身的主觀理解和研究水平對所收集到的文獻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
  • 這篇綜述文章用166篇參考文獻告訴你答案
    來自港科大和第四範式的這篇綜述論文提供了解答。數據是機器學習領域的重要資源,在數據缺少的情況下如何訓練模型呢?小樣本學習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案。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和第四範式的研究人員綜述了該領域的研究發展,並提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 文獻綜述的主要特點以及內容要求
    一、什麼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論文,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根據其涉及的內容範圍不同,綜述可分為綜合性綜述和專題性綜述兩種類型。所謂綜合性綜述是以一個學科或專業為對象,而專題性綜述則是以一個論題為對象的。
  • 一篇高引用的綜述文章是如何寫成的
    準備工作之文獻檢索  在開始寫綜述之前,很重要的一個準備工作是文獻檢索。綜述文章要全面,要綜合概況所評述的問題,因此,詳盡的文獻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裡說的全面不是說把幾十年的文章全部下載下來讀一遍,這樣工作量太大了,這是其一;其二,早期的文章可能已經被總結過了。
  • 從一篇投稿談為什麼寫文獻綜述
    水到渠成昨天學生投稿的綜述審稿意見收到(microRNA與mTOR通路, 投稿生命科學):審稿意見1:此綜述對mTOR相關的miRNA對肺癌的影響闡述的較為詳細清楚,對相關研究人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總體符合發表要求。但mTOR相關的miRNA對其他腫瘤的的闡述相對簡單,希望能將這部分內容豐富起來。
  • 研究生進行文獻綜述寫作的基本步驟
    對於研究生而言,撰寫與自己課題內容相關的高質量綜述,不僅可深入掌握相關知識背景、了解最新前沿進展、而且可凝練科學問題、達到展開實驗設計的目的。下面,藍譯編譯就來談談研究生寫作文獻綜述的基本步驟:一、精準選題,確立意義。
  • 文獻綜述存在的6大通病!
    其解釋有兩種可能: 一是作者認為前所未有才是創新,甚至個別的還誤以為寫上「填補空白」、「沒有同類文獻」等詞句可以提高文章的價值,這顯然是一種誤區;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閱和學習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圖走捷徑,實際上,「欲速則不達」,一篇沒有好的文獻綜述的學位論文,一般來說很難有創新。
  • 怎樣寫文獻綜述?
    為把問題說得明白透徹,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述。這部分應包括歷史發展、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幾個方面的內容。 現狀分析:介紹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及各派觀點,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將歸納、整理的科學事實和資料進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趨向預測:在縱橫對比中肯定所綜述課題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和不同觀點,提出展望性意見。
  • 怎麼查閱文獻進行醫學綜述寫作
    醫學綜述是查閱了醫學某一專題在一段時期內的相當數量的文獻資料,經過分析研究,選取有關情報信息,進行歸納整理,作出綜合性描述的文章。在查閱文獻時,常常會遇到兩類問題,即「怎麼查」和「怎麼看」。下面,醫刊彙編譯就這兩類問題問題做簡要探討。
  • 淺議文獻綜述寫作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這既是寫好一篇綜述基礎,也是作者文字駕馭能力和專業知識素養的體現。一篇高質量的綜述,應該把握好綜述的選題、文獻的檢索和文獻閱讀三個關鍵要素,最後才能組織好各標題間、文字間和邏輯間的關係,使得整篇綜述融合為一體。二、慎用圖表。醫學論文的寫作有一條約定成俗的原則,就是在文章裡,能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內容,儘量不用圖表。在醫學綜述的中,對於圖表就更加慎用了。
  • 本科畢業論文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在指導學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突出,亟待解決,為此專門寫就此篇短文,希望能夠對學生有所幫助。 一、文獻綜述的概念、性質和特點 文獻綜述就是對特定的某一領域的文獻進行歸納整理而寫成的一篇文章,它介於文獻資料彙編和文獻評述論文之間。
  • 研究生如何撰寫文獻綜述?博士後精煉總結這5種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使研究生接觸特定科研領域的前沿,引導研究生在前人既有成果的基礎上開展新的探索,這就是文獻綜述的前沿性特徵。因此,文獻綜述在確保綜合、權威的前提下,其內容應是該研究領域的近況,引用文獻應以最近5~7年內發表的學術文章和出版的論著為主,綜述內容應重點突出新觀點、新見解、新方法和新進展。四是評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