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類論文寫作秘籍

2021-01-09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文獻綜述的目的

任何研究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某個方面進行深化,都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因此,文獻綜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於了解前人說過些什麼,而這實際上也決定了我們能夠說些什麼。具體地,對於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必須弄清:

1.前人是否說過。要知道前人是否說過,關鍵是要進行充分的文獻檢索。網際網路的出現以及在線資料庫的廣泛應用為文獻檢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目前,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圖書館都購買了非常齊全的中、英文資料庫。只要資料庫覆蓋面合理並使用得當,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查到幾乎所有所需的文獻,省卻了上世紀做研究非跑大圖書館不可的麻煩。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中的Jstor、Science Direct、CNKI等都是極佳的在線資料庫。如果文獻搜索結果表明自己擬做的研究別人已經做過,那麼就沒有必要做無為的重複,而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改換研究角度、重點或方法。

2.前人說過什麼。要想知道前人說過什麼,就必須解答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對象或問題是什麼(what)、前人是如何(how)闡述研究問題的以及為什麼(why)這樣闡述;然後是前人觀點的異同點是什麼,這些觀點是否可以分類、如何分類,觀點之間的前後時間關係和邏輯關係是什麼。

搞清楚別人是否說過、說了什麼,是我們進行學術創新的重要基礎。

3.前人是怎麼說的。在文獻綜述時不僅要綜述觀點,還要綜述研究方法(即別人是怎麼說的)。方法的發展和進步會在很多方面改變已有的觀點。例如,產業組織理論中博弈論研究分析方法的引入就改變了SCP框架下產生的很多觀點。隨著數據獲取途徑的增多和獲取技術的改進,總的來說,針對某一研究對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會越來越多。因此,當我們發現某類文獻主要以使用某一種或某幾種研究方法為主,而對其他研究方法應用較少時,就應該考慮能否採用其他方法特別是比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過方法創新來實現觀點創新。

4.何人、何時、何地說過。這組問題主要反映相關觀點演化過程的影響因素,包括觀點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上的變化。例如,總體上看,受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性以及文化差異性的影響,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會出現較大的差異,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感知及滿意度。另外,了解「是誰說的」,對於我們認識相關觀點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也有幫助。例如,戰略管理研究定位學派的「五力模型」是波特於1979年提出的,當我們知道波特是哈佛商學院和哈佛經濟系聯合培養的博士之後,就能更好地理解這一模型與哈佛老一代經濟學家提出的SCP框架之間的傳承關係。

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在文獻綜述的過程中回答好以上四個方面的問題,那麼就可以基本確定我們要做的研究或要寫的論文的創新點、主要思路和擬採用的方法。可以說,做好文獻綜述,研究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問卷設計、實地調查、數據分析、論文寫作等工作便水到渠成。

如何尋找代表性文獻

文獻綜述的第一步是查找文獻,也就是搜集要綜述的素材。一種常用的方法是直接進入各種資料庫(如CNKI、Science Direct、Ebsco、Emerald),在「文章標題、關鍵詞和摘要」這一搜索項中填入搜索信息(如在中文資料庫中填入「服務質量和滿意度」或在英文資料庫中填入「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再執行搜索命令。然而,在國、內外各種刊物層出不窮、文章不勝其數的情況下,我們很可能搜索到多達數百篇有時甚至上千篇的相關文獻,以至於無從著手閱讀、分析。我們建議首先應該重點搜集和閱讀有代表性的文獻,特別是對相關研究產生重大影響的種子論文(seminal paper),然後再搜集和閱讀次要一些的文獻。那麼,如何查找代表性文獻呢?請教導師當然是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但也有一些時候,我們擬綜述的主題並非導師擅長的研究領域,導師可能無法提供主要文獻閱讀清單。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建議採用下面一些方法。

1.首先查找並閱讀發表在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級和排名,要重點查閱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載的文獻。例如,管理學排名靠前的英文期刊(根據不同的評價標準,具體排名可能有所不同)有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而國內排名比較靠前的管理學期刊則包括《管理世界》、《中國軟科學》、《外國經濟與管理》、《南開管理評論》和《管理科學學報》等。

2.查找權威教科書及其提到的某領域的經典文獻。一般來說,我們所研究的問題大多可以在教科書中找到相應的章節。若能找到權威的教科書,就可以從相應的章節中找到這些教科書作者所引用的文獻,這些文獻往往也是對於相關學科發展較為重要的文獻。若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教科書,那麼效果就更好。

3.查找學術權威發表的研究成果。與其他學科一樣,國內、外管理學各領域都有若干重要的學術權威,如服務質量管理領域中的「PZB」(即服務質量研究領域的三位著名學者Parasuraman、Zeitham l和Berry,他們三人各自或合作發表了大量重要的原創論文)。這些重要學者的文章往往也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種子論文,開創了某一研究領域並長期影響相關領域的發展。因此,根據時間順序閱讀這些學術權威的文獻會對我們了解和分析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演化發展過程大有幫助。若能找到並認真閱讀這些學術權威親自撰寫的關於相關研究領域發展歷史的述評文章,那麼,我們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相關領域不同學術觀點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4.尋找名校、名師研究型課程的教學大綱(syllabus)。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研究型課程(主要指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很多以「seminar」的形式出現)中會列出每個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供學生閱讀和討論。當然,不同教師的取捨有所不同,文獻清單也會出現一定的差異。我們可以多參考幾個同名課程的大綱,以避免偏頗。

5.到圖書館或從資料庫中查看以「handbook」為名的論文集。國外出版社(如在出版學術期刊和著作方面比較有名的Blackwell、John Wiley and Sons和Elsevier)經常召集業內專家編著一些綜合體現學科發展狀況的工具書性質的論文集,如《Handbook of Econometrics》、《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這些論文集中的論文大多以綜述本學科某個研究領域的學術進展為主要目的,作者都是相關研究領域的權威。閱讀此類手冊收入的論文可以迅速掌握相關領域最重要的學術進展狀況。

6.利用「Google Scholar」。目前,網際網路在學術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正式資料庫之外,谷歌搜尋引擎中的「Google Scholar」也是一個搜索某一研究領域代表性學者及經典文獻的好幫手。在「Google Scholar」中輸入相關研究對象的關鍵詞,執行搜索命令後所列出的文獻是按被引用次數來排名的,因此,各相關文獻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通過搜索結果的連結找到引用了相關文獻的所有論文,從而為我們提供一種以時間順序考察學術發展及文獻間相互關係的好辦法。

在綜合採用以上方法以後,我們基本上能找到所有的代表性文獻。接下來,我們還應該查找較多的次要文獻。儘管這些文獻的引用率並不太高、學術貢獻也不會太大,但它們仍能從某一方面深化相關理論體系,因此有必要在我們的文獻綜述中交代它們的貢獻。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在我們搜集文獻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現一些現成的、與我們要寫的文章相似的綜述文章。我們可以借鑑這些文章的內容(最重要的是這些文章的參考文獻清單)來縮短我們搜集、理解和閱讀原始文獻的過程,但切不可如獲至寶,投機取巧地照抄這些現成的綜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獻,這是目前錯訛屢屢出現的根源,也違背了學術研究求真務實的精神。

怎樣閱讀文獻

完成了資料搜集工作,我們手頭可能掌握了數百篇文獻,一字一句地讀完這麼多的文獻不但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我們建議應該根據文獻的貢獻大小,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閱讀。

1.讀摘要和結論。很多經驗研究文獻有較大的重複性,量表、研究方法都沒有改進或改進較少,寫作的主要目的是測試不同情境下的理論適用性,有時結論大同小異。對於這類學術價值不大的文獻,讀摘要和結論即可。

2.讀摘要、引言、發現和結論。大部分文獻在方法、模型構建或者樣本選擇方面會有一些獨到之處。對於這些文獻,應該認真閱讀介紹文章主要貢獻的摘要、引言、發現和結論四個部分。在閱讀過程中,要重點思考文章的創新之處與我們自己的綜述對象之間的關係。

3.通讀全文。上述兩種方法主要用來閱讀次要文獻。對於我們在前面提及的代表性文獻,就應該認真閱讀全文,包括引言、方法、數據、發現、結論各個部分。這類文獻通常是經典文獻,有時字字珠璣,需要認真體會、揣摩作者的觀點及其提出的過程。這樣的文獻讀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是應該的。在以後閱讀次要文獻時,還應該不時與代表性文獻進行對照。

打個比方可以說明上述兩類文獻的關係。代表性或重要文獻展示相關研究領域大致的發展方向和脈絡,是人體的骨骼;而次要文獻則是對重要文獻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多視角、更多方向、更多層次的挖掘和補充,它們是人體的血肉。可以說,在代表性文獻的基礎上,那些不那麼經典、重要的文獻能幫助我們把綜述類文章寫得更加全面、充實。因此,我們不應低估次要文獻的綜述價值。

無論採用哪種閱讀方法,在閱讀文獻時應該做好讀書筆記,把篇名、作者、出處、發表時間、頁碼等信息記錄下來(建議在這一階段就開始使用Endnote等文獻管理軟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筆記應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文章觀點、方法等方面的總結,二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讀完足夠多的文獻,在對筆記進行分類、匯總、分析、刪減和組合以後就可以得到文獻綜述的基本素材,並且能夠列出相應的參考文獻。不做筆記,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寫好文獻綜述類文章,而且還會平添成文後整理參考文獻的煩惱,對此不可小視。根據我們的經驗,寫一篇1萬字的文獻綜述,應該做二三萬字的筆記。

文獻綜述的幾種結構安排

在讀完文獻並完成筆記整理工作以後,就可以開始考慮從什麼角度撰寫文獻綜述,也就是考慮文獻綜述的結構。不像研究論文,綜述性文章並沒有固定的結構安排要求,但這並不表明綜述文章的結構安排無規律可循。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方法中選擇一種。

1.按照綜述對象的不同構成部分。這種類型的綜述對象一般是某個研究領域及其組成部分。例如,Porter在綜述有關產業組織理論的經驗研究時,就把文獻綜述的主體分成生產、技術和產業結構,不完全競爭市場計量分析,進入、退出與產業演進,規制產業研究,拍賣市場,技術變化、創新與組織等六個部分,它們涵蓋了產業組織研究的主要內容。Shelanski和Klein在綜述交易費用經濟學時按照交易緊密程度把相關文獻分為縱向一體化、複雜締約及「混合」模式、長期契約、非正式協議、特許經營協議等五個部分。再如,Hannafey在綜述企業家與倫理問題時也把相關研究分為與企業家本人有關的倫理問題、與組織和環境有關的倫理問題、與創業過程相關的倫理問題等三個部分。

2.按照綜述對象自身的發生、發展順序。有些時候,綜述所涉及的研究領域各組成部分之間存在明確的發生、發展順序,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文獻綜述,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認識各組成部分之間互為因果的邏輯關係以及影響這種關係的因素。例如,在服務質量管理研究中,研究對象有如下發展順序:服務消費※服務質量感知※滿意度※未來消費傾向。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重點可能各不相同,有些側重於研究前兩者之間的關係,另一些側重於研究中間兩者之間的關係,還有的側重於研究後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按照不同的側重點和研究對象發生關係的先後順序來進行綜述。

3.按照主要的研究範式(paradigm)、學術流派(school)、研究視角(approach)或觀點(viewor perspective)。許多學科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研究範式、學術流派,針對同一研究問題或研究對象也會形成較多的研究視角和學術觀點。例如,產業組織理論研究就有新舊兩種研究範式(N IO和TIO),新範式與傳統範式在研究重點、研究方法、實證研究基礎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再如,服務管理研究存在北美和北歐兩個主要的學術流派,兩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在做文獻綜述時可以根據不同的範式、流派、研究視角或觀點來梳理現有文獻。例如,Lengnick-Hal等在綜述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文獻時,就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把現有文獻分為人力資源規劃與評價、人力資源管理與戰略匹配以及人力資源與組織結構契合三個方面。Mintzberg和Lampel在綜述戰略管理研究進展時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個學術流派分別進行述評。

4.按照研究階段(時期)。隨著研究對象自身的演進、研究需要的變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進,同一研究領域在不同時期的研究思路和重點會出現較大的差異,按照研究階段(時期)對文獻分類並進行綜述,可以幫助我們勾勒出文獻綜述所涉及領域不同發展階段的清晰輪廓。例如,Ghemawat主要按照綜述對象——企業競爭戰略——被研究的時間順序來回顧和綜述這方面的已有文獻。從競爭戰略研究的早期文獻到SCP框架,然後到戰略定位,最後再到資源觀和動態能力觀,把競爭戰略研究數十年的發展脈絡梳理得一清二楚。

5.其他結構安排。除了上述幾種比較常見的結構安排外,還有一些文獻綜述類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為線索來進行綜述。例如,A rchibugi在對創新及技術變革經濟學研究歷史演革進行綜述時,專門對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兩位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學術貢獻進行了述評。Eisenhardt在綜述代理理論時主要從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兩個方面討論了相關文獻的貢獻。還有一些文獻綜述類文章同時採用以上提到的多種結構安排。

不管我們採用哪種結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類文章必須有明確的展開邏輯和順序,應該清晰地告訴讀者為什麼採用這種或這些結構安排。而且,當我們率先提出一種或幾種結構安排(其實質是分類)時,實際上已經在做某種程度的整合工作。更進一步,這些結構安排還可以被看作是「因」,我們準備評論或在綜述基礎上提出的一些新觀點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間也必須有嚴密的邏輯關係。無論採用哪種或哪些結構,在綜述文章的第一節(也就是「引言」部分),應該介紹文章的主要內容、大致結構並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創性觀點,隨後各節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來進行文獻述評。

關於文獻綜述類文章寫作的一些建議

在找到文獻、讀完文獻、做好筆記並大致確定了文章的結構之後,我們就可以著手寫文章了。前面已經說過,在做好筆記的基礎上,寫出綜述文章並不困難。但是,要把文章寫好,還需要花大力氣。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建議:

1.切忌只述不評。若在文獻綜述類文章中僅僅是對前人的研究進行總結,自己的評論只是一筆帶過,那麼就落入了純粹為了綜述而綜述的尷尬境地。一篇好的綜述文章在廣泛閱讀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獻的基礎上,應該能夠提出作者自己的觀點,也就是應該能夠有所評論或總結。我們認為一篇綜述性文章中「述」與「評」的比例以7∶3為宜。而且,在評的時候一定要有原創性觀點,不能只是簡單地對已有文獻進行描述性統計式的評論。旨在發展新理論的綜述文章則應更進一步,要在綜述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命題或模型。這種提出了新命題或概念性理論模型的文獻綜述論文具有較高的價值,能為後續研究指明方向與重點。例如,Anderson在比較全面地回顧了研究服務業督導者、員工與顧客關係的已有文獻以後,不僅提出了若干命題,而且還提出了一個概念性理論模型。Zahra和George在綜述吸收能力文獻時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於提出命題和構建模型。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綜述文章採用了與其他綜述文章一樣的素材和方法,但由於採用「評」的視角去看待同樣的材料並提煉出新的命題或模型,因而其學術價值明顯高於那些以「述」為主的文章。

2.確保準確、清晰。文獻綜述類文章應該力求準確、清晰,不能寫成文學體的流水帳。其中,「準確」要求綜述客觀,在表述前人觀點時不要加入自己的價值判斷,只需說明被綜述文獻的主要觀點和脈絡。在綜述過程中切忌斷章取義,對文獻做人為的取捨。對某篇文獻而言,不管你喜歡與否,只要內容與綜述主題相關,就必須將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獻綜述各構成部分之間的關係清楚、層次分明,讓讀者看後一目了然。例如,Kirkman及其合著者在綜述運用Hofsted的文化價值框架所做的經驗研究文獻時將相關文獻分為兩大類:一類把文化看作是影響管理結果的主要因素,另一類把文化看作是影響管理結果的調節變量(moderator)。在綜述第一類文獻時,他們首先綜述了證明文化在個人層面產生影響的文獻,然後綜述了證明文化在群體/組織/國家層面產生影響的文獻。在對論證文化不同層面影響的文獻進行綜述時,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內容來進行分類,因此,整篇文章條理井然、思路清晰。

3.組織好材料,避免羅列、堆砌。我們在做文獻綜述時常犯的一種毛病就是羅列與堆砌材料。由於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查找、閱讀和分析文獻,在實際寫作時往往會把所有與綜述主題有關的文獻中的觀點都寫入手稿中,就怕遺漏了什麼而讓自己的努力白費。但是,這樣做會導致綜述文章臃腫不堪,使綜述主題被淹沒在大量的材料中而無法突出重點。因此,我們在整理筆記並進行寫作時一定要有所取捨;與綜述主題無關或關係不大的觀點,即使已經為它們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該捨棄的還得捨棄。

4.縮小範圍,突出重點。無論是管理學的哪一個研究領域,通常已經存在大量的文獻綜述類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內容重複性較大。造成重複性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選擇的綜述主題較大、範圍較廣。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介紹那些最重要的文獻,重複自然難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業動態能力」、「企業戰略聯盟」作為我們的綜述主題,那麼,我們所做的綜述與別人的綜述很可能大同小異。要想做出具有較大新意的文獻綜述,從選擇綜述主題的角度看,應該縮小範圍;從篇幅安排的角度看,應該突出重點,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縮小範圍是指綜述時不要做「大題目」,要做「小題目」。例如,在服務質量和顧客滿意度研究領域,不宜選擇「服務質量研究綜述」、「顧客滿意度研究綜述」作為文章的標題,而應該選擇「發展中國家服務質量研究綜述」、「基於不同文化背景的顧客滿意度研究綜述」等涵蓋面較小的題目,這樣容易取得有價值的成果。重點突出是指在做綜述時,只需綜述與主題直接相關的文獻即可,不要一談到勞動分工就追溯到亞當·斯密,切忌介紹已經成為常識的知識。

5.認真閱讀文獻。必須老老實實逐篇閱讀已有相關文獻,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獻至少要閱讀內容摘要和結論,大部分文獻應該閱讀摘要、引言、發現和結論,少數重要文獻必須通讀全文。沒有讀過的文獻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綜述中。現在很多綜述文章的一個通病就是作者並沒有真正看過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評直接作為自己的觀點;有時甚至無法發現他人述評中的筆誤或錯訛,以至於以訛傳訛。事實上,上述幾方面的建議也是建立在綜述作者認認真真閱讀文獻的基礎上的。最後,在認真讀文獻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查找最新發表的文章或成果,確保綜述內容包括最新的文獻並能夠反映相關研究主題的最前沿成果。

結語

以上初步探討了有關管理學文獻綜述類文章寫作的幾個重要問題——綜述什麼,如何找文獻、讀文獻,如何安排文章結構。我們希望這些初步的探討能夠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們的注意,也把他們的心得體會告訴我們。我們最後想說,對於研究生而言,學寫文獻綜述類文章非常重要:一則對於他們提高查找、閱讀和分析文獻的能力大有幫助;二則有助於研究生了解相關領域的已有成果,把握、跟蹤最新的學術進展;三則只要肯下功夫,掌握寫作技巧,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完全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文獻綜述類文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文獻綜述寫作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事實上,寫好一篇文獻綜述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要遠遠超過寫一篇一般的、利用統計工具做經驗研究的論文。但是,一旦公開發表,這樣的文獻綜述類文章意義遠遠大於一般的經驗研究論文。我們衷心希望本文能夠為研究生儘快掌握管理學文獻綜述類文章的寫作技巧提供些許助益。

相關焦點

  • 如何撰寫文獻綜述類科技論文?
    綜述類論文與普通科技論文有較大區別。綜述類論文儘管不需要作者實測數據,只是引用它人的文章就可以完成,但其難度一點不比其他類型論文差。綜述類論文不僅只是同一類型文章的歸納總結,還要對相關文獻有一些合理分析與預測。
  • 淺談科技期刊文獻綜述論文的寫作步驟
    文獻綜述在整個論文體系的寫作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篇有影響力的綜述文章甚至會決定後續研究的發展方向,因此文獻綜述的寫作應引起足夠重視。通常,文獻綜述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寫作步驟是否正確,同時還會影響到論文寫作過程能否順利進行。
  • 淺談文獻綜述類科技論文的特徵及作用
    文獻綜述按照敘述性質和文體不同,可以分為大綜述和小綜述。大綜述一般是就某個領域的文獻做出的全面總結,屬於三次文獻的特殊文體,是與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並列的一種的綜述性文章。小綜述屬於一次和三次文獻的混合體。通常,學位論文的導論部分或課題開題報告屬於此類文獻綜述,碩士與博士學位論文和課題開題的寫作必須要經歷這一過程。
  • 論文寫作之如何搞定文獻綜述
    一、什麼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論文,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文獻綜述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並提供參考文獻。作者一般不在其中發表個人見解和建議,也不做任何評論,只是客觀概括地反映事實。
  • 簡述文獻綜述的寫作過程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時期內某一學科,某一專業或技術的研究成果、發展水平以及科技動態等信息資料進行搜集、整理、選擇、提煉,並做出綜合性介紹和闡述的實用文體。在藍譯編譯看來,寫作文獻綜述不僅是積累科研資料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有關專題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培養、鍛鍊組織材料,正確表達思想的有效途徑。
  • 淺議文獻綜述寫作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綜述的內容,來自於已發表過的文獻資料,是能反映某一研究專題近年來的新趨勢、新發現、新技術,論述的是該專題或某領域新的研發趨向。因此,達晉編譯認為,撰寫文獻綜述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綜而不述。
  • 簡談文獻綜述的寫作步驟和方法
    文獻綜述是一切研究的基礎,指在全面收集、閱讀大量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鑑別,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新的發展趨勢等進行全面的敘述和評論,在論文寫作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 本科畢業論文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微信號:socialor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文獻綜述部分,往往是同學們比較困惑的問題,也存在不少的誤解。不少同學把文獻綜述寫成是論文的梗概或縮寫,也有些同學是乾脆羅列文獻充數,個別同學甚至是在論文完成以後再開始文獻綜述的寫作!
  • 美國essay寫作機構 英文essay文獻綜述寫作方法講解
    美國essay寫作機構 英文essay文獻綜述寫作方法講解 American Essay Writing Institution Essay literature review writing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寫作方法講解 眾所周知,英文論文寫作中一般都要寫Literature Review
  • 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一、文獻綜述的含義文獻閱讀報告,即「文獻綜述」,英文稱之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對某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綜合和思考。一般認為,學術論文沒有綜述是不可思議的。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與「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區分開來。
  • 研究生進行文獻綜述寫作的基本步驟
    對於研究生而言,撰寫與自己課題內容相關的高質量綜述,不僅可深入掌握相關知識背景、了解最新前沿進展、而且可凝練科學問題、達到展開實驗設計的目的。下面,藍譯編譯就來談談研究生寫作文獻綜述的基本步驟:一、精準選題,確立意義。
  • 論文中文獻綜述應該怎麼寫
    文獻綜述是一種收集某一特定學科大量信息數據的學術論文,經過綜合分析,它是一種學術論文。它是一種科學文獻。文獻綜述反映了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重要課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經常反映有關問題的新發展、新趨勢、新水平、新原則和新技術等等。
  • 怎樣寫文獻綜述?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前言用 200~300 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於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 畢業生寫論文之前如何做好文獻綜述
    畢業生研究生如何在寫論文之前做好文獻綜述呢?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分為六步走戰略,首先我們就按照這六步走分別來給大家講一下。這六個步驟分別是,第一步選擇主題 從日常性渠道研究課題。在第一章階段下,可以分為選擇研究的興趣。研究者如何避免自己的偏見?第二個階段是。
  • 關於論文文獻綜述你知多少?
    論文文獻綜述是什麼?文獻綜述是一篇規範的研究論文所必須的要素。簡單來講,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總結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和研究論文的文體。
  • 畢業論文準備:開題報告、文獻檢索帳號、文獻綜述、外文翻譯、抄襲檢測軟體、論文目錄,都在這了,有備無患,拿去吧!
    ⑵本論文寫作有關的理論、名詞、術語、概念的界說。 (七)論文寫作的方法 具體的寫作方法可從下面選定: 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 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 (八)論文寫作的步驟 論文寫作的步驟,也就是論文寫作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
  • 如何寫文獻綜述?
    不管是本科畢業論文還是碩士畢業論文,都要寫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所引用文獻的綜合評述,通過參考文獻確定選題方向,確定選題後廣泛閱讀與選題相關的參考文獻,通過自身的主觀理解和研究水平對所收集到的文獻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
  • 文獻綜述參與查重嗎
    在論文寫作中,開篇的文獻綜述是必須要寫的,作為論文開篇存在的重要部分,起著引起下文的重要作用。那麼,在論文查重中,文獻綜述部分參與查重嗎?首先,論文文獻綜述部分通常不是和論文正文放在一起的,而是用單獨文件的形式保存,那麼,畢業論文文獻綜述查不查重?下面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 怎麼寫畢業論文文獻綜述?1分鐘傳授撰寫方法!
    論文的文獻綜述是深入研究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的選題,通過搜集大量文獻、情報、資料後,結合自己的綜合分析,撰寫而成的論文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在開題答辯,還是最終答辯,都是老師重點關注的部分。我們看文獻,是為了借鑑,更是為了超越!所以借鑑參考文獻應該尋找最新,最領先的論文成果。
  • 我整理了三百多篇論文,得出了寫文獻綜述的這些經驗
    文獻綜述的目的最終的碩士畢業論文裡,文獻綜述的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而讓我們這些「研究者」寫文獻綜述的目的在於總結和整理前人的關於某一個問題的研究成果,然後說明自己的這篇論文的研究在這個基礎上有什麼創新或者意義,又或者說是另外的一種研究方法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