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
缺乏應有的文獻綜述
有些學位論文沒有文獻綜述,作者卻說,他寫的題目找不到相關文獻或沒有相關文獻。其解釋有兩種可能: 一是作者認為前所未有才是創新,甚至個別的還誤以為寫上「填補空白」、「沒有同類文獻」等詞句可以提高文章的價值,這顯然是一種誤區;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閱和學習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圖走捷徑,實際上,「欲速則不達」,一篇沒有好的文獻綜述的學位論文,一般來說很難有創新。
2
文獻綜述沒有緊扣主題
有相當一部分學位論文評述的並不是對特定專題做出貢獻的文獻綜述,沒有緊扣主題,沒有圍繞論文的主題來篩選文獻,而是四面出擊,回顧了與專題相關的整個領域的發展,導致文獻綜述部分漫無邊界,冗長而不能給論文的價值「添分」,以致綜述部分反映不出論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獻綜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學位論文中相互套用。同時,容易導致寫作上的隨意性,甚至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獻綜述部分增添內容,以至於文獻回顧曲曲折折佔用不少篇幅,而真正進入正題的文字卻不多,說明作者並沒有理解文獻綜述的定位和作用。
3
簡單羅列堆砌文獻
有些學位論文文獻綜述寫作上存在簡單羅列的問題,綜述部分僅簡單地列示出A 說、B 說、C 說、D 說等,然後就無下文了。從這種文獻綜述當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據文獻演進的內在邏輯,作者也沒有依據文獻綜述清晰地推導出研究問題,文獻綜述變成作者的讀書心得清單和資料彙編,變成相關學術研究的簡單堆砌,表面上看洋洋灑灑,而實際上作用有限,讀者既看不到「問題的來龍去脈」,也看不到「證明的來龍去脈」。
4
文獻綜述缺乏權威性
有些文獻綜述不是系統化地回顧現有的研究文獻,找出適合研究的主題,而是有選擇性地探討現有文獻,特別是遺漏一些權威性和經典性的文獻,缺乏權威性和學術性,給人的感覺就是作者沒有認真研讀過真正有價值的文獻,不熟悉所研究領域的理論背景和研究進展,對文獻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
5
文獻綜述與背景描述相混淆
有些學位論文將「文獻綜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來,研究生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規,如研究中國軍人工資制度時,需要收集整理「中國軍人工資制度的發展歷程」、「中國軍人工資制度的政策和規定」等資料,但這些內容屬於「背景描述」。由於研究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因此嚴格講,資料本身不是「文獻綜述」,真正的「文獻綜述」應該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梳理和評論。
6
文獻綜述只述不評
有些學位論文文獻綜述僅僅局限於對已有文獻的簡單重複和一般性介紹,缺乏作者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缺乏對以往研究的優點、不足和貢獻的批判性分析與評論,難以體現自己的研究貢獻。特別是對有較多學術爭議的研究主題,或發現現有的研究結論互相矛盾時,有些學位論文避重就輕,輕易放棄研究「批判」的權利,而實際上,這些不協調或者衝突是很有價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創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