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大學術不端事件|冰川凍土|教授|文章|論文_網易訂閱

2021-01-12 網易



  後翟天臨時代,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其中不乏令人尊敬的學術大牛,甚至院士,讓人目瞪口呆。

  今天,小編帶你回顧過去這一年發生的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引以為戒。

  01

  學生寫123頁PDF實名舉報

  天津大學張裕卿教授學術造假

  11月,一份長達123頁的舉報材料在網絡熱傳,作者自稱「原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呂翔」,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學術造假」。

  包括實驗、論文多次造假,指導學生將他人論文改寫成自己的論文,利用學生研究成果為自己和女兒署名等。

  此事在學術圈內引起軒然大波,如需查看舉報信內容,請於「AEIC學術交流中心」公眾號對話框輸入「舉報信」查看


  11月19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在其官網發布情況說明稱,經該院調查組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天津大學已對其解聘,張裕卿承認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目前該院網站已刪除張裕卿的相關信息。

  02

  青島大學桂日軍被撤稿13篇論文

  共28篇論文被質疑圖片問題

  11月,青島大學桂日軍副教授有4篇論文同時被撤稿。根據WOS統計,這4篇被撤稿論文,累計被引用次數已超過150次。

  這4篇論文發表於2013年和2014年,此時桂日軍在上海交通大學做博士後。除了這4篇論文被撤稿,2年前桂日軍還有9篇論文被撤稿,加起來則有13篇之多。


  除了這13篇被撤稿的論文外,桂日軍副教授還有1篇論文被期刊標註了編輯關注,另有14篇論文在Pubpeer上被質疑。這些論文加起來一共28篇。

  這些被撤稿和被質疑的論文,主要涉及的問題是一圖多用、圖片重複,以及偽造作者等問題

  對此,青島大學向期刊表示,該論文的作者、所屬單位,以及致謝都不對,該論文是桂日軍加入青島大學以前完成的,論文中其餘7位作者均未參與研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署名。此外,致謝中提到的科研基金也並未資助該研究。

  03

  杭州師範大學郭彥努「博士」論文抄襲

  豆瓣友鄰「心匠」文章


  2020年8月10日,豆瓣博主心匠發現杭州師範大學郭彥努的一篇期刊文章《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大量抄襲他的舊文《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心匠對比後表示:「被氣暈」、「懷疑只有名字是原創」「最惡劣的大段大段地抄。」

  8月19日,杭州師範大學通報對《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作者教師郭彥努抄襲豆瓣文章一事的處理情況稱:基本屬實,決定給予郭彥努記過處分,調離教學科研崗位;取消其職稱晉升資格及各類評優評先資格3年;

  8月20日,杭州人社局撤銷郭彥努高層次人才資格。

  11月6日,郭彥努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撤銷其博士學位。

  04

  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

  課題難度堪比博士論文


  7月12日,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某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而被選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網站中,引發爭議。

  有專業人士表示:課題難度不亞於博士的畢業論文。經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之子。

  涉事小學生父親發聲明致歉:「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在此,我鄭重道歉」。他承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

  7月16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發布通報:撤銷該項目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收回獎牌和證書。

  05

  中國地質大學宋懷兵

  Science 文章被撤稿


  2020年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宋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共同通訊曾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一種通過NaxCoO2 / CeO2半導體異質結構設計增強質子導體的方法,其中界面處的場致金屬態會加速質子傳輸。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PCFC,在520°C時的離子電導率為0.30S cm-1,輸出功率為1W cm-2。通過半導體異質結構方法,該研究結果提供了對質子傳輸機制的深入了解,這也可能改善其他能源應用中的離子傳輸。

  2020年8月10日,該文章被質疑存在學術不端: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2020年9月4日,Science雜誌發表對於該文章「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重點關注。

  2020年10月9日,該文章被撤回。這就意味著,該文章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06

  天大廈大兩碩士論文雷同

  涉及買賣論文

  7月8日,澎湃新聞報導一起疑似論文抄襲事件: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2018屆碩士畢業生劉宇宸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與同年畢業的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林鯉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在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的結構、內容及圖表等雷同或高度相似,多個段落一字不差,論文中的致謝、參考文獻部分也十分相似。



  天津大學、廈門大學7月10日晚就「兩碩士論文雷同」一事,分別發出調查處理通報。通報稱,涉事兩名學生存在由他人代寫、買賣論文的學術作假的行為,均撤銷其所獲碩士學位,收回、註銷碩士學位證書。

  07

  江蘇大學

  戴美鳳教授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

  4 月 9 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 2015 年 12 月 15 日江蘇大學發表的一篇論文,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

  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 Roland Molontay 於 2013 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由於證據比較充分,雖然涉事作者並不同意撤稿,但他們依然決定對該論文作撤稿處理。


  4月22日,江蘇大學校長辦公會召開專門會議,會議研究認為:戴美鳳3年內不得評選先進、晉升職稱職務以及申報各類科研項目;給予嚴重警告處分,處分期6個月;對戴美鳳進行嚴肅批評教育,責令其儘快改正錯誤。

  08

  Nature封面「史上最小恐龍化石」撤稿

  3 月 12 日,《自然》封面文章「史上最小恐龍化石」發表。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一塊約有 9900 萬年歷史的琥珀樣本(HPG-15-3)中發現了新屬新種。研究者將其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這意味著發現了一種白堊紀的早期鳥類,可能是史上最小的恐龍


  圖 | 寬婭眼齒鳥化石

  文章登出的兩天內即引起了爭議。質疑方的主要觀點是,論文斷定這件頭骨屬於鳥或廣義恐龍的證據並不過硬

  一些解剖特徵——沒有眶前孔痕跡、具有側生齒的特徵、有明顯方軛骨特徵等,都更指向這件頭骨屬於某種蜥蜴。


  7 月 22 日,《自然》封面文章「最小恐龍化石」作者決定撤稿,並在自然官網上發布了撤稿申明,撤稿原因:新的類似標本為鱗龍類。並表示將做進一步研究後重新投稿。

  09

  《冰川凍土》刊發論文

  大談導師崇高、師娘優美

  2020年1月,《冰川凍土》上一篇7年前刊發的論文引發關注,這篇引發關注的論文名稱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10月分兩部分刊發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第五期上,共佔據該期期刊35頁。

  論文中,作者徐中民(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用大篇幅談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


  《冰川凍土》官網顯示,期刊由中國科學院主管,是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1月12日,《冰川凍土》編輯部表示,確實存在審核不嚴的問題,對此致歉並決定撤稿,主編申請引咎辭職。

  10

  涉嫌文章買賣:

  100多張圖片拼接成121篇文章

  一組121篇論文,幾乎全部發表在同一本科學期刊上。這些論文的作者來自不同的機構,描述的癌症類型和組織樣本也不同。

  但是,儘管這些論文中的每篇乍看起來都是獨一無二的,但該組中的所有論文都包含來自同一圖庫的約100張照片的圖像,這些照片中的每張在不同的文章中使用了多次(有的多達19次),而且其基本的組織框架類似,表明它們都是由同一家論文製造廠創建的。

  截至2020年11月14日,這121篇文章中,共撤稿74篇文章,還有47篇文章等待雜誌社進一步處理。其中參與的單位包含首都醫科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等單位。

  以上即為2020年討論度較高的

  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
如有補充,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梓榮按:在本文即將轉發之際,本號又了解到一起疑似學術不端事件。現將相關信息摘錄如下,供讀者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在2020,揭露不端、反思「唯論文論」|年終學術事件盤點
    年初,一篇原刊於多年前的《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突然刷了屏,此文分上下兩篇,佔30個版面,由作者徐中民發表於其導師主編的《冰川凍土》上。全文「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論文隨後被撤銷。年末,《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刊登的《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一文也迅速刷屏。標題的「很爛」引發極大爭議。
  • 《冰川凍土》發奇文引熱議 學術期刊建設任重道遠
    這兩天,一篇刊發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火了。原因不是令人振奮的科學發現,而是作者在正文中,用較長篇幅大談「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近處讓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優美感四溢。」在以科學嚴謹著稱的學術論文中,這樣的文字顯然格格不入。學術期刊的把關流程在哪?學術底線又被置於何處?
  • 科研大佬背後的學術不端,高產教授背後的幾種科研論文造假的行為
    ,各種學術不端和造假開始泛濫,失去了對科研發現開始的初衷,各種的學術不端給違背了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也讓很多期刊雜誌失去了權威性,因此為了應對各類的學術不端行為,科研圈內開始淨化行為,對於學術有問題的教授進行批判,對於有問題的論文進行退稿,學術不端不僅造成學術界的混亂,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科學家的時間,例如著名韓春雨事件,因為韓春雨的科研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刊登,科研影響力巨大,造成全球無數科學家進行試驗重複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合作者包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廣田喜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華鳳等中日韓的學者,以及塞門扎所就職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校長丹尼斯·維爾茨(Denis Wirtz)。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
  • 又見抄襲,又是學術不端的教授!95%的論文抄襲,如何教導學生?
    開啟的學術調查網絡舉報的反饋2019年7月6日,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發布《關於啟動對「徐承彬涉嫌抄襲他人論文」問題調查的說明》,主要是國內某知名媒體記者接到網絡舉報,發現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副教授徐承彬涉嫌嚴重的學術不端
  • 清華大學回應博士論文造假: 撤銷學位、問責導師,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記者從最先公布這一學術不端事件的「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網站看到,這11篇材料科學領域的論文,由於圖片篡改、內容重複、虛假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而遭撤稿。這些論文的發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6年。  相關信息顯示,葉肖鑫在博士期間發表SCI論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他先後受邀擔任國內外多家知名學術期刊的編輯。
  • 26歲研究生凌晨猝死,疑因受導師學術不端事件影響重寫論文
    這幾個月來,他每天都要大強度的工作來寫自己的論文。經常一寫就是到凌晨三四點。隨後,家裡人發現,李源之所以需要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或許與其導師季新輝脫不開關係。2019年,季新輝陷入了學術不端事件,被處罰5年內不得擔任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而這,迫使李源本就寫好的該方向論文直接作廢,導師給出了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讓李源重寫論文。
  • 「導師崇高」論文作者被處理,學術容不得造假與阿諛 | 新京報快評
    資料網頁截圖文 | 熊丙奇備受關注的讚美「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神論文事件,有了新消息——論文作者徐中民被處理了。倒不是這兩篇論文背後的問題沒有處理,兩篇發表在7年前的論文被媒體曝光後,首先是發表期刊《冰川凍土》編輯部承認審稿不嚴沒有堅持三審制致歉,並撤稿;隨後是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對《冰川凍土》進行停刊整頓,免去《冰川凍土》主編職務、專職副主編職務。
  • 又是論文造假?美國大學教授實名舉報中科院明星教授學術不端
    近日網傳: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細胞與分子醫學系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中科院上海神經所80後明星教授楊輝學術抄襲、造假。舉報人 付向東教授此事件涉及的人一是美國知名大學教授,另一是中科院正紅的明星教授,引起的轟動不可謂不小。尤其是後者的楊輝教授,科研生涯可謂傳奇(桌椅之前寫過一篇介紹他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科學家。
  • 31篇文章被撤,中國學者被指學術不端,網友:該罰!
    學術腐敗始終是人們深惡痛絕的事情,然而近日,一則國內學者因涉嫌抄襲而導致文章被撤的新聞出現在大眾視野,一時間,群眾譁然。據了解,相關報刊、雜誌在2020年4月,撤回了中國學者31篇文章,涉及數十家高校、單位及公司。
  • 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的事件也越來越多
    所有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由各個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具體把關,首選知網,畢業之家網今天為大家介紹大學生和研究生兩個系統的區別:對於畢業論文查重。圖片在畢業論文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維普檢測系統查重之後。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張裕卿之後,打擊學術不端何時能走向必然
    據報導舉報材料系天津大學前教授張裕卿2016年退學學生呂某所寫。考慮到舉報會對涉事同學造成影響,舉報人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公開,因此直到最近才走入公眾視野。 11月19日,天津大學公布了調查結果,認定張裕卿教授存在學術不端,已被解除了聘用合同。
  • 2010年度生命科學十大論文撤銷事件盤點
  • 論文降重|從韓春雨到翟天臨,學術不端層出不窮,應該如何避免?
    近年來,學術不端的事件層出不窮,有些著名學者也難以倖免,這些人敗壞了學術的風氣,阻礙了學術的發展,給我國的科教事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這些事件,希望從中我們能得到一些啟示。一、何為學術不端?我們總說某人學術不端,那學術不端到底是什麼呢?
  • 論「導師崇高感」上核心期刊,乃學術之恥
    ■ 觀察家  如果說抄襲是最表層的「不端」,那麼這種披著學術外套搞導師崇拜的現象,恐怕是更深層次的「不端」。  一夜之間,一篇2013年發表在學術期刊《冰川凍土》上的論文風靡網絡。  這篇文章名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以奉承導師與師娘為目的的文章,雖然是在7年前發表,但現在它卻被譽為2020年第一篇神論文。
  • 天津大學通報「教授被舉報學術不端」:情況屬實,解除合同
    針對「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不端」一事,11月19日,天津大學在其官網發布通報稱,收到有關張裕卿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
  • 請回答2020:學術不端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經所楊輝研究員被指控學術剽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返樸》收到一位生醫領域任教多年的教授的投稿,現原文登出。學術道德建設任重道遠,歡迎讀者朋友通過投稿或留言參與討論。撰文 | 焦宇學1. 老師,知乎上又爆出了大瓜,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楊輝研究員學術剽竊,各種微信公眾號都傳開了,您怎麼看?
  • 遭舉報論文造假,裴鋼教授接受記者專訪,對規範學術不端他這樣說
    裴鋼院士最讓人意外的是,竟然有3名院士級的學術名人捲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學術不端浪潮裡。繼李兆申、曹雪濤兩位院士先後被舉報學術論文存在問題之後,前幾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一封似是而非的舉報信,把前南開大學校長、院士裴鋼等3位學術名人捲入了論文造假的輿論漩渦中,讓國內學術圈「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