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命共同體 築牢生態本底」 ——重慶自然資源主題圖片徵稿

2020-12-04 新華網重慶站

   一花一草皆風景,一山一水儘自然。土地、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資源給重慶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靚麗的生態名片。為生動展示重慶豐富的自然資源,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風貌,新華網聯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共同開展「守護生命共同體 築牢生態本底」——重慶自然資源主題圖片展活動,在全市範圍內篩選一批能充分反映重慶自然資源保護成果,展現重慶山水城市獨特風貌特徵的圖片,並進行重點宣傳展示。

  一、活動主題

   「守護生命共同體 築牢生態本底」——重慶自然資源主題圖片展活動

  二、組織單位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新華網重慶頻道

  三、活動概況

  1、新華網聯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向社會徵集100幅高清攝影圖片,內容緊扣「山」「水」「林」「田」「湖」「草」,展示重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

  2、圖片徵集期間,新華網以網絡專題為發布形式,開展線上主題圖片展播。

  3、由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新華網組成專家評委會,在100幅高清攝影圖片中,共同評選出42幅優秀作品(其中一等獎1幅、二等獎2幅、三等獎5幅、入圍獎34幅),並由活動主辦單位統一頒發獲獎證書以及獎品。

  4、將評選出的42幅優秀作品在線下進行集中展覽。

  四、徵稿內容

  圖片內容緊扣重慶的「山」「水」「林」「田」「湖」「草」,反映重慶自然資源保護成果,展現重慶山水城市獨特的風貌特徵。

  五、徵稿時間

   2020年9月4日——2020年10月10日

  六、徵稿郵箱

  郵箱:1730297178@qq.com

  聯繫電話 :18983297194 彭老師

  七、投稿要求

  本次投稿作品,拍攝時間為 2018年至今。

  本次比賽,投稿作品必須是原創,不收參賽費,不退稿。

  攝影作品需為jpg格式,5MB以上。原則上僅接受彩色照片投稿,允許適度調整亮度,但不允許對圖片進行內容上的增加或刪減。單幅、組照均可(組照不超過六張),每組組照按一幅作品計算。

  每幅作品均需以「所屬單位或地市、作者姓名、作品標題、聯繫電話」的方式重命名(如:X單位 張三《夕陽》139xxxxxxxx)。在投稿時還需註明作品拍攝時間、拍攝地點、以及圖片說明。投稿方式不規範視為無效投稿。

  投稿者一經投稿即視為投稿作品的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五)項至第(十七)項權利許可給活動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支持單位在全球範圍內以任何方式永久使用其投稿作品,而無須另行支付任何費用。

  投稿者應保證投送作品的真實性,並對該作品的整體及局部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投稿者應承擔由其稿件及投稿行為所引發的一切後果與責任。如任何第三方以活動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支持單位使用投稿作品為由主張權利的,投稿者應負責解決,並承擔全部責任。

  入選獲獎作品頒發證書及獎品。徵稿期間,用於宣傳和展示的作品,不代表最終入選結果。入選獲獎作品在新華網重慶頻道、「重慶正事兒」微信公眾號上刊登發表。

  凡選送作品參加本次活動的作者,舉辦單位均視為同意徵稿啟事之規則,若未按徵稿規則要求,經查實,予以取消入選資格。

相關焦點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海力量。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明年在雲南昆明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克裡斯蒂娜·帕斯卡·帕梅爾女士在昆明接受了中央駐滇、雲南省和昆明市20餘家媒體記者集體採訪。
  • 生態.生存.生命「三生共同體」協調耕育足跡發展
    萬物和諧是人類賴以生存、永續發展的基礎;生存共同體、生態共同體、生命共同體組成的三生共同體,促進了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和諧發展,展現出人類共同體、全球共同體的生態組合和美好前景。生命共同體內是生存共同體的升華,生態共同體是生命共同體、生存共同體的基礎,三者都是社會生態鏈和人類共同體、全球共同體的重要一環,是休戚相依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發展史就是人與自然積極互動、共生共榮的演進史。
  • 人與自然是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原標題:人與自然是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中闡發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思想,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築牢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固防線
    陳龍在檢查疫情防控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禦工作時強調| 築牢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固防線 陳龍在檢查疫情防控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禦工作時強調|
  • 如何理解「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原標題:如何理解「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黨的十九大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告訴我們,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
  • 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圍繞這一主題,記者採訪了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郝影。郝影表示,「十四五」期間,要以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規律,全面加強我區森林、草原、溼地、荒漠休養生息和保護修復。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分區施策,統籌推進黃河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建設,著力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 【文萃】「生命共同體」: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本體論奠基
    二、「生命共同體論」的多樣資源  在系統思考人與自然關係的過程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開放性視野和胸懷看待生態文明思想資源,從而創造性地提出了「生命共同體」理論。  (一)「生命共同體論」的哲學基礎  「生命共同體」的本來基因。「本來」即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 關愛自然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關愛自然,刻不容緩」,倡導人們重點關注生物多樣性,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從高山到大海——關愛環境,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作者:原嘉怡)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 「世界地球日」遼寧鞍山小學生用畫筆守護地球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圖片來源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為引導學生從小養成愛護地球、珍惜資源、珍愛生命的意識,鐵西區紅星小學開展了「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小學生們通過繪畫、讀書、環保手工製作等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
  • 全球共建生態文明-地球生命共同體與人類的未來:公眾科學素質與...
    全球共建生態文明-地球生命共同體與人類的未來: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分論壇第六場!」專題論壇線上分論壇第六場「全球共建生態文明-地球生命共同體與人類的未來(Building 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 Community for All Life on Earth and the Future for Mankind)」將於12月4日(周五)正式開啟。
  • 生態頭條 | 凝聚共識 攜手共進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將以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契機,積極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與經驗,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與各國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 《科普創作》徵稿——自然文學主題徵稿
    《科普創作》徵稿——自然文學主題徵稿2020年初,一場疫情席捲了世界,牽住了人們本應在春暖花開之時外出的腳步。
  •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
    文件指出,中國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將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近年來,【中國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 泰安市林業局發出倡議:全面禁食陸生野生動物 維護人類生命共同體
    大眾網·海報新聞泰安3月3日訊(記者 李繼澤 通訊員 徐廣明)2020年3月3日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的主題為「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自然資源。
  • 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態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生物多樣性日,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定於每年的5月22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這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全球性會議,今年的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態系統類型多樣,高等植物3.6萬餘種,居全球第三。
  • 2021年《中國國家歷史》出版物主題徵稿開始!
    2021年《中國國家歷史》出版物主題徵稿正式開始!我們期待與你暢談古往今來! 主題一:鎮館之寶 各大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文化館及其他特色館的鎮館之寶。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 新時代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價值意蘊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重大現實意義。
  • 《中國蜘蛛生態大圖鑑》圖片徵集通知
    《中國蜘蛛生態大圖鑑》將於2017年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現特為此徵集中國蜘蛛的野外生態照片。
  • 「清風徐來 生態唯美」 廉政詩詞楹聯徵稿啟事
    「清風徐來 生態唯美」 廉政詩詞楹聯徵稿啟事 2020-05-17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