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年年初,直播答題走紅,伴隨著獎金的節節攀升,一些輔助答題的「神器」也隨之而生。這些答題「神器」正確率有多高?真能幫你通關並瓜分百萬獎金嗎?這種行為是否算是「作弊」呢?
新年伊始,一場由《衝頂大會》、映客直播的《芝士超人》、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等掀起的在線答題直播模式,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最近常在朋友圈見到類似的消息
參與門檻低,人人可參與;獎金誘惑大,單場已飆升到百萬元級別;加上社交元素,邀請好友可獲復活碼……多種誘人因素的加持,讓這種問答直播模式迅速火遍網絡。
這場全民狂歡,來自於資本大佬們的瘋狂砸錢。這種遊戲的普遍玩法是,每期都由平臺方設置巨額的獎金,由網友參與回答一定數量的題目,全部答對問題的網友,可以共享當期的獎金。
圖自:視覺中國
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幾大平臺的單場獎金金額,已經從最初的10萬元級別,迅速攀升到百萬元級別,使得這場直播問答競賽,迅速成為燒錢的遊戲。
有媒體統計,僅1月6日晚,《百萬英雄》、《芝士超人》、《百萬贏家》同時投放了100萬、101萬、102萬的百萬級別單場獎金。20分鐘內,三家一共燒掉了303萬。
當天晚場的《百萬英雄》共有60萬人參與答題,有資格回答最後一題的人數是125人。主持人問出了問題:「『西瓜視頻』4個字一共有多少筆畫?」5秒後,17個人選擇了正確選項——32筆,算上另外6個通過復活卡復活成功的幸運兒,23人每人分得了43478元獎金。
圖片來源:觸樂網
高額獎金除了推動視頻答題全民化外,也催生了各種衍生產品,更有人通過答題以外的方式攫取收益,成了一條「產業鏈」。
淘寶出現「復活卡」生意,商家無本萬利
按照部分答題平臺的規則,讓好友填寫自己的邀請碼,兩人可各得一張復活卡。復活卡可用來抵消一次錯誤答案,這背後顯然是直播答題平臺藉助人際推廣的小算盤。
試想一下,只要多一張復活卡,你就多一次分得數十元甚至上百元人民幣的機會,誰不想要復活卡?
可如果參與答題的次數增多,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復活卡顯然是不夠的,市場需求就這樣產生了。
在淘寶上以「復活卡」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會看到滿滿100頁的各色寶貝,在這些寶貝的賣家中,很多商家的交易量達到了4位數,其中不乏交易量上萬的,可見市場需求量之大。
再來看淘寶店鋪中的顧客評價,大多也都是好評:
同樣在出售的還有自動刷復活卡的軟體。簡介顯示,接入提供手機號的平臺後,軟體可以自動更改IP位址,大量刷復活卡,每張成本在0.1元左右,賣家包教包會。這意味著,普通網友掌握這一套「技術」後也可以轉行賣卡。
如果上述成本及銷量屬實,按照成本0.1元、單價0.4元、單次最低購買5張的要求計算,短短幾日內一些交易量大的商家已獲利超過10萬元,遠超答題的收穫。
「外掛」相伴而生,但是……
在獎金的誘惑下,人工智慧工具也被拿來答題。這些工具包括百度推出的「簡單搜索」、搜狗搜索的「汪仔答題助手」,還有淘寶網等電商平臺在售的輔助軟體,等等。
「簡單搜索」是百度在2017年7月推出的一款搜索App,這款具有語音搜索和圖像識別功能的應用一直沒有引起太大關注,直到視頻答題火起來之後,人們才想起了它。
年後的版本更新中,它直接點明:「優化語音搜索,更快更精準。祝你答題抽獎,先聲奪人。」
幾天後,「簡單搜索」的下載量和關注度實現了爆發式增漲。
「簡單搜索」近一個月下載量曲線 數據、圖來源:酷傳網
不過,答題「神器」發揮並不穩定,遇難題正確率直線下降。
以「簡單搜索」為例,1月12日晚11點「百萬英雄」場,12道題目,機器人全部答對。但1月14日下午5點「衝頂大會」,機器人在多道題目上宣布「放棄」,甚至一度出現卡頓。
「『百萬英雄』的英雄場難題多,機器人正確率直線下降。」使用過輔助工具的李先生說,記得有一場錯了5、6道,正確率只有50%左右,所以這真的只是「輔助和參考工具」。
另外,有媒體記者體驗發現,答題軟體對文學、歷史等領域的題目更容易答對,對數學題則較難給出答案。
除了上述公司推出的人工智慧「答題神器」,淘寶等平臺也在銷售各式各樣的外掛、「寶典」。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很難用法律評價這些所謂的「外掛作弊」行為。 他說,從商家的角度來看,直播答題模式主要的盈利點在於流量。主要的賺錢方式不是來源於網民,所以網民有的時候用一些所謂的外掛,只要不破壞整個直播的正常程序運營,可能也並不是特別大的事情,所以用戶所謂的外掛行為談不上法律層面的問題。
不過,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助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利用輔助軟體破壞了遊戲的公平性,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體驗,進而可能造成平臺的用戶流失。
答題還能「抱團」,QQ群發布答案
畢竟復活卡與攻略不是答題制勝的關鍵,關鍵在於知識的儲備以及合作。
答題時遇到不會的,現場搜索又來不及,在這種情況下發布答案的QQ群應運而生:每場直播時都會有人使用各種工具迅速找到答案並分享在群裡,群成員可以一邊拿著手機一邊看著電腦屏幕答題。
群內網友無不體現著對答題活動的狂熱,甚至還有一套「專業化」的管理方式:無論是上網找作弊方法還是正常靠智商答題,一旦某場次開始,大家都會心照不宣地遵守群主定下的各種規矩,比如禁閒聊,用1、2、3代替每題的答案;違規者會被踢出。
某答題群群公告 來源:觸樂網
隨著題目難度的增大,發布答案的答題者也會產生分歧,群員們此時就要結合自己的判斷進行選擇了。當然,如果答錯,答題者是不接受任何指責的,畢竟這是「義務勞動」,所有人都默認籤了「免責協議」。
玩家:每個人分的錢越來越少了……
1月14日,花椒直播平臺因為此前在直播平臺上的答題選項有問題,被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並被責令全面整改。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接受採訪時表示,行業野蠻的生長讓獎金從單場10萬飆升到500萬,直播答題刷新著用戶對於獎金的預期,也在加速政策監管的到來。
在直播答題迅速躥紅的過程中,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例如獎金設置,中間是否有造假,用戶在線量是否屬實,使用輔助軟體甚至外掛等,這些不僅需要平臺的規範管理,更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及時出臺相關的制度和規定以更好地規範網際網路平臺的運作。
在曹磊看來,除了廣告植入方式之外,平臺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盈利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差異化的模式轉變,將成為直播答題未來發展中值得認真探索的方向。
有玩家表示,隨著每場答題參與人數的增多以及對答題套路的逐漸熟悉,每個人能分到的錢越來越少,儘管運營者在提高獎金,但杯水車薪。
有些場次則用一些搜尋引擎都找不到的冷僻問題來「難為」玩家,幾十萬人參與,幾人獲獎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幾個獲獎者也被大多數淘汰者視為主辦方安排的「題託」。
在答題直播一陣熱潮過後,相信廣大用戶也會作出更加理性的選擇。
你參與答題了嗎?
又薅了多少羊毛?
歡迎在留言區交流。
編輯:劉言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綜合觸樂網(作者 胡正達)、中新網(記者 邱宇)、 廣州日報(記者倪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