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題遊戲無疑已經搶佔了2018年的第一個風口。在短時間內的爆紅也引發了很多爭議和質疑。每場答題參與人數與獎金金額是否真實?各種作弊軟體是否真的能幫助答題作弊?各平臺瘋狂撒幣還能持續多久?業內認為,直播答題在燒錢狂歡下亂象頻生,還需有關部門監管。
新年伊始,直播答題成為網際網路行業首個現象級事件。衝頂大會、芝士超人、百萬英雄、百萬贏家等多家視頻平臺推出的直播答題活動迅速走紅,動輒上百萬的獎金更是吸引了大量用戶的參與。玩家陣營也不斷在壯大中。1月22日,一直播+微博攜「黃金十秒」入局,18日,陌陌也上線安卓版直播答題「百萬選擇王」。而百度、網易等網際網路公司也紛紛上線和內測直播答題,加入這場風口爭奪戰中來。
在答題直播火爆僅不到半個月之後,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研發作弊神器。近日,搜狗CEO王小川在朋友圈表示研發了一款新產品——搜狗答題助手,並@周鴻禕說,搜狗答題助手同時支持花椒和西瓜視頻。
對此,花椒直播投資人周鴻禕吐槽:「我們撒錢,你們作弊,太流氓了!」周鴻禕甚至一度在朋友圈表示,本來很好玩的事情,被所謂AI搞得一點不好玩了。「AI能不能去解決更有意義的問題,而不是作弊。我們還是專心把問答的內容做好,對問答的玩法創新。」
復活幣網上生意火爆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獎金刺激和網友參與熱情猛增的情況下,一些亂象也應運而生:起死回生的復活幣在網上公開售賣;還有念題目自動出答案的語音搜索軟體、利用腳本分析給出答案的外掛軟體,都成為熱銷商品。由於直播答題沒有門檻,而且有復活機制,所以參與者眾多。不過,儘管有復活玩法,但很多用戶已經在這幾天把手裡的復活卡用沒了。
記者登錄某電商平臺,輸入關鍵詞「復活幣」,跳出來數十家經營「復活幣」的賣家。記者發現,「復活幣」按照答題平臺的不同,價錢在0.5元至2元/個不等,排名前幾的店鋪,每日銷售額都在千元以上。
記者詢問客服了解到,只要玩家給出自己的邀請碼,他們就會找人幫著刷復活幣,不過由於需求火爆,不少店家都表示單次購買有上限,此外不接急單,因為找人刷幣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也有店家表示,玩家想要立刻拿復活幣,需要加價,買得越多加價越高。
此外,還有一些店家兜售「答題輔助」,記者花0.88元購買了一個題庫發現,該題庫約含4100道題,大多是之前各平臺已經出過的題。
「殭屍」用戶催生外掛產業
為了破解題目,除了公開的AI外掛,各種所謂的輔助手段也層出不窮。
在近期《百萬英雄》的一場直播中,最後一道題「『西瓜視頻』這幾個字共有多少筆畫」,10秒的時間限制讓很多答題者敗在終點線上,最終僅17位答題者通關。但是,網友發現這17位幸運者中,有一位名叫「qzuser」的用戶在平臺內重名了,平臺內竟有數十個相同暱稱、粉絲為零的「殭屍」用戶。這不禁讓人懷疑平臺是否存在暗箱操作。記者在《衝頂大會》貼吧看到,各種所謂的「交流群」、「答題群」廣告滿天飛。記者隨便點開一個「答題群」,加入一個QQ群,很快客服就通過了記者的請求。加入群後,客服表示有「輔助軟體」可以出售,保證能答對3~4道題,且答題成績非常好,只需要30元。「前幾天賣到50元,這幾天需求量大,我們降價有優惠。」
記者發現,在各個QQ答題群中,還有人售賣第三方軟體,軟體可以在手機屏幕上一分為二,上面一部分是答題界面,下面一部分是百度檢索界面,每次主持人出題後,搜索欄會變成該題目,並使用屏幕拍照答題界面的題目,在百度自動搜索相關信息。
據悉,無論是《百萬贏家》,還是《衝頂大會》,都為此專門成立了防外掛的部門。一家直播問答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市場上有三種方式的外掛,首先是語音識別技術,第二是識圖技術,另外一種是通過抓產品接口侵入題庫。不過我們有獨特的加密技術和應對方案,入侵者目前還無法破解。」
答題需相關部門監管
1月14日,花椒直播平臺因為此前在直播平臺上的答題選項有問題,被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並被責令全面整改。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表示,行業野蠻的生長讓獎金從單場10萬飆升到500萬,直播答題刷新著用戶對於獎金的預期,當然也在加速政策監管的來臨。在直播答題迅速躥紅的過程中,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例如獎金設置,中間是否有造假,用戶在線量是否屬實,使用輔助軟體甚至外掛等,這些不僅需要平臺的規範管理,更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及時出臺相關的制度和規定以更好地規範網際網路平臺的運作。
在曹磊看來,除了廣告植入方式之外,平臺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盈利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差異化的模式轉變將成為直播答題未來發展中值得認真探索的方向。
需解決個稅和個人信息保護問題
知名網際網路律師趙佔領認為,儘管直播答題模式本身不違法,但直播平臺在開展直播答題活動中仍需解決個稅問題。
直播答題活動中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也逐漸引起各界關注。趙佔領指出,直播答題很可能將會成為各類視頻APP、新聞客戶端、提交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等非常敏感的個人信息。一旦這些信息洩露,將會給用戶的財產甚至人身安全帶來很大隱患。而且,不排除個別企業推出直播答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迅速收集大量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而藉此用於牟利。(記者 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