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因為地球內部巖石所承受的應力超過了巖石的強度發生破裂而產生的。地殼上部的巖石具有一定的彈性,在應力作用下不斷變形,在巖石的彈性應變範圍之內,這種變形會以應變的方式積累能量;當巖石內部的應變超過了巖石所能承受的彈性應變範圍之後,巖石就會發生脆性變形——破裂,進而釋放出巨大能量。巖石破碎釋放的能量傳到出去,就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內部存在巨大能量的證明,也是地球釋放能量的一種方式。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地震經常給人類帶來無盡的損失。
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每次地震的出現,都會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
不過,在大家的印象裡,好像沒有聽到過北京地震的消息。但這並不代表著,北京沒有發生過地震,有歷史記載以來,北京地區發生過多次地震。其中8級地震1次,7—7.9級地震5次,6—6.9級地震22次,5級以上的地震共79次。
其實,有一個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那就是北京處於地震高髮帶上。處於地震高髮帶上的北京,周邊還有大量的斷裂帶和小震群,比如黃莊、高麗營斷裂、順義良鄉斷裂、八寶山斷裂以及最大的燕山斷裂帶。學術界認為,強震的時間間隔一般在300年左右(不一定準確),而北京最近的兩次強地震分別是1679年的8級地震和1730年的6級地震,這意味著北京面臨著爆發破壞性地震的威脅。
時至今日,北京及其附近地區也經常發生地震。
2019年2月3日2時1分,河北廊坊市永清縣(東經116.66度,北緯39.4度)發生2.8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裡。
2019年4月7日13時25分,在北京市海澱區西北旺鎮(東經116.23度,北緯40.08度)發生2.9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裡。
不過大家也不必因為這些小震而過於驚恐,一般來講,強震都要積蓄能量,北京三面環繞的小震群不斷通過小震釋放能量,使得能量不容易出現積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強震出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