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09-30 14:57:25
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痛是無法磨滅的,而怎麼在地震來臨之前有效的避免如今才是最能將傷害將至最低的方式。那麼。小地震後會有大地震嗎?
小地震後會不會有大地震,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看:有些大地震發生前會有小地震,這樣的小地震稱為前震。但更多的大地震不存在前震。
前震可以發生在主震前幾分鐘、幾天甚至數年。2002年蘇門答臘地震被認為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前震,兩者之間時間相隔超過2年。
地震是地殼運動能量的爆發,大地震是大爆發,小地震是小爆發,如果地底能量能適度釋放的話(如低級地震),理論上來講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就要小(當然,這是理論上講)。
但地震這事相當複雜,人類至今還不能準確預測,也許小地震正是大地震的前兆(總之,誰也不敢斷言)。有關部門會關注並儘量做出預測的。
在震前的一段時間內,震區附近總會出現一些異常變化。如地下水的變化,突然升、降或變味、發渾、發響、冒泡。
氣象的變化,如天氣驟冷、驟熱,出現大旱、大澇,電磁場的變化、臨震前動物、植物的異常反應等等。
根據這些反應進行綜合研究,再加上專業部門從地震機制,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生物變化、天體影響及氣象異常等方面利用儀器觀測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可以對發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報。
有說法稱小地震頻發反而是更安全的,因為地應力在每次小地震中逐步釋放,從而降低了大地震的震級。
地震的發生是板塊的運動導致在板塊之間和板塊內部累積了大量的應力,當累積的應力超過了巖石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地震就發生了,地震的過程同時釋放了這些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