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果殼網總結七條有關地震的錯誤常識
「生命三角」不靠譜 「蛤蟆聚集」非地震先兆
遇地震可躲在「生命三角」;動物異常、天氣灼熱乾燥等是「地震先兆」……這些廣為流傳的內容其實都是錯誤常識。
雲南魯甸地震發生後,有關地震的預防等常識備受關注。昨日,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聯合果殼網,總結並發布出了七條經常被傳播的錯誤地震常識。
1
錯誤常識
地震時躲在「生命三角」裡存活機會最大
當建築物倒塌落在物體或家具上時,重力會撞擊到這些物體,使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形成所謂的「生命三角」。
真相:實際上,發生地震之後,國際公認最可靠的自救方法是「伏地、遮擋、手抓牢」:迅速鑽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捂住最脆弱的頭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並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
2
錯誤常識
蛤蟆聚集等動物異常行為是地震先兆
幾乎在每次大地震過後,都有倖存者回憶地震發生前,似乎都有動物異常行為的報告——魚亂跳,雞不下蛋,蜜蜂不回巢……
真相:目前沒有可靠的證據,甚至有些實驗顯示了相反的效果。此外,「心理聚焦效應」也會讓人產生動物能預報地震的錯覺。如「蛤蟆聚集」,其實是蛙類繁殖期的大規模聚集行為。
3
錯誤常識
天氣灼熱乾燥是地震前兆
這個謠言年代久遠,可上溯到亞里斯多德。
真相:雖然天氣灼熱乾燥時,確實發生過許多地震(天氣灼熱潮溼時也發生了很多),但氣候和地震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聯繫的。地震一般發生在地下幾公裡的地方,而氣候對這裡的影響實在是太少了。
4
錯誤常識
利用磁鐵可以預報地震
有流言稱把一塊磁鐵用繩子掛在高處,磁鐵上粘一塊大鐵塊,如果鐵塊掉下來了,必發生大震。流言稱其「原理」是地震前地球磁場發生劇烈變化,磁鐵會失去磁性。
真相:在地震發生的前後,由於地層內快速的地質變化會導致地磁場產生異常變化,但是,其量級實在是太小了,100米外普通輸電線產生的磁場都是它的1000倍。所以這種異常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幾乎無法被探測,更不可能利用它預測地震。
5
錯誤常識
地震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地球進入震動模式
有的傳言會總結一年或幾年內的地震數量及震級,佐證「地球已經進入震動模式」的說法。
真相:其實地震一直挺頻繁。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0年以來全球5級以上地震數量統計可知,每年的大地震數目沒有規律。而心理學中的「隨意後注意」效應會讓人們自覺收集各種與地震有關的信息,災難因此被放大。
6
錯誤常識
條狀雲帶是「地震雲」
1956年日本福岡7級地震之前,曾任日本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看到一條非常奇特的雲帶,他據此提出了「地震雲」的假說。
真相:這種說法幾乎沒有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目前科學研究還不能證明地震和雲的狀態存在某種確切的聯繫。
7
錯誤常識
傷口敷生土豆片,喝生土豆汁可以療傷
在沒有醫藥的情況下,在傷處敷很薄的生土豆片可以快速使傷口癒合、消腫,而給患者喝生土豆汁也可以快速補充能量,促進康復。
真相:實際上,土豆片是早期微生物培養中常用的培養基,它很容易引來細菌、真菌大量繁殖,反而不利傷口恢復。
新京報記者 黃穎 實習生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