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時所謂「生命三角」是怎麼回事?帶你了解「生命三角」避震法的對與不對

2021-01-19 慧眼看災害

但凡提起地震避險,有一種方法不得不說,那就是所謂「生命三角」避震法。這個避震方法傳播範圍之廣,可以到讓科普人士汗顏的地步,知曉率相當不錯。


網際網路上搜索一下「生命三角」避震法,從文字到圖片,從媒體到個人,自覺加入普及大軍宣傳這種方法的真不少。當然,也有不少奮起反駁這種方法的科普人士,呼籲堅持「伏地遮擋手抓牢」的避險方法。今天我們來細緻地探討一下這種方法到底可不可取。



「生命三角」是國際救援者道格·庫普於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論——他認為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的重力會撞擊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被稱作的「生命三角」。屋頂會落在物體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三角空間;物體越大,越堅固,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如下圖)




按照道格的說法,地震時使用生命三角避震法,可以獲得90%的生存率;而用「伏地遮擋手抓牢」的方法避震,則會導致98%的死亡率。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藉助人們的震驚和悲傷,網絡開始瘋傳道格及其理論,「生命三角」開始深入人心,中國國內許多媒體引用並推薦它,所以就有了各式各樣宣傳「生命三角」的宣傳文字和示意圖,如同上圖這樣。



「生命三角」避震法能夠傳播和影響如此廣泛,必有它吻合受眾認知之處,要知道在科學素養評價方面,媒體應該是比較靠前的群體,他們並不傻。「生命三角」提出的重物三角支撐形成「活命空間」的說法,是符合力學原理的,重物、樓板和地面形成相對穩定的受力平衡。事實上,大震以後檢視震區的房屋破壞情況,以「單斜面坍塌」、「V型坍塌」形態存在的坍塌結構,其實就是三角支撐原理的體現。傾斜的樓板、承重牆體和地面之間形成有利於生存的三角空間,在震後搜救中,對這類坍塌形態往往給予重點關注。詳情可參閱本號另一篇推文《自然災害導致建築物坍塌的類型識別——初判生命空間的存在》。


「生命三角」避震法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前提,就是「倚靠物」是不移動的,或者說倚靠物的位置是可控的。按照道格的說法,避震位置應該在桌子邊上,因為桌子和倒塌的樓板可形成三角空間。這裡桌子的位置必然是不發生移動或者是可控的。否則桌子移動了,人還待在原地,自然不會產生有效保護。




地震發生時,在烈度比較大的震區,房屋內設施都會受到地表傳來的慣性力,有水平方向,也有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力相當於給物體施加了水平推力,只不過這種推力是動態的,在很短的時間內,施加推力的方向和加速度都發生很強的變化,垂直方向的力帶來的加速度可以讓物體「彈跳」起來。在水平和垂直受力的作用下,房間內的物體,無論質量大小,都可以發生不可控的移位。在日本,曾有過地震時房間內的冰箱彈飛起來把人砸傷的案例。所以,在地震烈度比較高的地區,房間內物體移動的隨機性使得「生命三角」的形成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垂直的承重牆或柱,在震時是相對不移動的,即便樓板掉下也有三角空間可形成,這與我們一般強調躲在承重的牆或者柱下面避震的原理是一致的。



上面描述的這種樓板墜落和倚靠物形成三角空間的狀態,是地震烈度超過了房屋抗震能力的情況,即房屋坍塌狀態。但是,我們知道,遭遇地震強大到超越建築抗震能力的情況畢竟是概率少數,我們所遭遇的大多數地震對房屋產生影響是在房屋抗震能力之內的。這些屬於抗震能力之內的多數地震,樓板雖不至於墜落,但是建築附著物墜落砸傷人的案例卻比比皆是。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我們避震所應對的是基於樓板墜落的後果還是建築附著物墜落的後果。從概率分布上,我們所遭遇建築附著物墜落砸傷的概率佔多數。


從遭遇概率上說,我們應當把避震建立在應對概率多數的建築附著物墜落情況,而不是把每次避震都建立在房屋坍塌的假定結果上。如果用」生命三角「理念來應對概率多數的建築附著物砸傷,顯然辦不到。



而傳統的「伏地、遮擋、手抓牢」避震方法,要求學生蹲入課桌下同時手抓住桌腿,正是建立在基於應對概率多數的建築附著物墜落砸傷這個預計後果,所以具有更廣泛的避震推廣價值。



好了,可以總結陳詞了。「生命三角」避震法的力學原理是正確的,在避震地點(尤其是家庭避震)上選擇承重牆或者柱子的底部,是合理的,但同時要注意找軟性遮擋物保護好頭部。考慮到震時房間設施移動的隨機性,可能形成的「三角空間」也具有隨機性,所以利用房間內家具等作為倚靠物尋求三角空間的方式並不可取。考慮到在地震中遭遇建築附著物墜落砸傷的概率遠大於建築樓板傾塌致傷的概率,所以地震避險的總體策略仍以應對建築附著物墜落為優先選擇。具體到學校、影院、商場這種人員密集場所,尋求對身體的遮擋保護是避震首要考慮的因素,所以,避震安全教育應當致力於推廣「伏地、遮擋、手抓牢」的核心要求。




相關焦點

  • 地震來時躲在「生命三角」內存活機會最大?
    確實有所謂的「三角空間」存在,但是由於地震的複雜性,很難提前預判出哪些地方將會成為「生命三角」,一味的去追求「生命三角」而在地震的時候盲目移動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更加可靠的辦法是迅速鑽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捂住最脆弱的頭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並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
  • 「生命三角」=不靠譜!
    生命三角法則地震來時躲在「生命三角」內存活機會最大!這個空間就是「生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而物體被擠壓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傷的可能性就越大。按照理論創始人道格·庫普(Doug Copp)的說法,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可以獲得90%的生存率;他甚至還說,用傳統方法也就是「趴在桌子下、緊抓桌腿」,則會導致98%的死亡率。
  • 地震求生指南 千萬別迷信 「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救生法」的流行,表明了人們對於地震自救的關注,但眾多證據表明,在地震中尋找「生命三角」並非合理有效的做法。「生命三角理論」認為:地震來臨時,應該迅速找個大型、沉重的物體,比如衣櫃、沙發甚至是一沓堆高的報紙,臥倒在旁邊;天花板砸下後,物體周邊會形成狹小的三角空間,挽救你的生命。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
  • 地震時使用「生命三角」反而會增加死亡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科技頻道發現每次有地震發生時,網上就會流傳一些「自救法」,其中傳播頻率最高的就是「生命三角」了,但該理論是否靠得住呢?  道格·庫普於1985年提出「生命三角」理論: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的重力會撞擊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被稱作的「生命三角」,地震時應該儘快找到「生命三角」。
  • 七條有關地震的錯誤常識:「生命三角」不靠譜
    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果殼網總結七條有關地震的錯誤常識  「生命三角」不靠譜 「蛤蟆聚集」非地震先兆  遇地震可躲在「生命三角」;動物異常、天氣灼熱乾燥等是「地震先兆」……這些廣為流傳的內容其實都是錯誤常識。
  • 地震求生「生命三角」大家都信了,是真的嗎?
    地震發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壞力、影響人類生活。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學習、掌握避震知識,萬一遭遇強震,就能減少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危險。首先,你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如果所處的是易於逃離至空曠地帶的建築,比如農村的平房,而且這個建築並不堅固,倒塌的可能性很大,你要儘快的衝出去,跑到安全的空曠地帶躲避。
  • 美國官方否認地震逃生「生命三角」 中國仍支持
    在中外網站上均風行一時,但美國地震官方組織與專家強力質疑,理論創始人道格則多角度反擊  羊城晚報記者  曾 頌 實習生 黃丹婷  你也許不認識道格·庫普(Doug Copp),但你很可能知道「生命三角」理論———地震來臨時,應該迅速找個大型、沉重的物體,比如衣櫃、沙發甚至是一沓堆高的報紙,臥倒在旁邊;天花板砸下後
  • 除了地震雲,"生命三角"也不靠譜...你需要【正確應對地震指南】
    (不太可能預測地震)科學家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預測地震,不過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成功。包括最近朋友圈刷屏的「地震雲」 其實也是不靠譜的,這個方法並沒有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流言:地震來時躲在「生命三角」內存活機會最大! 當建築物倒塌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重力會撞擊到這些物體,使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生命三角」。
  • 「生命三角」真的實用嗎?
    「生命三角」是國際救援者道格·庫普於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論——簡單地說,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的重力會撞擊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被稱作的「生命三角」。屋頂會落在物體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三角空間;物體越大,越堅固,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是我偶然間看到的,但又為周圍大多數人所信任的一種救生方法。在地震時尋求一個可以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此方法不是完全沒有用,但是地震時震動的方向不是一成不變的。
  • 「生命三角」是「浮雲」 牢記「伏地遮擋手抓牢」
    每次地震之後,一種名叫「生命三角救生法」的理論都會以各種形式在網上廣泛傳播。近日,隨著雲南盈江、日本東北部接連地震,關於「生命三角」的信息又開始傳播開來。「生命三角救生法」的流行,表明了人們對於地震自救的關注,但眾多證據表明,在地震中尋找「生命三角」並非合理有效的做法,甚至有誤導之嫌。
  • 三角空間是什麼?地震造成室內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三角空間
    三角空間是什麼?「三角空間」是地震造成室內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三角空間,也適用於房屋老化等原因導致的房子坍塌。(相關閱讀:福建龍巖一房屋倒塌 老人被埋「三角空間」救了命)資料圖  生命「三角空間」是指房屋坍塌後,大型、沉重的物體,比如衣櫃、沙發,甚至是一沓堆高的報紙,
  • 地震時的躲避方法!美國專家傳授「活命三角」,請轉發給親朋好友!
    下次,你在電視裡觀看倒塌的建築物時,數一數這些形成的「三角」。你會發現到處都有這些三角。在倒塌的建築物裡,這是最常見的形狀。幾乎到處都有。我培訓Trujillo(人口約為75萬人的地方)的消防部門,教導人們如何求生,如何照顧他們的家人,以及如何在地震中援救他人。Trujillo消防部門的救援總負責人是Trujillo大學教授。
  • 微信公布 2019 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地震躲在 「生命三角」最安全...
    2019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失實類):需要注意的是,地震躲在「生命三角」最安全屬於失實類謠言。微信安全中心表示,「生命三角」主要是加拿大人庫普提出的,但並未得到全球範圍內地震、救援領域專家的認可,許多國家具有公信力的機構並不採信生命三角理論。
  • 地震求生有「活命三角」嗎? - 手機百度
    你可能一輩子遇不上一次地震,但萬一遇上了,要往哪裡跑?要往哪裡躲?這兩個問題可是關乎生命的。如果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判斷力,到生死存亡之際才慌亂地選擇,顯然是來不及的。卡普有個響亮的名頭——美國國際搜救隊隊長,據說參與過全世界幾十次重大災難的救援工作,曾受聘為聯合國減災小組專家,還拍攝了救災記錄片《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儼然一副抗震專家的樣子。他聲稱,當地震導致建築物倒塌時,天花板砸到家具後會在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被稱作「活命三角」。
  • 地震來襲,在房間內的人該怎麼辦?生命三角真的有用嗎?
    而如果逃生通道已經被堵死了,那就最好待在原處不要動,看看周邊是否有水源或者食物用於維持生命,然後求救最好不要通過喊,而是用手邊的硬物有節奏去撞擊發出聲音,這樣的動作不僅可以幫助求生者節省體力,而且聲音的傳導效果也明顯優於聲帶產生的聲音。其實很多人都會有疑問,在房間不應該是躲在桌子/床的下面/旁邊嗎?
  • 國際組織預報今年地球將進入地球地震年 活命三角是很有道理的!
    下次,你在電視裡觀看倒塌的建築物時,數一數這些形成的「三角」。你會發現到處都有這些三角。在倒塌的建築物裡,這是最常見的形狀。幾乎到處都有。我培訓Trujillo(人口約為75萬人的地方)的消防部門,教導人們如何求生,如何照顧他們的家人,以及如何在地震中援救他人。 Trujillo消防部門的救援總負責人是Trujillo大學教授。
  • 知否|「救命三角區」真的可以在地震發生時保命嗎?
    因此,在此前,都會有各種小知識告訴大家如何防範地震,在地震來臨時如何逃生救命,同時,在每次地震過後,網上總是會出現「生命三角」或「救命三角區」這些高頻。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救命三角區」真的可以在地震發生時保命嗎?
  • 你了解過解三角的由來嗎?
    一、前言解三角是高中學生學習的一個知識點,解三角從名字上分析就是解決與三角形有關的題目,既然和三角形有關,所以就要涉及三角形的角度,邊長。既然與角度,邊長有關,那你還能想起哪些是你已經學過的知識點?應該大家都會有點記憶,如果沒有記憶的話,老師就要浪費幾分鐘講講了。
  • 你知道嗎?百慕達三角早已解密
    神秘的百慕達三角,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吧?但是,百慕達三角的那些神秘事件到底是咋回事,恐怕幾乎沒人知道吧?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百慕達三角的真相。但事實是,百慕達三角一點也不偏僻,它是美國的近海,也同樣緊挨海地、古巴等國家。
  • 海南文昌發生2.9級地震是怎麼回事 海南在地震帶上嗎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稱:北京時間08月30日18時05分許,位於海南文昌市(北緯19.57度,東經110.68度)發生2.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那麼,海南在地震帶上嗎?據了解,海南島位於南海北部,並不在地震帶上,而且地震活動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