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知道的地震常識

2021-01-17 中國氣象局
應該知道的地震常識

  (1)有關構造地震的幾個概念

  震源 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稱震源區。它是一個區域,但研究地震時,常把它看成一個點。

  震源深度 如果把震源看成一個點,那麼這個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就稱為震源深度。

  震中  地面上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實際上也是一個區域,稱為震中區。

  震中距 在地面上,從震中到任一點的距離叫做震中距。

  

  (2)地震的深淺

  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劃分為如下幾類:

  淺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於60千米的地震;也稱為正常深度地震。世界上大多數地震都是淺源地震,我國絕大多數地震也為淺源地震。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為60~300千米的地震。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於300千米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約為700多千米。

  有時也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統稱為深震。

  同樣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淺,所造成的影響或破壞越重。

  

  (3)地震的遠近

  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觀察,震中距是不一樣的。地震可按震中距不同分為三類:

  地方震 震中距小於100千米的地震。

  近震 震中距為100~1000千米的地震。

  遠震 震中距大於1000千米的地震。

  顯然,同樣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響或破壞越重。

  

  (4)地震序列

  一次中強以上地震前後,在震源區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繼發生;這些成因上有聯繫的地震就構成了一個地震序列。根據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佔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級和最大餘震的震級差等,可將地震序列劃分為三種類型:

  主震-餘震型地震  主震非常突出,餘震十分豐富;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餘震相差0.7~2.4級。

  震群型地震  有兩個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餘震十分豐富;主要能量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級和最大餘震相差0.7級以下。

  孤立型地震  有突出的主震,餘震次數少、強度低;主震所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餘震相差2.4級以上。

  

  根據有無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為以下三類:

  主震-餘震型地震  沒有前震活動,主震和最大餘震震級差大致在1級以上。

  前震-主震-餘震型地震  有前震活動,其他特點與主震-餘震型相同。

  震群型地震  序列中沒有震級突出大的單個地震。

  (來源:中國地震局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地震常識:小地震後會出線大地震嗎?
    地震常識:小地震後會出線大地震嗎?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09-30 14:57:25 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痛是無法磨滅的,而怎麼在地震來臨之前有效的避免如今才是最能將傷害將至最低的方式。那麼。小地震後會有大地震嗎?
  • 七條有關地震的錯誤常識:「生命三角」不靠譜
    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果殼網總結七條有關地震的錯誤常識  「生命三角」不靠譜 「蛤蟆聚集」非地震先兆  遇地震可躲在「生命三角」;動物異常、天氣灼熱乾燥等是「地震先兆」……這些廣為流傳的內容其實都是錯誤常識。
  • 常識積累:世界三大地震帶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世界三大地震帶」。  這個地震帶上有一連串海溝、島嶼和火山圍繞著太平洋,呈馬蹄形,全世界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該帶上。其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球地震能量的80%。環太平洋地震帶主要影響我國臺灣和福建等東部地區。
  • 2021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地震知識有關考點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地震知識」。
  • 常識積累|世界三大地震帶
    嗨,蟲子們,晚上好~星期日一天,微博上就有3個熱搜和地震相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世界三大地震帶。這個地震帶上有一連串海溝、島嶼和火山圍繞著太平洋,呈馬蹄形,全世界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該帶上。其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球地震能量的80%。環太平洋地震帶主要影響我國臺灣和福建等東部地區。
  • 地震避險自救互救常識
    導 語  地震是指地球表面發生快速震動的一種現象。地震突發性強,波及範圍大,極具破壞性。地震的發生常導致橋梁斷落、房屋坍塌、水壩開裂,嚴重的更會造成人員傷亡。地震還會致使一些次生災害的發生,如滑坡、泥石流等。
  • 專家介紹地震自救基本常識
    雖然我國已初步建立防震減災管理體系,包括地震逃生在內的演習也經常舉行,但每年演習的參與者非常有限,演練的不過是「小眾」。大多數人對一旦遇到地震災害,如何應對還是不甚了解。    地震專家表示,公眾防震減災意識不強,是目前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在2005年11月江西九江地震中,湖北東部一些縣市的學校出現學生擁擠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學生受傷。
  • 地震時,我們該掌握的自救常識
    地震是一種危害很大的自然現象,目前還無法預測。一旦發生地震,對人類對生產生活會造成巨大影響。地震來臨之時,從感覺到震動到建築物被破壞的平均時間只有12秒。在如此之短的時間之內,如果能採用得當的方法,可以把地震對我們人身對傷害降低到最小。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世界三大地震帶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世界三大地震帶」。
  • 地震來了不要慌,學會這四大自救常識才最重要
    地震來了不要慌,學會這四大自救常識才最重要。09月08日10時31分在雲南普洱市墨江縣(北緯23.28度,東經101.53度)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此次地震發生時,在通海縣四街鎮感受到明顯震感,不少群眾在地震發生後及時跑出屋外應急避險。
  • 這些地震應急小常識你知道嗎?
    地震這類災害一旦發生,留給人們的自救時間很短,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下面帶您了解一下地震自救常識。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運動的結果。地球運動中,地殼也在不斷運動變化。 地球的運動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對地下巖石產生了非常強的作用力,當巖石承受不了這種力時,就會突然發生破裂和錯動。
  • 【五分鐘常識打卡】世界三大地震帶
    每天五分鐘,許陽帶你上岸堅持打卡,厚積薄發定成公━ ━ ━ ━ ━ ━ ━ ━▼  今日常識世界三大地震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像一個巨大的環,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西部
  • 【科普閱讀】地震避險自救常識
    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 【科普宣傳】地震、火災、洪水、泥石流應對常識
    地震、火災、洪水、泥石流應對常識 1.地震應對常識 (1)室內如何避震 ●迅速遠離門窗、陽臺、預製板牆、樓梯、電梯。
  • 地震小常識順口溜 關鍵時刻能救命!
    地震小常識順口溜 關鍵時刻能救命!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09-29 17:11:47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 雲南現18年來最強地震 你不可不知的地震常識
    原標題:雲南現18年來最強地震 你不可不知的地震常識繼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和四川雅安地震之後,8月3日,雲南魯甸再次發生雲南18年來最強地震,給雲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儘可能地減少地震損失,呼籲安全有效的救災方式,特此整理地震預防和自救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地理常識——地震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地理常識——地震 2020-08-04 14:42:47|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0山東省各地市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陸續發布,為了幫助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則與四大常識
    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於水泥預製板牆、門柱的倒塌,曾經造成過多人死傷。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製板牆、門柱等躲避。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此外,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 地震中逃生10大法則 ,自救4大常識
    「地震預警」是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優勢,提前向周邊地區發出的地震信號。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地震發生前3秒發出預警,傷亡人數可減少14%;提前10秒,將減少39%傷亡;提前20秒,可減少63%傷亡。
  • 「512」汶川之殤,有關地震的(保命)常識
    【512】汶川之殤,有關地震的(保命)常識導語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芮氏8.0級地震,69227名同胞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地震離我們並不遙遠有研究表明,地球上每年大約有500多萬次地震發生,其中絕大多數震動太小,人類根本無法察覺,實際上幾乎每天地球上都要發生上萬次地震,但是這其中有20次左右的地震是真正能對我們造成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