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避險自救互救常識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地震是指地球表面發生快速震動的一種現象。地震突發性強,波及範圍大,極具破壞性。地震的發生常導致橋梁斷落、房屋坍塌、水壩開裂,嚴重的更會造成人員傷亡。地震還會致使一些次生災害的發生,如滑坡、泥石流等。地震目前還是人類尚無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災害,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是可以使傷害降到最低的!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們應該沉著冷靜,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

  家庭避震秘籍

  冷靜判斷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記住,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後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

  就近躲避

  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家具旁邊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選擇合適避震空間

  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做好自我保護

  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學校避震秘籍

  正在上課時怎樣避震

  無論教室是樓房還是平房,同學們都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躲在各自結實的課桌下千萬不要慌亂擁擠外逃,待地震過去後,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疏散

  在操場或室外怎樣避震

  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注意保護頭部注意千萬要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震時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亂跑、亂擠,待地震過去後,再按老師指揮行動。

  特別提醒

  一切行動聽從老師的指揮

  同學之間要互相照顧

  大同學要照顧年小體弱的同學

  要關心、照顧殘疾同學。

  戶外避震秘籍

  在戶外遇到地震時,應該就地選擇開闊地,趴下或蹲下避震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要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避開其他危險場所: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女兒牆、磚瓦及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公共場所避震秘籍

  在群眾集聚的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最忌慌亂,而應有組織地從多路口快速疏散,否則將造成秩序混亂,相互壓擠而導致人員傷亡。

  1.如果你正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遇到地震時,要沉著冷靜,特別是當場內斷電時,不要亂喊亂叫,更不得亂擠亂擁,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用皮包等物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2.地震時,你正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和玻璃櫥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離出去。

  3.正在上課的學生,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絕不能亂跑或跳樓,地震後,有組織地撤離教室,到就近的開闊地帶避震。

  4.正在進行比賽的體育場,應立即停止比賽,穩定觀眾情緒,防止混亂擁擠,有組織有步驟地向體育場外疏散。

  寫字樓內避震秘籍

  震時保持冷靜 震後走到戶外

  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

  尋找安全空間躲避

  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絡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特別提醒

  當躲在茶水間、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遠些。若茶水間、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裡,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柜子裡,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近水不近火。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繫,除用手機聯繫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

  震後自救常識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溼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儘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儘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儘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腳架區,可以利用旁邊的東西來護住自己,以免餘震再次把自己傷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來,把臉前的碎石子清理乾淨,讓自己可以呼吸,等人來救你。

  震後互救秘籍

  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後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後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後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佔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築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群眾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1.注意傾聽被困者的呼喊、呻吟或敲擊聲,根據建築結構的特點,先確定被困者的位置,特別是頭部的位置,再開挖搶救,以避免搶救時造成不應有的損傷。

  2.先搶救容易獲救的被困者,如建築物邊沿瓦礫中的倖存者。

  3.搶救時,要先使被救者頭部暴露出來,並迅速清除其口鼻內的灰土,防止窒息,進而暴露其胸腹部。

  4.對於埋壓時間較長的倖存者,要先餵些含鹽飲料,但不可給予高糖類飲食。然後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被救者的頭部和眼睛。

  5.對懷疑有骨折或頸椎、腰椎受傷的被救者,搶救時一定不可強拉硬拖,避免二次損傷,要設法暴露其全身。

  6.對被搶救出來的倖存者,應採取各種適當的方法進行現場救護。

  避震三大原則

  因地制宜,正確抉擇

  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遠近,室外是否開闊、安全。

  行動果斷、切忌猶豫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髮之際,決不能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如住平房避震時,更要行動果斷,或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

  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古人在《地震錄》裡曾記載:"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說,發生地震時,不要急著跑出室外,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採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靜待地震過去,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避震四大常識

  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後迅速撤離,以防強餘震。

  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後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

  避震遠離危險區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被埋切記保體力

  如果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儘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

 

相關焦點

  • 科學防震、被埋自救、餘震避險……分享這份超全地震科普知識,讓...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地震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正確避險?地震被埋後我們該如何自救和互救?地震餘震的特點和防範措施有哪些?地震又能引發哪些次生災害?如何緊急規避?這些地震逃生自救常識一定要知道!
  • 【科普閱讀】地震避險自救常識
    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 唐山突發 5.1 級地震!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
    [1] 丁香醫生 2017-08-08 四川九寨溝突發 7.0 級地震!你在的地方安全嗎?怎麼自救?https://mp.weixin.qq.com/s?1&sn=2b1701e4c9836cc21582776820a5c622&chksm=49057d237e72f4356dea20b5e16d2475a1183b09c3fc828de54d3e707b06bf3c90e7e2143b9e&token=1348243784&lang=zh_CN#rd[2] 丁香園 2017-08-09 面對不可預知的地震
  • 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地震逃生自救演練在鐵西區保工一校開展
    地震,誰都不能保證不會經歷,為加強小學生的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掌握防震減災常識和應急避險自救技能。認真聽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認真聽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同學們積極踴躍回答講師的提問同學們首先認真觀看了3個關於地震逃生的小視頻,了解了地震的危害,以及學習在地震來臨時迅速有效逃生並自救的方法
  • 科普:地震自救與互救逃生攻略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7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居民在家中遭遇地震如何自救與互救?
  • 地震來了不要慌,學會這四大自救常識才最重要
    地震來了不要慌,學會這四大自救常識才最重要。09月08日10時31分在雲南普洱市墨江縣(北緯23.28度,東經101.53度)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此次地震發生時,在通海縣四街鎮感受到明顯震感,不少群眾在地震發生後及時跑出屋外應急避險。
  • 防地震安全知識
    防地震安全防範知識地震避險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識地震來臨如何避險?1、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抱頭、閉眼,儘量彎曲身體,迅速躲在各自桌子下。2、在行駛的電車或者汽車內避震,應抓緊扶手,以免摔倒或者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後再下車。 3、在戶外避震時,應就地選擇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 地震時,我們該掌握的自救常識
    地震是一種危害很大的自然現象,目前還無法預測。一旦發生地震,對人類對生產生活會造成巨大影響。地震來臨之時,從感覺到震動到建築物被破壞的平均時間只有12秒。在如此之短的時間之內,如果能採用得當的方法,可以把地震對我們人身對傷害降低到最小。
  • 青島市黃島區新增兩所省級地震科普示範學校
    【每日科技網】   近日,青島市黃島區海之韻小學和珠山小學被命名為「山東省地震科普示範學校」。至此,新區有省級地震科普示範學校8所,市級示範校4所,區級示範校23所。
  • 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
    近日河北唐山發貨所能5.0級地震,小編在北京也感受到幾秒鐘的震動。當下,在地震發生時如何求生成為人們所迫切關注的話題。據相關報導稱,有人發明了地震床,就是在地震發生時躲到鋼結構特製的床內,改床不僅有抗震抗壓的功能,窗內還備有可供1人飲用的水及食物。可床不能隨時帶在身邊,在辦公、商場等場所,我們應該如何自救。
  •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則與四大常識(圖)【2】
    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 專家介紹地震自救基本常識
    雖然我國已初步建立防震減災管理體系,包括地震逃生在內的演習也經常舉行,但每年演習的參與者非常有限,演練的不過是「小眾」。大多數人對一旦遇到地震災害,如何應對還是不甚了解。    地震專家表示,公眾防震減災意識不強,是目前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在2005年11月江西九江地震中,湖北東部一些縣市的學校出現學生擁擠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學生受傷。
  • 地震演練|「火焰藍」成了人民最暖心的顏色
    12月2日,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以距離縣城4公裡處發生6.5級地震為背景,開展2020年地震及次生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演練。縣消防救援大隊、森林消防中隊、人武部應急救援分隊組成應急救援組參與演練。
  • [地震備忘錄]黃金12秒!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則
    提示閱讀: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離上地面及建築物、構築物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
  •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則與四大常識
    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1.大地震時不要急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 四川又發生5.7級地震!當地震來臨時究竟該如何避險、自救?
    最新消息#四川宜賓市興文縣發生5.7級地震#經我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16日12時46分在四川宜賓市興文縣(北緯28.24度,東經104.95度)發生了震級5.7級的地震,震源深度可達到12千米,周邊靠近震源的縣區都已報受到地震的影響,家中的房屋瓦片掉落、牆體損毀開裂,局部有山體滑坡現象
  • 地震中逃生10大法則 ,自救4大常識
    「地震預警」是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優勢,提前向周邊地區發出的地震信號。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地震發生前3秒發出預警,傷亡人數可減少14%;提前10秒,將減少39%傷亡;提前20秒,可減少63%傷亡。
  • 權威科普:唐山5.1級地震之後還會不會有大餘震?
    唐山地震了!北京、天津等地很多熟睡的人被震醒。網友發來視頻和照片,地震造成震中附近部分牆面開裂。當人們還在擔心之餘,就在午後13時21分,雲南紅河州綠春縣發生了4.4級地震。15時03分,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也發生了4.0級地震。突發的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面對地震災難,我們該如何做好應急避險?一起學習和擴散。
  • 臺灣集集7.6級地震21周年:專家解讀六大影響八點啟示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9月21日是中國臺灣南投縣集集鎮發生7.6級地震21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組織地震系統單位和專家科普解讀說,臺灣集集大地震的經驗教訓表明,全面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水平,應當繼續做好地震活動斷層探察,該次地震災害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