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影宣布推出超級掃描儀:號稱能看到大腦如何指揮各器官工作

2020-12-04 澎湃新聞

聯影宣布推出超級掃描儀:號稱能看到大腦如何指揮各器官工作

澎湃新聞記者 包雨朦

2017-05-16 21:26 來源:澎湃新聞

5月15日-5月18日,由國藥勵展舉辦的第77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上海如期舉行。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影」)博覽會上宣布,推出號稱世界首臺的全景動態掃描PET-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uExplorer探索者」。

聯影發布全球首臺全景掃描PET-CT「uExplorer探索者」。

據介紹,「uExplorer探索者」由聯影與美國分子影像科研聯盟探索者共同研發。「uExplorer探索者」機身長達兩米,可以實現全身全臟器的掃描。目前「uExplorer探索者」正在申報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審查,預計2018年底前上市。

聯影公司向媒體表示,「uExplorer探索者」的問世對醫療影像的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其技術的突破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相比傳統掃描設備,其探測靈敏度提升40倍,掃描速度從傳統20分鐘縮短至15-30秒,掃描時產生的輻射劑量也被前所未有地降至傳統機器的1/40,可以適用於孕婦和嬰幼兒。 其二,「uExplorer探索者」能夠實現4D全景呈現,這使得傳統靜態的3D掃描照片可以成為動態的全息影像。

聯影在醫博會的展廳。

聯影美國子公司CEO李弘棣在展會現場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全景式PET-CT的出現對醫療影像行業的影響是顛覆式的,具有讓人「腦洞大開」的應用前景。

「以前的CT機都是分段式掃描,一次只能掃描人體一部分,全景呈現意味著可以同時看到人體全部器官的情況,而且這一過程還是實時動態的。有了這樣的技術,我們可以嘗試許多以往做不了的事情。」李弘棣說道。

李弘棣舉例說:「比如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大腦的奧秘,可以看到大腦是如何指揮身體各個器官進行工作的。以前即便是最先進的分子影像設備也會受制於掃描視野、靈敏度的極限,僅能提供不同器官在不同時間的成像,這就像一個個被割裂的、片段式的線索,只能靠邏輯推演與想像力拼湊碎片。」

李弘棣還向記者表示,全景動態掃描PET-CT未來還能運用於新藥研發和精準治療。

據其介紹,在新藥研發領域,「uExplorer探索者」的4D全景成像可幫助研發人員完整且精準掌握藥物在人體內的實時分布、作用與代謝情況,極大加速重疾藥物的研發進程。在之後的治療過程中,還可以實現標準化給藥,提升治療效果,實現精準治療。

另一方面,「uExplorer探索者」能夠精準定位微小病變及轉移的情況,因此可用於癌症觀測與治療。因為靈敏度、信噪比大大提高,加上空間解析度提高一倍,可精準定位微小轉移病灶及早期微小腫瘤病變,為腫瘤病人分期、個體化的精準治療及效果的實證評估提供有效手段。

李弘棣還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一技術的前期研發投入為1550萬美元,是聯影在「無人區」的探索。此前沒有器械廠商敢於嘗試,主要在於全身掃描數據通量龐大,探測器對數據的處理能力的問題難以解決,聯影在與美國探索者聯盟的合作中很好地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

本屆醫博會以「醫療數位化時代」為主題,展出面積達到22萬平米,聚集了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4100餘家企業,預計有600餘款全球領先全新產品及解決方案發布。

據主辦方國藥勵展介紹,「醫療數位化、智能化、智慧醫療」是本次醫博會的聚焦點,也是醫療器械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智能化的探索上,除了傳統的醫療器械巨頭西門子、GE、飛利浦等帶來了豐富的展品,中國本土的器械廠商也大展拳腳——聯影、邁瑞、新華、魚躍、萬東等紛紛帶著最新的智慧醫療的產品亮相展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醫博會,聯影,PET-CT

相關推薦

評論(28)

相關焦點

  • 聯影再登Nature:「解碼」大腦!
    大腦,作為自然界中最複雜的生物系統之一,有哪些奧秘亟待破解?近日,Nature出版展望專刊《大腦》,發表文章《腦智科技研究發展:上海及長三角之窗》。該文章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旭研究員、聯影張強博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毛穎教授等行業專家、學者及各自研究團隊聯合撰寫,深度闡述先進醫學影像成像設備與影像技術如何應用於創新型前沿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從而推動腦圖譜建設。
  • 颱風來時誰在指揮?來看看杭州應急指揮大腦如何工作
    但颱風來臨時,是誰在指揮整個城市的防臺抗臺工作呢?上個周末,記者走進杭州市應急管理局的應急指揮大廳,體驗了一次防臺抗臺的應急指揮大腦。步入應急指揮大廳,16個分屏幕構成的全彩LED屏映入眼前,足足有兩米高左右,大屏幕面前設有54個坐席,供杭州市氣象局、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城管局等相關部門會商時使用。
  • 聯影智能 7 項成果入選醫學影像頂會MICCAI 2019
    雷鋒網消息,近日,國際醫學圖像計算和計算機輔助幹預會議MICCAI 2019論文錄用結果揭曉,聯影智能7項學術成果被大會收錄。成果涵蓋腦部疾病診斷與評估、器官智能分割、圖像融合配準、系統圖像解析度提升等AI熱點領域。
  • 打破國外壟斷 聯影醫療發布3.0T探索磁共振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毗鄰這兩家展臺的一家中國醫械企業——聯影,吸引了更多觀眾的目光。世界各國紛紛積極探索大腦的奧秘,中國也展開了相關的腦科學研究計劃。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毛穎指出:「我們正與聯影圍繞健康人腦的分子與功能腦圖譜驗證展開研究,實現腦科學研究的臨床轉化,進而治療以腦腫瘤、腦血管為首的腦疾病。聯影3.0T探索磁共振為腦疾病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聯影以醫院科研需求為出發點,與我們共同開發新序列和新算法,大幅縮短科研向臨床應用轉化的時間。」
  • Roland (羅蘭)宣布推出最新專業型三維實體雷射掃描儀 LPX-600
    中國, 2006年1月4日 –世界知名的三維設備生產商 Roland DG公司宣布推出其最新PICZA系列專業型三維實體雷射掃描儀 LPX-600,此新產品搭載專業掃描軟體,為用戶提供了一套完整便利的三維實體數位化方案。
  • 揭秘:機場核心「大腦」如何指揮飛機起降?
    原來,飛機從起飛到降落的全過程,都由這個塔臺來監控指揮。昨日,由湖南機場管理集團團委主辦的「不一樣的暑假」青少年機場暑運志願服務活動的志願者們,開始機場體驗之旅,記者隨同他們一起來到黃花機場塔臺參觀,為您揭秘指揮機場正常運行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 FARO宣布推出面向雷射掃描儀的全新FARO Scene軟體
    英國考文垂,2010年2月9日報導 – 世界領先的可攜式測量和成像解決方案供應商FARO宣布推出面向FARO雷射掃描儀的最新FARO Scene 4.7版掃描處理軟體。  全新Scene 4.7版軟體採用了全新64位架構來擴展其可用內存,雲處理和成像效果更為高效。
  • 11位院士赴聯影「鑑寶」,結果……
    應用創新▼在應用方面,聯影3.0T人體磁共振推出光梭成像平臺、腦功能成像平臺等一系列快速成像新方法與模型,成功應用於腦血管和頸動脈斑塊成像、高分辨腦功能成像、快速腫瘤動態增強成像、實時心臟成像等高級應用,實現了快速、高清、定量成像。
  • 掃描儀工作原理
    這時就更加崩潰了,只能想盡辦法立刻研究出一個掃描儀來呀,那麼請問小夥伴,你知道掃描儀的工作原理嗎?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3737.htm  掃描儀,英文名稱為scanner,是一種利用光電技術和數字處理技術將圖形或圖像信息轉換為數位訊號的裝置,通常被用作計算機外部儀器設備,用作捕獲圖像並將之轉換成計算機可以顯示、編輯、存儲和輸出的數位化輸入設備。目前,掃描儀已廣泛應用於標牌面板、印製板、印刷行業等。
  • 新型可穿戴大腦掃描儀問世 可評測大腦功能
    新型可穿戴大腦掃描儀問世 可評測大腦功能 2018-03-26 09  科技日報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結合了量子傳感器的可穿戴頭部掃描儀,能夠在人體移動時記錄大腦活動。
  • 實地OTA智能社區宣布配備了自主研發超級「社區大腦」SLS2.0
    實地OTA智能社區宣布配備了實地集團自主研發的超級「社區大腦」——SLS2.0,它類似社區的一個超級大腦,運算、指揮、調度著智能社區各個「單元」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目前2.0版的SLS技術能力更為強大、數據量級更為龐大。
  • 告別鍵盤,「超級文本」為你提高工作效率,做你隨身的掃描儀
    ColorOS 作為走在前列的國產 UI,有很多被粉絲所津津樂道的小功能,功能雖小,但是它總能在用戶需要的時候,滿足用戶的需求。「超級文本」就是一個這樣的貼心小功能。
  • 岌岌可危的兩大手機品牌,一個號稱東半球最好,一個已宣布破產
    岌岌可危的兩大手機品牌,一個號稱東半球最好,一個已宣布破產近年來,國產手機加快崛起,在徵戰全球市場的時候表現得非常不錯,目前世界前六的手機品牌中,中國獨佔四席,除了三星和蘋果之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華米OV」了。
  • 指揮交通之後,阿里雲ET城市大腦開始指揮無人機
    指揮交通之後,阿里雲ET城市大腦開始指揮無人機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18-10-08 摘要:上海臨港國慶上演科技版「海灘救護隊」,ET城市大腦指揮無人機自動巡邏
  • 聯影智能COO詹翊強:醫療AI沒有「卡點」式成功
    應用在本輪疫情防控中,「uAI新冠肺炎醫學影像智能化診斷全棧解決方案」是聯影智能推出的一款基於人工智慧的「破疫神器」——涵蓋了成像->檢測->診斷->隨訪的全部流程。在成像上,聯影推出了「智能天眼」CT。據統計,從疫情爆發以來,有500餘臺「智能天眼」CT馳援了多家醫院,包括武漢全市70%的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傳染病區及超過一半的方艙醫院;聯影智能針對疫情推出的「uAI新冠肺炎醫學影像智能化診斷全棧解決方案」,服務了全國100多家醫院,並支援了美國、馬來西亞、義大利等國家。聯影「智能天眼」CT和以往CT有何不同?
  • iPhone8的深度感應3D掃描儀可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工作
    《華爾街日報》現已了解到,手機的深度感應掃描儀即使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也能在弱光條件下工作。《華爾街日報》在昨天下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使用臉部解鎖事物很快將成為一種慣例,因為蘋果公司將把先進的3D面部識別技術主流化,就像其先進的Touch ID傳感器已在智慧型手機上普及指紋讀取器一樣。
  • 聯影智能聯席CEO沈定剛:如何將AI應用到新冠肺炎診斷全流程?|CCF-G...
    目前,全球有1800多萬人確診,CT成為新冠肺炎診斷、評估和隨訪的重要手段,但是當初跟現在一樣存在兩個大的痛點:首先,戰疫前線,醫患接觸密切,醫生、技師受感染的很多;其次,每個病人都會進行CT掃描,對醫生來說如何快速讀片,這裡面有很多診斷的壓力和工作的負擔。如何用智能化的診斷、特別是全棧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是無接觸的掃描,可以幫助醫生儘量避免感染新冠肺炎。
  • 大腦是如何運轉的?
    一、大腦基本結構腦幹大腦中最原始部分,負責指揮四肢和其他器官,履行最基本的功能。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過濾器,收到信息後判斷和篩選信息,如果信息是積極的,對大腦產生愉悅感,就會進入大腦皮層,如果信息是消極的,為了保持身心健康,就會阻止信息進入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最晚進化形成的大腦分區,平時所說的大腦,它是人類所特有的腦部分區。
  • 這種可穿戴式大腦掃描儀可以改變我們對神經元如何說話的理解
    現在,科學家已經開發出第一種解決這些問題的裝置,即使佩戴者移動時也能傳輸大腦信號的面具儀器。儘管可以同時映射大腦活動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制,神經科學家卻興奮不已。「這很了不起,」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的MEG研究員Matti Hamalainen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MEG正在從概念上邁向新時代。」
  • 掃描儀的工作原理
    掃描儀技術無處不在,使用方式也多種多樣,平板式掃描儀,也稱為臺式掃描儀,這是功能最多並且最常用的掃描儀。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掃描儀的工作原理以變您更好的使用掃描儀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1406.htm  掃描儀(Scanner)是一種高精度的光電一體化的高科技產品,它利用光電技術和數字處理技術將各種形式的圖像信息輸入計算機的重要工具,是繼鍵盤和滑鼠之後的第三代計算機輸入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