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桑盾蚧、樹蝨子。主要為害櫻桃、桃、杏等核果類果樹。
一、桑白介殼蟲形態特徵
1、成蟲。雌成蟲介殼灰白色,扁圓形,直徑約2mm,背隆起,殼點黃褐色,位於介殼中央偏側。殼下蟲體枯黃色,扁橢圓形,無翅,足、觸角均退化。雄成蟲介殼細長約1mm,灰白色,殼點在前端,羽化後蟲體枯黃色,有翅可飛,前翅膜質,眼黑色。
2、卵。橢圓形,橘紅色,長徑約0.3mm。
3、若蟲。初孵若蟲體扁卵圓形,長約0.3mm,淺黃褐色,能爬行。脫皮後的2齡若蟲,開始分泌介殼。雄蟲脫皮時其殼似白粉層。
二、桑白介殼蟲為害症狀
主要危害櫻桃、李、杏等核果類果樹,以雌成蟲和若蟲群集固定在枝條和樹幹上吸食汁液為害,葉片和果實上較少。枝條和樹幹被害後樹勢衰弱,嚴重時枝條乾枯死亡,一旦發生而又不採用有效措施防治,則會在3~5年造成全園被毀。
三、桑白介殼蟲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2~3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條上越冬,第二年樹體萌動後開始吸食為害,蟲體迅速膨大,並產卵於介殼下,每頭雌成蟲可產卵百餘粒。初孵化的若蟲在雌介殼下停留數小時後逐漸爬出,分散活動1~2d後即固定在枝條上為害。
經5~7d開始分泌出綿狀白色蠟粉,覆蓋整個體表,隨即脫皮繼續吸食,並分泌蠟質形成介殼。溫室內第一代卵3月下旬開始孵化,第二代卵孵化期在6月上旬,第三代卵孵化期在7月中旬。
四、桑白介殼蟲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結合修剪,剪除有蟲枝條,或用硬毛刷刷除越冬成蟲。
2、藥物防治。在發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嗎,或30%石硫礦物油微乳劑500~600倍液。在冬季抹、刷、刮除樹皮上越冬的蟲體,並用黏土、柴油乳劑塗抹樹幹(柴油1份+細黏土1份+水2份,混合而成),可黏殺蟲體。
在各代初孵化若蟲尚未形成介殼以前(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噴0.3°Be石硫合劑,或噴2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滅掃利2000倍液。
採收後噴布1~2次25%噻嗪酮1000~12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