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異常氣候頻繁!新研究:未來或風更強、雨更多,人類咋辦?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的氣候確實出現了「異常」情況(一點都不正常),我們先不說南方的降雨,在2020年5月的時候,我國北方就出現局地達40度的高溫,完全是往年很少見到的情況,而最近北極地區又突破了38度高溫,這氣候現象十分的罕見。

所以說今年的氣候異常確實頻繁出現,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而6月以來,我國的強降雨發展非常兇猛,暴雨淹城淹地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況,6月以來我國已經出現了連續4波強降雨發展。

按照情況來看,第5波強降雨馬上又要啟動了,可以說完全是沒有間斷過,大多數地區都是出現「降雨疊加」,所以超出洪水警戒線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這符合最初水利部發布的預測說明,這也說明了2020年氣候可能大變了。

今年初期氣候影響的因素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今年出現了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我國南方地區是遭遇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國家氣候中心在5月就發布了說明,那就是由於在厄爾尼諾的影響之下,熱帶大氣環流對海溫的響應主要體現為中部型厄爾尼諾的影響特徵。

所以這樣導致我國從年初(春季)的時段,就出現了大氣異常的模式,從而導致我國春季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江南西南部至華南西部、青藏高原大部降水偏多,而其他北方大部地區的雨水都較少。

所以南方的初期降雨就直接受到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雖然後期的降雨確實減弱消失了,但是受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它的影響並不會快速的消失,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計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

「澇重於旱」——意思就是我國真的降雨偏多,很明顯我們也看到了,南方的降雨基本是一波接一波的發展,當然整體而言,降雨分布不均勻是最為明顯的特點。

所以雖然厄爾尼諾消失了,但是它的影響卻出現了延遲的模式,這樣我國南方的降雨依然在結合副高的影響之下,產生了雨水的明顯變化。

未來東亞夏季或將風更強、季風降水更多

而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的情況之下,根據《自然·通訊》雜誌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了,未來東亞夏季或風更強、季風降水更多,但是颱風登陸可能會減少。關於颱風的問題,我國今年預測是略偏多偏強,所以未來是夠呈現同樣的趨勢,大家這裡參考下即可。

同時這也意味著沿海地區受到高溫熱浪的影響比較強,就如6月的情況,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副熱帶高壓還出現了登陸「陸地線」的情況,所以說這似乎已經形成了趨勢,同時氣候的轉變還受到了環流影響明顯,這就決定了梅雨降雨的強度和位置的變化,從而也會引發局部性的強降雨,所以未來洪水,高溫可能更。

同時,環流會導致水汽發生一定的轉變,那麼這樣導致了我國整體的氣候轉變較為複雜,無論是今年的龍舟水還是梅雨,我們都看到明顯的改變,已經出現了」超負荷」的模式,所以說雨水真的太多了。當然根據科學研究人員陳曉龍表示,氣候模式是預估未來氣候變化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今的趨勢我們大體看到在全球變暖之下變得更加的」複雜多變「。

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在裡面,所以說大家以參考為主。只能說未來風更強,雨更多是可能存在的

如今我國降雨已經發展成什麼樣子?

很明顯已經比較嚴峻了,在6月以來,我們看到南方不少地區都遇到了超洪水的警戒線,其中廣東局部地區都超過了1000毫米的累積雨水量,基本上是淹沒了不少地區。同時我們在這第4波強降雨結束的尾聲,我們也看到了廣西百色局地特大暴雨(316毫米)。貴州等地還遇到了河水上漲,超警戒線的情況,如今也在進行排除降雨的影響等等。

從最近30天我國的降雨都可以看到,南方地區的降雨完全是偏多了,大範圍地區都出現了雨水,並且在廣西,廣東,安徽等地出現了超過500毫米的累積雨水量,其中大範圍地區都是300毫米到500毫米的累計雨水,所以雨水是真的太多了,而北方地區基本上就是少雨水的模式,大多數地區都是10毫米到50毫米的累計雨水區間,很明顯南北地區的降雨完全是不一樣的,我們也期待南方的朋友多多做好防禦準備,雨水無情。

所以綜合情況而言,2020年異常氣候是普遍存在的,在全球範圍之中都有,並且帶來的影響還是不小,這很明顯與如今的氣候問題存在關係了,如果全球變暖持續性的發展,那麼未來我們將會面臨更多的極端氣候現象,科學家們已經多次警告了,人類改變氣候的時間不多了,2030年有可能就是氣候的一個「轉折點」,所以趕快行動吧,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才是重點了。

相關焦點

  • 全球未來將頻繁遭受極端降水的考驗
    一項新研究表明,氣候變暖可能加大區域性的降雨量。未來幾十年裡,全球多地將頻繁遭受極端降水的考驗。今年6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受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影響,全球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陡增。研究預測,如果當前的升溫速度持續下去,到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5.4℃。
  • 2020年異常天氣頻發,專家作出預測,人類該何去何從?
    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但目前發生的很多事情似乎都在昭示著2020年並不太平。上半年非洲蝗災、澳洲大火、疫情肆虐,實在是糟糕的開端。隨著下半年的慢慢到來,本來以為情況能夠有所好轉,但最近極端天氣的頻發,更是讓我們對今年的運勢充滿了未知。
  • 火山噴發、地震、蟲災後,2020年及未來人類還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只能說氣候的「異常」模式是越來越多,人類未來面臨的氣候問題可能會相當嚴峻,那2020年以及未來人類還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根據副高的變化情況來看,預計是要回暖一下,但是後面可能會有更強的冷空氣出現,所以秋季才開始,我們就已經這麼冷了,冬季還早,大家擔心出現極寒的冬季開始很正常,這就是氣候的複雜性,至於後期怎麼發展,我們也後期再來看看。
  • 氣象局:2010年是本世紀以來中國氣候最異常一年
    西南地區特大乾旱、暴雨頻襲華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見降水、強降水引發舟曲泥石流……我國去年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是什麼導致我國天氣氣候如此異常?今年春運期間,極端天氣會再度來襲嗎?請看氣象部門專家解讀。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
  • 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揭曉
    年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  入選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的是: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半個月內3個颱風接連影響東北歷史罕見;歷史首次出現7月「空臺」;夏季我國降水多汛情重;初冬寒潮暴雪天氣襲擊東北致部分地區受災;強對流天氣發生早頻次高極端性強;全國霾天氣繼續減少;華南高溫少雨導致氣象乾旱持續發展;8月中旬四川盆地暴雨頻繁致部分地區受災;我國氣候條件利於植被長勢繼續向好。
  • 36000個氣象站數據確認:未來極端天氣將頻繁發生,地球怎麼了?
    近日,根據全球36000多個氣象站的氣象數據,新研究對全球氣候進行了重大更新確認:隨著地球的日益變暖,夏季熱浪和強降雨將變得更加極端、頻繁和強烈,持續時間更長,這意味著出現2020年的長期強降雨可能不是個例,而是不久未來是常例,地球怎麼了?
  • 【氣象科普】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發熱多汗」?
    2019夏的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多地「發熱多汗」? 大氣環流的異常,是造成2019年夏天北半球多地氣候極端高溫的直接原因。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夏季一旦形成穩定、少動的高壓系統,即所謂的「阻塞高壓系統」,便會帶來連續多日少雲的晴熱高溫天氣。
  • 2020年氣候臨界點?8月我國罕見降雪,美國現54.4度高溫
    2020年關於氣候變化越來越頻繁,不少極端性的氣候現象都出現,8月地球也是處於「冰火兩重天」的模式,我國8月青海遇到罕見的降雪,而美國遇到了「死亡性」的極端性高溫,這地球如今的現狀真的令人比較擔憂。,只期待未來少出現這樣異常的天體,本身來說氣候變化就比較大,如今卻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再次加大了極端性氣候現象出現的概率。
  • 5年後氣候或迎拐點!2020年怎麼了,極端自然現象為何這麼多?
    在人類的活動影響之下,全球變暖在如今還在持續的「發展」,變得是越來越強,並且科學家們覺得我們如今的氣候似乎已經快達到「臨界點」,這說明氣候的危機已經逐步出現。那麼這些典型的氣候現象也將更加頻繁,這也意味著2020年可能只是開始,大火,高溫,乾旱,強降雨等等都會隨之出現更多更強的情況,同時異常的一些氣候現象也會同樣出現。
  • 暴雨日數多,極端性強?2020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6.2020年強對流天氣發生早頻次高極端性強7.2020年全國霾天氣繼續減少8.華南高溫少雨導致氣象乾旱持續發展9.8月中旬四川盆地暴雨頻繁致部分地區受災10.2020年我國氣候條件利於植被長勢繼續向好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2020年氣候臨界點來了?8月我國罕見降雪,美國出現54.4度高溫
    2020年關於氣候變化越來越頻繁,不少極端性的氣候現象都出現,8月地球也是處於「冰火兩重天」的模式,我國8月青海遇到罕見的降雪,而美國遇到了「死亡性」的極端性高溫,這地球如今的現狀真的令人比較擔憂。從如今的情況來看,科學家們預測的情況再次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地球的極端性氣候現象可能真的會越來越多,人類面臨的生存問題也將更加嚴峻。
  • 人類破壞地球的後果來了?天氣正處在異常中,全球現大範圍熱浪
    比如說歐洲遭遇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最致命的火災災情,希臘因為對大火導致80多人遇難,許多房屋被吞噬在熊熊烈火當中,英國、法國、挪威、瑞典、俄羅斯多地也遭遇頻繁的火災騷擾。火災也在美洲肆虐,加利福尼亞州沙斯塔一座歷史悠久的校舍起火。在高溫,風和低溼度的推動下,火焰摧毀了多棟房屋和至少一棟歷史建築。
  • 2020年氣候異常,不是罕見降雪就是54.4度高溫。氣候臨界
    不知道人類在這樣異常水深火熱的氣候中能否找到新的轉機,那麼這種異常的氣候,是否真的意味著今年便是氣候臨界點呢?不過今後是否會年年異常,地球的情況是否會越來越糟糕,這一點還是未知數,需要更多的數據進行佐證。不過澳洲方面表示,十五個臨界點已經被激活了九個。所以保護環境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人類想要一代代繁衍下去,若是失去了環境的保護,那麼情況只可能越來越可怕。
  • 2020年全球氣候異常,也許未來的口號:為人類的命運而努力讀書!
    南北極溫度提升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時,澳大利亞的山火整整燒了三個多月,澳大利亞的大火釋放了將近4億噸的二氧化碳,根據專家測算,地球通過自我生態淨化,吸收這些二氧化碳則需要一個世紀或更長時間。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實際上,臭氧空洞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洞」,而是指春季初發生的地平流層中異常消耗臭氧的區域,也就是使對應區域的臭氧層變薄了。不僅人類活動產生的含氯化合物會加速臭氧的消耗,氣候變化也影響著極地的臭氧空洞問題。一般而言,相較於北極,南極通常擁有比北極更低的溫度和更強的極地渦旋,也就是說南極更容易出現臭氧空洞。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據《自然》雜誌報導,先前研究表明,與二氧化碳相比,氯氟烴等消耗臭氧層的物質更易導致氣候變暖。實際上,臭氧空洞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洞」,而是指春季初發生的地平流層中異常消耗臭氧的區域,也就是使對應區域的臭氧層變薄了。不僅人類活動產生的含氯化合物會加速臭氧的消耗,氣候變化也影響著極地的臭氧空洞問題。
  • 2019年大氣壓力異常,我國或已明顯表現
    科學家們通過追蹤400年季節變化的珊瑚礁研究揭示了過去30年來,關於厄爾尼諾事件「前所未有」的活動現象,像樹木年輪一樣,珊瑚核心擁有生長模式,同位素跨越了它們的歷史。研究人員利用珊瑚核心,將400年的厄爾尼諾活動「記錄數據」拼湊在一起,他們發現過去30年中太平洋地區的事件似乎更為頻繁,對人類的影響也很大。
  • 我省2020年冬季氣候趨勢初步預測
    拉尼娜背景下我省冬季的氣候特點 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的經向度大,容易導致西伯利亞高壓增強,東亞冬季風加大,影響我省的寒潮冷空氣活動頻繁。
  • 是氣候大變先兆嗎?北極在繼萬年一遇高溫後,又頻繁出現野火
    2020年出現了多個不愉快自然事件,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了洪災,野火,強降雨,極端高溫,颱風等,不少人因此而失去了家園,搞得不少人都開始懷疑人生了,不僅聯想起物理學家霍金的世紀預言,俄羅斯火星男孩預言,還有盲眼神婆巴巴萬加的預言,難道說2020年真的是多災多難的一年,是地球氣候大變前先兆嗎?
  • 2020年異常天氣不斷,「六月飛雪」都出現了,未來變數有多大?
    如果遭遇強對流天氣冰雹也能形成,溫度高的區域在下落過程中融化成了雨),對當地交通和畜牧草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從整體來看2020的天氣確實有些反常,比如今年年初南極高溫警告! 這些極端天氣的增加和全球變暖是息息相關的,從1990年開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就已經開始評估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