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發熱多汗」?

2020-11-29 騰訊網

夏日高溫天氣來勢洶洶

小編表示已經無力抵擋

可是,「燒烤」模式又饒過誰呢?

2019年夏天,歐洲、北美及東北亞等北半球許多地區,氣溫打破了歷史極值,高溫熱浪引起不少民眾中暑甚至死亡。與此同時,持續異常高溫還引發了多重災難,包括森林大火、洪水泛濫,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高溫熱浪的標準及危害

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或稱之為高溫酷暑)。但是,世界氣象組織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於32℃,且持續3天以上。

高溫天氣34℃是個檻,日常生活中,冷與熱都會造成身體的不舒適。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維持在37℃左右,有人做過實驗,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溼度較高時,氣溫達到34℃就需要引起人們注意了。

2019夏的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多地「發熱多汗」?

大氣環流的異常,是造成2019年夏天北半球多地氣候極端高溫的直接原因。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夏季一旦形成穩定、少動的高壓系統,即所謂的「阻塞高壓系統」,便會帶來連續多日少雲的晴熱高溫天氣。盛夏以來,阻塞高壓在歐洲、亞洲東北部和北美西部異常強盛且穩定,導致這些地區持續高溫,熱浪洶湧。同時,對於東亞地區來說,2019年副熱帶高壓的位置極度偏北、偏西,直接導致了我國華北、東北地區和日韓等地的持續高溫,也給我國西部地區帶來了頻繁的強降水天氣。

一般而言,大氣環流持續性的異常,往往可以用海洋表面熱狀況的異常進行解釋。例如,當眾所周知的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時,全世界許多地區會隨之出現一些破紀錄的極端高溫事件。但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的海洋熱力異常,並不是厄爾尼諾的表現形式。

對全球完整的氣象數據分析證明,上世紀中葉以來,在氣候變暖背景下,亞洲、歐洲等地高溫熱浪的發生頻率增加,持續時間也延長了;同時,在大部分陸地區域,極端強降水事件的強度、頻率和降水量也都出現了增加趨勢。根據氣候模式預估,未來幾十年,這兩類現象在許多陸地區域還將繼續增多、增強,由其造成的影響也必將越來越嚴重。

由此看來,2019夏北半球頻發的高溫和強降水事件,雖然僅僅是氣候長期變化背景下的一個片段,但與已經觀測到和預估的未來趨勢,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目前,我們雖然很難直接把某一次極端天氣事件歸因於溫室氣體排放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但不少研究指出,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暖,能夠增加高溫熱浪、強降水等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強度。歐洲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暖,使得2019年歐洲北部的熱浪事件發生概率增長了一倍以上。

頻繁發生的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嚴重影響到了地球的生態系統,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災害。我們應該高度警惕地球已經表現出來的「併發症」,做好防災減災和氣候變化應對工作。

來源 | 氣象e新

數據來源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天氣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六盤水氣象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科技大觀:警惕地球「發熱多汗」
    與此同時,持續異常高溫還引發了多重災難,包括森林大火、洪水泛濫,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今夏的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多地「發熱多汗」?   大氣環流的異常,是造成今夏北半球多地氣候極端高溫的直接原因。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夏季一旦形成穩定、少動的高壓系統,即所謂的「阻塞高壓系統」,便會帶來連續多日少雲的晴熱高溫天氣。
  • 氣象科普 ▏兄妹現象,氣候異常
    本期內容將為大家介紹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兩種現象均會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也會大大增加,同時氣象災害會帶給人類巨大的危機感。東北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颳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
  • 厄爾尼諾為什麼導致氣候異常?
    每次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景,海表溫度異常偏冷,即與厄爾尼諾相反的「拉尼娜」。  「厄爾尼諾的形成與太平洋表面的風向和水流方向密切相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表示。發生厄爾尼諾事件時,由於熱帶海洋溫度偏高,通過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就會改變正常的大氣環流,從而導致全球氣候異常。
  • 【氣象百科】兄妹現象,氣候異常
    今天為大家介紹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兩種現象均會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也會大大增加,同時氣象災害會帶給人類巨大的危機感
  • 厄爾尼諾為何導致天氣異常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3月16日發布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簡報,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已持續5個多月,大多數氣象模型預測今年中期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中國入夏以來出現的極端天氣應驗了上述預測:本月「燦鴻」「蓮花」颱風接連來襲,其中「燦鴻」更是升級為超強颱風,在浙閩地區導致上百萬人受災,損毀大量房屋。那麼,導致天氣如此異常的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最早注意到厄爾尼諾現象的是秘魯漁民。秘魯海域有全球著名的漁場。漁民發現,在一些年份,海水會格外溫暖。
  • 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成因是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或是全球氣候異常
    地球的氣候變化基本上科學家認為是地球的溫室效應造成,可是也有一些人覺得氣候變化很可能是其他因素,那麼到底還是怎麼樣的情況呢?這點科學家爭論還是比較大,美女小倩熱愛科學,也喜歡科學研究,朋友們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我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現在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全球升溫是厄爾尼諾現象的一個現象,跟全球氣候變暖沒有關係,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全球的氣溫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 氣象局:2010年是本世紀以來中國氣候最異常一年
    西南地區特大乾旱、暴雨頻襲華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見降水、強降水引發舟曲泥石流……我國去年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是什麼導致我國天氣氣候如此異常?今年春運期間,極端天氣會再度來襲嗎?請看氣象部門專家解讀。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
  • 南極氣溫首破20℃,地球發熱了
    實際上,南極高溫僅僅是2020年全球氣溫異常的開始。剛剛過去的1月,讓許多人提前感受了春天的到來,被稱為史上最熱1月。放眼全世界,在一些本應寒冷的地區,比如俄羅斯和加拿大東部,今年1月的平均氣溫比往年同期至少要高5℃以上。在美國波士頓,1月最高氣溫達23℃,是當地有史以來最熱的一次,當地人已不敢想像到了夏天將會出現怎樣的高溫。    地球到底有多熱?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張永紅:今年前汛期渭南氣候異常嗎
    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氣象科普】兄妹現象——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氣象科普】兄妹現象——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2020-06-06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科普氣象知識
    「能展示地球
  • 今年的雨為何這麼多?氣象預報預警為何如此精準?中央氣象臺專家權威解讀
    今年夏天暴雨頻發多發的原因是什麼?各地有何應對之策?一直在線的暴雨預警及天氣預報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氣候問題所帶來的全球性氣候風險?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副高偏強、入梅較早成暴雨主因  今年的雨為何這麼多?
  • 氣象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氣象科學家們通過實地考察、實驗研究等方式倡議持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氣候和環境堅持綠色發展秦大河院士南極洲發育有最大的現代冰川---南極冰蓋,冰蓋內儲存有大量地球氣候環境的記錄,對研究地球氣候和環境變化有重要意義
  • 益陽氣象|2020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競答
    -益陽氣象-今天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氣象科普知識競答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為9月19—25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充分展現氣象科技工作者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擔當與作為,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
  • 地球氣候變了?繼北極圈出現38℃氣溫後,我國氣候又出現異常
    全球氣候變暖給地球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2020年,地球就發生了一系列的極端氣候,而這些現象與全球氣候變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下,地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與此同時海平面也在快速上升。
  • 地球氣候變了?繼北極圈出現38℃氣溫後,我國氣候又出現異常!
    隨著人類的快速發展,人類所掌握的科技是越來越先進的,但是人類發展至今給地球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如今地球的生態環境在人類的破壞下已經不堪重負,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全球氣候變暖給地球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2020年,地球就發生了一系列的極端氣候,而這些現象與全球氣候變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下,地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與此同時海平面也在快速上升。
  • 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氣象乾旱 氣候專家稱氣溫異常偏高降水...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 通訊員 李威報導5月17日,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實況顯示,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氣象乾旱,東北、黃淮、江淮、西南等地出現中度至重度氣象乾旱,吉林、雲南部分地區出現特旱。對此,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侯威對氣象乾旱實況以及氣象乾旱成因與趨勢展望等進行解讀。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中國等負責任的大國也積極的籤訂和履行著各種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節能減排的協議,關於全球變暖等氣候話題從上個世紀已經多次拿到了聯合國大會進行討論。●關於氣候氣候與天氣不同,天氣預報可以精確到分鐘級別,而氣候的研究是以年為單位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每30年就是一個標準的氣候計量時間段。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中國等負責任的大國也積極的籤訂和履行著各種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節能減排的協議,關於全球變暖等氣候話題從上個世紀已經多次拿到了聯合國大會進行討論。關於氣候氣候與天氣不同,天氣預報可以精確到分鐘級別,而氣候的研究是以年為單位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每30年就是一個標準的氣候計量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