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兩次強烈增長過!2019年大氣壓力異常,我國或已明顯表現

2021-01-08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在這個地球氣候多變的時代,我們可能也沒有那麼敏感的來了解詳細的產生因素,但是在2019年,也就是「厄爾尼諾年」的確認,就與我們相關性很大了。根據《每日郵報》科學報告顯示,厄爾尼諾事件在如今發生,在以前也是存在的,只不過發生的頻率增加了不少,並且產生的強度和影響也提升了,這是一個令人很擔憂的問題。

科學家們通過追蹤400年季節變化的珊瑚礁研究揭示了過去30年來,關於厄爾尼諾事件「前所未有」的活動現象,像樹木年輪一樣,珊瑚核心擁有生長模式,同位素跨越了它們的歷史。研究人員利用珊瑚核心,將400年的厄爾尼諾活動「記錄數據」拼湊在一起,他們發現過去30年中太平洋地區的事件似乎更為頻繁,對人類的影響也很大。

這項新的科學研究最為直接的說明就是,厄爾尼諾事件在中太平洋的事件似乎比過去幾個世紀更頻繁地出現,而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強烈。科學博士曼迪弗雷德稱,我們看到近幾十年來在太平洋中部形成了更多的厄爾尼諾現象,這在過去的400年中是不尋常的,也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由「罕見」變成了「普遍」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赤道周圍太平洋溫暖水分布的變化造成的。由於地球的旋轉,通常風從東向西強烈吹動,導致水在太平洋西部積聚。這樣可以從東太平洋的深海中提取更冷的水。但是,在厄爾尼諾現象中,推水的風越來越弱,導致溫暖的水向東移回。這導致東太平洋變暖。由於海洋溫度與風流有關,這導致風力仍然變弱,因此海洋變暖,這意味著厄爾尼諾現象增長。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赤道附近的空氣和洋流的這種變化,可能通過在大氣中產生壓力異常對全球的天氣模式產生重大影響,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不僅給海洋區域會帶來變化,還會給陸地區域帶來變化的原因。所以說,我們常常說,厄爾尼諾現象是改變全球大氣模式的,這個是沒有什麼疑慮的,當然,強大的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增強是已有表現的,如1997/98年和2015/16年期間發生的兩次強烈增長過。

科學研究人員表示,與過去幾個世紀相比,過去幾十年在太平洋中部觀察到的厄爾尼諾現象是前所未有的。這種新見解現在可以幫助科學家為未來事件做好準備。厄爾尼諾現象是全球氣候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其行為的變化對世界各地的天氣模式和極端事件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導致更多的極端氣候,也就是我們常遇到的乾旱,高溫,強風暴等自然災難。當然說的是全球影響,我國也是有影響的,大家可能自身都感覺到了,就算是到了5月,要麼有時間非常的熱,有時間非常的冷,而需要降水區的沒得,乾旱就很明顯,根本不下雨,不希望下雨的連續的下,這都可能與它存在關係,所以說氣候變化已經波及人類,人類未來何去何從確實有點擔憂,至少在生存上的影響已經不小。

相關焦點

  • 知名科學雜誌:全球變暖推動強烈厄爾尼諾
    它出現在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當它出現時,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海面溫度增加,這些不斷增暖的海水將加熱上層的空氣,導致大氣環流的大量重組,導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並對生態系統,人類健康和全球經濟產生強烈影響。在1997-1998年、2015-2016年,人類經歷了兩次極為強盛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為什麼導致氣候異常?
    發生厄爾尼諾事件時,由於熱帶海洋溫度偏高,通過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就會改變正常的大氣環流,從而導致全球氣候異常。  厄爾尼諾  為什麼導致氣候異常?  通常情況下,厄爾尼諾發生時,南美沿海岸國家易遭受暴雨洪澇災害,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非洲東南部等地易出現乾旱。
  • 厄爾尼諾,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徵之一
    在全球氣候的多變的時代,我們也許沒有詳細了解過氣候變化的具體原因,但是在「厄爾尼諾年」也就是2019年的確認,這就要提醒我們需要重視氣候變化了。「厄爾尼諾」是什麼?這就要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了。
  • 厄爾尼諾現象「口味」變了?太平洋溫度在變,異常天氣或再出現
    趣味探索訊 今年我國南方多個地區經歷了快三個月陰雨天氣,幾乎沒見到陽光,美國也在1月份出現了有史以來最殘暴寒潮,氣溫低至零下50攝氏度。然而南半球國家澳大利亞天氣卻跟我們完全相反,今年1月份,澳大利亞熱浪滾滾,最高溫度達50攝氏度。多個國家和地區氣候都很異常,已被專家確定為厄爾尼諾現象。
  • 今年的厄爾尼諾,有些「怪」?
    ☆ 海洋溫度微小變化都會使大氣溫度發生很大變化☆ 厄爾尼諾源於海洋,卻可造成全球天氣氣候異常☆ 厄爾尼諾通常每隔2-7年出現一次厄爾尼諾進入「尾調」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自2019年11月以來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進入5月以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維持中性偏暖狀態,近期已連續4侯Nio3.4指數較前期海溫指數明顯下降,且低於0.5℃。
  • 南方雪災的三重門——拉尼娜、大氣環流異常和全球變暖
    拉尼娜變厲害了    2007年6月,赤道西太平洋海溫持續異常偏暖且範圍明顯擴大。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拉尼娜狀態已完全建立,專家預計其可能在11-12月達到最強,並可能持續到2008年初,最終形成一次弱-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 厄爾尼諾事件正式形成,南方的雨要多到什麼程度?颱風呢
    2018年開春後,太平洋厄爾尼諾「關鍵區」的海溫指數不斷上漲。到2018年6月,海溫指數擊穿正常線,從偏低轉為偏高;當年9月,我國國家氣候中心宣布,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從拉尼娜結束到厄爾尼諾狀態出現,前後僅僅半年時間。厄爾尼諾已開始影響了2018年下半年的全球天氣,並將繼續對2019年天氣造成更加深刻的影響。
  • 數據告訴你,這次厄爾尼諾著實有點「怪」
    厄爾尼諾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在厄爾尼諾影響期間海洋溫度的微小變化都會使大氣溫度發生很大變化通常每隔2~7年出現一次影響期間可能造成全球天氣氣候異常如1998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
  • 談談與厄爾尼諾相關的那些事
    進入5月以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維持中性偏暖狀態,近期已連續4候Nio3.4指數較前期海溫指數明顯下降,且低於0.5℃。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將繼續在波動中下降,厄爾尼諾事件將於今年5月結束,之後轉為ENSO中性偏冷狀態。此次厄爾尼諾「怪」在哪?
  • 2020年聽說真的是厄爾尼諾年,你經歷了什麼呢?
    不僅如此,其實全球變暖的真實變化很多地區已經感受過,冬天不再下雪,夏天則是酷熱難耐,據說從兩三年前開始每年夏天的空調都會賣到供不應求,全球變暖導致氣溫升高,人們使用空調降溫,但空調又會加快全球變暖的腳步,如此惡性循環何時才能結束。。。按照研究人員的說法,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20年多個國家地區夏天可能會比往年更熱。
  • 厄爾尼諾正式「生效」多國出現極端天氣!權威數據:或還要增強!
    到2019年,中國氣象局則宣布,厄爾尼諾狀態正式升級為厄爾尼諾事件,全面在大氣層產生異常。受到異常厄爾尼諾的影響,自2019年1月以來全球的天氣開始趨於極端,比如受到厄爾尼諾首先影響的南美洲,智利遭遇了異常高溫,而秘魯則遭遇了強烈暴雨和洪災,巴西則遭遇了異常的乾旱,這顯然是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水溫變暖帶來的——原本南美洲西海岸的寒流被替換為暖水,暖水給沿岸增溫加溼導致了偏高的氣溫和偏多的雨水,而對應的,原本應該多雨的巴西則被缺水了。
  • 新的"高溫時代"來襲 2019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
    地球是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然而近年來,全球大氣環境變化異常。你是否注意到,北方的冬天不再像以往那樣寒冷,夏日溫度也屢創新高,而南方地區數月暴雨,氣溫忽低忽高、反覆無常?這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氣候正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那麼,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呢?
  • 厄爾尼諾年究竟是什麼?等於冷冬還是暖冬?
    總之,厄爾尼諾強度越強,帶來的氣候異常會越明顯,但有時候,也會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單憑厄爾尼諾來預判未來的氣候,不一定靠譜,大氣轉換啊海洋運動啊,一丁點小變化,都容易推翻全局。  那篇假新聞裡,扯了個沒名沒據的氣象學家,說今年發生了1950年以來最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然後就由此展開,得出了一個30年來最冷冬天的偽命題。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夠官方了吧)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宋文玲就站出來了,說決定我國冬季氣候特點的因素較為複雜,不確定性較多,氣象部門並未作出相關預測結論。
  • 專家釋疑強降雪原因 中高緯大氣環流明顯調整
    11月以來中國部分地區連續遭遇兩次罕見暴雪天氣過程,多省暴雪雪量總體平均已達六十年一遇標準,局部地區突破百年一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此次罕見的暴雪天氣過程?與全球氣候變暖是否有關?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主任張強和美國氣候專家羅西娜·碧耶鮑姆作深度解讀。
  • 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 厄爾尼諾即將襲來?
    「厄爾尼諾也有在7、8月份夭折、消失的例子,但在近五六十年的記錄中,只有一兩次。」丁一匯說,「今年有80%左右的可能性,厄爾尼諾會繼續發生。」   丁一匯介紹,自1997/1998年最強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生之後,2000年以來,中東熱帶太平洋海溫比此前10年(1991—2000年)偏低,拉尼娜事件增多。
  • 沒有厄爾尼諾!氣候也異常了?北半球出現139年以來最熱的夏季
    根據NOAA的數據顯示,北半球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這是北半球自1880年以來(139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到底有多熱?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8月的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比20世紀平均值15.6°C,高0.92°C,與2015年和2017年相比,是8月份溫度偏離平均值以來的第二高溫度。
  • 2020年厄爾尼諾現象又回來了,預計今夏澇重於旱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厄爾尼諾又來了!這一次不是超強,但我國天氣已開始受影響
    根據監測數據,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持續偏暖,維持厄爾尼諾狀態,厄爾尼諾關鍵區3、4的指數連續5個月在0.5或0.5以上,達到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所謂厄爾尼諾,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也就是秘魯、厄瓜多以西的太平洋洋面,出現大範圍、長時間的海溫異常偏暖的現象。這種現象一發生,全球氣候往往就會出現大規模異常。
  • 2019年、2020年都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2021年還會出現嗎?
    而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就出現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而在2020年也出現了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這什麼情況? 2019年,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確定 2019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的影響是持續到了年底,而2020
  • 太陽黑子和厄爾尼諾
    入汛以來377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水利部近期公布:入汛以來,受降雨影響,全國377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較1998年以來同期超警河流數量偏多近八成。那麼為什麼今年我國南方多暴雨,而且雨期持續時間這麼久呢?先來看看我國的季風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