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成都市民羅陽(化名)因為肝臟巨大佔位入院,其體內的巨型間質瘤直徑達20cm,大小與足球差不多大,重達4斤。如果一次性手術切除,剩餘的肝臟將不能負荷人體所需。
於是,在普外科、放射介入科的聯合操刀下,醫生來了一次肝臟分期手術:讓「問題肝」縮水的同時,幫助健康肝臟增大,進而達到可以手術的標準。經過一個多月的分期手術治療,其體內的巨型間質瘤得以切除。
↑足球大小巨瘤
肝臟長個大腫瘤
內臟幾乎全部挪位
羅陽近兩個月感覺身體極度不適,除了右腹部疼痛難耐之外,還出現了食不下咽、呼吸不暢等問題,「不要說跑,走路都覺得提不上氣。」看著近來越鼓越大的右腹部,羅陽趕緊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蒲江醫院就診。經查,發現其右側肝臟有巨大佔位。隨後,經綠色就醫通道被上轉至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診治。
「肝臟上面長了一個巨大間質瘤,按體積推測至少已經有長了一年以上。」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王明博士表示,羅陽在幾年前就曾因為小腸間質瘤破裂出血接受手術治療,但手術之後因為沒按醫囑服藥抗腫瘤復發的藥物,極大提升了復發的概率,只是本次腫瘤長在了肝臟部位。因為腫瘤體積巨大,周遭的胃、十二指腸等臟器全部被擠壓變形,進而出現了進食、呼吸困難等症狀。
健康左肝「定向培養」一月
5小時切右肝4斤腫瘤
如果對腫瘤置之不理,一旦其破裂將導致擴散或大出血危急性命,儘快手術切除腫瘤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幸運的是,經過進一步的檢查,發現雖然腫瘤巨大,但仍舊有手術的機會。不過,雖然尚能手術治療,但如何順利開展手術卻是一道難題——如果一口氣切除被腫瘤浸潤的肝臟,餘下的部分將不足以支撐人體的正常運轉。
經過多學科討論,決定羅陽的手術通過分期的方式進行。首先,由放射介入團隊以微創的方式,將肝臟右側腫瘤周遭的滋養血管進行結紮。「這樣一來,腫瘤和出問題的右側肝臟就得不到養分供給。」王明表示,在腫瘤和問題右肝「縮水」的同時,健康的左邊肝臟將迅速成長,待達到標準後即可開展手術。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定向培養」,羅陽的左肝體積增長了30%,達到可以手術的標準。經過近5小時的精心手術,其肝臟上直徑達20cm、重達4斤的巨大間質瘤得以順利切除。
新年將近,康復出院的羅陽還專門寄來家鄉的橘子表達謝意。
↑手術中
專家:
建議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醫學博士王明介紹,間質瘤是起源於胃腸道壁的間葉性腫瘤,規範名稱為胃腸道間質瘤,可以發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發生於胃。目前,疾病的主要誘因尚不明確。
據統計,本病發病年齡多為50~70歲,臨床症狀多變,從無症狀到非特異性的胃腸道不適、腹痛或觸及包塊等,常見症狀包括吞咽困難,腹部不適,進食梗阻,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
對於好發年齡段人群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建議通過定期體檢做好早發現、早治療,一般通過CT或胃鏡檢查可發現。此外,間質瘤的復發率高達55%~90%,手術治療後遵醫囑用藥及定期複查尤為重要。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編輯 唐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