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纖維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特別好發於20-30歲之間。此時,也正是女性育齡高峰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乳腺外科龍景培副主任醫師提醒,計劃懷孕的乳腺纖維瘤患者,儘量在孕前做個全面的乳房檢查,必要時手術摘除。因為懷孕會使乳腺纖維瘤迅速增大,甚至癌變。前不久,他們就遇到了一個懷孕27周、乳腺纖維瘤癌變的孕婦,最後,不得不做引產手術。
懷孕後乳腺纖維瘤
從2釐米長到10釐米
懷孕27周時,23歲的A女士像往常一樣到醫院產檢,產檢時她和醫生說,感覺自己右側乳房的乳腺纖維瘤好像變大了。產科醫生當即建議她去乳腺外科查一查。這一查,讓A女士陷入了左右為難的糾結中。
B超顯示,A女士右側乳腺纖維瘤已經長到了10釐米。龍景培醫師說:「乳腺纖維瘤以1-3釐米較為多見,超過5釐米就已經比較少見了,而她竟然長到了10釐米。這意味著,她的纖維瘤很有癌變的可能。」
穿刺結果證實了龍醫師的判斷:梭形細胞腫瘤,呈束狀、車輻狀排列,核分裂可見、傾向惡化。乳腺梭形細胞腫瘤屬於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且容易發生轉移,較為罕見。
「我懷孕前只有2釐米,怎么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就長了8釐米?」A女士不敢相信檢查結果。龍醫師解釋說:「懷孕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會升高,而乳腺纖維瘤之所以好發於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與她們的卵巢功能好、雌激素分泌旺盛有關。臨床上,對短期內迅速增大的纖維瘤都建議及時手術,只有那些體積較小、生長緩慢,具有典型良性特徵的乳腺纖維瘤,才可以定期檢查,暫不手術。」
懷孕27周的孩子不得不流掉
傾向惡化是不是就是惡性腫瘤?惡性的程度有多高,是否到了需要手術的地步?手術會不會影響胎兒?得知病情後,A女士滿腦子想的都是這些問題,還到處諮詢,希望能得到一個較好的方案。問了一圈,醫生給的答案比較一致——是否癌變需要做病理切片才能確定,穿刺結果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但無論如何手術都得儘快。
A女士下定決心做了切乳手術。術中病理切片結果提示,纖維瘤已經癌變,並且已侵犯到周邊的淋巴組織,需要做更大面積的手術,並進行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
此時,A女士面臨兩個選擇:生完孩子後再做第二次手術,但誰也說不準這兩三個月裡病情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另一方面,妊娠期手術,會限制各種藥物的使用,可能導致治療不徹底,影響愈後,術後生存率會大大降低;或者流掉孩子立即手術,治療會徹底一些,術後五年的生存率也會提高,但將直接導致A女士五年內不能懷孕,以後能否懷孕要依病情而定。糾結了很久,A女士還是選擇了第二個方案——流掉孩子,立即手術。
術後,A女士恢復得比較好,至於五年後能否再次懷孕,龍醫師說,目前很難判斷。
有乳腺纖維瘤的女性
懷孕前一定記得做乳腺B超
說到A女士的情況,龍景培醫師連用了兩個假設:如果她在孕前就去乳腺外科諮詢一下,及時手術摘除,或者在指導下懷孕,就不會這樣了;如果她在孕期定期複查乳腺B超,定期觀察纖維瘤的變化,儘早採取措施,病情也許就不會這麼嚴重,孩子也可能就保住了。可惜,這兩點A女士都沒有意識到,而孕期乳房迅速增大,A女士還一直以為是懷孕的正常現象,直到纖維瘤腫塊長得很大了,才意識到。
龍醫師說:「乳房腫塊是乳腺纖維瘤最主要的臨床症狀,且多數情況下,是唯一的症狀,但由於纖維瘤的腫塊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也不像小葉增生那樣會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很難察覺,大部分患者都是在無意間或者體檢時摸到的。」
每月乳房自檢、每年一次的專業檢查是早期發現乳腺纖維瘤簡單經濟的方法。
龍醫師建議,女性在月經後的1-2周能做個乳房自檢,摸摸看乳房是否有腫塊,觀察兩側乳房大小是否對稱,若發現有腫塊、局部皮膚或乳頭凹陷、腋窩淋巴結腫大時,要及時就診。
對於已經確診的女性,應定期複查B超,初期建議每2-3個月查一次,若一直沒有變化,可放緩到每半年查一次。計劃懷孕時,應再去找專科醫生諮詢,由他們來判斷是否需要手術摘除。即使要手術摘除也不要過於緊張。目前,乳腺纖維瘤採用的是微創手術,手術簡單成熟,術後,可立即懷孕。
都市快報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孫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