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紀錄!這顆小行星距離撞擊地球僅383千米!

2021-01-19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直徑約5~11米的小行星2020VT4,在11月14日凌晨擦著地球大氣層飛過,天文學家在15個小時後才發現了它。

小行星飛掠地球的藝術想像圖

Credit: ESA/P. Carril

隨著技術的進步,天文學家能發現的掠地小行星也越來越小。今年11月14日,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夏威夷莫納羅亞山的小行星地面撞擊最終警報系統(ATLAS, 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在分析了它的運動軌跡之後,他們發現這顆小行星15小時之前就經過了近地點。最近時,它離地球的中心只有6754千米,換句話說距離地表只有383千米!

這顆小行星以48303千米/小時的速度呼嘯而過,在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1:20的南太平洋上空到達近地點。

位於莫納羅亞山的0.5米口徑ATLAS2望遠鏡

Credit: ATLAS-MLO

這創下了有記錄以來非流星小行星與地球最近距離的紀錄。這項紀錄在今年其實已經被打破一次了,8月16日 2020 QG小行星以3000千米的距地表距離飛過地球。而上個世紀,在1972年8月10日下午,錄像捕捉到了一顆明亮的火流星,它在懷俄明州大提頓山脈上空肉眼可見,之後飛出了地球大氣層。另外一個最近的記錄發生在2008年10月,天文學家們在直徑4米的2008 TC3小行星撞地前19小時發現了它,兩個月之後它變成了碎片落到了北蘇丹的努比亞沙漠裡。這是第一顆在撞擊前和撞擊後都有記錄的小行星。

上表展示了6顆最接近地球但並未撞地的小行星

Credit: Wikipedia

2020 VT4幾乎達到了和ISS(國際空間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一樣的高度,但是它們當然不會撞到一起——太空如此之大,相比之下這兩者小到幾乎沒有可能相遇。然而,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相撞。ISS之前就遇到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多數是人造太空飛行器的遺骸。當2020 VT4在南太平洋上達到近地點時,ISS在阿根廷南部的火地島上空。它們並沒有相隔太遠,但也足夠遠了。

這顆小行星離地球有多近呢?它穿過了距離地表80~700千米的熱成層。如果它低到80 ~113千米,就會達到大多數流星的高度。實際上,如果它真的穿過了地球大氣層,就會成為一顆耀眼的流星,即使在白天也清晰可見。

2020 VT4軌道模擬

Credit: http://orbitsimulator.com

那麼,地球是不是很危險?

並不是。由於大氣層的保護,像2020 VT4這麼大的小行星沒有機會完整地到達地球。即使它達到了50~70千米的小行星空爆高度,與空氣的摩擦也會使它汽化,最終很大可能會變為隕石,落到海洋上。

這次飛掠改變了2020 VT4的軌道。曾經,它圍繞太陽的軌道周期是549天,與黃道夾角13°。在飛掠地球後,它的軌道周期縮短到了315天,與黃道的夾角也縮小到了10.2°。由於它的一個近日點現在位於金星軌道內,2020 VT4從一顆阿波羅型小行星[1]變為了阿登型小行星[2]。

[1]以小行星阿波羅為首命名的一群近地小行星,(1862)阿波羅則是這一群中最早被發現的小行星。它們的軌道半徑大於地球軌道半徑,但橫穿地球軌道。

[2]以第一顆被發現的成員「阿登」小行星 (Aten) 來命名。它們的半長軸均小於1天文單位,位於地球軌道以內。

參考資料:

https://earthsky.org/space/asteroid-2020-vt4-skimmed-atmosphere-fri-nov-13-2020

https://phys.org/news/2020-11-asteroid-vt4-skimmed-earth.html

來源:牧夫天文

相關焦點

  • 刷新紀錄!這顆小行星離地球最近僅370千米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11月14日,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其距離地球最近時僅為370千米,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當時它正處於南太平洋上空。這一距離創下了非隕石類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紀錄,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於今年剛剛創下的3000千米紀錄。 這顆名為2020 VT4的小行星,是位於美國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的小行星對地撞擊最終預警系統(ATLAS)所發現的,其直徑約為5—10米,所以就算它撞向地球,也會在大氣層中解體,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影響。
  • 刷新紀錄! 這顆小行星離地球最近僅370千米
    11月14日,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其距離地球最近時僅為370千米,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當時它正處於南太平洋上空。這一距離創下了非隕石類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紀錄,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於今年剛剛創下的3000千米紀錄。
  • 刷新紀錄!這顆小行星離地球最近僅370千米
    圖片來源:esa.int11月14日,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其距離地球最近時僅為370千米,接近這一距離創下了非隕石類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紀錄,打破了小行星2020QG於今年剛剛創下的3000千米紀錄。
  • 小行星擦肩地球 打破距地球最近紀錄
    來源標題:小行星擦肩地球 打破距地球最近紀錄 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一顆小行星2020 VT4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最近時到達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處,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此距離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
  • 這顆小行星掠過了地球的大氣層
    2020 VT4這顆小行星大小估計有16至36英尺(5—11米)。它在2020年11月13日掠過了我們地球的大氣層。天文學家們隨後觀測到了它。在夏威夷莫納羅亞山小行星星際撞擊最終警報系統(ATLAS)進行科研的天文學家們於2020年11月4日探測到了一個新的小行星。在分析了該小行星的運動軌道後,他們意識到它和地球距離最近的日子是在1天前,11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僅386公裡相當於國際空間站
    這顆被命名為「2020 VT4」的太空隕石,是夏威夷莫納羅亞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預警系統在其最接近地球15小時後發現的。如果它再靠近一些,這個16-33英尺(5-10米)寬的天體——根據它的亮度估計——將會在南太平洋上空的大氣層中燃燒殆盡。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使它與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國際空間站,這使它成為有史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距離地球僅386公裡相當於國際空間站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距離地球僅386公裡相當於國際空間站   天文學家透露,一顆倫敦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在上周五離地球僅240英裡(386公裡)遠,但直到第二天才被探測到。
  • 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以99%的光速撞擊地球,人類能提前發現它嗎?
    小行星是有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天外來客,一般直徑40米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釋放出的能量就能夠達到10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出的那麼多。而這麼大小的小行星可能是在非常靠近地球的情況下才被發現,去年標號為「2019OK」的小行星就是在到達了距離地球大約只有五分之一月地距離的時候才被發現。
  • 宇宙中發生撞擊是常事,那麼地球會被小行星撞擊嗎?答案刷新認知
    它在距離地球表面30公裡時爆炸了,摧毀了7200座建築物,橫跨6座城市,造成1500人重傷住進醫院接受治療。帶來了約3,000萬美元財產損失。巧合的是16個小時之後,另一顆小行星比這顆大一半,30米寬與地球擦肩而過。僅距地球27,700米。這兩顆小行星毫無關聯,運行軌跡也完全不同,但這並不是第一次不可思議的巧合。
  • 宇宙中發生撞擊是常事,那麼地球會被小行星撞擊嗎?答案刷新認知
    它在距離地球表面30公裡時爆炸了,摧毀了7200座建築物,橫跨6座城市,造成1500人重傷住進醫院接受治療。帶來了約3,000萬美元財產損失。巧合的是16個小時之後,另一顆小行星比這顆大一半,30米寬與地球擦肩而過。僅距地球27,700米。這兩顆小行星毫無關聯,運行軌跡也完全不同,但這並不是第一次不可思議的巧合。1989年3月23日,一顆小行星約寬300米,大約杜拜大樓的大小。
  • 如果一顆直徑達數十千米的小行星要撞擊地球,人類有辦法阻止嗎?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為10千米的小行星突然造訪地球,導致在地球稱霸了約數億年的恐龍絕大部分滅絕。而自古生物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們解釋清楚了導致恐龍滅絕的真正罪魁禍首是小行星後,小行星就一直備受人們關注的對象。而未來是否有小行星撞擊地球也成了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 比衛星更近 小行星飛掠地球
    這顆小行星11月13日與地球擦肩而過,沒有撞到地球的表面,是天文學家所知的小行星與地球以最近的距離擦肩而過的紀錄。美國宇航局(NASA)與夏威夷大學共同運營的「小行星地面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在它路過後發現了這顆大石頭的蹤跡,將它標記為2020 VT4。
  • 這顆小行星掠過了地球大氣層,一天後我們才發現,就差一點
    世界標準時11月14日,天文學家分析了夏威夷小行星撞擊警報系統的數據,發現了一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在對它的軌道進行分析之後,他們發現早在一天之前它就已經飛掠地球了。現在,這顆小行星被編號為2020 VT4。
  • 又躲過一劫,小行星靠近地球的新紀錄,與地球擦肩而過
    而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驚險的一顆小行星,它和地球的最近距離創造了未撞擊地球小行星的紀錄。根據科學家的計算,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時僅有2950公裡,甚至不足月球到地球距離的1%,甚至不足地球直徑的1/4。在得出這個數字之後,科學家震驚了,這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未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打破了過往的紀錄。加州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位於帕洛馬山天文臺的茲威基瞬變觀測設備(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對它進行了觀測,並拍下了它的照片。
  • 「2019 OK」小行星險些撞擊地球......
    就在上周(7月25日),一顆名為「2019 OK」的小行星悄悄與地球「擦肩而過」,令全世界天文學家們捏了一把汗,這小行星來得太「任性」太隱秘,科學家們直到前一天才發現。天體撞擊地球想像圖  網友們緊拍心口:「好險好險,『2019 OK』差點就把地球KO在2019了!」
  • 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將面臨哪些困難?
    2019年3月4日,一顆編號為2015 EG的近地小行星從距離地球44.1萬公裡的地方以9.6公裡/秒的速度與我們擦身而過,它的大小估計在19到43米之間。一顆20米大小的小行星如果落在地球表面,將給地球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 美國國家航天局稱2029年或者2036年一顆巨型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
    99942阿波菲斯小行星將於2029年4月13日最接近地球,那時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約31000千米,而這個距離相當於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十二分之一,這個距離甚至比一些人造衛星距離地球的距離更近。這將是同樣大小小行星中有記錄以來最接近地球的。預計那一天這顆小行星將有3.1等一樣明亮,在部分農村和郊區也能裸眼看到這顆小行星。
  • NASA宣布未來這十四顆小行星或撞向地球?中科院:不怕,有我
    總字數:2100預估閱讀時間:3分鐘根據最新的NASA專門跟蹤太陽系小行星的資料庫顯示,未來十年,有十四顆小行星將會接近地球,而最近的一顆離地球僅只有到月球的一半距離。在降落地球的過程中,絕大部分都會被大氣層燃燒殆盡。這也是全球幾乎沒有因「流星雨」所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而小行星在體積上則要巨大的多,一旦被地球引力系統捕獲甚至降落地球表面,大氣層將不足以在小行星降落到地表之前將隕石體燃燒完,因此小行星的碰撞將會形成巨大的破壞力。
  • 新年前四天,四顆小行星到地球「串門」
    元旦三天假期內有三顆小行星 " 探訪 " 地球,接下來還有三顆小行星將近距離飛掠地球。為何近期小行星如此頻繁地接近地球?對於這些 " 不速之客 ",人類應該怎麼應對?1 月 4 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
  • 3年後小行星將撞擊地球?威力相當於15顆原子彈?趕緊看看…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新聞大家都挺見怪不怪的,但昨天一條熱搜讓已經做好吃瓜準備的群眾徹底慌了。 新聞裡說,2022年5月6日將有一顆名為JF1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不過這可不是普通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