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電池在哪裡?鋰空氣和燃料電池值得期待

2020-11-30 雷鋒網

自從20世紀中期計算機晶片發明以來,技術就一直在飛速進步,我們可以用一個故事來講述:摩爾定律。每2年晶片中的電晶體數量就會翻倍,其它技術也在進步,最終使得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翻一倍。從摩爾定律被定義的那天起,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它一直沒有被打破。一代人在電子領域創造了驚人的進步,摩爾定律很好地詮釋了這些進步;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智慧型手機已經進入到億萬人的口袋,它比幾十年前最好的電腦還要強大幾千倍。

再看看設備中使用的電池,它的發展完全和摩爾定律不匹配。1991年索尼率先將鋰電池商用,到今天這門技術並沒有明顯的改變。汽車使用的技術更為古老,內燃發動機的基本設計、車用鉛酸電池幾十年都很少改變。

縱觀設計的歷史,大多時候企業們根本沒有改變的欲望,行業一直運行得很好,我們很少去考慮電池。回看2000年時,手機充一次電可以用好幾天。然而在過去的10年裡,我們已經進入了智慧型手機時代,電池的不足開始變得嚴重起來。與9年前賈伯斯發布的iPhone相比,蘋果最新的手機強大16倍,但它的續航時間仍然不到一天。

新老手機之所以性能差距如此之大,主要歸功於工程進步,它是通過提高處理器效能實現的,而不是因為電池更好。至於毫安時(在一定的放電時間下完全放電產生的電流),iPhone 6s只比2007年第一代iPhone提高了22%。

鋰電池挑戰

設計鋰電池很簡單。當電池充電時,電子流通過電路傳送到負極,吸引電解質溶液中的鋰離子(一種可帶電粒子)。當我們使用電池時,離子會通過溶液轉移到負電極,它會釋放電流給設備充電。

這是相當基本的化學過程,結果就是很難改進。只有幾種元素可以使用,而事實證明鋰是最適合的。要改進電池,辦法就是改變電極和電解質的化學成份,但改進是逐步進行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進會越來越難。儘管富有的科技公司不斷向電池投入資本,每年電池的性能仍然只能提升5%。事實上,許多電池製造商發現要提升電池效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體積,讓它有更大的空間容納更多的離子。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樣的辦法顯然不夠好。智慧型手機最開始只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現在成了我們的基本需求。我們用它來支付錢款,用它來通信,用它來導航。如果手機不能用,我們會很心煩。這還不算什麼,當電動汽車、搶救生命的健康設備沒有電時後果更嚴重。照預測,太陽能將是未來的主要能源,如果沒有太陽,就需要電池擁有很大的存儲容量才行。

替代產品

人們對電池越來越依賴,受到需求的推動,企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開發鋰電池替代產品。

去年,劍橋大學科學家宣布獲得巨大突破,它們開發了「鋰空氣」(lithium-air)電池,科學家宣稱新電池的性能是現有鋰電池的10倍。新技術直接使用空氣中氧氣的部分電子,而不是使用存儲在電池一端的電子,他們宣稱電池的性能可以大幅提高,充電一次可以讓一輛電動汽車從倫敦開到愛丁堡。

劍橋科學家將這種「鋰空氣」電池稱為「終極電池」,其實這種設計幾十年前就出現了,但傳統的過氧化鋰設計被證明是不穩定的,而且不支持多次充電。採用新的化學成份替代氫氧化鋰能減少耗電化學反應的次數,使得電池可以反覆充電2000次以上。

美國伊利諾斯州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者上周宣布取得突破,他們推出了超氧化鋰物電池,新技術解決了其它鋰空氣電池的許多主要難題。新設計還要幾年才能投入商用,可能至少需要10年時間。

還有一個方案也許同樣行得通:不去開發更好的電池,而是尋找更好的方法提供能量。英國Intelligent Energy公司宣稱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在消費電子產品上使用氫燃料電池。

Intelligent Energy公司CEO Henri Winand說,採用新技術開發的原型電池能夠讓智慧型手機連續用上一星期,可以讓無人機飛幾小時而不是30分鐘。它不需要充電,燃料電池可以在內部互換。公司還與Suzuki合作開發搭載燃料電池的滑板車,它還與一家新興智慧型手機商開發使用燃料電池的產品。魏南德說:「以後我們不用再按照電量來安排生活。」他說採用燃料電池的手機還有18個月就會出現。

對於依賴電池的消費者和企業來說,這樣的速度還是不夠快,燃料電池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形成主流。同時,一些技術企業仍然在投資鋰電池技術,它們認為短期之內這是最好的選擇。

放眼全球,有許多企業大規模使用電池,特斯拉是其中的一個,它投資近50億美元在美國內華達建造鋰電池工廠。還有一些消費電子企業拒絕依賴突破性技術,它們轉而重視無線充電技術或者快速充電技術,只需要半小時或者一小時就可以將電池從0充到60%。

即使是最有希望的新電池暫時也還不可能取代鋰電池,新電池還需要多年的測試,需要法律的許可,然後才能進入到汽車和手機中。不論誰贏得競爭,它的電池都將是本世界最大的突破之一。

via telegraph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鋰空氣電池:可能的終極方案
    電動汽車以其結構簡單,動力充沛,節能環保(有爭議)被各汽車企業追捧,但裡程焦慮問題,充電問題,電池後處理問題是目前絕對無法迴避的問題。那電動汽車的電池問題,出路在何方呢?根據國家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鋰空氣電池可能是終極方案,當然氫燃料電池是另外一個路徑,完全不同於鋰空氣電池。目前電動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方面,特斯拉的最高,在170瓦每公斤,什麼概念呢?粗略估算,電池能量密度必須達到300瓦每公斤後,按照每輛車30~40度電能存儲能力,電車的車重基本相當於燃油車。但30~40度電的行駛裡程遠遠不及燃油車的行駛裡程。
  • 終極二次電池「鋰空氣電池」進入早期實用化階段
    日本物質和材料研究機構(NIMS)、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軟體銀行於12月2日聯合發表了有關鋰空氣電池早期實用化的研究成果。
  • 鋰空氣二次電池的現狀與展望
    因此,人們期望開發出一種性能優於鋰離子電池的新一代蓄電池,其中,本文介紹的鋰空氣電池(LAB)作為「終極蓄電池」而備受期待。鋰空氣電池利用空氣中的氧氣作為正極活性物質,利用金屬鋰作為負極活性物質,從而具有最高理論能量密度。鋰是最輕的金屬和最易於被氧化的元素(低電極電位),因此是理想的負極活性物質。
  • 鈉離子、氫氧燃料、固態電池……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
    儘管現在鋰離子電池的應用佔據著絕對優勢,但是有不少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未來,鈉離子電池、氫氧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等新概念電池紛紛進入大眾視野,那麼,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發展固態電池,一定要有屬於中國自己的創新,這樣才能為實現電動中國的夢想奠定基礎。
  • 鋰空氣電池的挑戰與發展
    除了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外,鋰空氣電池也提供了一個平穩的放電形式和長時間存儲壽命,比一些鋰離子電池系統更環保。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6196.htm當然,鋰空氣電池技術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1、防止使用兩種電解液的隔膜慢性滲漏;2、提高有機電解液的可使用溫度;3、找到可取代目前使用的金和白金觸媒劑;4、更換鋰燃料時,如何防止水氣侵入引起爆炸;5、如何循環未用完的鋰和氫氧化鋰;如何降低循環氫氧化鋰的能耗。
  • 續航焦慮終結者鋰-空氣電池還在實驗階段
    我說鋰-空氣電池算是值得期待的一種,但商業化前景太不明朗了。目前幾乎所有堪稱能double或triple電動汽車續航裡程的電池技術,都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鋰-空氣電池,一種據傳能量密度要比現役電池高出三倍的蓄電技術,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阻礙著該技術的實用化進程。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即能量密度,單位是Wh/kg。不難理解,即每千克電池所承載的電量。
  • 三元電池有天花板 氫氧和鋰氧各有熱捧者 誰才是動力電池終極目標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路線一直以來多有爭議。目前備受推崇的鋰電池,行業不少人士認為這一領域也存在天花板。在鋰電池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今,不少企業或研究機構也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發展方向,如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從目前來看,這兩種電池都有自己很明顯的優點,當然存在的短板也不少。於是,針對動力電池發展路線,業界人士展開了爭論: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
  • 三元電池有天花板,氫氧和鋰氧各有熱捧者,誰才是動力電池終極目標
    在鋰電池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今,不少企業或研究機構也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發展方向,如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從目前來看,這兩種電池都有自己很明顯的優點,當然存在的短板也不少。於是,針對動力電池發展路線,業界人士展開了爭論: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6月14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動力電池分會成立大會暨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從會上各專家的觀點中或可窺見動力電池的未來發展方向。
  • 鋰空氣電池工作原理究竟是什麼_鋰空電池的優缺點及反應方程式
    目前對於全固態鋰空氣電池報導較少,其具有穩定性好、循環性能好、避免形成鋰枝等優點,但其低導電性,容量和能量密度限制了其發展。   每一種電池體系都有其各自的優點,同時也都面臨著反應機理和工藝設計的難題。目前對於鋰空氣電池的研究大多數是採用有機電解液體系。
  • 空氣電池原理_空氣電池分類
    參與的機構包括古河電池、尼康、日產汽車、日本東北大學、宮城縣日向市等產業界、學界、政府方面的11個單位。作為研究的第一步,古河電池計劃在年內生產出發電量為300瓦的應急電源,用於給手機等充電。   日本企業陸續研發大幅提高空氣電池使用壽命的技術,使用壽命是有「終極蓄電池」之稱的空氣電池的最大課題。富士通旗下的FDK公司開發的氫-空氣燃料電池有望3年後實現實用化。
  • 新能源汽車電池展望: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電池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節能與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2030 年電池比能量達到 500 Wh/kg,目前的鋰離子電池都滿足不了此要求。加快新型動力 電池的開發勢在必行,當前主要進行研發的新一代動力電池 包括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
  • 太陽能、鈉離子、氫氧燃料……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專家來解密了→
    儘管現在鋰離子電池的應用佔據著絕對優勢,但是有不少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在探索電池產品新的未來,鈉離子電池、氫氧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等新概念電池紛紛進入大眾視野,那麼,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金屬鋰在空氣裡頭可能起某種反應,但是它的量比較小,它不會爆炸,所以安全性應該說是比現在的鋰離子電池應該要安全。固態電解質基本上我們中國人沒有原始創新,比較少。既然要發展固態電池,一定要有創新。常見的聚合物的材料就這麼幾種,PEO (聚環氧乙烷)、PP0(聚環氧丙烷)、PAN(聚丙烯腈),它們的室溫離子電導率都比較低。
  • 學習筆記 初步認識鋰空氣電池
    鋰空氣電池,又被稱為金屬燃料電池,簡單理解,就是用金屬鋰做負極,空氣中的氧氣做正極的一種鋰電池。如果單純考慮電極的理論比能量,已經接近了汽油。但它的反應可逆性差,反應過程需要催化劑。加上電解質的質量,當前水平的鋰空氣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比高鎳三元高不了太多。因此還需要技術上的突破,才能發揮電極的高比容量優勢。
  • 鋰空氣電池,下一代鋰電車專用!
    鋰離子電池一直被視為電動車動車選擇的最佳候選者。鋰離子電池目前被廣泛應用於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它是以含鋰化合物為正極,碳素材料為負極,比目前流行的鉛酸電池的密度更高、電量更充足。但是受制於電池容量,充電後的行駛距離仍不夠遠,續航能力仍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 新能源車成趨勢,鋁-空氣電池、氫燃料電池、鋰電池誰更強
    防腐蝕的鋁-空氣電池據業內人士稱,鋁-空氣電池幾乎可以和汽油相媲美,而且它比鋰離子電池更輕、更便宜,不過存在一個大問題——腐蝕。若不使用鋰離子電池一個月,它們會損失5%的電量,而鋁-空氣電池由於鋁受到腐蝕的因素,會損失掉80%電量。
  • 鋰空氣電池和鋰硫電池的工作原理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鋰空氣電池鋰空氣電池是金屬空氣電池中的一種,由於使用分子量最低的鋰金屬作為活性物質,其理論比能量非常高。不計算氧氣質量的話,為11140 Wh/kg,實際上可利用的能量密度也可達 1700 Wh/kg,遠高於其它電池體系。鋰空氣電池的基本結構和工作機理如下圖所示。
  • 新2D材料提升鋰空氣電池續航
    近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多款2D材料,用這些2D材料做鋰空氣電池的電極催化劑時或許能夠使電動車的續航裡程提升到800公裡,這也將徹底解決裡程焦慮問題。研究人員說,鋰空氣電池雖然目前還在研發實驗階段,但是這類電池的儲能量卻是當前鋰離子電池的10倍。由於它的質量更輕,也能夠使得電動車的輕量化有質的提升。
  • 氫燃料電池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今年5月份,李克強總理參觀豐田汽車北海道廠區時,就表達出對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強烈意願。那麼這個氫燃料電池究竟是怎樣的「黑科技」,讓各大汽車廠商接踵而至?而又是什麼原因,讓氫燃料電池汽車上路的腳步備受考驗?氫燃料電池:新能源終極解決方案?
  • 水體系鋰空氣電池的發展現狀
    與其他原電池相比,鋰空氣電池的功率比較低,更適合用於混合系統,因此鋰空氣電池可能是最好的候補,未來有望被開發為二次電池。美國計劃在2025 年左右將鋰空氣電池引入到單兵系統,至2030 年它將取代鋰碳氟化物及鋅空氣電池,成為軍事領域重點應用的一次電池。  金屬空氣電池負極適合用的金屬為鋅、鋁、鎂、鋰等能使單體產生大電壓的金屬元素。
  • 具有超疏水鋰保護層的鋰空氣電池
    儘管近年來對鋰空氣電池的研究已取得了逐步改進,但大多數先前的研究仍集中在真正的鋰空氣電池,必須在環境空氣中啟用電池操作。通常,Li-O2電池的理想反應基於Li2O2的形成和分解,當切換到環境空氣時,CO2,H2O和N2可能與Li2O2反應,鈍化鋰金屬負極,並加速鋰空氣電池的降解。正極中的副反應會導致副產物(即LiOH和Li2CO3)的積累和電池在循環過程中的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