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稱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數據顯示近百年來它的含量發生激增

2020-12-04 三體使者

引言:如今溫室效應已經成為了談及地球環境保護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但很難想像在大約十年前大多數人還對這一現象沒有明顯的感覺。研究表明地球的溫室效應從工業革命就開始形成了,如今大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早在2005年左右就已經有國際環境研究組織提出了地球正在遭受溫室氣體的影響,而且這一理論先後得到了許多權威證明,然而那時候地球上大部分國家都忙著發展,因此這一問題並沒有引起多少國家的關注。時間過去幾年後,溫室效應產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是一種全球性的氣候問題,因為不僅南北極地區的冰蓋發生了融化,世界上許多地區都相繼出現了異常高溫的天氣。

如今我們已經能夠毫無疑問地確定溫室效應正在影響著地球的發展,而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因素就是人類活動。這並不是說自然界就對溫室效應沒有貢獻,只是和人類的貢獻相比自然界要遜色很多。在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動植物都會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但是人類在工業化革命之後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遠遠超出了自然界排放的總量。

說到這可能很多朋友都會對此產生疑問,平日裡我們都很難察覺二氧化碳的存在,它又是如何作為主要的溫室氣體影響到地球氣候環境的呢?這就要從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充當的角色講起。地球的大氣層是一層多功能保護層,它不僅能夠保護大氣中的氣體不會大量逃逸到太空中去,還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其中紅外線就是散發熱量的主要來源。

當太陽光照射在地表時,有一部分輻射被大地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回大氣,甚至是返送回太空。在熱輻射返送的過程中,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它們能夠阻擋相當一部分的熱量繼續往外散失,從而在大氣中起到了保溫效果。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的時候,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大氣保溫層」越來越厚了,太陽光還是照常照在地表上,但是反射回太空中的輻射就越來越少了,歸根結底就是被二氧化碳擋住了。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曾經發布一系列數據顯示,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就出現了逐年上升的現象,因為那時候人類已經掌握了如何利用化石能源來為機器提供動力。在1970年的時候地球二氧化碳的濃度還在300ppm左右,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這一數值激增到412ppm。伴隨著全球汽車產業、供電產業的發展,這樣的社會現象愈演愈烈,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去。

有專家預測,如果人類保持這樣的趨勢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話,那麼到了21世紀末二氧化碳的濃度將會突破900ppm,是現在的兩倍多。這不僅意味著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世界各地的自然災害發生頻率也會上升,很難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組織稱全球溫室氣體含量創新高
    新華網日內瓦11月21日電(記者 劉洋 王昭)世界氣象組織21日在日內瓦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
  • 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原標題: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新華網日內瓦9月9日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   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初步數據顯示,受地球生物圈吸收量降低及排放逐步增加的影響,2012至2013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2.9ppm,為1984年以來的年度最高增幅。
  • 烘烤地球效率超二氧化碳28倍,大氣中這種氣體含量猛增,原因不明
    然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最近收集到的初步證據卻表明,另一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燒烤地球效率還高28倍的甲烷,其濃度卻達到了10億分之1875,比上一年的1866增加了億分之1,是二十多年來第二高的增幅。除了水蒸氣和雲外,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氣中變暖效應最大的溫室氣體,貢獻了26%的氣候暖化。
  • 烘烤地球效率超二氧化碳28倍,大氣中這種氣體含量猛增,原因不明!
    然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最近收集到的初步證據卻表明,另一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燒烤地球效率還高28倍的甲烷,其濃度卻達到了10億分之1875,比上一年的1866增加了億分之1,是二十多年來第二高的增幅。
  • 溫室效應!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甲烷含量仍在不斷上升
    如果世界能夠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變暖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那麼從理論上講,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將會下降。相反,自2007年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上升,自2014年以來,增長速度甚至更快。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地球上失控的甲烷的潛在原因和後果。
  •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功過是非
    一、二氧化碳簡介 二氧化碳是空氣中常見的化合物,碳與氧反應生成其化學式為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兩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通過共價鍵構成,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燒
  • 將二氧化碳儲存在「礦山廢物」中 來減少溫室氣體,具體可行嗎
    由於它是一個大型礦山,因此這裡會產生大量巖石廢物。科學家們正在尋找一種利用這種巖石廢物永久捕集二氧化碳的方法,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這樣,當遇到弱酸性二氧化碳時,它會強烈反應。科學家要注意的是,礦山產生的廢物比任何其他物質吸收的氣體更多。吸收二氧化碳後,它將被存儲並永久轉化為固體無機材料,這對於遭受二氧化碳問題困擾的科學家來說是個好消息。領導這項研究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地質學家格雷戈裡·迪普爾教授說:「礦山廢物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它可能在降低二氧化碳含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說過。
  • 什麼是溫室氣體?為什麼我們要擔心它們?
    人為活動(主要來自工業活動,但也來自農業和交通運輸)導致溫室氣體急劇增加,而溫室氣體反過來又捕獲更多的熱量,導致溫度上升。這就是為什麼溫室氣體與人為的全球變暖有關。溫室效應是什麼?科學家於1896年發現了溫室效應。這是地球的自然變暖,當大氣中的氣體從太陽吸收熱量時發生,否則太陽就會離開地球進入太空。
  • 最新研究顯示 二氧化碳產生溫室效應只需10年
    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最新的研究顯示,人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只需10年的時間就會對地球產生最大溫室效應。 物理研究所(IOP)表示,他們希望消除人們的一個誤解--二氧化碳需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才會對大氣產生溫室效應。
  • 溫室效應竟然能改變糧食的營養成分?二氧化碳的危害遠比想像大得多
    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甲烷(CH)、一氧化二氮(NO)、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等。它們能夠吸收地球表面釋放的長波輻射熱量,把熱量暫時保存起來,就像給地球穿上了一件保暖羽絨服。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
  • 知新科普:溫室氣體之成因、來源及對環境的影響
    氯氟烴(CFCs)曾被用廣泛作製冷劑和氣溶膠推進劑,也是溫室氣體,直到它們被國際協議淘汰。有三個因素關乎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程度:它在大氣中含量的豐富度。它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它的全球變暖潛力。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對全球變暖有重大影響,部分原因是它在大氣中含量豐富。根據美國環保署的數據,2016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65.1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所有人為溫室氣體的81%,比前一年下降了2.5%。此外,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停留數千年。
  •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美國紐約的研究人員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他們的初步結果表明,與去年相比,大氣中主要來自汽車的一氧化碳減少了近50%。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
  • 我國初步具備主要溫室氣體含量全球監測能力
    隨著衛星遙感監測大氣二氧化碳技術的逐步成熟,遙感監測顯示:2016年全球和中國陸地區域年平均大氣CO2濃度分別達400.0±4.3ppm和402.5±4.5ppm。李昌興表示,各站溫室氣體濃度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關,黑龍江龍鳳山站地處東北平原,其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最低;北京上甸子和浙江臨安分別處於京津冀、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其中浙江臨安站因受到農業排放、工業排放等雙重影響,甲烷濃度最高。李昌興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總量排放最大的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 (報告全文見文末),2014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記錄,其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97.7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與水汽互相作用放大溫室效應。
  • 溫室氣體公報:中國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與全球趨勢一致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圖1月2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總第7期)》顯示,2017年青海瓦裡關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07.0±0.2ppm、1912±2ppb、330.3±0.1ppb,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濃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
  • 溫室氣體變濃人類之過 氣候真的是在變化嗎
    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 數據顯示巴西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0年來最低
    據巴西《聖保羅頁報》網站11月7日報導,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巴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為20年來最低值,約14.8億噸。而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亞馬遜雨林植被砍伐量的下降。  在1990年到2012年期間,巴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上升了7%,而全世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了37%,創下了520億噸的新紀錄。
  • 溫室氣體最大元兇變城市垃圾?化石燃燒被推翻,全球變暖誰負責?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統計回顧》報告顯示,化石燃料佔201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84%,仍然是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然而這一能源的弊端,就是源源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致使溫室氣體效應加強,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提到溫室氣體,每個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氧化碳,這也讓二氧化碳幾乎成了溫室氣體的代名詞。
  • 又一溫室氣體元兇被揪出!全球變暖誰該負責?我們真得認真思考
    全球變暖一直是環境問題中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尤其是2020年這一年的發生的事情,更讓人們對全球變暖引發的各種次生災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化石燃料的燃燒一直是溫室氣體產生的最大元兇,然而,這一論斷卻不斷被新的研究所打破。
  • 麻煩來了!研究顯示: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點
    據《今日美國》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全球變暖的主要元兇: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18年達到歷史最高值。這是史丹福大學全球碳排放項目的研究成果,該項目的發起人羅布傑克遜表示,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數百萬年來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