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地球效率超二氧化碳28倍,大氣中這種氣體含量猛增,原因不明

2020-11-23 徐德文科學頻道

嚴峻的全球氣候變暖形勢,可能因新冠肺炎病毒的暴發,人們禁足在家,經濟活動的暫停而暫時放緩,今年5月地球有望第一次迎來大氣中二氧化碳不再增高,氣溫不再創新高的年份。

然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最近收集到的初步證據卻表明,另一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燒烤地球效率還高28倍的甲烷,其濃度卻達到了10億分之1875,比上一年的1866增加了億分之1,是二十多年來第二高的增幅。

除了水蒸氣和雲外,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氣中變暖效應最大的溫室氣體,貢獻了26%的氣候暖化。隨著人類將化石燃料不斷從地底抽出燃燒,額外的二氧化碳已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猛增,短短150年,就增加了近50%。這是地球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曾有過的速度,導致地球氣溫短時期內猛升,氣候急劇變化,生命難以適應。

而甲烷是大氣中變暖效應第二大的溫室氣體,含量雖然遠遠小於二氧化碳,變暖效應卻比二氧化碳高28倍。雖然我們平時提到的更多是二氧化碳,但甲烷對氣候變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目前貢獻了地球變暖效應的約9%。近年來更是發現,甲烷還有助於形成另外一種溫室氣體,貢獻第三大的臭氧,因而有人認為,甲烷對氣候變暖的影響可能是先前估計的兩倍。

那麼,增加的甲烷主要來自哪裡呢?科學家們暫還無法確定,NOAA研究人員此前曾說過,其中大部分來自熱帶地區,可能是熱帶溼地中的微生物,因溫度升高排出了更多甲烷,這預示著相當危險的反饋循環。因為氣候變暖,負責將有機物轉化為甲烷的微生物群落,其轉換效率可能在不斷提高。

史丹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羅布·傑克遜(Rob Jackson)則認為,去年的激增部分,可能還歸因於農業和天然氣使用的增加。

近年來北極變暖的速度是其它地方的兩倍,有多項研究稱,永久凍土已開始融化,正不斷釋放出史前埋葬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以及古病菌和病毒;而其它研究稱,海洋升溫,導致海底的可燃冰洩露,可能也對大氣中的甲烷含量有貢獻。

所有的一切,可能都是地球暖化引發的後果,排放——升溫——更多排放——更高升溫,地球氣候會循著這種可怕的模式演化下去,直到最後崩潰嗎?沒有人確切知道,但確切知道的時候,肯定已經晚了,那時已無力回天!

相關焦點

  • 烘烤地球效率超二氧化碳28倍,大氣中這種氣體含量猛增,原因不明!
    嚴峻的全球氣候變暖形勢,可能因新冠肺炎病毒的暴發,人們禁足在家,經濟活動的暫停而暫時放緩,今年5月地球有望第一次迎來大氣中二氧化碳不再增高
  • 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甲烷含量仍在不斷上升
    如果世界能夠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變暖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那麼從理論上講,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將會下降。相反,自2007年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上升,自2014年以來,增長速度甚至更快。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地球上失控的甲烷的潛在原因和後果。
  •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是怎麼變化的?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裡二氧化碳含量是波動變化,有高有低,沒有單一趨勢。今天大氣裡二氧化碳含量在歷史上處於中低水平。46億年前,地球誕生。35億年前,生命出現。2、次生大氣:45億年前--20億年前火山爆發產生的氣體、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氣體,形成了第二階段的大氣,主要由氮氣、二氧化碳和惰性氣體組成。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溶解於水中,與鈣、鎂金屬發生反應,形成碳酸鹽巖石沉積。
  • 這種溫室氣體排放量正在增加,比二氧化碳強80倍,人類該注意了
    在地球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全球變暖導致的生物大滅絕。這些事件當中,大多數都是自然災害引起的,比如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小行星的撞擊導致了隨後一萬年的時間內二氧化碳的大量釋放。全球氣溫上升,海洋酸化,最後導致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大規模物種滅絕。
  • 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氮氣始終是含量最高的氣體,為什麼?
    不過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並不是地球上含量最高的氣體,地球上含量最高的氣體是氮氣。在地球的大氣之中,氮氣的含量佔到了78%,而氧氣的含量排名第二,約為21%。我們經常會提到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其實在大氣中的佔比並不高,二氧化碳和氬氣等氣體加在一起才佔地球大氣的1%。
  • 2019年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創最高紀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與環境監測局發布的全國環境現狀與汙染概況中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長,2019年俄羅斯各觀測站觀測到二氧化碳含量達到新的峰值。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帶有人為性質,與能源和工業設施排放有關。
  • 人造樹有望降低大氣溫室氣體含量(圖)
    儘管它在空氣中所佔比例很小按體積計算只佔所有氣體的0.04%,或百萬分之395,但它卻對地球大氣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因為和氮氣或氧氣不同,二氧化碳分子儘管可以讓光線通過,但卻會吸收太陽的熱射線,形成溫室效應。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消除部分溫室氣體、調節全球氣溫的方法。如果這種方法可行,那麼它不僅會降低大氣溫度,還會帶來其他益處。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20世紀60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年增加是2009-2018年平均增加的的35%海洋中溶解和固化的二氧化碳大約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五十倍以上城市中各種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比呼吸放出的量大2~3倍,所以每人應具有30~40平方米的森林綠地面積。
  • 俄水文氣象局:2019年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達新峰值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6日消息,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與環境監測局發布的全國環境現狀與汙染概況中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長,2019年俄羅斯各觀測站觀測到二氧化碳含量達到新的峰值。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帶有人為性質,與能源和工業設施排放有關。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長加快了全球變暖的速度,促進了氣候變化。人類正在嘗試延緩這一進程,因此就降低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達成協議。概況中指出:「2019年二氧化碳濃度繼續攀升,再創新高。
  • 火星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持續上升 而NASA仍無法確定原因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某種原因正導致火星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激增。儘管「好奇號」火星車和美國宇航局(NASA)的團隊盡了最大努力,將其數據篩選回地球,但現在科學家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儘管眾所周知,紅色星球在當前狀態下不支持人類生命,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的大氣層中根本沒有任何氧氣。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如何存在?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理論說應該基本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  大氣裡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含碳物質燃燒和動物的新陳代謝產生。
  • 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創紀錄,科學家們警告:主要原因是牛打嗝!
    牛打嗝是強效溫室氣體甲烷排放的主要原因,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甲烷的排放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從2000年到2017年,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大幅增加,導致研究人員認為到本世紀末全球變暖將上升4攝氏度。 科學家們警告說,這是人類要跨越的一個危險的門檻,將導致生態破壞導致的自然災害風險增加,從而導致大規模饑荒和移民。
  • 這種在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有什麼用?
    你知道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什麼嗎?通過實驗測定,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氮氣大約佔78%、氧氣佔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也就是說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 大氣成分
    大氣成分指組成大氣的各種氣體和微粒。包括幹潔空氣,水蒸氣,塵埃。地球上的大氣,有氮、氧、氬等常定的氣體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體上比較固定的氣體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變化很大的氣體成分。其中還常懸浮有塵埃、煙粒、鹽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細菌等固體和液體的氣溶膠粒子。
  • 效率超過地球10倍!我國要搭建「太空三峽」,隔空輸電創全球首例
    近些年,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同時,空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大幅度提升,對此生物學家覺得,溫室氣體的大批量排放所導致的溫室效應的加重是全球氣候變暖主要原因。此外人類燃燒煤、油、燃氣和樹木帶來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較大程度上加重了全球氣溫變暖的速度,因此探尋無汙染的清潔能源變成頭等大事,太陽能發電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 美國航天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然在增加
    歐聯網9月20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推文表示,與2018年8月相比,2019年同期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個單位。該數據顯示,人類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減緩全球變暖所付出的努力尚未取得成效。
  • 外媒:新裝置可捕獲大氣二氧化碳
    外媒稱,來自西班牙Eurecat技術中心、羅維拉·維爾吉利大學和綠色創新基金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能夠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的裝置,目前該裝置處於測試階段。報導稱,這一名為「CAPTACO2」的項目處於開發的第一階段,已經對聚碸膜和捕集溶液的不同配置進行了測試,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該過程的效率。Eurecat化學技術總監、羅維拉·維爾吉利大學化學工程系研究員裡卡德·加西亞·巴利斯指出,研究已經證明最有效的配置是一種高疏水性聚碸膜加上由碳酸酐酶組成的捕集溶液。
  •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呈持續上升趨勢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呈持續上升趨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時間:2020-11-26 14:28:46 當地時間11月23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19年二氧化碳含量又出現了突飛猛進增長,全球年度平均值突破了百萬分之410的重要門檻。
  • 水星是行星,卻沒有大氣層,這顆衛星的大氣卻比地球還厚,啥原因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有固態表面的巖質行星,但是這四顆星球的大氣狀況卻差別極大,其中水星基本沒有大氣層,而金星的大氣層卻非常濃厚,表面大氣壓是地球表面氣壓的近百倍,地球也有大氣層,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而火星的大氣則非常的稀薄,表面氣壓只有地球表面氣壓的
  • 火星大氣95%被二氧化碳佔據,卻可以冷到零下133度?為什麼?
    如果二氧化碳的微小濃度能夠儲存足夠的熱量,對地球造成全球變暖的影響,為什麼火星反而會更冷呢?難道是因為地球的公轉軌道比火星靠前,額,或許這是一個原因,但是這個原因明顯也不足以影響如此多二氧化碳的威力,那麼原因就在火星上了。雖然火星大氣大部分是二氧化碳,但是火星的大氣層稀薄而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