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

2020-11-24 中國氣象局

  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是各國代表們熱烈討論和商議的重要議題。

  

  大氣中二氧化碳從哪兒來?

  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地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化石燃料燃燒後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除此以外,人們的日常消耗也會製造出大量二氧化碳。比如,人體每人每天通過呼吸大約釋放1公斤的二氧化碳;電腦使用1年平均間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冷凍食品經過清潔、加熱、包裝和冷凍的過程,都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如何存在?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理論說應該基本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

  大氣裡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含碳物質燃燒和動物的新陳代謝產生。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二氧化碳佔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研究表明,隨著人類生產活動的日益加劇,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多,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含量創下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2008年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08年大氣中的大多數溫室氣體濃度繼續增加,可長期留存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創下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新記錄——2008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中的濃度為385.2ppm。在工業革命前,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大約為280ppm,這一濃度幾乎固定不變。

  

  溫室效應怎樣讓地球發燒?

  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最大的危害是導致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擴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

  二氧化碳能改變大氣的熱平衡。它能夠吸收地球的紅外輻射,引起近地面大氣溫度的增高。近地面大氣變暖會使地面蒸發增強,造成大氣中的水汽增多。大氣中的水汽增多又會使近地面大氣對地球紅外輻射的吸收進一步增強。如此相互作用,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就會改變原有的大氣熱平衡,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人類活動向大自然還排放其他溫室氣體,它們是:氯氟烴、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氣體等,但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

  

  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地球上,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是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們儘量節約用電(因為發電燒煤),少開汽車。另一方面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汙染以保護浮遊生物的生存。此外,人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造紙用木材),不踐踏草坪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以減緩溫室效應。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任編輯:顏昕)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碳為何對氣候的影響如此巨大?
    研究顯示,二氧化碳對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的關鍵在於,它能夠吸收地球表面散發的熱量,並阻止其逃逸到太空中。圖片來源:NASA撰文:Jason West譯者:曾欣欣審校:黃薇人們經常會問,二氧化碳的濃度僅佔地球大氣的0.041%,它如何對全球氣候產生重要影響?此外,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只佔其中的32%。研究顯示,二氧化碳對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的關鍵在於,它能夠吸收地球表面散發的熱量,並阻止其逃逸到太空中。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關於大氣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幾個數字2020年初,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濃度為412PPM(parts per million,以體積計),或者為622PPM(以質量計)。這個濃度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如北半球春夏因為植物的吸收而下降,而秋冬因植物死亡、腐爛、冬眠而增加。
  • 你呼吸的空氣中,二氧化碳達到臨界點!專家說會讓氣候劇烈變化!
    所謂「臨界點」,其實就是一個二氧化碳濃度達到觸發溫度突然變化的一個點。這個點的存在將使得二氧化碳在一段時間內緩慢上升對地球的溫度影響不大,但是達到某個閾值後,將引發短期內劇烈的氣候變化。科學家們在採集格陵蘭島的冰芯後發現,在最後一個冰期,這裡的氣溫在短短幾十年裡急劇上升了10°C!這種氣溫的快速增長在地球氣候中是相當不尋常的事件,這也引發了科學家們的好奇。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近年來,相信大家對全球變暖這個詞已經很熟悉了,無論是網上還是教科書中都有介紹。中國等負責任的大國也積極的籤訂和履行著各種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節能減排的協議,關於全球變暖等氣候話題從上個世紀已經多次拿到了聯合國大會進行討論。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近年來,相信大家對全球變暖這個詞已經很熟悉了,無論是網上還是教科書中都有介紹。中國等負責任的大國也積極的籤訂和履行著各種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節能減排的協議,關於全球變暖等氣候話題從上個世紀已經多次拿到了聯合國大會進行討論。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氣候變化的影響廣泛而深遠  報告指出,與氣候相關的變化包括:空氣和水的溫度上升;霜凍減少;暴雨的頻度和強度增加;海平面上升;積雪、冰川、永久凍土及海水的減少。湖泊和河流的無冰期更長,作物生長季節的延長;大氣中的水蒸氣也隨之日益增多。在過去30年裡,冬季的氣溫上升要比任何其他季節都快,美國中西部和北部平原的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約4℃。某些變化要比以前評估所認為的快得多。
  • 研究稱:二氧化碳「臨界點」致使短期內氣候變化劇烈
    任何看過電影《後天》的人都會熟悉「臨界點」的概念,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緩慢而逐漸變化可以達到觸發溫度突然變化的一個點。雖然《後天》是部講述在未來的世界科幻電影,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過去發生這種「臨界點」的證據,顯示短期內劇烈的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氣候變化帶給臭氧層的消息是喜憂摻半的。根據一項新研究,由於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和氣流的改變,北半球中部——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在內,其臭氧層可能會提前恢復;同時,整個熱帶地區以及南半球中部,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秘魯,其臭氧層的回覆可能會延遲。   臭氧層是高層大氣的一個重要部分,保護人類和生態系統不受UV-B輻射的傷害。
  • 《科學》報告稱二氧化碳對氣候變暖影響有限
    核心提示:《科學》期刊上一篇最新的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儘管比工業化前高出一倍,但其對氣候變暖的影響並不像此前估計的那樣嚴重。 網易探索12月1日報導 上周出版的《科學》雜誌刊載了一篇新的研究,這份研究是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安德烈·施密特納與其同事共同完成,他們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可能導致的氣候變暖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水蒸氣被確定為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當我們談到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二氧化碳常常引起最廣泛的關注,雖然二氧化碳是目前為止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成分,但也有其他一些氣體。所有溫室氣體的共同點是它們允許太陽光線射入大氣層,但是吸收一部分向外發射的紅外線輻射並令大氣變暖。
  • JGR Space Physics: 高層大氣氣候變化的驅動因素
    發表於JGR Space Physics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了二氧化碳對高層大氣長期溫度趨勢的影響,而地球磁場的變化也起到了關鍵作用。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往往集中在地球的低層大氣,我們所經歷的大部分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那裡。而實際上,氣候變化也會影響到高層大氣。
  • 美國羅格斯大學:海洋環流對氣候變化影響巨大
    (自羅格斯大學) 目前,人們對氣候變化的多數擔憂主要集中在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數量。然而,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稱,海洋環流對地球氣候的影響與大氣同等重要。 研究人員表示,270萬年前地球的大嚴寒和北半球的陸地結冰現象與海洋環流改變正好吻合。這次環流改變將熱量和二氧化碳轉移至大西洋中,並在大洋底部從北至南將其輸送並釋放到太平洋。
  • 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天氣氣候變化
    近20年的研究已清楚表明,天氣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尤其是氣候變化並不僅僅是大氣運動所產生的,它們是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海洋、地圈和生物圈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作為大氣和海洋運動能量基本來源的太陽,無疑在大氣等系統的運動和變化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李崇銀院士從氣象學角度概括歸納了太陽活動與天氣氣候變化的關係。
  • 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在發生
    在大氣層頂部截獲的太陽能中,只有大約40%通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 其餘的被大氣反射或吸收。太陽的能量輸出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會影響我們的氣候。
  • 疫情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意外影響?專家估算:一季度全球二氧化碳...
    9月12晚,在本屆論壇的青年對話分論壇上,圍繞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中外專家學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塔吉克斯坦國家科學院高級研究員約維德表示,疫情不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危機,也導致生產的停滯、旅遊等相關服務行業的蕭條。而伴隨著交通出行等受到限制,二氧化碳等汙染物排放量也出現一定的減少。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大氣中氣體成分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嗎?
    對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關注以及不同季節中氣候事件的增加,已經引起了關於季節對地球的影響的許多新問題。更具體地說,不同氣體的濃度是否隨季節而變化?大氣成分眾所周知,生命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星球上生存和繁榮,是因為我們的星球保持了穩定的大氣,這與我們的月亮和火星等天體鄰居不同。
  • 大氣二氧化碳增多致白楊瘋長 將對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過去50年間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水平的變化不僅使全球氣候變暖,還使得一些樹木瘋長,北美白楊的生長速度提高了50%。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全球變化生態學》雜誌上。
  • 惡性循環:氣候變暖→熱帶雨林釋放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暖
    美國「優睿科」網站8月12日報導,熱帶雨林的土壤正變得對氣候變化越來越敏感,而這或許將導致數十億噸二氧化碳流失到大氣中。研究人員表示,倘若溫度繼續按照目前的推測上升,那麼熱帶雨林土壤的碳排放量將顯著增加。要知道,這裡儲存的碳佔到了全球土壤碳儲量的四分之一。分解作用和植物根部活動都會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自然釋放到空氣中。
  • 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20世紀中葉以來的全球變暖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然而,有研究指出,IPCC的氣候模型低估了自然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卻誇大了人類活動的貢獻。太陽活動是地球氣候變化自然驅動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