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意外影響?專家估算:一季度全球二氧化碳...

2020-12-03 每日經濟新聞

9月6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戰略合作的第四屆太和文明論壇在線上拉開帷幕。

自2017年首屆論壇召開後,每一屆太和文明論壇都是四海賓朋齊聚之地,多方思想碰撞之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將本屆論壇的與會嘉賓分隔在了屏幕兩頭,但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仍舊圍繞全球治理的熱門話題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9月12晚,在本屆論壇的青年對話分論壇上,圍繞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中外專家學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觀點。

塔吉克斯坦國家科學院高級研究員約維德表示,疫情不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危機,也導致生產的停滯、旅遊等相關服務行業的蕭條。而伴隨著交通出行等受到限制,二氧化碳等汙染物排放量也出現一定的減少。

預計全年二氧化碳減排5%

約維德表示,疫情給全球旅遊交通帶來了顯著影響,隨之而來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會有一定的減少。

他估算,今年一季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減少了17%,預計全年有望減少5%左右。「這樣的減少幅度和實現氣候協定的目標有些接近,即要把全球的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時代之前的水平。」

但約維德擔憂,隨著全球疫情的好轉,這種低排放的現狀很可能會終結。他表示,隨著整個世界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大量工廠會重新開工,旅行的禁令也會逐漸放開,可能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會再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圖片來源:新華社

「比如20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約下降了1.4%,但在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又回歸到正常的水平。所以,由於疫情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發揮了短暫的作用,但很難改變全局。」

此外,約維德還介紹,最近的研究表明,疫情期間二氧化碳減排主要是由於交通領域的變化,大概佔據整個二氧化碳減排量的43%。由於多國採取的封城等舉措,導致人們不再進行長距離的通行,甚至只是從自己的臥室挪到客廳,就算是開始工作了。

「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約維德表示,如果能夠用在家工作替代遠程的通勤,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一部分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尤其像大學等機構,可能首先會把他們的一部分活動移到線上平臺,這也是未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個措施。

「去碳化」關鍵在於提高碳的定價

既然疫情導致二氧化碳減排放只是暫時性的,未來全球更大範圍復工復產後,消費者又該如何有意識地降低碳排放呢?

北京必益教育教學部主任切拉比認為,氣候變化主要是人類造成的,所以我們必須採取行動,找到解決方案以應對氣候變化。

「第一是如何才能夠有效提升大家對於氣候變化的意識;其次,作為一個公民,在每天的生活當中如何來調整自身的行為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切拉比說。

為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長May Mei表示,市民可以採取更為低碳的交通方式,比如騎自行車、多使用公共運輸工具出行,這都是每天可以採取的實際行動。

「與此同時,儘量不要用一次性的塑膠袋,這也是可以做出的選擇。對每一個消費者來說,你需要有這樣的意識,我花出去的錢是在保護環境還是在傷害環境。」 May Mei說。

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可持續發展及市場營銷經理奧爾加則認為,在減少碳排放的過程中,消費者使用的產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包括電力、原材料等其他部分,而要做到「去碳化」,碳的定價至關重要。

奧爾加表示,根據世界銀行的計算,目前平均一噸碳的價格大約是3歐元,從長期來看,這個價格必須上升,比如將這個價格提升到60~70歐元,只有這樣的力度才能迫使企業真正採取行動。

相關焦點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 水蒸氣是已知的地球上最豐富的溫室氣體,但其在全球變暖中的地位一直備受爭議。最近,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的美國宇航局衛星數據,更科學準確地估算出它在空氣中的熱誘捕能力,從而確認它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這份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的報告是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領導下,由美國13家政府機構及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合作完成的,其重點是研究氣候變化對美國的農業、衛生、水資源以及能源部門的影響。這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臺以來,美國政府部門公布的首個氣候變化評估報告。  人為因素是全球變暖的禍首  報告認為,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宋承傑):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減排承諾引發世界矚目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義大利環保專家西爾維斯特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舉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 氣候變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 | 聯合報告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只會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速度產生輕微影響,這是過去和現在的排放量加上長壽命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帶來的結果。要穩定氣候變化,就需要持續減排,直至實現淨零碳排放。2020年4月初全球因疫情而採取封鎖措施的高峰期間,全球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日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史無前例地下降了17%,但這仍與2006年的排放量水平相當。這既反映出過去15年排放量的急劇增加,也凸顯出人類社會對化石燃料能源的持續依賴。
  •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
    化石燃料燃燒、水泥生產、森林砍伐、土地利用變化等碳排放活動,造成大氣中含碳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長,有90%的可能性導致了全球變暖。最具說服力的科學事實,首推美國夏威夷MaunaLoa觀測站自1957年開始統計描繪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長期變化曲線。這一超過50年的觀測記錄表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伴隨著世界人口、經濟與碳排放增長而持續上升,全球平均溫度也隨之逐漸升高。
  • 不起眼的小磷蝦,撬動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的未來
    大自然其實對於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有著獨特的調節過程,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將二氧化碳固定在自己體內、又比如海洋會將大多數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之中。在1981年到1991年之間,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和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與多個國家進行了兩次《南大洋生物資源儲量調查》,而這一次調查統計出來的南極磷蝦數量,保守估算也在6~10億噸,也有專家推測有可能數量在50億噸左右。但無論是6億噸也好,還是50億噸,這都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數字。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來自中國氣象局今天的消息稱,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其中提到,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
  • 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及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影響
    隨著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白熱化,國際貿易引起溫室氣體排放數量多少,責任歸屬等問題都將影響著未來全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同時,在未來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定位與態度也與貿易排放問題息息相關。1.
  • 【世界糧食日】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糧食安全
    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產生顯著影響,尤其對農業生產影響非常大。我國農業人口多,資源壓力大,地域類型複雜、各地氣候差異明顯等特點,使我國農業成為氣候變化影響最敏感的領域之一。氣候變化主要通過溫度、降水、二氧化碳濃度、極端氣候事件等因素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在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季節對糧食生產有不同的影響。節約每一顆糧食,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顆糧食都關係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近年來,相信大家對全球變暖這個詞已經很熟悉了,無論是網上還是教科書中都有介紹。中國等負責任的大國也積極的籤訂和履行著各種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節能減排的協議,關於全球變暖等氣候話題從上個世紀已經多次拿到了聯合國大會進行討論。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近年來,相信大家對全球變暖這個詞已經很熟悉了,無論是網上還是教科書中都有介紹。中國等負責任的大國也積極的籤訂和履行著各種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節能減排的協議,關於全球變暖等氣候話題從上個世紀已經多次拿到了聯合國大會進行討論。
  • 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在發生
    全球氣候變化通常在數千年或數百萬年的時間裡緩慢發生。 相比之下,現在的地球氣候變化很快。 板塊的運動也會導致火山和山脈的形成,這些也會導致氣候的變化。 大的山脈會影響全球的空氣循環,進而影響氣候。溫暖的空氣可能會被山脈轉移到涼爽的地方。 火山爆發時,氣體和塵埃顆粒進入大氣,從而影響氣候。火山氣體和塵埃的作用可能使地球表面變暖或變冷,這取決於陽光如何與火山物質相互作用。
  •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未顯著降低
    經濟日報日內瓦訊 記者楊海泉報導: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為抗擊疫情採取了封鎖限制措施,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並未因此顯著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仍保持在創紀錄水平。公報說,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工業放緩,但這並沒有遏制溫室氣體排放、溫度上升、極端天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氣候惡化現象。疫情封鎖限制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許多汙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但並未對因歷史累積和當前排放形成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產生顯著影響。實際上,疫情期間的碳排放波動並不比正常年份更大。
  • 「小小氣溶膠」還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關注大氣氣溶膠,不僅是解決大氣環境汙染問題的需要,也是理解氣候變化和地氣系統輻射變化的重要環節。據2012年發布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估算,大氣氣溶膠總的直接輻射強迫為-0.9(-1.9~-0.1)W/m2,這表明氣溶膠對氣候系統總體上具有冷卻效應,氣溶膠增加會導致地球獲得的輻射強迫減少。
  • 全球氣候變化形成的有關原因
    氣候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災害性氣候事件頻發,冰川和積雪融化加速,水資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小島嶼國家和沿海低洼地帶甚至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 ...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專訪時指出,雖然目前各國都竭盡全力希望儘快走出疫情的影響、恢復經濟和社會活力,但「走老路」是行不通的,應該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聯合國強調全球氣候變化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可怕
    原標題:聯合國強調全球氣候變化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可怕 來源:駐厄瓜多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厄瓜多《宇宙報》3月16日報導,聯合國官方網站近日刊發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題為「全球氣候變化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可怕」。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 全方位聚焦氣候變化影響
    《聲明》確認了去年12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的臨時聲明中的信息,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10年都比1850年以來的前一個10年更熱;2019年結束時,全球平均溫度比估計的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紀錄。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一、全球氣候變化定義及成因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定義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動。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內部進程,或是外部強迫,或者是人為地持續對大氣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變。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材料一 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到2050年,全球夏季將更乾燥,冬季更潮溼多雨,極端天氣現象更多。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預計德國到2100年的氣溫將比目前升高2 ℃~4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變暖。(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