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來自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中,預測到在未來5年也就是2020年到2024年間,全球的每年年均氣溫都有可能比工業革命之前(1850—1900年)至少要高出1℃,甚至少有一年高出1.5℃的可能性為20%。
△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溫度將持續上升
這份報告一出爐,再次引發了網絡上人們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熱議。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大多數是人類的幹預。雖然說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但是少了人類的幹預,這一過程將會放慢無數倍;反之在人類的幹涉之下,這一個過程從上千甚至上萬年,一下子縮短到了時間。而在這幾年,人類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受到了苦果也逐漸顯現,各種異常氣候層出不窮,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甚至命喪黃泉。
大自然其實對於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有著獨特的調節過程,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將二氧化碳固定在自己體內、又比如海洋會將大多數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之中。
而在更多調節的方式之中,有一種生物,它對於全球環境的影響力大得真的讓人覺得匪夷所思,那就是在海洋之中的一種小生物——磷蝦。
磷蝦真的是一種極為簡單的甲殼類動物,它的身體構造非常簡單,它的身體長約1~2釐米之間,和很多蝦類比起來體型10分渺小。但這並不能掩蓋住它的獨特:磷渣是世界上含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生物,也是世界上生物量加起來最多的生物。
△南極磷蝦
它一般生活在南極洲附近南大洋環繞南極大陸的洋流附近。當這一股寒冷的寒流與來自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印度洋的暖流相碰撞時,就會將海底所富含的營養物質帶到淺層的水域之中,而這些營養物質則為磷蝦等一些浮遊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從而讓它們大量繁殖。
磷蝦的數目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題,這倒不是因為它們的數量稀少,而是因為它們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多的數都數不清。在1981年到1991年之間,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和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與多個國家進行了兩次《南大洋生物資源儲量調查》,而這一次調查統計出來的南極磷蝦數量,保守估算也在6~10億噸,也有專家推測有可能數量在50億噸左右。但無論是6億噸也好,還是50億噸,這都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數字。
△南極磷蝦龐大數量的群體
而正是因為如此龐大的數量,在南極植物缺乏的這一片海域,幾乎所有的動物那食譜上都有磷蝦的名字。在這之中包括5種鯨類,三種海豹,20多種魚類以及南大洋海島上所有生存的鳥類,可以說磷蝦是南大洋以至於南極這一片地區食物鏈最基礎的存在。
所有的生物都要仰仗著它來生存。就以南藍鯨為例,南藍鯨是藍鯨之中的一種,體長高達20多米的巨型南藍鯨,體重達到了100多噸,而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一天要通過吃8~10噸的磷蝦來生存,而且它的食譜上磷蝦, 基本上是它的主食。
△南藍鯨龐大的身軀
而對於一些其它並不以磷蝦為主食的動物來說,如果你細細去觀察它的食物鏈,你會發現在幾乎所有這種類型的動物的食物鏈最底端,你都能看到磷蝦的名字。
可想而知,如果磷蝦這種生物某一天突然在地球上不復存在那麼靠近南極洲附近一圈南大洋海域的所有生物都將遭受滅頂之災。而這一部分的生態環境是在地球大自然生態之中佔據了1/5甚至更多的部分,如果這一部分的生態環境消亡,唇亡齒寒有危機將會蔓延到全球每一個地方。
除了作為南大洋各種生物食物鏈之中的能量來源,磷蝦本身也對著全球氣候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磷蝦的腸道其實很短,而且並不像人類一般彎彎曲曲。所有食物一旦吃進口中就會被迅速變成糞便排洩到體外。而且對於磷蝦來說,它的一生都會保持著吃吃吃、拉拉拉的節奏,在無時無刻都會有微小的糞便從它們的身體之中排出,受到重力的牽引向海底沉積。
不要小看這一個過程,這一個過程對於海洋碳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
所謂海洋碳匯,就是指一定時間周期之中,海洋對於碳的儲存能力以及容量。一般來說地球上的碳總量是一個幾乎不變的狀態。而有多少在水中,有多少在空氣中又有多少在各種生物體內,都是在持續變化的。就比如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就是因為在空氣之中的二氧化碳持續增多而導致的。
對於海洋來說,海洋之中95%的有機碳都是溶解有機碳,而在這之中,又有95%是生物不能夠利用的。這一部分生物不能夠利用的有機碳,在海洋之中的儲量約為6000億噸,它們會沉積在海底,儲藏將近5000年的時間,隨後才會因為地質變化等原因逐漸釋放到其它環境中。而這些不能被利用的有機碳儲藏,就要靠生物的作用將能利用的有機碳進行轉化,並且累積。
△海洋之中碳循環示意圖
在南大洋以及南極大陸,並沒有太多的植物或者充足的藻類,所以海洋碳匯的重擔就落在了微生物以及浮遊生物身上。而磷蝦這一在群體之中佔據主要分量的生物,就成了海洋碳匯的主角。
它們通過捕食浮遊植物排出糞便,糞便中含有碳物質以及營養顆粒,這些磷蝦糞球隨著重力沉入海底,是海洋之中下沉碳顆粒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新研究中強調了磷蝦在碳循環之中的作用,龐大數量下的南極磷蝦。
&34;負責領導這一項研究的Emma Cavan博士如此說道。
△一個相對完整的磷蝦群體
而在另一項來自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研究之中,通過對於大約2000隻南極磷蝦的移動進行追蹤,調查出一個南極磷蝦群體在一年可以進行大約相當於2300萬噸碳的碳匯,而這一數據也約等於英國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磷蝦的數量遠不止一個群體這麼簡單。
實話說,如果要把世界上所有人類需要感謝的生物列一個名單,磷蝦一定會排在前列。人類實在是應該好好感謝感謝這一物種,若不是它,全球變暖會變得更加迅速。
△一隻磷蝦
儘管磷蝦對於全球變暖有著重要的遏制力,但是全球變暖本身對於磷蝦的種群數量有著極大的影響。還是一則來自於英國南極調查局的研究顯示,對於海水溫度上升的預期可以顯示,寧夏的生長棲息地面積會在未來減少20%左右。而這一影響可能會讓一些地區的磷蝦遭遇生存危機。
不過,一份來自於我國中科大的極地研究表明,由於人類在近百年來,對於南極海豹以及鯨類的獵殺,導致了磷蝦天敵的減少,從而讓磷蝦的數量不降反增。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這只不過代表著人類將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其它生物,並且大量的人工幹涉已經對於自然造成的影響。
如今全球氣候變化如此劇烈,歸根到底依舊是人類食了自己的苦果,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讓全球變暖的加速成為必然。
在2016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20多個締約國締結了《巴黎協定》,但在近幾年的實施之中,雖然制定了硬標準,但很多國家並沒有達到,甚至根本沒有辦法完成。
但在2017年6月,美國政府宣布退出這一協定,理由竟然是認為這一協定阻礙了美國經濟發展,並且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是一個&34;。這一件事也不難看出實際上有一些國家在氣候變化方面正在開著環保政策的倒車,&34;也逐漸成為政治化的手段。
而在這些情況下,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還在加速持續。是否能有效在本世紀遏制住全球氣候變暖這一趨勢的腳步,如今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