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2021-01-07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紐約街頭的交通流量已經大大減少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人們工作和旅行的影響正在顯現,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水平出現了顯著下降。

美國紐約的研究人員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他們的初步結果表明,與去年相比,大氣中主要來自汽車的一氧化碳減少了近50%。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

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儘管目前離5月還有一段時間,但近期在紐約收集的數據表明,限制不必要旅行的指令正在產生重大影響。據估計,紐約市的交通水平較一年前下降了35%。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主要由汽車和卡車排放的一氧化碳在幾天內減少了約50%。他們還發現,紐約上空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了5%到10%,甲烷濃度也下降了。

「過去一年半以來,紐約的一氧化碳含量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負責紐約空氣監測工作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伊森·康曼妮(Róisín Commane)表示,「目前的空氣是我見過最乾淨的,比我們通常在三月份看到的含量降低了一半。」

儘管這些發現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但它們也呼應了與中國和義大利疫情暴發有關的環境影響。氣候網站Carbon Brief進行的一項分析顯示,在過去兩周內,中國的能源使用和排放下降了25%。專家認為,這可能導致今年中國碳排放總量下降約1%。中國和義大利北部的二氧化氮含量也出現顯著下降,這與汽車出行和工業活動減少有關。二氧化氮氣體既是一種嚴重的空氣汙染物,也是一種強大的變暖化學物質。

隨著航空業陷入停滯,數百萬人在家工作,許多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很可能也會走上同樣的下降道路。雖然在家工作可能會增加家庭暖氣和電力的使用,但通勤減少和經濟的普遍放緩很可能會對整體排放產生影響。

歐洲空間局的衛星圖像顯示了2019年1月到4月義大利上空二氧化氮的含量

康曼妮教授說:「我預計,今年5月,北半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出現自2009年甚至更早以來的最小增幅。」

這一觀點得到了其他業內人士的贊同,他們認為運輸業的停滯將影響今年全年的二氧化碳水平。「這將取決於新冠病毒大流行將持續多久,以及經濟放緩(尤其是在美國)的範圍有多大。但我認為,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今年的全球排放會出現一些新的情況,」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科琳娜勒奎爾(Corinne Le Quere)教授說,「如果目前的狀況再持續三到四個月,我們肯定會看到排放量的下降。」

另一方面,一旦疫情緩解,各國政府所採取的刺激經濟的措施,可能也會對碳排放和空氣汙染規模產生重大影響。2008年至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由於刺激消費增加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碳排放激增了5%。

未來幾個月,各國政府將有機會改變這種結果。例如,政府可以堅持對航空公司的任何救助都將與更嚴格地減少航空排放掛鈎。

「各國政府現在在如何重新刺激經濟方面必須非常謹慎,注意不要再次鎖定在化石燃料上,」勒奎爾教授表示,「他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那些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降低排放的事情上,比如翻新建築、安裝熱泵和充電器等。這些都不複雜,可以馬上進行,只是在等待經濟刺激。」

然而,一些人認為,如果新冠病毒大流行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話,任何刺激措施都很可能集中於促進經濟增長,而不考慮對環境的影響。

「我認為氣候問題肯定會被暫時擱置,在這種情況下,刺激措施流向清潔能源的希望不大,」 國際氣候研究中心的格倫彼得斯教授(Glen Peters)表示,「任何刺激措施都將幫助那些失業的人,比如旅遊業和服務業。我認為這與全球金融危機非常不同。唯一的一線希望可能是學習遠程工作的新方法,並接受幾年的低增長,讓太陽能和風能趕上來一點,不過這些可能性都相當小。」(任天)

相關焦點

  • 空氣汙染物、短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是什麼關係?
    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發表研究報告,闡明空氣汙染、健康和氣候變化、燃燒過程、運輸和農業之間的相互聯繫。在燃燒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排放是長期氣候變化的原因;然而,燃燒過程也會排放空氣汙染物,其中一些是短期氣候汙染物(short-lived climate pollutants ,簡稱SLCP)。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比如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氣汙染物,燃燒可生成二氧化碳,濃度單位一般為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無毒,是正常空氣的成分之一,佔大氣總體積的0.031%,對維持生態圈「碳—氧平衡」極為重要,雖不屬空氣汙染物,但卻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濃度單位一般為ppm(百萬分之一)。
  • 受新冠疫情影響 美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下降9%
    ▼ 據BloombergNEF(以下簡稱BNEF)周四報導,美國經濟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19年減少9%。這是COVID-19關閉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對美國人生活的影響的一個跡象。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我國2016年加入《協定》,承諾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面對即將承擔的國際義務,《巴黎協定》生效當天,我國發布《「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並在「指導思想」中強調「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
  • 封城隔離導致全球城市空氣改善,二氧化氮大幅下降
    印度新德裡的一張照片近期在各大媒體刷屏,由於封城,這裡的空氣汙染大幅度改善,很多人稱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了藍天。疫情全球蔓延,很多人在家工作,汽車排量大幅度減少,很多企業被迫停工。印度看到了明顯的空氣品質改善,那麼全球其他城市如何?
  • 溫室氣體排放因疫情下降,但並非好消息!權威報告:變暖還在繼續
    2020年年初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疫情席捲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的出現不僅使得很多人的生活受到影響,而且也對地球產生了顯著變化——比如在2月,衛星就觀測到中國中東部多地的大氣汙染物濃度明顯下降,這和疫情期間受生產生活受限有關,這種變化到5月底5月初,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恢復,中東部多地的二氧化氮濃度從偏低恢復到往年正常水平
  • 溫室氣體減排創紀錄,全球變暖要停嗎,專家:非也
    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的多個國家迅速擴散並惡化,僅僅是美國一個國家,截止美國東部時間2日23時22分,美國累計確診病例20427780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超過35萬例,達350186例。但肺炎疫情帶來的也不全是壞消息。
  • 汙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方案建議
    在模型選擇上,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開發了溫室氣體—大氣汙染相互作用和協同模型,並利用該模型模擬了《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實施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的效果;韓國構建Gains-Korea模型,結合氣候變化、空氣品質、排放方面的研究,以及自然和人為方面的影響,利用模型對溫室氣體與空氣品質改善方面進行模擬研究。
  • 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多麼?比想像中的低,僅是汽車的2%
    我們必須使用的一些交通工具,例如汽車、飛機和卡車,這些都不可避免造成空氣汙染。這些汽車利用石油燃料,如汽油,來提供引擎動力。由於當今世界上有大量的交通工具,我們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溫度上升。這就是全球變暖背後的思索,地球汙染,你能想像70億人製造了多少垃圾嗎?你考慮過垃圾從哪裡開始嗎?我們排放的一些物質對我們的環境是有害的,比如塑料。
  • 全球氣候變暖並不能顯著抑制新冠,但這些空氣汙染物與它正相關!
    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也複雜多變、撲朔迷離。公眾曾對「今年夏天新冠消失」存在普遍期待,但科學研究與現實狀況都給予否定的答案。 大氣科學、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等專家6日「跨界」科普:如何在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全球疫情防控雙重壓力下,科學應對今夏高溫熱浪衝擊?
  • 「封國」致歐洲二氧化氮排放下降,空氣改善挽救更多生命?
    一系列觀測結果顯示,空氣品質改善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影響之一。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 (KNMI)將歐洲多地3月14日至25日空氣汙染物二氧化氮(NO2)的濃度與2019年3月的月平均濃度進行了比較。這種物質能損害人的呼吸道,對自然環境產生負面效應。
  • 碳交易微課堂① 溫室氣體為何與汙染物同根同源?
    碳排放權交易(簡稱"碳交易")作為運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 已經成為我國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與城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場手段之一。我國自2011年起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碳市場"),並自2013年起,陸續啟動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兩省五市"的試點工作。
  •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減少過早死亡病例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9月23日消息,《自然》(Nature)雜誌近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如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100年,將拯救全球140萬到300萬因空氣汙染而過早死亡的人。
  • 過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也會引起嚴重的環境問題
    &nbsp&nbsp&nbsp&nbsp目前,我國空氣品質監測標準主要關注二氧化硫、細顆粒物等6種大氣汙染物。我們在討論綠色生活時經常遇到的熱詞「低碳」「碳足跡」「碳排放」,這些「碳」主要所指的二氧化碳,卻不在我國空氣品質監測標準關注的重點之列。這是怎麼回事呢?
  • 青海能源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速下降明顯
    孫睿 攝中新網西寧6月23日電 (孫睿)記者23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隨著近年來青海省實施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能源結構低碳化成效顯著,能源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速下降明顯。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工作人員介紹,為摸清青海全省溫室氣體排放量、結構及趨勢,有效支撐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青海省按照國家發布的《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國家溫室氣體清單通用報告表格等技術規範和要求,對全省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廢棄物處理、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五大領域持續開展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溫室氣體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這種溫室氣體使地球變得更溫暖的影響稱為「溫室效應」。  為什麼要減排溫室氣體?  面對溫室氣體,我們無須逃之夭夭。其實溫室氣體是影響氣候的「雙刃劍」。
  • 聯合國:溫室氣體排放達創紀錄水平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9日召開記者會,發布了一份有關2020年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溫室氣體濃度已經超過了百萬分之410,是三百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並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升。
  •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地球平均氣溫會不會比往年都低?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上很多工廠的生產和銷售都處於停滯或者減量生產的狀態,各種能源的需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地縮減,隨之而來的汙染物排放包括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處於一個低位的水平。那麼,我們是否能夠根據目前的形勢,推測出今年全球的平均溫度要比往年低呢?
  • 新冠疫情讓空氣變更好?研究顯示足不出戶對氣候長期影響微不足道
    作者:辛雨近日,研究人員在《自然—氣候變化》發表研究稱,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而進行的全球封鎖,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全球實施的封鎖導致交通運輸使用大幅下降,工業和商業運營減少,因此,減少了由車輛和其它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和汙染物排放。然而,這種影響是短暫的,分析顯示,即使一些封鎖措施持續到2021年底,到2030年,全球氣溫也只會比預期低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