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多麼?比想像中的低,僅是汽車的2%

2021-01-19 劉同學的科學戰記

隨著人們對航空旅行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環境汙染是一個巨大的擔憂。歐盟委員會的「2050飛行路線」(Flightpath 2050)提出了我們應該改善的目標數量。這些包括:每個人每公裡減少75%的二氧化碳。減少65%的噪音汙染。減少95%的天然氣的氧化物,其中75%來自發動機。

我們必須使用的一些交通工具,例如汽車、飛機和卡車,這些都不可避免造成空氣汙染。這些汽車利用石油燃料,如汽油,來提供引擎動力。

由於當今世界上有大量的交通工具,我們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溫度上升。這就是全球變暖背後的思索,地球汙染,你能想像70億人製造了多少垃圾嗎?你考慮過垃圾從哪裡開始嗎?我們排放的一些物質對我們的環境是有害的,比如塑料。這些化學物質會滲入土壤,汙染我們食用的食物。這些化學物質仍然可能到達我們的海洋、河流和湖泊。這就是為什麼你應該學習減少垃圾,再利用和回收。

如果你曾經見過霧霾籠罩城市上空,那麼你就直接看到了汙染。汙染可能是物理的,也可能是人為的,但這些人為的汙染物才是最有害的,比如溫室氣體,它導致了世界變暖和臭氧的減少。二氧化碳是最嚴重的氣體汙染物之一,它主要是由國家工廠、汽車、飛機和其他交通工具排放,並從化石燃料中獲取。

另一種主要的風汙染物是來自於牲畜生長的氣體和用於氣溶膠生產的氟氯烴。

樹木吸收這些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而砍伐樹木會導致數萬億噸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全球近20%的溫室氣體排放是毀林造成的。相比之下,只有14%是由商業引起的,比如汽車和飛機。因此,建立更多的樹木可以對抗全球氣候和氣候變化,並有助於保護這個世界的生態系統。

提到交通工具產生的汙染,汽車肯定佔最大多數。那麼飛機排放的汙染物多麼?我們該不該限制飛機的碳排放量?

航空公司認為,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只佔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2%,這是非常小的數字。而如今在效率越來越高的飛機上,每名乘客所消耗的燃料大約相當於半滿的汽車。

另外航空旅行的簡單性和不斷下降的價格也使更多的人更頻繁地出行,這意味著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量正在飆升,而其它來源的排放量卻在下降。航空旅行和風力貨運製造商因其碳排放而受到批評。混合生物燃料和更短的航線,更高效的飛機可能有助於減少航空旅行的碳排放,但飛機乘客數量的實質性變化計劃預計在未來幾十年才會發生。在當下,飛機可能更環保,相比於地上的交通工具來講。

然而,低成本的空中旅行也有一些缺點。飛機使用的石油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和汙染。這些低成本飛機還不如標準的飛機好。有時,由於這種可怕的飛機結構,你會冒丟失行李的風險。

於是有人提出了「紙」飛機的概念,所謂的紙飛機是指材料更輕便但是仍然堅硬的材料做的飛機,這樣就能節省飛機的油耗。

讓紙飛機飛起來的力和實際飛機上的力是一樣的。浮力是指強迫或吸引其它事物的力。當飛機向前飛行時,機翼下方和側面的風使飛機受到向上的升力,與此同時,與飛機相反的風使飛機減速,產生拉力。材料飛機的重量也會影響它的空氣,因為重力會把它拉向地面。

相關焦點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保護臭氧層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HFCs(氫氟碳化物)生產和消費國,具有巨大的減排潛力,而在汽車空調領域減排HFC-134a(1,1,1,2-四氟乙烷)將是首要任務之一。12月25日,北京大學發布《中國汽車空調HFCs製冷劑減排綠皮書》,明確了我國汽車空調行業製冷劑的減排潛力和可供選擇的替代方案,為我國儘早開展HFCs控制提供了決策支持。  HFCs是目前唯一一類世界各國都設定了減排時間表的溫室氣體。
  • 我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規則
    我國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報告工作進行了規範與完善,國家、試點地方層面先後推出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規則,有效解決了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缺失、核算方法不統一等問題,為相關企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工作提供方法參考。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水處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其時空特徵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小編說:隨著中國城鎮汙水處理行業的迅速發展,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在近年來經歷了快速的增長。根據估算,我國城鎮汙水處理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從2007年的8.4 Mt CO2-eq增長至2016年的31.4Mt CO2-eq,增長了2.7倍。溫室氣體排放中,以CH4及N2O的直接排放為主,其佔排放總量的比例從2007年的52%增長至2016年的68%。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西方科學家指責亞洲水稻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水稻專家認為這種觀點太過極端  農民應該不算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相對城裡人,他們很少坐飛機出行,很少開大排量汽車郊遊。  不過,在如今這個時興談論氣候變化的時代裡,一幫西方科學家又將矛頭指向亞洲的米農,稱他們種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著比二氧化碳還要厲害的溫室氣體。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佔明錦 孔萍 鄭宏翔  溫室氣體指的是大氣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並重新發射輻射的一些氣體,如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 (N2O)、甲烷(CH4)等是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
  • 《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指南》的政策解讀
    第四章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總體思路,明確了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報告的原則和工作流程。  第五章建立溫室氣體信息管理體系,要求組織明確在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過程中的職責和權限、進行人員培訓並建立溫室氣體信息管理程序。
  • 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被嚴重低估
    溫室氣體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一直被結構性低估,皆因使用的測量方法所致。 科學家佩特拉克朗為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荷蘭)所進行的研究使用了測量這些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方法,這就是她得出的結論。克羅最近因為使用這個更精確的方法測量而獲得了她的博士學位,這一方法也部分地解決了系統性低估這個問題。
  • 交通業是全球溫室氣體第二大排放源
    交通業是全球溫室氣體的第二大排放源。以歐盟為例,2010年歐盟27國排放了47.21億噸溫室氣體,其中交通部門貢獻了9.31億噸,比重為19.72%,僅次於能源部門。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推進交通運輸的低碳化。  歸納起來,世界各國發展城市低碳交通的基本策略包括避免(Avoid)、轉移(Shift)以及改善(Improve)3種。
  • 空氣汙染物、短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是什麼關係?
    在燃燒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排放是長期氣候變化的原因;然而,燃燒過程也會排放空氣汙染物,其中一些是短期氣候汙染物(short-lived climate pollutants ,簡稱SLCP)。例如,從化石燃料開採中釋放出來的甲烷,除了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外,也是一種SLCP。這意味著甲烷的壽命相對較短(在大氣中的壽命約為12年),因此減少甲烷排放可以實現溫度的快速降低。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溫室氣體的主要環境影響機理是大氣中累積濃度升高,加劇大氣層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性變暖,並不在城市、地區等較小空間尺度造成明顯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是長壽命溫室氣體,可在大氣中滯留數百年,在海洋中滯留的時間甚至更長,即使立刻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其造成的增溫效應也將持續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影響和減排效果的呈現均具有明顯的代際性。
  •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真的可望而不可及?
    (12月7日《華夏時報》)  法新社近日以《中國減少用煤仍然存在困難》為題發表報導稱,幾年前,專家們還預測我國在幾十年內不會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是隨著迅猛的經濟增長,這個時間已經迅速提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預測,由於人口基數大,到2009年,我國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本報訊 「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
  • 研究成果:青藏高原河流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
    青藏高原河流竟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林雯)溫度低、海拔高,是人們對青藏高原的固有印象。由於這個原因,過去科學家猜測這裡的河流也應是「低碳」。但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一項成果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處於世界中高水平。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中。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溫度低、海拔高,擁有面積廣袤的凍土層。青藏高原也是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與印度河養育了數十億人。但是,科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 樂山市正式啟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行動
    四川在線樂山訊(記者 餘建軍)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核心內容,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日前,記者從樂山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樂山市正式啟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行動。
  •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09年11月11日15:32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肉類生產造成的引發氣候變化的排放遠遠高出當前預測
  • 原來吃肉才是全球變暖罪魁禍首 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超過交通工具...
    雖然這個觀念很荒謬,但是,畜牧業導致的排放,確實是應對全球變暖的大難題之一。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事實上,相較於民間的漠不關心,學界對於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和在全球變暖之中扮演的角色早有探討。幾十年來,已經大量的研究證明,牲畜在飼養過程中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去年甚至有環保組織聲稱,牲畜已經是全球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佔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14.5%,超過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總和。
  • 溫室氣體的排放源於奶牛的「屁」?科學家:的確如此
    全球碳排放項目的研究人員在近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氣候模型給出的數據,到2100年,由於地球上甲烷氣體含量的持續走高將可能導致全球氣溫上升3-4攝氏度。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查閱了從2000年到2017年的全球甲烷氣體排放數據。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是有完整甲烷氣體排放數據的最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