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 美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下降9%

2020-12-07 騰訊網

據BloombergNEF(以下簡稱BNEF)周四報導,美國經濟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19年減少9%。這是COVID-19關閉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對美國人生活的影響的一個跡象。當職工們待在家裡之後,街道空了、交通運輸的排放量減少了--佔整個經濟排放量的4%,降幅最大。

另外,電力部門的排放量下降了2.8%,而工業活動的排放量下降了1.6%。

全球變暖排放的大幅減少與其說是由於對氣候變化採取了協調一致的行動,不如說是由於一場前所未有的、致命的流行病帶來的。BNEF估計,如果沒有COVID-19危機,美國的碳排放量只會比2019年減少1%。強制停止活動以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導致8%的額外減少。

BNEF分析師Tom Rowlands-Rees和Melina Bartels指出,儘管如此,絕對數字使2020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環保」的一年。

2020年的經濟混亂無意中讓美國回到了履行2016年巴黎協議的軌道上,而當時川普總統還沒有讓美國退出該協議。

不過今年美國還有創紀錄的野火季節。據了解,大火的燃燒釋放出了相當於2019年全國經濟排放總量的2.8%。這意味著美國2020年的總排放量將下降6.4%。

分析師們指出,森林火災排放的碳不能直接跟燃燒化石燃料相提並論,因為森林在燃燒後可以再生並再次吸收碳,而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碳則只會留在大氣中。儘管如此,對於乾旱的西部各州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不祥之兆,在那裡,大規模的野火正成為每年的常態。

這些數據也給氣候活動人士帶來了信息傳遞方面的挑戰。就削減碳排放而言,這是美國現代史上最好的表現。但它是歷史性的經濟放緩的結果,其導致了數百萬人失業並危及到了美國全國各地的企業。美國人可不願意重複這種做法。

事實上,共和黨的政客們沒等多久就把新冠病毒時代的經濟困境描繪成如果國家通過綠色新政採取進步行動減少排放將會發生的情況。

僅因為經濟放緩導致排放降低並不意味著排放降低必然導致排放放緩。事實上,在關閉燃煤發電廠的基礎上,美國多年來一直在朝著低碳的方向發展。副總統邁克·彭斯曾在10月份的副總統辯論中明確讚賞了美國的創新成果--儘管他拒絕肯定人類導致了氣候變化。

清潔能源轉型的成本可能過高,從而推高了能源價格。但如今採用清潔發電廠的州之所以這麼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提供的電力比燃煤或燃氣發電廠便宜。

德州競爭激烈的ERCOT市場就是一個實用的風向標,在那裡,以利潤為中心的私人投資者會選擇建造他們認為會帶來最佳回報的工廠。如今,這些開發商壓倒性地選擇風能、太陽能和電池廠作為獲取價值的手段。

電力公司則是另一類選擇無碳能源來推動經濟回報的投資者。在美全國範圍內,公用事業公司發現他們可以停止為燃燒燃料支付費用轉而開發清潔能源,同時還能向股東返還更高的利潤。雖然只有10個州承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但自願承諾實現這一目標的情況在主要公用事業公司中很已經非常普遍。即使是少數尚未制定全面脫碳目標的公用事業公司也在大力投資於零碳資源。

BNEF預計2021年的排放量將會增加,但新冠病毒幹擾的持續存在將使排放量比2019年下降5%。2020年的情況是獨特的,想要更持久的脫碳則需要對電力生產和交通運輸展開更多結構性的改革。

科技前沿

TechEdge

掃這裡,照亮未來

在看」我嗎?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來源:新浪科技紐約街頭的交通流量已經大大減少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人們工作和旅行的影響正在顯現,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水平出現了顯著下降。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溫室氣體排放因疫情下降,但並非好消息!權威報告:變暖還在繼續
    2020年年初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疫情席捲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的出現不僅使得很多人的生活受到影響,而且也對地球產生了顯著變化——比如在2月,衛星就觀測到中國中東部多地的大氣汙染物濃度明顯下降,這和疫情期間受生產生活受限有關,這種變化到5月底5月初,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恢復,中東部多地的二氧化氮濃度從偏低恢復到往年正常水平
  • 聯合國:溫室氣體排放達創紀錄水平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9日召開記者會,發布了一份有關2020年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溫室氣體濃度已經超過了百萬分之410,是三百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並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升。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氣候變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 | 聯合報告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達到破紀錄水平,並在繼續上升。疫情封鎖措施和經濟放緩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短暫下降後,又開始朝著疫情前的水平方向發展。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只會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速度產生輕微影響,這是過去和現在的排放量加上長壽命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帶來的結果。要穩定氣候變化,就需要持續減排,直至實現淨零碳排放。
  • 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首次下降:中國立大功
    2017年12月7日,就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期間,英國《自然》雜誌發布了氣候變化重磅專題,其中包括5篇文章和兩篇編者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此專題中一篇題為《接近排放峰值》的文章提出,。研究人員認為,這將標誌著全球溫室氣體首次在經濟顯著增長的情況下下降。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溫室氣體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這種溫室氣體使地球變得更溫暖的影響稱為「溫室效應」。  為什麼要減排溫室氣體?  面對溫室氣體,我們無須逃之夭夭。其實溫室氣體是影響氣候的「雙刃劍」。
  • 落基山研究所:疫情無意間形成溫室氣體排放下行拐點
    落基山研究所在重視僱員、社區以及合作夥伴福祉的同時,也在關注著疫情對全球能源應用帶來的巨大影響,並探究這將如何影響全球向清潔能源經濟的轉型。新冠疫情嚴重縮減了人員與商品的流動,進而造成石油需求的急劇下降。與此同時,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兩國之間的價格戰也進一步壓低了油價。
  • 2018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中國已基本扭轉溫室氣體排放...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2018年以來,中國繼續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持續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碳市場建設有序推進,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不斷提高。
  • 溫室氣體減排創紀錄,全球變暖要停嗎,專家:非也
    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的多個國家迅速擴散並惡化,僅僅是美國一個國家,截止美國東部時間2日23時22分,美國累計確診病例20427780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超過35萬例,達350186例。但肺炎疫情帶來的也不全是壞消息。
  • 溫室氣體排放的停止可能無法阻止全球變暖
    這篇論文標題為《一個地球系統模型顯示,即使在2020年停止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永久凍土也會自我持續融化》,作者是BI挪威商學院氣候戰略名譽教授喬根·蘭德斯(Jrgen Randers)和BI挪威商學院Ulrich Goluke教授。他們使用一個簡化的地球系統模型來研究從1850年到2500年不同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並對全球溫度和海平面上升做出預測。
  • 中國畜禽糞便管理變化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節能與廢棄物處理重點實驗室摘 要畜禽糞便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不同糞便管理方式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差異顯著,科學分析我國畜禽糞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對提高畜禽糞便管理和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禽低碳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水保所在氮沉降對全球土壤碳庫存及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水保所在氮沉降對全球土壤碳庫存及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4-17 水土保持研究所 許多陸地生態系統生長由於受氮限制,導致生產力及穩定性下降,而氮沉降通常促進植物生產力的提高,進而提高土壤碳儲量,但是,也有研究認為氮沉降不能促進碳固定或者對土壤碳固定影響不大。這種不確定性與研究區域的氣候、生態系統類型、研究時空尺度均有關係。所以,科學界關於氮沉降能否增加陸地生態系統土壤碳庫仍沒有明確的定論。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跨650年地球系統模型表明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即便從明天起溫室氣體停止排放,地球仍然需要數十年恢復「常溫」
    假如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我們所願,得到控制,有所減少。但我們很難發現氣候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地球的自然系統需要時間吸收大氣層中的碳(Carbon)。我們可能得等待數十年溫度才會明顯下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不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只是,對於減排帶來的成效我們不能抱有太大的期望。
  •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地球平均氣溫會不會比往年都低?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上很多工廠的生產和銷售都處於停滯或者減量生產的狀態,各種能源的需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地縮減,隨之而來的汙染物排放包括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處於一個低位的水平。那麼,我們是否能夠根據目前的形勢,推測出今年全球的平均溫度要比往年低呢?
  •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09年11月11日15:32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肉類生產造成的引發氣候變化的排放遠遠高出當前預測
  • 2019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2.1%
    原標題:2019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2.1%隨著燃煤電廠關閉,2019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8年有所下降。1月7日,獨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在一份報告中表示,2019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上年下降2.1%,主要是由於電力行業排放量減少。碳排放下降反映出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支持化石燃料政策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