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室氣體排放過量 海水酸化威脅生物
人類活動引起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過量導致海水酸化程度加深,進而對海洋生物構成威脅。 海洋研究人員22日公布調查報告,認定酸性海水正從深海水域向淺海大陸架水域進軍,侵蝕海岸地區。 海水酸化 海洋向來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貯存器。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被嚴重低估
溫室氣體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一直被結構性低估,皆因使用的測量方法所致。 科學家佩特拉克朗為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荷蘭)所進行的研究使用了測量這些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方法,這就是她得出的結論。克羅最近因為使用這個更精確的方法測量而獲得了她的博士學位,這一方法也部分地解決了系統性低估這個問題。
-
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知識
上期課程分享了大氣中的氣態汙染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能引起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01 溫室氣體除了我們熟知的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5種溫室氣體。那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這三種氣體會給溫室效應帶來多大影響呢?
-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真的可望而不可及?
中國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並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提高到能源消耗量的15%左右。它還確定了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但事實上,中國仍將嚴重依賴煤和其他礦物燃料,為迅猛增長的經濟提供能源。煤仍佔中國主要能源消耗的70%左右。目前在全國,一周就建成超過一家燒煤的電站。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溫室氣體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這種溫室氣體使地球變得更溫暖的影響稱為「溫室效應」。 為什麼要減排溫室氣體? 面對溫室氣體,我們無須逃之夭夭。其實溫室氣體是影響氣候的「雙刃劍」。
-
如果沒有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地球會不會發生「全球變暖」現象?
環境問題主要是指以人為原因為主導,對周圍的環境施加作用,從而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目前我們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包括資源短缺問題、環境汙染問題和生態破壞問題。
-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這項研究將加劇人類是否應該少吃動物製品以幫助改善環境的爭論。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在這份由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論文中, 兩位世界銀行的環境顧問聲稱,肉食生產形成的排放佔全球排放總量的51%,而不是聯合國估計的18%。 他們表示,聯合國的數據從甲烷、土地使用和呼吸作用這3個重要方面嚴重低估了數百億頭牛、羊、豬、家禽以及其它動物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影響。
-
糧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生物能源、食譜結構改變
但在報告審議過程中,各國政府代表對糧食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生物能源、食譜結構改變等相關評估結論產生了較大爭議,是整個報告評審進程中耗時較長的熱點問題。糧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此次報告對糧食系統開展了綜合評估,包括糧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
-
青島市召開區市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培訓會
10月18日,青島市發改委牽頭組織召開區市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培訓會,各區市、高新區發改、經信、統計、環保、城市管理、交通運輸、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及相關技術支撐機構參加了培訓。會議邀請了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過程所的專家進行了專題培訓,對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面臨形勢,碳達峰路徑研究,全市溫室氣體排放現狀及區市級清單編制數據需求等領域進行了解讀說明,並與各職能部門就第一輪數據提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交流。
-
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多麼?比想像中的低,僅是汽車的2%
由於當今世界上有大量的交通工具,我們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溫度上升。這就是全球變暖背後的思索,地球汙染,你能想像70億人製造了多少垃圾嗎?你考慮過垃圾從哪裡開始嗎?我們排放的一些物質對我們的環境是有害的,比如塑料。這些化學物質會滲入土壤,汙染我們食用的食物。這些化學物質仍然可能到達我們的海洋、河流和湖泊。這就是為什麼你應該學習減少垃圾,再利用和回收。
-
企鵝、笑氣與溫室氣體
當然,這背後更為嚴肅的問題是,研究人員發現企鵝活動變化以及帶有 「笑氣」的糞便釋放,可以顯著影響陸地土壤,從而可以將土壤變成溫室氣體排放點,可愛、帥氣的企鵝寶寶們竟然也成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罪魁禍首」之一。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因此,「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並不是純物理意義上多一個碳和少一個碳的問題,而是意指將控制空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協同起來,甚至將生態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起來,實現協同增效、良性互動。2怎麼打通?理解協同控制的「同」與「異」準確理解「同根同源」的程度。化石燃料燃燒是導致空氣汙染的重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人為來源。
-
樂山市正式啟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行動
四川在線樂山訊(記者 餘建軍)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核心內容,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日前,記者從樂山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樂山市正式啟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行動。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本報訊 「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
-
空氣汙染物、短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是什麼關係?
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發表研究報告,闡明空氣汙染、健康和氣候變化、燃燒過程、運輸和農業之間的相互聯繫。在燃燒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排放是長期氣候變化的原因;然而,燃燒過程也會排放空氣汙染物,其中一些是短期氣候汙染物(short-lived climate pollutants ,簡稱SLCP)。
-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作物與化肥組合對溫室氣體排放的...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武慧君教授團隊使用一個基於部分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足跡方法,評估了我國1998—2016年間七種化肥、九種作物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單位面積排放量和單位產量排放量。相關成果發表於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IF=8.086)。
-
知新科普:溫室氣體之成因、來源及對環境的影響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數據,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是水蒸氣(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雖然氧氣(O2)是地球大氣中含量第二豐富的氣體,但O2並不吸收熱紅外輻射。儘管,有些人認為全球變暖是一個自然過程,溫室氣體一直存在,但近年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數量急劇增加。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我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規則
我國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及報告工作進行了規範與完善,國家、試點地方層面先後推出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規則,有效解決了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缺失、核算方法不統一等問題,為相關企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工作提供方法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