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國」致歐洲二氧化氮排放下降,空氣改善挽救更多生命?

2020-11-26 騰訊網

一系列觀測結果顯示,空氣品質改善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影響之一。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

(KNMI)將歐洲多地3月14日至25日空氣汙染物二氧化氮(NO2)的濃度與2019年3月的月平均濃度進行了比較。這種物質能損害人的呼吸道,對自然環境產生負面效應。人類經濟活動產生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如機動車尾氣、鍋爐廢氣的排放。

以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北部地區為例,二氧化氮濃度較去年同期出現明顯下降。截至3月28日,義大利已「封國」超過兩周,累計確診8.6萬例。

在確診病例數分別超過6萬和3萬的西班牙與法國,二氧化氮濃度也發生明顯變化。各國愈發收緊的限制政策和經濟活動減少導致排放量迅速下降。

據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KNMI)介紹,取3月中旬十天的平均值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對照。二氧化氮每日變化很大,風向或風速改變都會出現不同的讀數,合併十天的數據可以消除大部分差異,更準確地觀測人類活動帶來的變化。

另據《衛報》3月27日報導,疫情導致停工的同時,英國主要城市空氣汙染也大幅減少。

將疫情爆發後六周(2月15日至3月25日)的數據與疫情前六周(1月1日至2月10日)對比顯示,倫敦、伯明罕、布裡斯託和卡迪夫的PM2.5濃度下降約三分之一至一半,曼徹斯特、約克和貝爾法斯特下降約四分之一。此外倫敦,伯明罕、布裡斯託和卡迪夫的二氧化氮汙染也下降三分之一至一半。

該報導稱,一些科學家提出,更清潔的空氣可以拯救的人數或許將超過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但研究者還需要數年時間證實這一說法。

中國生態環境部3月24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汙染物排放量下降。今年前2個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3%,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監測結果也表明,全國及重點流域水汙染物排放量下降明顯。

相關焦點

  • 封城隔離導致全球城市空氣改善,二氧化氮大幅下降
    印度新德裡的一張照片近期在各大媒體刷屏,由於封城,這裡的空氣汙染大幅度改善,很多人稱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了藍天。疫情全球蔓延,很多人在家工作,汽車排量大幅度減少,很多企業被迫停工。印度看到了明顯的空氣品質改善,那麼全球其他城市如何?
  • 衛星監測歐洲大氣汙染減少,巴黎二氧化氮濃度同比下降54%
    因新冠肺炎而採取封鎖措施,歐洲各地二氧化氮濃度維持低位。歐盟哥白尼哨兵-5P衛星最新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一些城市的二氧化氮濃度下降了45-50%。圖像顯示了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顏色越紅代表二氧化氮濃度越高。歐洲各地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
  • 英媒:經濟活動放緩 中國空氣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經濟活動放緩,中國空氣改善英國廣播公司3月1日報導稱,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圖像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的含量顯著下降。二氧化氮主要由汽車、發電廠和工業設施排放有關。這部分歸因於中國因疫情臨時關閉工廠或限制工業生產有關。NASA的衛星圖像顯示,先是武漢地區的二氧化氮排放出現急劇減少,此後全國的二氧化氮排放逐漸出現下降。空氣汙染程度的下降與限制交通和工商活動的時間相契合。
  • 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怎麼回事?二氧化氮含量下降意味...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歐洲航天局Sentinel-5衛星上的對流層監測儀採集了2020年1月1日-1
  • 來自太空的發現: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歐洲航天局Sentinel-5衛星上的對流層監測儀採集了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
  • 疫情封城,能讓空氣變好嗎?
    已有研究表明,長達數年的空氣品質改善將帶來更多日照,並改變大氣環流模式。但短期的汙染物下降會改變天氣和氣候嗎?根據現有材料,答案是肯定的,但改變因地而異。特定汙染物下降可能帶來更多的雲,可能減輕也可能加重霧霾——這源於大氣中環環相扣的次生反應。
  • 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不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也是重要汙染物
    全球二氧化氮排放 來源:ESA 空氣汙染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健康問題,尤其是對那些生活在城市地區的人來說。它不僅會對我們的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
  • 歐洲空氣汙染大幅度下降!
    但是對於這個可愛的古老地球,以及呼吸著它的空氣的人類和生物來說,這是一個喘息的機會。與中國封鎖期間的情況類似,歐洲現在的空氣汙染也出現了同樣的下降,這是對人類的懲罰嗎?這些數據來自歐洲航天局和他們的哥白尼哨兵- 5p衛星。這幅圖顯示了2019年3月法國上空二氧化氮(NO2)的排放量,下一幅圖顯示的是3月14日至25日之間的排放量。
  • 因COVID-19多州出現藍天 化石燃料排放下降改變空氣
    由於COVID-19響應,空氣汙染的減少,特別是美國東北部對流層的二氧化氮減少。NASA衛星數據顯示,由於人類對COVID-19的反應而改變了行為,所有工廠停工,導致化石燃料的排放量正在下降。因COVID-19多州出現藍天 化石燃料排放下降改變空氣據了解,美國NASA可以看到太空中化石燃料等汙染物的影響。NASA和中國等國家在地球表面上擁有許多繞地球運行的衛星,基於計算機的設計模型,通過數據集和傳感器,可以連續監測環境,從而使科學家能夠觀察到這種流行病的日益嚴重的影響。NASA還啟動了全新的項目,以專門跟蹤和研究COVID-19如何影響我們星球的環境和大氣。
  • 全球二氧化氮排放地圖發布
    根據數據分析初創公司Descartes Labs發布的最新地圖,追蹤並勾勒了人類居住生活和工廠生產燃燒排放情況。其中圖片中的這些斑點和線條均代表二氧化氮排放,這個因燃燒所產生的氣體會導致酸雨、霧霾和人體肺部疾病。
  • ...關注的是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臭氧這三種主要空氣汙染物...
    【報告顯示:空氣汙染致歐洲1年付出千億歐元】外媒稱,根據21日公布的一份報告,空氣汙染一年導致歐洲付出1660億歐元(1歐元約合7.89元人民幣——本網注)成本。據法新社巴黎10月20日報導,這份報告是非政府組織歐洲公共衛生聯盟委託荷蘭研究諮詢機構CE Delft事務所編制的。
  •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來源:新浪科技紐約街頭的交通流量已經大大減少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人們工作和旅行的影響正在顯現,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水平出現了顯著下降。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原創】疫情期間二氧化氮減少,給我們的啟示。
    眾所周知,二氧化氮是臭氧的破壞者,也是全球氣溫升高的罪魁禍首,減少二氧化氮排放是全球的共識。但最近呢我國的二氧化氮的排放減少了,這是為什麼呢?來看看來自國外的報導:最近據歐洲航天局採集數據,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美國航天局Aura衛星上的臭氧監測儀(OMI)也做了類似監測。
  • NASA公布我國二氧化氮偵測圖,含量明顯減少,產生原因很明顯
    前不久中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幾乎用停擺這種壯士斷腕的方式來遏制疫情的傳播,雖然經濟和民眾的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空氣變好了。前不久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都對地球做了相關的檢測,兩個航天局都得到一個相同的數據,那就是中國上空的二氧化氮汙染大幅度減少。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2018年,全國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1微克,比2013年下降27%;北京市PM2.5濃度從2013年的每立方米89.5微克下降到51微克,降幅達43%。《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全面實現,公眾的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 「封國」18天,印度火了:這件被嚴重低估的事情還是來了……
    點擊播放 GIF 1.0M作者 | 若若在印度,今天是「封國有人記錄下去年11月和今年4月的空氣品質對比,封城20天,印度的空氣品質明顯變好了。」當日,新德裡平均空氣品質指數是115;三天後,這個數據下降到了75。
  • 香港去年主要空氣汙染物下降,臭氧濃度為1999年以來新高
    環保署提供的數據顯示,包括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在內的主要汙染物過去5年在一般空氣中下降11%至38%,這些汙染物在路邊的濃度也下降19%至36%。環保署助理署長何德賢指出,雖然近年路邊的二氧化氮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仍處於高水平,而一般空氣中的臭氧一直呈上升趨勢。這兩個問題是香港面對的主要挑戰。
  • 國六排放不僅會降低動力,油耗反而還高了?
    如果將國六排放看做是國內現售車用內燃機的一次大考,那麼目前看來,所有學生的試卷都不太令人滿意。細心的消費者已經發現,許多在國五時代動力優秀的發動機在升級國六排放後,動力會有明顯的下降。
  • 全球封城進行時:人類行為最小化,地球自轉等活動受到影響
    由於人類活動的減少,研究人員發現,不同地區的空氣狀況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改善,地球的自轉活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比利時皇家天文臺地震學家Thomas Lecocq甚至表示,隨著地震噪聲(即地球地殼震動的活躍度)的下降,探測器能夠發現震級較小的地震,這促進了火山活動和其他地震活動的監測工作。
  • 全球空氣汙染地圖繪製
    9月10日至9月24日的NO2濃度一個新的在線平臺,可以跟蹤世界範圍內的空氣汙染,現在向公眾開放平均地圖還反映了受新冠病毒COVID-19封鎖的影響——在許多地區可見二氧化氮濃度急劇下降。這些影響現在可以很容易地在全球範圍內探究。由於排放的波動以及陽光、溫度和風等天氣條件的變化,我們大氣中的二氧化氮濃度每天都有很大的變化,所有這些都可能影響大氣中氣體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