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經濟活動放緩 中國空氣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時報

原標題:經濟活動放緩,中國空氣改善

英國廣播公司3月1日報導稱,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圖像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的含量顯著下降。二氧化氮主要由汽車、發電廠和工業設施排放有關。這部分歸因於中國因疫情臨時關閉工廠或限制工業生產有關。

NASA的衛星圖像顯示,先是武漢地區的二氧化氮排放出現急劇減少,此後全國的二氧化氮排放逐漸出現下降。空氣汙染程度的下降與限制交通和工商活動的時間相契合。

近年來在農曆春節假期期間,中國空氣中二氧化氮的含量也一直在下降,往往假期過後汙染水平會回升,但是今年的降幅最為顯著,時間也較往年持久。專家們認為,這與中國疫情期間廣泛實施嚴厲的防疫隔離措施有關,尤其是重工業等部門生產受限,私人駕駛汽車出行減少等。不過,根據專家分析,隨著中國企業正全面復工,汙染可能會重新升高。▲

(昭東)

相關焦點

  • 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怎麼回事?二氧化氮含量下降意味...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
  • 來自太空的發現: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歐洲航天局Sentinel-5衛星上的對流層監測儀採集了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
  •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NASA公布我國二氧化氮偵測圖,含量明顯減少,產生原因很明顯
    環保主題在近幾年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而中國在環保領域做出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前不久中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幾乎用停擺這種壯士斷腕的方式來遏制疫情的傳播,雖然經濟和民眾的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空氣變好了。
  • 「封國」致歐洲二氧化氮排放下降,空氣改善挽救更多生命?
    一系列觀測結果顯示,空氣品質改善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影響之一。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 (KNMI)將歐洲多地3月14日至25日空氣汙染物二氧化氮(NO2)的濃度與2019年3月的月平均濃度進行了比較。這種物質能損害人的呼吸道,對自然環境產生負面效應。
  • 封城隔離導致全球城市空氣改善,二氧化氮大幅下降
    印度新德裡的一張照片近期在各大媒體刷屏,由於封城,這裡的空氣汙染大幅度改善,很多人稱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了藍天。疫情全球蔓延,很多人在家工作,汽車排量大幅度減少,很多企業被迫停工。印度看到了明顯的空氣品質改善,那麼全球其他城市如何?
  •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放緩但仍未下降,減排可與防治空氣汙染同行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2019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上說。加強綠色投資,推廣新能源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比2005年累計下降45.8%,相當於減排52.6億噸;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4.3%,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放緩但仍未下降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2019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上說。加強綠色投資,推廣新能源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比2005年累計下降45.8%,相當於減排52.6億噸;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4.3%,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19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中,生態環境部首次發布《藍天保衛戰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對近年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的背景、措施、成效等進行系統總結。報告顯示,從2013年至2018年的短短6年間,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發展的同時,中國環境空氣品質實現總體改善,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明顯好轉。
  • 英媒:北京空氣品質創紀錄 中國治理汙染成效顯著
    英國《衛報》網站2月22日文章,原題:藍天的思考:中國治理汙染正在收到成效 冬季歷來是北京霧霾最嚴重的季節,因為燃煤量會增加以便為數以百萬計的居民供暖。但近來中國首都的天空乾淨得幾乎不可思議,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政府限制了化石燃料的使用。
  • 衛星監測歐洲大氣汙染減少,巴黎二氧化氮濃度同比下降54%
    因新冠肺炎而採取封鎖措施,歐洲各地二氧化氮濃度維持低位。歐盟哥白尼哨兵-5P衛星最新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一些城市的二氧化氮濃度下降了45-50%。圖像顯示了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顏色越紅代表二氧化氮濃度越高。歐洲各地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
  • ...我們跟蹤了中國4個城市的二氧化氮水平(對溫度、溼度、風力等...
    【大摩:鄭州空氣品質下降表明iPhone12產量增加】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周三稱其正在跟蹤中國城市的空氣品質報告,而這些報告表明與iPhone 12生產相關的工業活動有所增加。該行分析師寫道:「利用一個收集和發布中國空氣品質數據的非營利性平臺的空氣品質數據,我們跟蹤了中國4個城市的二氧化氮水平(對溫度、溼度、風力等變量進行了控制)。
  • 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不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也是重要汙染物
    全球二氧化氮排放 來源:ESA 空氣汙染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健康問題,尤其是對那些生活在城市地區的人來說。它不僅會對我們的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
  • 英媒:研究稱大西洋洋流活動加速衰減
    &nbsp&nbsp&nbsp&nbsp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 英媒稱,新的研究結果顯示,與過去氣候發生劇烈和突然變化相關的溫暖的大西洋洋流目前處於至少1600年來的最低活動水平。基於多項科學證據獲得的這一發現對之前作出的該洋流需要數百年時間才會發生災難性衰減的預測提出了質疑。
  • 歐洲空氣汙染大幅度下降!
    但是對於這個可愛的古老地球,以及呼吸著它的空氣的人類和生物來說,這是一個喘息的機會。與中國封鎖期間的情況類似,歐洲現在的空氣汙染也出現了同樣的下降,這是對人類的懲罰嗎?這些數據來自歐洲航天局和他們的哥白尼哨兵- 5p衛星。這幅圖顯示了2019年3月法國上空二氧化氮(NO2)的排放量,下一幅圖顯示的是3月14日至25日之間的排放量。
  • 【原創】疫情期間二氧化氮減少,給我們的啟示。
    眾所周知,二氧化氮是臭氧的破壞者,也是全球氣溫升高的罪魁禍首,減少二氧化氮排放是全球的共識。但最近呢我國的二氧化氮的排放減少了,這是為什麼呢?來看看來自國外的報導:最近據歐洲航天局採集數據,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美國航天局Aura衛星上的臭氧監測儀(OMI)也做了類似監測。
  • NASA:光汙染,二氧化氮等汙染下降
    ,這也是一個公認的事實,首先我們了解下什麼是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一種棕紅色、高度活性的氣態物質,又稱過氧化氮,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它的主要來源是在機動車
  • 英媒:看不懂中國,明明是個石油大國,為何還要從國外進口?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因COVID-19多州出現藍天 化石燃料排放下降改變空氣
    由於COVID-19響應,空氣汙染的減少,特別是美國東北部對流層的二氧化氮減少。NASA衛星數據顯示,由於人類對COVID-19的反應而改變了行為,所有工廠停工,導致化石燃料的排放量正在下降。因COVID-19多州出現藍天 化石燃料排放下降改變空氣據了解,美國NASA可以看到太空中化石燃料等汙染物的影響。NASA和中國等國家在地球表面上擁有許多繞地球運行的衛星,基於計算機的設計模型,通過數據集和傳感器,可以連續監測環境,從而使科學家能夠觀察到這種流行病的日益嚴重的影響。NASA還啟動了全新的項目,以專門跟蹤和研究COVID-19如何影響我們星球的環境和大氣。
  • 英媒:「中國研發正超越美國」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英媒:往返月球,中國研發正超越美國英國《金融時報》12月14日文章,原題:往返月球,中國研發正超越美國世界許多人,特別是美國人,都在關注美國要出臺什麼疫情復甦刺激計劃。但對於世界各國的長期健康來說,近來最重要的經濟新聞可能來自兩個意想不到的地方:波多黎各和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