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放緩但仍未下降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發布的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但目前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還不足以扭轉全球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碳排放來自能源消費、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土地利用甚至是日常生活、消費等諸多方面,而這些方面的碳需求又是相當長時間內不可改變的,這就導致了二氧化碳排放趨勢呈總體增長。」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2019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上說。

加強綠色投資,推廣新能源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比2005年累計下降45.8%,相當於減排52.6億噸;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4.3%,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這要歸功於我國採取的諸多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增幅措施。如上海臨港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減少標煤17萬噸、二氧化碳4萬噸;又如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的儲能項目與可再生能源結合,從綜合利用看,碳排放效應比化石能源發電將減少2/3以上。

「使用新能源產生的碳排放比使用煤、電等要低很多。提高能效或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就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綠色交通也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樣的運輸量,高鐵可比公路運輸降低90%的能耗,同時也降低了相應的碳排放。」馬駿說。

「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的30%,增量佔40%;電動汽車生產量、保有量佔全球的50%。此外,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增加的森林碳匯也佔到全球的20%。」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說,「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我國最近20年累計節能量佔到全球的58%,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貢獻。」

解振華表示,我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碳匯、加強協同控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2018年底,已提前兩年實現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據測算,我國每年綠色產業投資需求超過兩萬億元人民幣,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讓減排與防治大氣汙染雙贏

「目前已經取得普遍共識的是,應對氣候變化與解決空氣品質問題有很強的關聯性、協同性和一致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說,從關聯性上看,兩者都是主要由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導致的,尤其與能源利用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很多跨行業措施可以雙贏,比如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調整、能源效率的提高、工業和交通運輸結構的轉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空氣品質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有協同性的。「特別是甲烷、黑碳、某些氫氟碳化物等短壽命的氣候變化汙染物,既是空氣汙染物也是氣候變化的汙染物,而對於減少短壽命氣候汙染物的研究和探索,今後應以更大的力度來推進。」郝吉明說。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不僅僅以行業為「單位」,同時還在進行氣候變化適應型城市試點,呼和浩特、大連等28個城市被列為試點名單。比如深圳在過去10年裡,碳排放量降低了26%,同時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GDP已達到美國水平;城市能源和電力結構持續優化,城市能源和電力結構持續優化,核電、風電等清潔電源裝機容量佔全市總裝機容量的30%;綠色建築面積超過9544萬平方米,綠色建築規模和密度位居全國前列;植樹造林增加全市綠化面積1136萬平方米,成為全國減排模範城市之一。

此外,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更是全球行為,就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別會議上表示的,在2020年後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全球目標,必須在切實彌補現有缺口的基礎上,由發達國家率先行動,大幅提高行動力度、顯著提前實現碳中和的時間,形成在技術上、經濟上可行的政策路徑,做出樣板與發展中國家分享等。

對此,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建議,可在全球範圍內推廣10—20項對短期和中長期綠色發展具有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的重大技術。「這樣的話,國際社會和經濟的綠色轉型,就會有實質性的成果和進展。」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放緩但仍未下降,減排可與防治空氣汙染同行
    近日,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發布的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但目前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還不足以扭轉全球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 報告: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
    報告: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 在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中,研究人員發布了一份全球排二氧化碳放總量的估計值。
  • 研究發現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7%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李雯)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1日發布報告說,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該組織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期間人們乘汽車和飛機旅行減少,在疫情結束後預計排放量會回升。這份報告由「全球碳計劃」主導,多國研究人員合作完成。報告已於11日發表在德國《地球系統科學數據》雜誌上。
  •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8-11-25 10:15:13 新聞歸檔
  •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2月4日發布報告說,研究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停滯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停滯 發布時間: 2020-02-17   來源:電纜網  作者:本站編輯
  • 冠狀病毒導致二戰以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最大的一年或阻止...
    據《每日郵報》4月3日報導,提供基準排放數據的科學家稱,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使各經濟體幾乎陷入停滯,因此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下降最多的一年。
  • 預計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創二戰以來的紀錄!
    結果顯示,隨著全球經濟體感受到Covid-19封鎖的影響,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為340億噸,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24億噸,比上一年下降7%。這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碳排放最大的絕對量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相對下降幅度。
  • 【數據】預計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創二戰以來的紀錄!
    結果顯示,隨著全球經濟體感受到Covid-19封鎖的影響,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為340億噸,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24億噸,比上一年下降7%。這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碳排放最大的絕對量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相對下降幅度。
  • 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速放緩
    北極星大氣網訊:據路透社12月4日馬德裡報導,周三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和歐洲煤炭使用量的意外下降,幫助減緩了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中國和印度的需求疲軟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這份報告是在馬德裡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發布的。報告顯示,對石油和天然氣需求的增長意味著,世界距離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避免災難性的全球變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一、全球排放趨勢在連續兩年增長後,2019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3吉噸(Gt)左右。這主要是由於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的作用不斷擴大、燃料從煤炭轉向天然氣以及核電(生產增加),發達經濟體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下降。
  • 2018年全球碳排放增幅7年來最高,皆因中美兩國反彈
    根據全球碳項目(GCP)研究人員的判斷,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接近達峰的希望已經破滅:初步數據顯示,2018年化石能源和工業二氧化碳排放將增長約2.7%,為七年來的最大增幅。2017年化石能源和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了1.6%之前,而在此之前三年的排放量保持不變。
  • 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 二氧化碳全球排放總量仍不斷增加
    北極星大氣網訊: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但目前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還不足以扭轉全球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 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首次下降:中國立大功
    研究人員認為,這將標誌著全球溫室氣體首次在經濟顯著增長的情況下下降。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下降此前,全球溫室氣體曾經有過下降記錄,但彼時是在2007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經濟衰退)期間。當然,該文章作者也警示,這種下降有可能是暫時的,為了避免全球變暖的危險,各國依舊需要實現從石化能源向清潔能源的轉型。
  • 獨家翻譯 |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趨平
    IEA發現,經過兩年的增長,世界經濟增長2.9%,但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保持在330億噸不變。  主要原因是發達經濟體發電的排放量下降,國際能源署表示,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電和太陽能)、從煤炭到天然氣的燃料轉換以及核能發電量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 報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會上升2%
    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上升新華社倫敦11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13日發布報告指出,在連續3年保持平穩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7年預計會上升2%。
  • 今年廣深要減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南都訊 記者餘毅菁 今年廣深兩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各要下降5%以上!昨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於下達各地級以上市2017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目標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全省21個市2017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出年度下降目標,其中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五市年度目標下降率最高,這些城市今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要達到5.09%。
  •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世界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
    這些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此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地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可能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進入大氣層後使地球升溫,使碳循環失衡,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轉換形式。
  • 澳山火釋放約2.5億噸二氧化碳 近2018年排放量一半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自8月以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省和昆士蘭省遭山火肆虐,目前仍未受控。最新研究發現,山火至今共釋出約2.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澳2018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