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大氣網訊:據路透社12月4日馬德裡報導,周三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和歐洲煤炭使用量的意外下降,幫助減緩了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中國和印度的需求疲軟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這份報告是在馬德裡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發布的。報告顯示,對石油和天然氣需求的增長意味著,世界距離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避免災難性的全球變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儘管如此,美國和歐洲的煤炭使用量大幅下降,幫助將二氧化碳排放的預期增速從前一年的2.1%降至2019年的0.6%。
這份名為《 2019年全球碳預算》的報告稱,消耗全球一半煤炭的中國需求增長放緩,加上印度整體經濟增長疲軟,也幫助減緩了排放量的上升速度。
「2019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微弱增長是由於全球煤炭使用量的突然下降,但這種下降不足以克服天然氣和石油消費的強勁增長,」奧斯陸氣候研究中心CICERO研究主任Glen Peters說。
彼得斯補充說,2019年全球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比2015年增加4%以上。2015年通過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該報告由全球碳項目研究小組發表在若干學術期刊上,其中包括自然氣候變化,該報告代表了2019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首次全年預測。
這組作者表示,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最近的增長充其量只是減緩了化石燃料排放量的增長。如果世界要實現《巴黎協定》的溫度目標,化石燃料排放必須迅速下降。
該研究還估計,森林火災和其他土地使用變化的排放在2019年增至60億噸二氧化碳,比前一年多出約8億噸,部分原因是亞馬遜和印度尼西亞的火災。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格蘭瑟姆研究所的氣候變化講師Joeri Rogelj淡化了排放增長每年波動的長期意義。
Rogelj說:「今年的小幅放緩確實不足為奇。」 「如果這种放緩背後沒有任何結構性變化,那麼科學告訴我們,排放量將繼續以平均水平逐漸增加。」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