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發現,經過兩年的增長,世界經濟增長2.9%,但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保持在330億噸不變。
主要原因是發達經濟體發電的排放量下降,國際能源署表示,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電和太陽能)、從煤炭到天然氣的燃料轉換以及核能發電量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際能源署研究發現,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最大,達1.4億噸,降幅2.9%。
與2000年的峰值相比,美國現在的排放量減少了近10億噸。
由於電力部門的減排,歐盟在201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6億噸,降幅5%。
天然氣發電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煤炭,而風電發電量幾乎趕上了燃煤發電量。
隨著最近重啟的核反應堆的產量增加,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4500萬噸,降幅約4%,是2009年以來下降速度最快的一年。
2019年,世界其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近4億噸,其中近80%來自亞洲國家,這些國家的燃煤發電仍在增加。
在發達經濟體,電力行業的排放降至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當時的電力需求比現在低三分之一。
由於可再生能源的增長、煤轉氣、核能的增加和電力需求的減弱,發達經濟體的燃煤發電下降了近15%。
國際能源署將在6月份發布《世界能源展望》特別報告,該報告將規劃如何在2030年之前將全球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削減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