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疫情期間二氧化氮減少,給我們的啟示。

2020-09-03 路言

眾所周知,二氧化氮是臭氧的破壞者,也是全球氣溫升高的罪魁禍首,減少二氧化氮排放是全球的共識。但最近呢我國的二氧化氮的排放減少了,這是為什麼呢?來看看來自國外的報導:

最近據歐洲航天局採集數據,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美國航天局Aura衛星上的臭氧監測儀(OMI)也做了類似監測。NASA方面表示,二氧化氮汙染的減少最先出現在武漢附近,最終擴散至全國。引自生命時報

一般​我國都是春節期間因為工廠停工放假,人員流動後保持在一地,導致我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減少。等春節結束,工廠開工後會有一個明顯的增長過程。

​但今年特別,春節後不僅不增加反而還下降了,為什麼呢?因為今年受疫情影響,減少了人員流動,且全國汙染企業工廠大面積停工待產,使得二氧化氮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情況。

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啟發呢?

首先從這次的臭氧監測可以得出工廠的停工、人員的不流動對大氣的環境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仔細想想,我們又不能為了保護大氣就不工作,工廠就不生產吧!怎麼辦?感覺是走進了死胡同,很矛盾,矛盾點在於生產與環境的衝突,但偉大的哲學家們還說了,條件下轉變從而找到一致的點,從國家得十三五,火炬等計劃,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淘汰落後產能改進工業生產手段,擴大專業培訓等等都是為了那個共同點,就是環境與經濟的和諧共處。

這次的疫情,我們有了APP,可以宅家辦公,可以遠程控制,我們有了5G網絡,通訊更加快捷,網絡教學也開展的異常順利,我們有了人工智慧,機器人工廠,不僅替代了大量勞動力減少聚集還減少了汙染排放,這些都是新時代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但同時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這次是因為疫情,才出現環境的短時間的好轉,國家的損失到底有多大,難道我們其他時間就沒有好辦法了嗎?居安思危,如果下次還有其他的疫情,那我們可能幾年得財富積累都會遭到很大的損失,不僅不能對環境有很大的幫助,人民的正常生活體系也會被打破。

我們即要環境,又要發展,如何發展,這就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人一企一國不能改變什麼,但看到國家的決心,一批優秀企業的成長,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沒有類似這次疫情的影響下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會越來越好。


圖片來自生命時報

相關焦點

  • 衛星監測:抗疫期間的二氧化氮汙染物排放量急劇減少
    由美國和歐洲宇航局的衛星圖像數據可知,隨著各地嚴厲抗擊新冠病毒引發的 COVID-19 疫情,全國的汙染狀況也急劇下降。 對比事件前後的二氧化氮監測數據,可知主要由燃料燃燒而釋放的這種氣體是如何消散的。
  • NASA公布我國二氧化氮偵測圖,含量明顯減少,產生原因很明顯
    前不久中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幾乎用停擺這種壯士斷腕的方式來遏制疫情的傳播,雖然經濟和民眾的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空氣變好了。前不久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都對地球做了相關的檢測,兩個航天局都得到一個相同的數據,那就是中國上空的二氧化氮汙染大幅度減少。
  • NASA:光汙染,二氧化氮等汙染下降
    作者:文/虞子期 疫情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包括如今還在全球範圍之內不斷的蔓延,而對於我國來說,如今可以說迎來了全面的好消息,那就是全面控制好了,並且影響也在逐步的減少,通過不少地區公布的開學,復工等消息都知道,我們醫務人員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你們真的辛苦了,將這令人痛恨的新冠病毒給控制住了
  • 衛星監測歐洲大氣汙染減少,巴黎二氧化氮濃度同比下降54%
    圖像顯示了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顏色越紅代表二氧化氮濃度越高。歐洲各地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
  • 英媒:經濟活動放緩 中國空氣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經濟活動放緩,中國空氣改善英國廣播公司3月1日報導稱,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圖像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的含量顯著下降。二氧化氮主要由汽車、發電廠和工業設施排放有關。這部分歸因於中國因疫情臨時關閉工廠或限制工業生產有關。NASA的衛星圖像顯示,先是武漢地區的二氧化氮排放出現急劇減少,此後全國的二氧化氮排放逐漸出現下降。空氣汙染程度的下降與限制交通和工商活動的時間相契合。
  • 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怎麼回事?二氧化氮含量下降意味...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
  • 歐洲疫情期間發現萬有引力?牛頓的硬核隔離經歷給我們這些啟示
    疫情兇險,政府、企業和學校也開始以大範圍的社交隔離方式減少疫情的傳播。劍橋大學也不得不關閉,不少學生回到遠郊地區躲避疫情。牛頓當時回到了出生地伍爾索普莊園,開始了一年多的隔離生活。我們所熟知的砸了牛頓頭的蘋果樹,就種植在這裡。
  • 封城隔離導致全球城市空氣改善,二氧化氮大幅下降
    疫情全球蔓延,很多人在家工作,汽車排量大幅度減少,很多企業被迫停工。印度看到了明顯的空氣品質改善,那麼全球其他城市如何?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雜誌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最近發表了兩篇論文,展示封鎖對全球空氣品質的影響。
  • 減少二氧化氮與氨或是抑制中國霧霾形成的關鍵
    對出門必備口罩的我們來說,「霧霾」這個詞已不再陌生。但對於60多年前的倫敦人而言,當「殺人霧」(即霧霾)悄然來到時,他們還一無所知。近日,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揭開了1952年倫敦霧霾和當今中國霧霾的大氣化學過程。該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PNAS(論文信息見文末)。
  • 來自太空的發現: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歐洲航天局Sentinel-5衛星上的對流層監測儀採集了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
  • 「封國」致歐洲二氧化氮排放下降,空氣改善挽救更多生命?
    一系列觀測結果顯示,空氣品質改善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影響之一。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 (KNMI)將歐洲多地3月14日至25日空氣汙染物二氧化氮(NO2)的濃度與2019年3月的月平均濃度進行了比較。這種物質能損害人的呼吸道,對自然環境產生負面效應。
  • 如何在疫情期間減少損失,獲得收益——網際網路賦予旅遊業態新動能
    受疫情影響,各地景區陸續關閉,遊人取消出行計劃,酒店、民宿關停……即使「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相較往年,預測業績也並不樂觀。據「飛豬」發布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機票價格受跨省遊限制顯著下降,相比去年降幅近3成,酒店均價較去年同期低2%。為渡過難關,一些旅遊公司千方百計尋找出路,直播進行雲旅遊、銷售農副產品擴收益等,利用網際網路科技,賦予旅遊業新動能。
  • 冠狀病毒爆發期間,中國、義大利上空衛星軌道排放量下降
    由於疫情的的爆發,義大利也採取了相同的措施。TROPOMI是哥白尼衛星上的對流層監測儀器,它是歐洲航天局,歐洲委員會,荷蘭航天局,工業界,數據用戶和科學家之間的合作項目,並一直從宇宙中觀察地球大氣變化關於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排放量變化的衛星圖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使用這種儀器檢測到了微顆粒物(一種主要的空氣汙染物)的大量下降
  • 疫情隔離下,地球獲喘息機會
    二氧化氮(NO₂)是大氣中主要的汙染物之一,主要由工業生產、發電廠、機動車排放。歐洲的科學家們透過衛星雲圖觀察到了二氧化氮的濃度比去年大幅降低。今年3-4月,馬德裡、米蘭和羅馬比去年同期下降大約45%,而巴黎的濃度更是下降到了54%。
  • 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不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也是重要汙染物
    全球二氧化氮排放 來源:ESA 空氣汙染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健康問題,尤其是對那些生活在城市地區的人來說。它不僅會對我們的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
  •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團隊研究揭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空氣品質的變化
    2019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國先後蔓延,為了全面遏制病毒擴散,我國各級政府採取了全面、嚴格、徹底的防控措施。在控制疫情的同時,全國範圍的停工、停產和出行減少,可以視為一次理想的人為源減排控制實驗。通過了解疫情期間我國空氣品質如何變化以及集中減排對空氣品質的改善效果,對我國目前依舊嚴峻的大氣複合汙染的防治具有啟示意義。
  • 因為疫情影響,中國、義大利工業排放量下降的衛星觀測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的傳播, 為了減少病毒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工作和旅遊管理措施開始實行。根據繞地衛星的觀測,這些措施降低了義大利的空氣汙染和中國二氧化氮排放量。由於疫情的的爆發,義大利也採取了相同的措施。
  • 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室內消毒 疫情期間房間消毒的正確方法
    大家都知道這場疫情對於生活和生活的影響很大吧,所以說為了平安更快的度過這場肺炎疫情,大家都需要做好自我的隔離和防護,減少傳播,減少這種疾病的新增數量。那麼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室內消毒呢,大家知道方式和方法嗎。疫情期間房間消毒的正確方法是什麼,來看看這些相關的內容和介紹。
  • 二氧化氮監測的原因及作用
    因為二氧化氮(NO2)本身就是《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所涉及的六項環境空氣基本汙染項目之一。該標準中明確規定,二氧化氮(NO2)的年平均濃度限值為40μg/m³、24小時平均濃度為80μg/m³、1小時平均濃度為200μg/m³。那為什麼要對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氮進行監測,其原因和作用是什麼呢?
  • 疫情應對給全球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啟示?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全球社會和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美國出臺的安全經濟燃油效率(SAFE)新規則可能對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影響?經濟增速放緩,對於全球環境治理意味著什麼?面對挑戰,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如何應對?從全球疫情應對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本報記者採訪了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