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監測的原因及作用

2021-01-17 迪勤

在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範疇中,對於二氧化氮(NO2)的在線監測已經較為普遍。因為二氧化氮(NO2)本身就是《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所涉及的六項環境空氣基本汙染項目之一。該標準中明確規定,二氧化氮(NO2)的年平均濃度限值為40μg/m³、24小時平均濃度為80μg/m³、1小時平均濃度為200μg/m³。那為什麼要對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氮進行監測,其原因和作用是什麼呢?

 

對於環境空氣中二氧化氮監測其主要原因就是來自於其引發的相關危害:

 

1)二氧化氮本身的危害:

二氧化氮其本身就是具有毒性的。吸入過量後,輕度的會造成咳嗽、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而重度的可能引發肺水腫、損害呼吸道。但幸運的是,因其在高濃度下會帶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所以為人們能夠及時避開或遠離提供了條件。

 

2)引發大氣的二次汙染:

二氧化氮在環境空氣中能與很多有機化合物產生激烈反應。譬如其在足夠的光照條件下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發生反應就會產生臭氧和光化學煙霧,也就是引發了二次汙染,加劇了環境空氣的汙染程度。

 

3)對於大氣能見度造成影響:

不論是二氧化氮本身擁有的紅棕色或是引發產生的光化學煙霧的淺藍色,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氣能見度的渾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車輛出行和交通安全。

 

不僅如此,二氧化氮還是引起城市酸雨的原因之一,所以對於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氮進行監測就顯得相當必要。故目前各地環保部門、排汙企業等對於二氧化氮的監測均非常重視。通過建立精細化、網格化的二氧化氮監測布點,環保部門可以全面了解監測區域內的排放情況並對於偷排行為能夠及時組織人力進行執法,而對於排汙企業而言也可以自證清白。其實對於環境空氣汙染的監測和治理換來的不只是藍天白雲和人們的健康,也同時獲得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迪勤科技成立於2012年,坐落於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基於智慧物聯的生態環境數據服務提供商,以傳感技術為核心,採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AI等新ICT技術,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環境質量監控網絡,從大氣環境到室內人居到車內空間,從監測到淨化到治理,實現環境質量可視、可管、可控、可互動,助力「智慧與綠色共融,健康與商業同行」。


相關焦點

  • 衛星監測歐洲大氣汙染減少,巴黎二氧化氮濃度同比下降54%
    因新冠肺炎而採取封鎖措施,歐洲各地二氧化氮濃度維持低位。歐盟哥白尼哨兵-5P衛星最新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一些城市的二氧化氮濃度下降了45-50%。圖像顯示了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顏色越紅代表二氧化氮濃度越高。歐洲各地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
  • 衛星監測:抗疫期間的二氧化氮汙染物排放量急劇減少
    對比事件前後的二氧化氮監測數據,可知主要由燃料燃燒而釋放的這種氣體是如何消散的。比如去年 1 月 1 日 ~ 2 月 25 日,武漢地區的二氧化氮水平呈現熾熱的覆蓋,深紅色部分的汙染物濃度更高。不過今年同期,該地區的二氧化氮水平表現出了極大的不同 —— 幾乎所有區域都呈現較低濃度的偏藍色。
  • 二氧化氮傳感器於工業而言是必要的嗎
    近些年來化工產業生產過程中對有毒氣體的監測越來越引起工廠的重視。二氧化氮(NO2)是一款重要的工業氣體,可用於工業水處理作殺菌消毒劑,也可作紙漿和纖維的漂自,麵粉、油脂、食糖的精煉,皮革的脫毛等。同時,二氧化氮是有毒氣體之一,顏色呈紅棕色順磁性有刺激性氣味,易溶於水。
  • 二氧化氮傳感器在工業環境中的應用是怎樣的
    近些年來化工產業生產過程中對有毒氣體的監測越來越引起工廠的重視。二氧化氮(NO2)是一款重要的工業氣體,可用於工業水處理作殺菌消毒劑,也可作紙漿和纖維的漂自,麵粉、油脂、食糖的精煉,皮革的脫毛等。同時,二氧化氮是有毒氣體之一,顏色呈紅棕色順磁性有刺激性氣味,易溶於水。
  • 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怎麼回事?二氧化氮含量下降意味...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
  • NASA:光汙染,二氧化氮等汙染下降
    主要的監測時段是在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2月4日時段區間的一個變化情況。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報告指出,這是衛星監測的湖北附近停業和運輸的跡象情況,從最初各種交通路線燈火透明
  • 二氧化氮在大氣環境中的主要來源
    二氧化氮(NO2)作為環境空氣汙染中的基礎汙染項目之一,對其監測、限排、治理等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
  • 全球二氧化氮排放地圖發布
    其中圖片中的這些斑點和線條均代表二氧化氮排放,這個因燃燒所產生的氣體會導致酸雨、霧霾和人體肺部疾病。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的數據,儘管二氧化氮也有天然生成,但是人類的是主要的排放著。汽車、卡車、發電廠、工廠甚至是割草機和建築設備通過燃燒燃料,都可以將二氧化氮排放至空氣中,此外森林大火和農業燃燒也會排放該氣體。
  • 國瑞儀器WASP-XM-E-NO2手持泵吸式二氧化氮檢測儀
    二氧化氮是指高溫下棕紅色有毒氣體。在常溫下(0~21.5℃)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混合而共存。有毒、有刺激性。溶於濃硝酸中而生成發煙硝酸。能疊合成四氧化二氮。與水作用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與鹼作用生成硝酸鹽。能與許多有機化合物起激烈反應。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為產生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比如機動車尾氣、鍋爐廢氣的排放等。
  • 【原創】疫情期間二氧化氮減少,給我們的啟示。
    眾所周知,二氧化氮是臭氧的破壞者,也是全球氣溫升高的罪魁禍首,減少二氧化氮排放是全球的共識。但最近呢我國的二氧化氮的排放減少了,這是為什麼呢?來看看來自國外的報導:最近據歐洲航天局採集數據,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美國航天局Aura衛星上的臭氧監測儀(OMI)也做了類似監測。
  • 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不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也是重要汙染物
    二氧化氮是對健康影響最明顯的汙染物之一。在歐盟,二氧化氮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者是道路運輸部門,以及工業活動和住宅燃燒產生的汙染。 根據歐洲環境局(EEA) 2018年發布的《歐洲空氣品質報告》,19個歐盟成 員國的二氧化氮濃度超過年度限值。
  • 來自太空的發現: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歐洲航天局Sentinel-5衛星上的對流層監測儀採集了2020年1月1日-1月20日、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對流層二氧化氮含量數據,顏色越深代表汙染物含量越高。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
  • 新型光學納米傳感器能準確檢測低濃度二氧化氮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監測空氣品質至關重要。已經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包括地面傳感器和在軌衛星。
  • GRI-9106-E-NO2二氧化氮檢測報警器/氣體監測儀(國瑞儀器)
    型號:GRI-9106-E-NO2GRI-9106-E-NO2產品描述:應用於現場二氧化氮氣體濃度連續在線監測及溫溼度的測量,現場顯示濃度和超標聲光報警,可用於各種惡劣的場合GRI-9106-E-NO2在線式二氧化氮檢測儀應用於二氧化氮的氣體濃度檢測及二氧化氮濃度超標報警
  • 封城隔離導致全球城市空氣改善,二氧化氮大幅下降
    布魯塞爾比利時皇家航天航空研究所的大氣科學家Jenny Stavrakou介紹,封鎖狀態下中國、西歐、美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汙染水平大幅下降,同時中國地表臭氧水平有所上升。疫情帶來的特殊「試驗」讓我們對節能減排法規有更深的理解。
  • NASA公布我國二氧化氮偵測圖,含量明顯減少,產生原因很明顯
    前不久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都對地球做了相關的檢測,兩個航天局都得到一個相同的數據,那就是中國上空的二氧化氮汙染大幅度減少。二氧化氮是高溫下紅棕色有毒氣體,人類的一些行為會產生二氧化氮,比如機動車尾氣和工業排放等,對環境造成汙染。
  • 「封國」致歐洲二氧化氮排放下降,空氣改善挽救更多生命?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 (KNMI)將歐洲多地3月14日至25日空氣汙染物二氧化氮(NO2)的濃度與2019年3月的月平均濃度進行了比較。這種物質能損害人的呼吸道,對自然環境產生負面效應。人類經濟活動產生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如機動車尾氣、鍋爐廢氣的排放。
  • 「環保小講堂」|你了解二氧化氮嗎?
    二氧化氮的化學式是NO2,在高溫下為棕紅色有毒氣體。常溫下,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N2O4)混合共存,具有毒性和刺激性。二氧化氮能溶於濃硝酸中生成發煙硝酸,能疊合成N2O4,能與水作用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與鹼作用生成硝酸鹽,還能與許多有機化合物起激烈反應。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為生產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
  • 北京2019年「藍天成績單」發布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即: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密雲、懷柔兩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標」;PM2.5一級優天數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首次實現全年無空氣嚴重汙染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到2019年底,全市四項主要汙染物中,已有三項達到國家標準,只有PM2.5年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0%,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但創下了自2013年有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 ESA推出線上地圖 可顯示全球二氧化氮汙染水平
    據悉,2017 年發射的 S5P 衛星配備了 Tropomi 儀器,能夠監測全球範圍內的空氣汙染物濃度。本文介紹的這個網站,則是更廣泛的 S5P-PAL 算法項目的一部分。(來自: ESA )車輛、工業設施和發電廠,為地球大氣貢獻了最多的二氧化氮汙染物,可能導致人類呼吸系統面臨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