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在大氣環境中的主要來源

2021-02-15 迪勤

二氧化氮(NO2)作為環境空氣汙染中的基礎汙染項目之一,對其監測、限排、治理等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而對於二氧化氮(NO2)來源的探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轉化過程。二氧化氮可以由一氧化氮和氮氧化物轉化而來,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通常乾淨的空氣中78%是氮氣(N2)其性質非常穩定,而21%是氧氣其性質非常活潑。而在一定的條件下,例如高能量、高溫、加熱等,氮氣和氧氣就會發生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氮氧化物。而其中一氧化氮在空氣中很容易會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氮。

 

其次,氮氧化物的氣態形式包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等。而當氮氧化物遭遇光、溼、熱等條件,又會轉化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而之後,一氧化氮又會轉化成二氧化氮。

 

所以,除二氧化氮本身之外,一氧化氮和氮氧化物也會轉化為二氧化氮。那麼,相關這三者的來源涉及以下這些:

 

自然現象:

· 閃電

· 微生物生命活動

 

工業相關:

· 化石燃料燃燒,煤、石油的燃燒

· 工業生產

· 火力發電站

· 金屬鑄造

· 燃煤鍋爐

 

航天相關:

· 宇航飛行器

· 超音速飛機

 

汽車相關:

· 汽車尾氣

· 高溫發動機

 

室內相關:

· 燃氣使用

· 烹飪

· 吸菸

 

軍事相關:

· 核試驗

 

以上這些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氮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排放,之後通過化學變化反應在二氧化氮這個環境空氣汙染參數上。但對於目前我國的二氧化氮汙染物來源來說,主要還是化石燃料燃燒及汽車尾氣這兩個方面所造成的。


迪勤科技成立於2012年,坐落於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基於智慧物聯的生態環境數據服務提供商,以傳感技術為核心,採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AI等新ICT技術,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環境質量監控網絡,從大氣環境到室內人居到車內空間,從監測到淨化到治理,實現環境質量可視、可管、可控、可互動,助力「智慧與綠色共融,健康與商業同行」。

相關焦點

  • 走進江蘇氣專項 | 大氣中氮氧化物來源與環境影響特徵
    走進江蘇氣專項 | 大氣中氮氧化物來源與環境影響特徵 2020-11-19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可同時測量大氣中氣溶膠和二氧化氮含量的新型傳感器
    近日,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與精細機械研究所Gao Xiaoming教授課題組設計並製造了一種基於光聲光譜的傳感器,可同時測量氣溶膠和二氧化氮(NO2)。大氣中的氣溶膠和二氧化氮是空氣中的主要汙染物,而氣溶膠吸收特性的在線測量仍面臨許多挑戰。
  • 二氧化氮傳感器在工業環境中的應用是怎樣的
    打開APP 二氧化氮傳感器在工業環境中的應用是怎樣的 建大仁科_ 發表於 2021-01-14 15:59:47 隨著工業氣體洩露事件頻發
  • 幹潔大氣的主要成分
    可變成分在幹潔大氣中所佔比例不到大氣總體積的0.1%,但它們中的一部分對地氣系統輻射收支、氣候變化等的影響非常重要,還有一部分對人類健康和其他動植物有直接傷害。1.大氣中的氮約佔大氣總體積的78%。氮的來源很多,腐爛的動植物都會排放氮,地球通過不同方式如火山爆發,也可向大氣中排放大量含氮物質。2.大氣中的氧氣是人類和其他動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 二氧化氮監測的原因及作用
    在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範疇中,對於二氧化氮(NO2)的在線監測已經較為普遍。
  • 滬大氣汙染防治對手有變化:從PM2.5變為二氧化氮和臭氧
    東方網 汪偉秋 攝上海大氣汙染防治的「對手」正從PM2.5變為二氧化氮(NO2)和臭氧。4月26日,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壽子琪做客「2018民生訪談」時透露,雖然2017年上海市PM2.5和PM10都已達到國家下達的考核目標,但二氧化氮和臭氧的指標均未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環保小講堂」|你了解二氧化氮嗎?
    二氧化氮的化學式是NO2,在高溫下為棕紅色有毒氣體。常溫下,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N2O4)混合共存,具有毒性和刺激性。二氧化氮能溶於濃硝酸中生成發煙硝酸,能疊合成N2O4,能與水作用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與鹼作用生成硝酸鹽,還能與許多有機化合物起激烈反應。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為生產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
  • 衛星監測歐洲大氣汙染減少,巴黎二氧化氮濃度同比下降54%
    因新冠肺炎而採取封鎖措施,歐洲各地二氧化氮濃度維持低位。歐盟哥白尼哨兵-5P衛星最新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一些城市的二氧化氮濃度下降了45-50%。圖像顯示了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顏色越紅代表二氧化氮濃度越高。歐洲各地2019年3-4月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以及2020年3月13日-4月13日的二氧化氮濃度。
  • 全球二氧化氮排放地圖發布
    其中圖片中的這些斑點和線條均代表二氧化氮排放,這個因燃燒所產生的氣體會導致酸雨、霧霾和人體肺部疾病。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的數據,儘管二氧化氮也有天然生成,但是人類的是主要的排放著。汽車、卡車、發電廠、工廠甚至是割草機和建築設備通過燃燒燃料,都可以將二氧化氮排放至空氣中,此外森林大火和農業燃燒也會排放該氣體。
  • 大氣汙染物主要有幾類
    大氣汙染物中的顆粒物:指大氣中液體、固體狀物質,又稱塵,例如pm2.5大氣汙染物中的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總稱,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大氣汙染物中的碳的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屬於大氣汙染物)大氣汙染物中的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總稱,包括氧化亞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 警惕:農業是大氣中「笑氣」的主要來源
    在本周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詳細記錄了人為排放一氧化二氮的細節,以及在過去40年裡,該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如何增加30%的。他們發現,農業中使用的合成氮肥以及畜牧動物的糞便是該氣體的主要來源。另外,這篇論文還指出,巴西、中國以及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家正在成為一氧化二氮的主要排放國。
  • 城市中的主要空氣汙染物有哪些?
    北極星大氣網訊:城市空氣汙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臭氧(O3)、碳氫化合物(HC)、硫氧化物和顆粒物(PM)等。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易燃有毒氣體,是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在高海拔城市或寒冷的環境中,一氧化碳汙染問題比較突出。
  • 北京2019年「藍天成績單」發布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即: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密雲、懷柔兩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標」;PM2.5一級優天數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首次實現全年無空氣嚴重汙染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到2019年底,全市四項主要汙染物中,已有三項達到國家標準,只有PM2.5年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0%,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但創下了自2013年有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 【原創】疫情期間二氧化氮減少,給我們的啟示。
    眾所周知,二氧化氮是臭氧的破壞者,也是全球氣溫升高的罪魁禍首,減少二氧化氮排放是全球的共識。但最近呢我國的二氧化氮的排放減少了,這是為什麼呢?來看看來自國外的報導:最近據歐洲航天局採集數據,2月10日-2月25日,中國各地二氧化氮含量明顯低於前一時間段。美國航天局Aura衛星上的臭氧監測儀(OMI)也做了類似監測。
  • 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不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也是重要汙染物
    全球二氧化氮排放 來源:ESA 空氣汙染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健康問題,尤其是對那些生活在城市地區的人來說。它不僅會對我們的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
  • 2019年大氣環境氣象公報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報導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指出,自2000年以來,我國大氣環境整體呈現前期轉差後期向好趨勢。
  • 李幹傑: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是三大方面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1日(星期一)15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1日(星期一)15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
    本次主要修訂內容有:   ——調整、補充規範了相關術語和定義;   ——改進了評價等級判定方法;   ——簡化了環境空氣品質現狀監測內容;   ——簡化了三級評價項目的評價內容;   ——增加了二次汙染物的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   ——增加了達標區與不達標區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要求
  • 國瑞儀器WASP-XM-E-NO2手持泵吸式二氧化氮檢測儀
    二氧化氮是指高溫下棕紅色有毒氣體。在常溫下(0~21.5℃)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混合而共存。有毒、有刺激性。溶於濃硝酸中而生成發煙硝酸。能疊合成四氧化二氮。與水作用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與鹼作用生成硝酸鹽。能與許多有機化合物起激烈反應。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為產生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比如機動車尾氣、鍋爐廢氣的排放等。
  • 李克強治理大氣汙染 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完成情況一般的任務包括建築節能與供熱計量、大氣汙染防治資金投入等方面,以及煤炭洗選加工、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建設、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等任務,平均得分率在50%~80%之間。  完成情況較差的任務主要包括工業大氣汙染治理、散煤清潔化治理、機動車環境管理、秸稈禁燒等,平均得分率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