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爆發期間,中國、義大利上空衛星軌道排放量下降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的傳播, 為了減少病毒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工作和旅遊管理措施開始實行。根據繞地衛星的觀測,這些措施降低了義大利的空氣汙染和中國二氧化氮排放量。

當冠狀病毒於2019年12月在中國湖北省首次出現時,工廠關門,居民被隔離並停止日常活動。因此,購物,日常工作和更多的其他事物從日常生活中離去。由於疫情的的爆發,義大利也採取了相同的措施。

TROPOMI是哥白尼衛星上的對流層監測儀器,它是歐洲航天局,歐洲委員會,荷蘭航天局,工業界,數據用戶和科學家之間的合作項目,並一直從宇宙中觀察地球大氣變化

關於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排放量變化的衛星圖

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使用這種儀器檢測到了微顆粒物(一種主要的空氣汙染物)的大量下降。 通過衛星觀測和大氣層計算機模型,研究人員發現,在中國大片土地上,微顆粒物減少了20%-30%

如上的動畫顯示了哥白尼大氣監測局關於從2019年12月20日到2020年3月16日(以10天平均值)二氧化氮排放量下降的觀測數據,到3月底,可以看到排放量再次增加,但在一月下旬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ESA的約瑟夫·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表示:「衛星為觀測我們星球的健康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有利位置。Sentinel-5P是當今軌道上的7顆哥白尼衛星之一。它提供最精確的來自太空的二氧化氮和其他微量氣體的測量數據。」 地球觀測計劃主任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由於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和工廠產生,因此它是全球工業活動的一級指標。顯而易見的是,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生產活動減少,導致全國二氧化氮水平顯著下降, 還有一月份的農曆新年也是其排放下降的原因。」 ESA Copernicus Sentinel-5P任務經理克勞斯·澤納在聲明中補充說,這些只是粗略的估計。 澤納說:「我們正在進行詳細的科學分析,很快將在接下來的幾周或幾個月內提供更多的見解和量化的結果。」

衛星

地球觀測衛星ERS 2的實物模型

A full-size model of the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ERS 2

在太空飛行中,人造衛星是被故意放入軌道的人造物體。這種物體有時被稱為人造衛星,以區別於自然衛星,例如地球的月球。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1。此後,已經發射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約6,600顆衛星。根據2013年的估算,仍有3,600個在軌。其中約有1,000枚正在運行; 而其餘的則用盡了生命,成為了空間碎片。

其中大約有500顆運行中的衛星處於低地球軌道,有50顆處於中地球軌道(20,000公裡),其餘處於對地靜止軌道(36,000公裡)。一些大型衛星的組裝部分已發射並在運行軌道上組裝。十多個太空探測器已被送入圍繞其他物體的軌道,並成為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一些小行星和太陽的人造衛星。

衛星有多種用途。常見類型包括軍事和民用地球觀測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和太空望遠鏡。太空中的空間站和人類太空飛行器也是衛星。衛星軌道視衛星的目的而有很大不同,並且以多種方式分類。比如眾所周知的低地球軌道,極地軌道和對地靜止軌道。運載火箭是將衛星送入軌道的火箭。通常,它從陸地上的發射臺升起。其中一些是從潛艇或海上移動平臺在海上發射的,或者是在飛機上發射的(請參見空中發射入軌)。

衛星通常是半獨立的計算機控制系統。衛星子系統承擔許多任務,例如發電,熱控制,遙測,姿態控制和軌道控制

作者: Chelsea Gohd - Spac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因為疫情影響,中國、義大利工業排放量下降的衛星觀測
    根據繞地衛星的觀測,這些措施降低了義大利的空氣汙染和中國二氧化氮排放量。2019年12月在中國湖北省首次出現時,工廠關門,居民被隔離並停止日常活動。由於疫情的的爆發,義大利也採取了相同的措施。通過衛星觀測和大氣層計算機模型,研究人員發現,在中國大片土地上,微顆粒物減少了20%-30%如上的動畫顯示了哥白尼大氣監測局關於從2019年12月20日到2020年3月16日(以10天平均值)二氧化氮排放量下降的觀測數據,到3月底,可以看到排放量再次增加,但在一月下旬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 冠狀病毒間接「拯救了」地球的生態!歐洲空氣汙染大幅度下降!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大流行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混亂。但是對於這個可愛的古老地球,以及呼吸著它的空氣的人類和生物來說,這是一個喘息的機會。與中國封鎖期間的情況類似,歐洲現在的空氣汙染也出現了同樣的下降,這是對人類的懲罰嗎?這些數據來自歐洲航天局和他們的哥白尼哨兵- 5p衛星。
  • 冰芯會記住這次新冠狀病毒的爆發?
    冰芯中,已經記錄下了人類歷史上過去發生過的許多事情,包括火山爆發,其他病毒大流行,古代文明和人為因素引起的氣候變化。這段冰芯裡的一層黑色火山灰記錄了西南極2.1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大氣風將空氣和其中的一些微粒帶到冰川上空,通過降雪的形式被密封在冰層中。科學家通過在冰川上往地下鑽探,就可以提取出包含這些空氣和顆粒的冰芯,它們是分析隨時間變化的空氣的媒介。
  • 冠狀病毒導致二戰以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最大的一年或阻止...
    據《每日郵報》4月3日報導,提供基準排放數據的科學家稱,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使各經濟體幾乎陷入停滯,因此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下降最多的一年。
  • 衛星監測:抗疫期間的二氧化氮汙染物排放量急劇減少
    由美國和歐洲宇航局的衛星圖像數據可知,隨著各地嚴厲抗擊新冠病毒引發的 COVID-19 疫情,全國的汙染狀況也急劇下降。 對比事件前後的二氧化氮監測數據,可知主要由燃料燃燒而釋放的這種氣體是如何消散的。
  •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來源:新浪科技紐約街頭的交通流量已經大大減少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人們工作和旅行的影響正在顯現,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水平出現了顯著下降。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新冠期間,地球在自我清理?
    隨著航天技術不斷發展,我們向外太空發射衛星,觀測地球的運轉,而除了我們國家以外,其他國家也以此來檢測當地的氣候。這些衛星中,除了用來檢測我們的生活環境,還要檢測其他星球的運動,以防隕石傷害地球,使人類能夠更長久的在地球上生活。
  • 中國人造地球衛星有幾種運行軌道?
    中國的「北鬥」導航衛星大部分運行在中軌道,少數運行在高軌道,這樣可兼顧導航定位和通信功能。中國大部分通信衛星都運行在高軌道,即赤道上空3.6萬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以保證連續通信。按軌道形狀分還可分為圓軌道和橢圓軌道;按飛行方向分可分為順行軌道(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逆行軌道(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赤道軌道(在赤道上空繞地球飛行)和極軌道(經過地球南北極上空)。
  • 「封國」致歐洲二氧化氮排放下降,空氣改善挽救更多生命?
    一系列觀測結果顯示,空氣品質改善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影響之一。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 (KNMI)將歐洲多地3月14日至25日空氣汙染物二氧化氮(NO2)的濃度與2019年3月的月平均濃度進行了比較。這種物質能損害人的呼吸道,對自然環境產生負面效應。
  • 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 航空排放減六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航空排放減六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各國政府防控疫情傳播的政策改變了能源需求,進而影響全球碳排放。5月19日,一項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4月初,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7%。由於大量人口被要求待在家中、國際邊境關閉,消費率和運輸率都相應下降,來自地面運輸和航空業的排放量分別下降了36%和60%。研究指出,地面運輸佔了排放量減少的近一半。
  • 義大利如何成為歐洲冠狀病毒危機的源頭?
    儘管義大利是歐洲最早實行旅行禁令的國家之一,但義大利的Covid-19病例和死亡人數都超過中國以外的任何地方。 什麼地方出了錯?1月29日,義大利偵破並隔離了第一批冠狀病毒病例——兩名中國遊客——當局確定他們已經建立了歐洲最安全的保護系統。
  • 廢棄衛星成軌道垃圾 新發射衛星面臨危險
    在高高在上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廢棄衛星也存在著類似情況,大量廢棄衛星正堆滿了地球同步軌道。除非衛星所屬機構把它們徹底清除,否則,新發射的衛星將面臨同這些軌道垃圾相撞的危險。同步軌道衛星運行在赤道上空,與地球轉動同步,看起來相對於地面固定不動。因此,同步軌道是通信衛星的首選軌道。低地軌道中的廢棄衛星,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會最終掉到地球表面。
  • 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首次下降:中國立大功
    2017年12月7日,就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期間,英國《自然》雜誌發布了氣候變化重磅專題,其中包括5篇文章和兩篇編者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此專題中一篇題為《接近排放峰值》的文章提出,。研究人員認為,這將標誌著全球溫室氣體首次在經濟顯著增長的情況下下降。
  •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孫聞)中國科學院空間碎片專家12日表示,俄美衛星相撞後產生的碎片可能對我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產生影響。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空間碎片行動計劃顧問都亨表示,俄美2顆衛星碰撞事故發生在距地約790公裡處,碰撞後產生的大量碎片大致也會分布在這個高度的殼層上。都亨說,撞擊剛剛發生後產生的碎片呈雲狀分布,是密集的一團,隨時間推移會逐漸散開,目前還不清楚這個碎片雲的直徑。
  • 最新研究顯示義大利最早的冠狀病毒株並非來自中國
    這些研究人員說,冠狀病毒可能「多次引入」倫巴第地區,並補充說,這些毒株在不同地區形成了相對孤立的集群。研究顯示,這些病毒可能來自中歐,在那裡已經檢測到具有類似突變的菌株。該論文認為,這些菌株可能在1月下旬進入義大利,比2月20日在倫巴第的科多格諾發現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早一個月。
  • 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爆發新冠疫情前,義大利就有人接觸到病毒了
    亞太日報 暮又據路透社報導,義大利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開始傳播的時間或許比人們想像得要早,這一言論引起了西方一些科學家的懷疑,他們呼籲進行更深入的實驗。義大利癌症研究所(INT)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講述了去年10月在一項肺癌篩查試驗中從健康患者的血液中發現了SARS-CoV-2中和抗體的存在。如果這項篩查是準確的,那麼疫情到底是什麼時候在哪裡出現的就會是一個問題。
  • 【技術貼】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與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區別
    ----【新朋友】請點擊上方「中國衛通」關注我們【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