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尚小的他目睹雙親被強盜槍殺,當時的他心裡只有恐懼和憎恨。他發現,害死自己雙親的不僅僅是那兩顆子彈,也不僅僅是那個開槍的兇手,而是逼迫那兇手棄善從惡的黑暗社會。他單刀赴會直面哥譚市黑社會老大,卻被侮辱得狗血淋頭,於是明白:黑暗勢力是他這種從小在溫室長大的公子所無法理解的另一個世界。於是,布魯斯韋恩做了一件我認為非常有種的事情:隱姓埋名,雲遊四方,融入黑社會,一方面切身體驗當一個惡人是什麼感覺(這使他看待善惡更透徹),一方面四處學習對外搏擊、對內修心的技術(BB中是忍術)。當他學成歸來,回到哥譚市,看到百姓仍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深知自己億萬富翁的身份或許可以讓窮人有所溫飽,卻無法給予他們希望。一個凡人,一個肉身,其作為是有限的;哥譚市需要的是一個圖騰,一個希望。於是,蝙蝠俠誕生!
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黑幫和毒販橫行的高譚市,蝙蝠俠不斷神出鬼沒地打擊罪犯,而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規則——不殺人。
在蝙蝠俠這位「暗夜騎士」的幫助下,高譚市警長戈登將黑社會老大們一網打盡,而高譚市檢察長、有「光明騎士」之稱的哈維·鄧特試圖將他們全部送上法庭,證據確鑿,看來他們註定要住在監獄了,而高譚市似乎終於可以恢復平靜和光明了。
就在這時,小丑出現了,他陰險狡詐,沒有任何底線,頭腦中也沒有任何教條,他以殺死蝙蝠俠為由而將黑幫團結在自己周圍,並帶領他們和他招募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們隨心所欲地殺人,以此向市民們施加壓力,讓他們迫使蝙蝠俠脫下面具公布身份。
平衡、秩序、混亂、利益、根基——衝來撞去,形成世界。
這五大陣營混戰糾葛使得TDK超越了漫畫英雄電影所能探討的極限,從而更像是一部政論電影。我們也很快就明白了TDK為何在美國如此火爆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成功的營銷策劃,不僅僅是因為希斯萊傑的逝去,更是因為TDK完美迎合了美國市民的政治心態——哪怕是一廂情願的政治心態。
在兩個半小時中,平均5分鐘要製造一個衝突和解決一個矛盾,分別又要有起承轉合和小高潮,可見節奏有多快!每件事都得到了解決,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結局,整個過程又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看過那麼多電影,哪怕是《T2》、《教父》、《盜火線》這樣的殿堂級電影,都無法在那麼短時間內組織那麼龐雜的網。我想TDK劇本的NB配合整體效果的完美,恐怕都不需要小金人來作證明了,以後所有的商業片導演和編劇,都會為如何超越這個神話般的巔峰而苦惱異常。
影片最後,他甘願替哈維·鄧特背黑鍋,將這位「光明騎士」的殺業承擔在自己身上,不惜令人們以為他已破了殺戒。但他願意承擔這一切,而讓高譚人去迎接光明,這不是一個表現出來的英雄,而是一個真實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