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黑暗騎士》和《守望者》,誰才是超英電影的No.1?

2021-01-18 小悝說電影

前段時間,寫了篇關於《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影評(超英電影這麼多,為什麼12年前的《黑暗騎士》依舊是超英天花板 )。

在稿子裡,我表達了《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英電影的天花板這個觀點。

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覺得不對。

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不應該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其中,又分成了兩派:

一派從根本上否認了《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級英雄電影,這部電影只是披著超級英雄電影外衣的犯罪題材電影,或者是警匪片。

真正的超英電影,應該是漫威電影宇宙這樣的極具觀賞性和感官刺激的爽片。

一派認為,《蝙蝠俠:黑暗騎士》不夠格,它只是很識趣地迎合了觀眾,論深度,根本不足。

真正的天花板是《守望者》。

而且,站《守望者》的朋友並不少。

誠然,電影作為一種表達藝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100個讀者就有100個哈姆雷特,100個影迷可能就有100個天花板。

但我重新看了幾遍《蝙蝠俠:黑暗騎士》,也看了幾遍《守望者》。

依然認為,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裡並不是說,《守望者》不如《蝙蝠俠:黑暗騎士》,也並不是否認《守望者》的優秀。

《守望者》也是難得一見的十分優秀的超級英雄電影,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只不過,從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綜合考量來說,《蝙蝠俠:黑暗騎士》做的更好。

我之所以堅定認為《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級英雄電影天花板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

01《蝙蝠俠:黑暗騎士》在數據上全面佔優

電影《守望者》,在國內豆瓣上得到了8.5的高分,參與評分的影迷朋友有14萬多人。

給出5星好評的,有46.1%,給出2星和1星的,有3.4%。

在國外的電影評分平臺IMDb上,《守望者》拿下了7.6分,有近50萬人參與了評分。

如果單單只看《守望者》的這些數據,無疑它是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而且喜歡的人還很多。

但倘若和《蝙蝠俠:黑暗騎士》比起來,《守望者》這些數據沒有任何一項超過了它。

《蝙蝠俠:黑暗騎士》在豆瓣上得到了9.2分,位列TOP250中的第27位(《守望者》沒能入選TOP250),評分人數高達81萬人。

有66.9%的人給出了5星好評,給2星和1星的,僅有0.7%。

在外網IMDb上,《蝙蝠俠:黑暗騎士》拿下了9.0分,評分人數更是達到了228萬人。

無論是評價,還是參與評價的人數,亦或是好評集中度,《蝙蝠俠:黑暗騎士》都穩壓《守望者》。

所以,對於《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認可,並不只是小範圍內的自嗨。

相反的,它在國內國外,都有著堅實且廣泛的群眾基礎。

02《蝙蝠俠:黑暗騎士》完美兼顧了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

這幾乎是一個共識。

從豆瓣評分的差評率就可以看出,即便有人不承認它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也少有人會否認這部電影在兼顧藝術和商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全球累計票房超過了十億美元,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在全球範圍了,引起了觀影狂潮。

影片中,諾蘭"運用了更多角度、更廣闊的視角拍攝方式,近乎完美的畫面讓觀眾震撼"。

緊湊的動作情節設計,恰到好處的音效,經典的實體拍攝,都給了觀眾十分具有觀賞性的電影體驗。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無疑是成功的。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它在全球範圍內收割口碑。

如果一部超英電影只是畫面好看,那麼它絕對不會贏得這麼好的口碑,至少它是無法打動那些十分注重電影藝術含量的影評家們的。

《蝙蝠俠:黑暗騎士》偏偏就做到了這一點。

讓即使是最嚴格的影迷,也不得不佩服它在保證電影觀賞性的同時,還能做到讓電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討論性。

《守望者》在這一點上就不如它做得好。

誠然,《守望者》同樣引起了關於流行與藝術的討論,被譽為又一次解放超級英雄電影的大膽實踐。

導演施奈德也承認,諾蘭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成功,給了他莫大的信心,讓他更加堅定地保持《守望者》能夠給到影迷們的複雜思考和啟發。

可不得不承認,《守望者》並沒有《蝙蝠俠:黑暗騎士》來得那麼老少皆宜。

施耐德花了很長的時間,來對《守望者》的劇本故事進行改編和再創作,以期能夠同時讓漫畫原著粉和走進電影的新觀眾滿意。

換句話說,就是施耐德既希望能夠如何保留《守望者》原著漫畫中多層次多人物的豐富性以滿足漫畫粉絲的渴求。

也希望能夠在影片中做足功課,讓更多並不了解漫畫的觀眾願意坐下來觀看這部片長達160分鐘的超級英雄電影。

但顯然施耐德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他在影片中對故事的改編、尤其是結尾的改變,讓一部分原著粉有了不同的看法。

同時,由於漫畫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都需要太多的細節鋪墊。

故事中所承載的主題,也需要很大的篇幅,去呈現。

所以在很多非原著粉的觀眾看來。

過多的細節鋪墊和大篇幅的背景解析,讓電影看上去顯得有些冗長。

劇情拖沓,細節堆砌,對於這些非原著粉的影迷來說,這種觀影體驗並不好。

這也集中體現在當時的票房上——美國票房從第一周之後就驟跌七成。

這就導致了《守望者》的小眾。

儘管《守望者》的原著漫畫進行影視化改編是眾所周知的困難。

因為這部片子不像《蜘蛛俠》、《鋼鐵俠》,不是選擇某一部漫畫改編,而是只選擇某個人物來進行開發。

這就使得《蜘蛛俠》、《鋼鐵俠》這種漫改電影不會有太多的原著漫畫中有的滿滿的細節鋪墊。

同時又有著原著漫畫的基本故事邏輯和人物形象。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非原著粉看這種電影,也能很愉悅的接受電影中的各類設定。

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需要兼顧它的藝術性和商業性。

並不是所有的觀眾都只需要這一類的電影。陽春白雪、下裡巴人,都可以是優秀的藝術創作。

只是當《守望者》和《蝙蝠俠:黑暗騎士》放在一起比較時,是否在保持藝術性的同時兼顧商業性,就成了他們之間誰才是超英天花板的決定性因素。

兼顧商業性,歷來都是諾蘭所擅長的。

除了諾蘭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外,諾蘭也十分擅長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將多維的東西進行降維解析。

在《盜夢空間》裡,諾蘭為了向觀眾交代影片關於夢境的設定,安排了一個菜鳥——年輕的夢境設計師艾裡阿德妮進行針對性教學。

這個安排在劇情發展上合乎邏輯,而且對菜鳥的教學更像是對觀眾的講解。

一次又一次的夢境體驗,也讓觀眾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了影片中各種新奇複雜的設定。

雖然這個安排被諾蘭的影迷們吐槽為像商業屈服、像市場屈服,降低了影片的刺激感。

但這種吐槽是無傷大雅的,因為這並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盜夢空間》這部電影的優秀,沒有丟失掉這部電影最核心的價值傳達。

同時又大大降低了電影的觀影門檻,在全球範圍了掀起了觀影狂潮,也掀起了一股關於夢境和現實的討論熱潮。

這是諾蘭兼顧商業性最大的價值——讓更多的觀眾接受他的表達,向更多的觀眾傳達他的價值導向。

而不是僅僅只在小眾範圍內得到認可。

這也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比《守望者》更成功的地方。

《守望者》沒能夠將它所承載的深層次的表達,傳導至更多的觀眾,不得不說,這是《守望者》的損失。

03《蝙蝠俠:黑暗騎士》和《守望者》是不是超英電影

很多人覺得《蝙蝠俠:黑暗騎士》與《守望者》並不是超級英雄電影,只是披著超級英雄電影外衣的劇情片。

因為在這兩部電影裡,除了曼哈頓博士以外,所謂的超級英雄都是凡身肉體,看不到任何的超能力。

相反的,影片也並不側重於去講超級英雄是如何拯救人類的,而是更加注重通過一系列的故事衝突和劇情安排來傳達電影所承載的社會意義。

那何為超級英雄電影?

近些年來,超級英雄電影這個詞,總是伴隨著那些漫改電影出現。

在這些漫畫中,裡面的角色總是有著某種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並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做出一些諸如保護人民、拯救人類的英雄之舉。

比如超人、蜘蛛俠、綠巨人、雷神等等。

因而人們把這些角色稱之為超級英雄,把這類的漫改電影稱之為超級英雄電影。

這些超級英雄也具備兩個特別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超能力,二是具有責任感。

但是,超能力並不僅僅意味著各種超越常人的、酷炫的能力。

有一類比較另類的超級英雄,如鋼鐵俠、蝙蝠俠以及《守望者》裡面的超級英雄,他們都是凡身肉體,只不過是憑藉著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實現常人所不能做到的飛簷走壁,來完成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比如蝙蝠俠,他可以憑藉自己的獨特能力,將大反派劉先生,從保鏢和警察的層層保衛之中,將其從香港帶回美國。

這是連警察都難以做到的事情。

這也可以被稱為超能力,蝙蝠俠也能夠被歸類到超級英雄當中。

而且,超級英雄身上更為重要的是,利用這些能力去行俠仗義的品格。

只不過,由於近些年漫威超英電影宇宙的大獲成功,讓人們誤以為,只有擁有那些酷炫的超能力、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的超級英雄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

也讓人們忽略了,超級英雄的本質,並不是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神奇的超能力。

超級英雄電影,也絕對不僅僅只是一部視覺效果滿滿的爽片。

我們不能將超級英雄所引出的關於超級英雄與正常人類、正義與邪惡、能力與責任、人性善與惡等等深層次的討論從超級英雄身上剝離出去。

這是對超級英雄最大的誤解。

《鋼鐵俠》系列電影為什麼會成為漫威電影宇宙最成功的電影?鋼鐵俠為什麼會成為所有超級英雄當中最受歡迎的角色?

僅僅是因為鋼鐵俠那套酷炫的戰甲嗎?

更多的是因為鋼鐵俠總是以凡人之軀,擋在最前面,喜歡一個人攬下所有。明明是最沒有超能力的那個,卻表現得最像一個超級英雄。

因為鋼鐵俠離我們最近,擁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更因為那一句感性的I Am Iron Man。

最後,用《蝙超》導演扎克·施耐德說的一句話來結尾:

"《黑暗騎士》幾乎成了超級英雄電影無法觸碰的天花板。"

相關焦點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一部被小丑成就的超英電影,至今不可超越
    寫在前面《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憑藉此片獲得了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此前他出演了《斷背山》的男主,並獲得第7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希斯萊傑是一個有天賦也很努力的演員,每一個角色他都用心揣摩和詮釋。遺憾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成為了他的遺作,2008年被發現猝死在公寓裡,年僅29歲。謹以此文,紀念希斯萊傑。
  • DC《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的首選不是希斯·萊傑,那麼誰才是?
    蝙蝠俠和小丑在大銀幕上,有過一段有趣的歷史,他們之間就像一個硬幣的兩個面,不斷地對抗著。他們也是電影銀幕上,一對非常著名的宿敵。談起《蝙蝠俠》電影的時候,早在1989年小丑這個角色,就登場在了蒂姆·伯頓的《蝙蝠俠》電影中。當時扮演小丑的,是好萊塢著名的男演員傑克·尼科爾森。他負責扮演DC這個標誌性的反派。
  • 早於《守望者》《黑暗騎士》,這才是超級英雄電影應有的高度
    但在他那些曾被視為爛片的電影當中,也不乏因「生不逢時」而被誤解的佳作。本期所要推薦的這部就是其中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部電影才是本世紀超級英雄電影的開山之作。它為後來漫威、DC電影的發展提供了種種實驗性成果,甚至對後來的超級英雄電影發揮了奠基的作用。這部電影就是2000年上映的《不死劫》。
  • 《蝙蝠俠:黑暗騎士》原來真正的黑暗騎士是小丑?
    在蝙蝠俠暗夜騎士這部電影中,如果說只是只是從主幹上來說內容,那麼這句話就是蝙蝠俠又一次拯救了自己所在的城市,他是當之無愧的黑暗騎士,可是如果從其中多個人物的角度去談談,那麼我們也就知道了,這個黑暗騎士指的是什麼了。
  •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貓女、蝙蝠俠和貝恩,你到底喜歡誰?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前傳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章,這部電影憑藉著跌宕起伏的劇情以及劇中角色的充分展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好評。作為三部曲的最後一章,《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裡有三個主要的人物,分別是貓女、黑暗騎士蝙蝠俠、反派人物貝恩,他們的身上各有特點,讓很多觀眾都很喜歡。自從蝙蝠俠在黑夜中消失後,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8年,而他在一夜之間從這座城市的英雄轉變成了一個不得不亡命天涯的謀殺者。
  • 《蝙蝠俠》哥譚市到底有多麼黑暗?小丑並不是最大的問題!
    這場夢境其實就源於迪克對於哥譚和蝙蝠俠的恐懼,他們在黑夜中守護這座城市,但是他卻一直在擔心布魯斯·韋恩失去控制,一旦他無法控制自己堅守底線,那麼哥譚市將會迅速的墮落,而且會變得更加黑暗。而第二本漫畫是弗蘭克·米勒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堪稱世界上最經典的蝙蝠俠漫畫故事。
  • 蝙蝠俠:黑暗騎士
    年紀尚小的他目睹雙親被強盜槍殺,當時的他心裡只有恐懼和憎恨。他發現,害死自己雙親的不僅僅是那兩顆子彈,也不僅僅是那個開槍的兇手,而是逼迫那兇手棄善從惡的黑暗社會。於是,蝙蝠俠誕生!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黑幫和毒販橫行的高譚市,蝙蝠俠不斷神出鬼沒地打擊罪犯,而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規則——不殺人。
  • 扎導表示仍想拍《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電影
    而在談到最喜歡的漫畫時,扎導毫不猶豫地回答了《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這部漫畫是由弗蘭克·米勒在1986年創作的經典,蝙蝠俠已經退休10年依然選擇在50歲的年紀回歸,面對犯罪依然猖獗的哥譚市他不得不靠厚重的盔甲來武裝不再健壯的自己,但是卻要面對已經淪為政府忠犬的昔日好友超人。
  • 《蝙蝠俠:黑暗騎士》:我們保全的總是大部分
    ——《蝙蝠俠:黑暗騎士》對於漫威和DC的電影我總是分不清,於是在潛意識中把他們統一歸類為具有超能力的英雄電影,曾一度認為是兒童電影,每到五一黃金周之類的節假日,電影院就出現了一系列的超人電影……直到看過復仇者聯盟4才發覺有點意思,它們講的不僅僅是一群超級英雄打BOSS,其中也涉及到了每一個能力者作為人的七情六慾
  • DC影史31部電影全排名!《蝙蝠俠:黑暗騎士》僅排第二
    第21到第11名依次為:《超人3》《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沼澤怪物》《康斯坦丁》《永遠的蝙蝠俠》《超人:鋼鐵之軀》《海王》《守望者》《小丑》《猛禽小隊》《神奇女俠1984》  到了這個區間,
  • GameLoft遊戲"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發布
    隨著暑期重磅電影熱潮的來襲,很多關注度非常高的電影讓我們拭目以待,比如筆者最為關注的《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首先吸引筆者是的反派角色貝恩弄斷了蝙蝠俠的腰,故事劇情如何發展能讓蝙蝠俠起死回生,當然這次反派角色的升級是本次電影的最大看點。
  • 深度解讀《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什麼都沒做錯,為什麼被抓
    大家好,今天說的是豆瓣電影top26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原片故事:蝙蝠俠出現後,哥譚市的罪犯被一掃而盡,城市恢復了暫時的寧靜。但是以蝙蝠俠一己之力,想要對抗整個黑暗集團還是非常困難。警察在調查銀行搶劫案的同時發現這家銀行正在幫黑幫洗錢,於是,在蝙蝠俠的建議下,暫時擱置小丑,先把黑幫洗錢團夥一鍋端。另一邊,小丑找到了正在緊急開會的黑幫團夥,指出問題的關鍵:蝙蝠俠才是最危險的存在。想要除掉蝙蝠俠,必須和自己合作。黑幫大佬們呵呵一笑,你算哪根蔥。
  • 《蝙蝠俠》裡的黑暗騎士是否對小丑動了殺意?
    這樣說來,《蝙蝠俠》結局裡的小丑之死,會不會是蝙蝠俠刻意造成的結果?《蝙蝠俠》小丑。《黑暗騎士》裡,希斯萊傑(Heath Ledger) 飾演的小丑對著蝙蝠俠這樣說過:「我們註定這樣(互相傷害)到永久。」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中希斯·萊傑的小丑幾乎有一個起源故事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騎士》是2008年票房最高的影片,但是也受到了大眾廣泛的批評,尤其是希斯·萊傑對小丑的黑暗刻畫。黑暗騎士是所有蝙蝠俠系列電影中第一次在片名中沒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也是比前作俠影之謎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該片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登陸XBOX WP8手機
    如果Gameloft的《神奇蜘蛛俠》給你的是一種明亮愉快的感覺,那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就將到你進入一個屬於蝙蝠俠的黑暗的世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現在已經正式登陸了Windows Phone 8 XBOX遊戲中。
  • ——《蝙蝠俠:黑暗騎士》
    對於觀眾來說,得知希斯·萊傑的離開,顯然令人難以接受,但是對於那些了解他並且和他一起工作的人來說,失去他的痛苦要大得多。DC《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剪輯師表示,當他得知希斯·萊傑去世後,他感到尤其的難過。
  •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向死而生的黑暗騎士永遠的蝙蝠俠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中,布魯斯韋恩,徹底破產,成為了普通人,具體的原因已經在上一章節說過了,成為普通人後的布魯斯韋恩,找到了貓女,他承諾可以給貓女想要的東西,希望貓女可以帶他的朋友,也就是蝙蝠俠前往貝恩的基地。
  • iOS力作 《蝙蝠俠 黑暗騎士崛起》評測
    就在上個月的27日,電影《蝙蝠俠 黑暗騎士崛起》在中國內地火熱上映了。這部在海外票房已經突破六億的暑期強檔大片,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捧場。而隨著官方發布的還有一部重磅衍生產品,那就是iOS平臺遊戲——《蝙蝠俠 黑暗騎士崛起》(以下簡稱《蝙蝠俠》)。
  • 黑暗騎士崛起取景匹茲堡 蝙蝠俠搬出哥譚鎮?
    時光網訊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終於將要進入拍攝階段了,但最近傳出的消息稱,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將在今年夏天率領劇組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第二大城市匹茲堡取景拍攝。整個拍攝過程大概要持續4到6周,包括在市中心以及周邊地區取景。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電影!
    實際上,最值得記憶的,The Dark Knight之所以超越了同類型英雄片和漫畫改編真人電影、甚至超出了任何一部奇幻片~~~是因為其中的現實題材部分拍出了難得一見的警匪片效果。歌譚鎮的黑暗、腐敗,這部The Dark Knight渲染的無政府主義狀態,有那麼一瞬間和洛杉磯、紐約、拉斯維加斯、墨西哥城、秘魯街頭...甚或上帝之城,重合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