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天文館專家論文,未經允許不得亂改
隕石 GRV 022888,薄片大小約為 11 mm ×10 mm,主要礦物為橄欖石( ~ 98 vol%),富碳質不透明物質( ~ 2 vol%),極少量輝石和金屬。
粗粒結構。橄欖石顆粒粗大,粒徑範圍在 0. 5—2 mm之間,以半自形為主,核部不規則裂紋極為發育,顆粒間裂隙發育,主要以富碳質填隙物和金屬氧化物充填。易變輝石極少,分布在樣品的邊部。
橄欖石顆粒不見波狀消光,說明其衝擊程度很低。橄欖石顆粒間可見三聯點接觸(120°接觸角)。橄欖石的還原邊結構極為明顯,中中間核部呈現灰白色,邊部顏色較深為灰黑色,核部富鐵向外出現明顯的富鎂還原邊,還原邊內部有微細的金屬鐵顆粒分布,邊部金屬含量相較於核部明顯增加,還原邊的寬度可達 1 mm 及以上。
富碳質黑色區域大部分呈不規則形狀分布,與周圍的矽酸鹽礦物呈接觸關係,其餘的則沿著礦物顆粒充填在裂隙中或者沿著裂隙進入礦物內。金屬沿著矽酸鹽邊界以脈狀出現,部分區域金屬或者金屬硫化物風化形成褐鐵礦。
中中間核部呈現灰白色,邊部顏色較深為灰黑色,核部富鐵向外出現明顯的富鎂還原邊,還原邊內部有微細的金屬鐵顆粒分布,邊部金屬含量相較於核部明顯增加,還原邊的寬度可達 1 mm 及以上。富碳質黑色區域大部分呈不規則形狀分布,與周圍的矽酸鹽礦物呈接觸關係,其餘的則沿著礦物顆粒充填在裂隙中或者沿著裂隙進入礦物內。
金屬沿著矽酸鹽邊界以脈狀出現,部分區域金屬或者金屬硫化物風化形成褐鐵礦。隕石中橄欖石的還原程度與 GRV 022888 相似,還原邊較寬,說明兩者還原程度很高。背散射圖中核部與邊部的顏色區別明顯,核部顏色較淺呈現灰白色,邊部則加深呈現灰黑色。在輝石顆粒中不見這種環帶現象。富碳質填隙物主要呈不規則形狀分布,其餘充填在橄欖石和輝石顆粒間或沿裂隙進入顆粒內。
這兩塊隕石中的金屬分布特徵顯示一定的規律:在原粗粒橄欖石核部,金屬含量相對較少,顆粒也相對較小,而橄欖石邊部金屬含量則增加,顆粒也較大。輝石中均沒有出現出溶現象,意味著它經歷了快速的冷卻過程。
鑑定隕石要科學的。客觀的,不要盲目信從一些所謂的隕石鑑定大師胡吹,科學認知隕石,是全球公認的,任何個人鑑定隕石都是沒有依據,也是得不到認可的,更不要相信個人眼學鑑定,尋找第三方鑑定不參與交易的平臺鑑定隕石,兩不受傷。
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擁有全球隕石已驗證隕石資料庫,不參與交易,針對相信科學的鑑別隕石,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對鑑定意見真實性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