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鳥2號鎖定另一顆小行星:11年後抵達,飛行途中隨時可能失聯

2020-09-28 宇宙印象

編者按: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的大部分任務已經完成,就等返回艙降落地球。日本方面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將對另一顆小行星進行探測,預計2031年抵達,這意味著隼鳥2號探測器需要在深空中飛行11年。對於一顆已經運行6年的探測器,熱應力的改變會導致其零部件突然失效,那麼隼鳥2號探測器在飛行途中可能隨時失聯。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609期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最新消息,旗下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經完成小行星採樣任務,並且計劃在2020年12月返回地球,返回艙將投擲在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中。這個探測器攜帶龍宮小行星上的物質,日本科學家試圖在其中發現與生命有關的物質。

圖片解讀:隼鳥2號探測器對小行星進行採樣的效果圖

圖片解讀:隼鳥2號探測器對小行星進行採樣的效果圖

隼鳥2號探測器的返回艙降落地球之後,該探測器的任務還在繼續中,日本JAXA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的擴展任務,幾年後隼鳥2號探測器將抵達另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1998 KY26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直徑為1公裡,被列為近地天體,初步估計抵達的時間為2031年7月,也就是11年之後的事了。
2019年2月,隼鳥2號探測器收集到龍宮小行星的第一個表面樣本,2019年7月,隼鳥2號探測器採用撞擊的方式向龍宮小行星發射撞擊器,在其表面激起塵埃,然後利用探測器下降高度的方式收集塵埃物質。今年12月6日,隼鳥2號探測器任務是否成功,就看返回艙是否能夠安全降落在澳大利亞的沙漠中,如果返回艙破裂,那麼任務將前功盡棄。隼鳥2號探測器是隼鳥1號之後的升級版,更新的許多設計,隼鳥2號探測器採用離子發動機驅動,攜帶66公斤的氙氣推進劑,在龍宮(Ryugu)小行星採用任務之後,隼鳥2號探測器上還有大約一半的推進劑,因此還能對下一顆小行星進行探測,如果推進劑還有剩餘,仍然可以讓隼鳥2號探測器對太陽系的小行星帶進行考察,甚至飛得更遠。

圖片解讀:隼鳥2號探測器上的離子發動機


圖片解讀:隼鳥2號探測器返回艙正在返回地球

除了對1998 KY26小行星進行考察外,日本航天機構還計劃兩個單獨的任務擴展,讓隼鳥2號探測器前往2001 AV43小行星。該小行星的直徑為30至40米之間,但是其自轉的速度非常快,大約10分鐘就能完成一次自轉。另外一個區別在於,小行星的成分和結構不同,2001 AV43小行星是S型小行星,1998 KY26則屬於C型小行星。C型小行星是一類含碳的小行星,數量也很大,佔據目前已知小行星家族的75%,可以說太陽系內的小行星以C型小行星為主,比例是非常高的。S型小行星則是僅次於C型小行星,大約17%的小行星屬於這一家族,S型小行星的主要成分為鐵、鎂、矽等物質,主要集中在2.2個天文單位的軌道半徑之內。

圖片解讀:隼鳥2號探測器拍攝的龍宮小行星表面情況,充滿了巖石顆粒

1998 KY26是C型小行星,因此可以與小行星Bennu和Ryugu進行對比,只不過1998 KY26小行星的距離太遠,需要11年的時間才能抵達。這此期間,隼鳥2號探測器還將有一個支線任務,對另一顆小行星進行探測。隼鳥2號探測器作為一個已經使用6年的探測器,各個部件開始老化,一旦其表面溫度環境出現較大程度的變化,會導致熱應力受力不均勻,這是制約隼鳥2號探測器擴展任務的原因之一。比如隼鳥2號探測器過於靠近太陽,只要軌道稍微有所變化,熱應力就會改變,對隼鳥2號探測器上的零部件壽命而言非常不利。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隼鳥2號」傳回了「龍宮」較清晰圖,此前還經歷了一場驚魂之旅
    但由於瞬時輸出的推力較低,這種發動機必須在飛船飛行過程中持續工作。然而,2003年10月到11月,太陽上產生了一系列強度罕見的爆發現象,對「隼鳥號」上負責發電的太陽能帆板造成了損害,離子發動機得不到充足的供電,因而「隼鳥號」在糸川小行星上的登陸時間不得不推遲了兩個月。
  • 「隼鳥2號」投遞「龍宮」樣本
    「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經過地球附近的模擬圖。圖片來源:Akihiro Ikeshita/JAXA據《新科學家》報導,12月6日,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釋放的返回艙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著陸,在歷經了6年的太空旅行後,它攜帶著小行星表面巖石和灰塵的兩個樣本回歸地球懷抱。
  • 在小行星1公裡高度懸停!投放第四個機器人,日本隼鳥2號舉動不凡
    趣味探索訊 在太空中,2.4億公裡外的隼鳥2號探測器正和龍宮小行星相伴而飛,在過去15個月時間裡,採取了多項行動,暴力採礦、發射炸彈、投放機器人等。今年10月3日,隼鳥2號舉動不凡,在小行星1公裡高度懸停,投放第四個機器人-MINERVA-II2小型漫步車,借用小行星引力緩慢降落。根據日本宇航局(JAXA)的說法,這是最後的任務。2018年6月,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抵達該區後,通過一系列任務來收集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和其它數據,旨在獲取太陽系起源線索,尋找地外生命痕跡。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隼鳥2號底部伸出的杆狀裝置,即為在小行星表面取樣的儀器隼鳥2號是曾經在糸川小行星執行取樣探測任務的隼鳥號的後繼任務。作為人類歷史上首次小行星取樣探測,隼鳥號的工作進行的相當波折。在飛行過程中,隼鳥號在2003年10月到11月遭遇了罕見的太陽大爆發,太陽噴射出的高能粒子對隼鳥號上的太陽能帆板產生了損害,使得離子電推發動機得不到充足的供電,登陸時間不得不推遲兩個月。在釋放巡視器時,隼鳥號自身的保護機制觸發了一個上升的動作,使得巡視器未能被小行星的重力場捕獲,反而漂浮到了太空中,成為環太陽飛行的最小的人造太空飛行器。
  • 隼鳥2號探測器即將抵達目標,而它的前輩有著傳奇般的探測歷程
    從探測到回歸,「隼鳥號」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2005年7月,「隼鳥」首現重大故障,控制空中姿態的3臺裝置中,1臺發生故障。10月,第二臺出現故障。   2005年11月,「隼鳥」兩度在「絲川」小行星上著陸。但在同年12月,化學引擎出現燃料洩漏,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絡。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送回小行星樣本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過6年的長途太空旅行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釋放的返回艙於12月6日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透露,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小行星地下物質樣本。「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並首次通過在小行星上製造人造撞擊坑的方式,採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據稱,小行星「龍宮」直徑約1公裡,它被認為含有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登陸「龍宮」:開始探測任務
    近日,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發生2枚著陸器到小行星「龍宮」的表面,並順利傳回了照片。隼鳥2號發射於2014年,為世界首枚採集小行星樣本並返回地球的「隼鳥號」後續機型,發射目標是抵達小行星「1999JU3」外號「龍宮」,該小行星上可能有含有機物質和水的巖石。
  • 日本「隼鳥2號」將對新的小行星進行為期10年的探測任務
    據外媒CNET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 「隼鳥2號」在2019年用特製的子彈成功地射中了小行星「龍宮」,然後短暫地降落在小行星上,挖出了一些受幹擾的碎石。樣品將被送回地球,計劃在今年12月在澳大利亞登陸。但現在,JAXA正在將該太空飛行器送往另一個目標天體進行長途航行。
  • 隼鳥2號又有新任務?
    在2019年寫下多項小行星探測紀錄的隼鳥2號 ,現在正在返回地球的路程上,預計2020年12月將會帶回龍宮小行星樣本。不過,由於屆時上頭的離子引擎燃料還有大約一半左右,因此日本JAXA的科學家正在研究讓隼鳥2號在送回樣本後繼續探測其他小行星的可能性。
  • 「隼鳥2號」在小行星「龍宮」上的著陸揭示了地表的秘密
    日本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在與約1.8億英裡外的小行星龍宮會合後,正 在順利返回地球,但它繞著巖石宇宙流浪者繞行時所做的工作揭示了龍宮的更多秘密。揭秘了它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知道它為什麼是紅色和藍色。 日本航空研究所於2014年12月發射了「隼鳥2號」任務,並為旋轉形的小行星龍宮做了一條直線,該行星繞太陽在地球與火星之間飛行。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隼鳥2號將其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本裝入倉內的膠囊後,正在返回地球。太空飛船將飛經地球上空,其太空艙將於2020年12月6日通過降落傘著陸。JAXA在2020年8月19日的公告中表示,現正式獲悉太空艙已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來自日本宇航局(JAXA)的藝術概念圖:隼鳥2號的採樣返回艙攜帶著"龍宮"表層塵埃飛經地球(圖片來自JAXA)2019年2月22日,日本宇航局(JAXA)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短暫降落於近地小行星162173 "龍宮",並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顆子彈,並收集了此過程中濺出的塵埃樣本。隼鳥2號將其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本裝入倉內的膠囊後,正在返回地球。
  • (科技)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隼鳥2號又有新任務!曾首次採集到小行星地下物質
    隼鳥2號又有新任務!JAXA表示隼鳥2號要到2031年7月才能抵達目的地。其實,隼鳥2號在去年就已經完成了發射之初設定的主要任務,2019年2月它成功從小行星龍宮(Ryugu)表面採集了10克樣本。該太空飛行器隨後轉向任務第二階段,於當年7月發射撞擊器在龍宮表面製造了人工隕石坑,隨後採集到了小行星地下樣本,它也成為第一顆收集到地下樣本的太空飛行器。
  •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準備返回攜帶樣品的太空艙
    :21:12 來源: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 舉報    [據日本廣播公司網2020年11
  • 日本隼鳥2號飛船到達太空小行星指定位置,即將探尋生命起源
    >近日,日本標準時間6月27日上午9:35分左右,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飛船Hayabusa 2(隼鳥2號)成功地與其目標-菱形小行星Ryugu(龍宮)會合。這艘飛船於2014年12月3日發射升空,在過去的三年半時間裡一直在太空中飛行。這艘宇宙小飛船現在離龍宮小行星只有20公裡遠。對於這次任務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日本研究小組已經證實,Hayabusa 2可以與小行星保持一定同步的距離。這意味著任務的旅程飛行階段已經成功,對這顆形狀奇特的小行星的探索也即將開始。
  • 有關隼鳥2號探測器的事實
    隼鳥2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3.4億公裡的一顆行星成功實現短暫著陸。該機構計劃在2019年6月前實現隼鳥2號再次著陸。預計隼鳥2號2019年底將完成所有任務,踏上回歸地球之旅。我從來沒有感到如此興奮和緊張,這不僅僅是火箭上的另一項科學實驗。這是我一生的工作和我整個團隊的希望和夢想的高潮。」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日本西南部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了一枚重達300噸的超過50米高的橙色和白色火箭,成功地將隼鳥2號太空船送入太空。它經過精心計算的軌跡使隼鳥繞地球轉動,以便加速,這樣它就可以到達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的目的地。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隼鳥2號」情況簡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是日本發射的「隼鳥」的後繼探測器,於2014年12月由H-2A運載火箭搭載從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其任務是探測小行星「龍宮」。2018年6月,「隼鳥2號」抵達「龍宮」預定軌道。2019年2月,首次在「龍宮」著陸,收集地表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 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彩色「龍宮」是什麼鬼?
    一點簡單的前情提要:2014年12月3日,日本JAXA隼鳥2號探測器發射,2018年6月27日抵達小行星「龍宮」,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伴飛探測,其間順利完成了兩次著陸採樣[1]。兩次著陸採樣點TD1和TD2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