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擊中的樟樹,樹前是遊客躲雨的小木屋。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攝
前天下午3時許,6名遊客在廣州市海珠湖公園內一間木屋避雨,其中1名遊客不慎被雷電擊中後暈倒在地生命垂危(詳見昨天新快報A07版)。昨日下午,記者 從解放軍421醫院了解到,目前患者傷情依然很危重,器官功能有損壞,救治工作依然不容樂觀。廣州市氣象部門透露,本次雷擊事故是由於小屋旁邊的樹木遭受 雷擊,引起旁側閃擊,導致當事人被反擊引起的。有關人士表示,幸虧雷電先直接擊中樹上,如果先直接擊中木屋,對當時在裡面躲雨的6名遊客可能造成嚴重威 脅,後果不堪設想。
事發後,公園安全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記者走訪廣州多個公園發現,多數公園內的相關設施已安裝了避雷針,未安裝的也有相應部門會在近期做相應改進。
雷擊原因屬旁側閃擊
昨天上午,海珠湖公園曾短暫解除閉園,市民可自由進去鍛鍊和遊玩。9時許,海珠湖方面請來氣象專家和防雷專家對雷擊事件進行調查。
隨後,記者來到海珠湖的東邊看到,不少亭子外面已用鐵馬圍蔽,掛上了「工程檢修中,請勿進入」的牌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雷擊事件發生後,公園內的十幾個亭子都已封閉,而事發當時公園內的部分區域還出現了跳閘情況,初步懷疑和雷擊有關。
經市氣象局、氣象防雷專家現場勘察,初步勘察結果如下:事發地點為木質結構涼亭,涼亭高度約3米,涼亭後面有一棵樟樹,高約5米,現場可見涼亭頂部五六塊瓦片被擊碎,木質工藝雕花玻璃爆裂,涼亭後的樟樹有新開裂痕跡且樹枝折斷。
專家分析:由於海珠湖湖面開闊,涼亭後樟樹比建築物高,樹木被閃電擊中後無法完全洩流,形成旁側閃路,導致強電流向周邊擴散洩流,波及到附近的涼亭,造成人員傷害。
據解釋,旁側閃擊簡單來說就是人站在一棵樹旁邊,因為人比樹矮,雷電打在樹上,電流往地上走,這時候這棵樹是帶電的,電壓比較高,電流也比較大,電壓高的 話對在旁邊一定距離內的人是有一定影響的,電壓和電流有時候會在樹裡產生分支,之後再打到人的身上。即必須有物體受過雷擊,之後再影響到旁邊的人。所以當 時人沒有直接被雷擊中,但旁邊有物體被雷擊中,電流通過地下或者其他物體反擊到人身上,造成了此次事故。
事發木屋屬臨時建築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海珠湖公園內,大型的服務驛站和遊客服務中心,包括公共廁所、配電房等管理措施都安裝了避雷設施。而事發的木屋屬於臨時建築,之前用作展位,後來沒有拆除,便用作景觀用途,並沒有安裝避雷設施。
而事發木屋沒有防雷設備,是否符合規定呢?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按照國家現行防雷技術規範,像廣州這樣的多雷暴區域,幾乎所有永久性建構築物都應當安裝相應的防雷裝置。
海珠湖管理人員表示,目前仍未形成更詳細的專家意見,因此暫未對海珠湖內的相關設置進行改善或修葺;並承諾日後會根據專家建議,對園內建築物作進一步改善,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故。
隨後,記者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獲悉,在事件中受傷的小崔已於前晚10時許出院,昨天已正常上班。和他一起的女親戚也已出院。小崔說,治療的費用都是他們自己墊付,發生這種意外,他們也不知該找誰負責。
巡城
●天河公園:對未安裝避雷針的建築作評估
昨天下午3時許,在天河公園北門,記者看到西側有一間咖啡屋和一間小賣部。咖啡屋的員工小陳說,小屋是鐵皮屋,「聽園內餐館的人說我們這裡有避雷針,但是我沒看到」。針對雷擊的隱患,小陳表示不擔心,「我們在這裡半年多了,經歷過好幾次打雷了,都沒事」。
記者在北門附近的廁所看到,其屋頂裝有避雷針,一處湖邊涼亭頂部沒有安裝避雷針。
就此,天河公園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宋先生說,園內除了一些矮小的、舊的建築物沒安裝避雷針外,大部分建築都安裝了,園方接下來會組織專業人員對未安裝避雷針的建築作評估,如果有需要,他們會加裝。
宋先生稱,公園北側的一所大學裝有較大的避雷針,可以對公園北側起保護作用。而天河公園周邊的樓房比較高,園內的視頻監控頂部也有防雷設施,這些都能對園內防雷起到一定作用。
●珠江公園:園內設有多根長30餘米避雷針
昨天下午4時許,記者在珠江公園南門西側、北門西側和公園東側的廁所,均看到其屋頂安裝有避雷針。在園內地勢較高的中部區域一間廁所,記者未看到其屋頂設有避雷針。記者從南門往東走到北門,路上看到有三處休息長廊,均未安裝避雷針。
正在長廊休息的園林工人林伯告訴記者,珠江公園地勢特點為中間高、四周低,長廊多分布在四周,加上公園周圍建築比較高,較高的中部也有避雷設施,「長廊不裝避雷針,也還算安全,不過,能裝避雷針肯定會更保險一些」。
隨後,記者在公園東北、西北、中部「山頂」均看到露出地面近30米的避雷針,園內保安告訴記者,像這樣的避雷針,園內至少有4根。
●越秀公園:有文物建築的地方會裝避雷針
越秀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公園在安裝避雷針方面並沒有相關硬性規定,並不是所有建築都要裝上避雷針,在經過調查評估之後,覺得有危險的建築或者是在空曠地方的建築,一般都會安裝避雷針。
而一些有文物建築的地方,如五羊雕像和紀念碑等,這些都會裝上避雷針,而且會定期檢測。工作人員說,在刮颱風或者發生可能威脅遊客安全的情況時,公園會選擇閉園。
延伸
省防雷中心:越秀荔灣番禺北易發雷擊事件
據統計,廣州近年的雷擊事件年均86起,大部分屬於電子設備遭雷擊,其中人身事故年均約4次。
省防雷中心的陳紹東博士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廣州的雷擊事故發生頻率挺高的,雷擊出現的地點和時間是隨機的,但雷電多發期是在五六月份,今年在廣東很多市區也發生過類似的雷擊事故,不過此次發生在廣州,所以關注度也較高。
湖邊是否為雷電多發區呢?根據氣象專家此前的研究,廣州市閃電次數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高值偏西和偏南,即位於廣州市偏西面的越秀區、荔灣區和偏南面的番禺區北部。
省氣象局防雷專業技術總師黃智慧接受採訪時表示,廣州市發生的雷擊事件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沒有其他氣象現象那麼明顯。雷電的發生整體上在高處比較多,例如 瘦狗嶺、白雲山等地區,在相對高度較高、地理位置較高的地方,雷電發生概率會比較高。在地方空曠的時候,即使是高度較低的地方,也有可能發生概率相對較 高。雷電也可能發生在水路交界的地方,例如河邊、湖邊,也與地質情況相關,因為存在土壤導電的情況。
提醒
防雷擊注意避開高處、水、金屬
防雷專家介紹,身處戶外注意避免靠近建築物外牆和電器設備,千萬不要進入臨時性棚屋、涼亭、崗亭等無任何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內。在戶外要儘量躲避在裝有避雷針的建築物裡。如果有汽車,可以躲在汽車裡,並將車門和車窗關閉。
另外,防雷擊還有「三避一躲」的秘訣,三避是避開高處、水、金屬。一躲是指要儘快選擇附近有防雷設備的建築物內或者有建築物屏障的街道等地方躲避,並注意關閉門窗。